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写作指导“报平安”材料分析+立意指导+名言名句+人物素材+范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从“凭君传语报平安”,到邮寄信件、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报平安,“一切安好”“安全抵达” “平安无事”“一切正常”“正在好转”等各种“报平安”之语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关于 “报平安”,你有过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以“报平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审题分析本题以“报平安”为主题,从古代的“凭君传语报平安”到现代多样化的报平安方式,展现了“报平安”这一行为在人们生活中的延续性和重要性。“报平安”这一题目,关键词即为“报”和“平安”。“报”强调了信息的传递行为,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牵挂与关怀;“平安”则是核心内容,它不仅仅是身体无虞的状态,更包含着生活顺遂、心灵宁静等多层含义。从写作角度看,既可以从个人情感体验出发,描述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向家人、朋友报平安的经历,如外出求学、旅行、工作时的报平安时刻,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呈现,展现亲情、友情在其中的体现;也可以从文化传承角度,探讨“报平安”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如何在不同时代演变,反映出人们对稳定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意识;还可以从社会现象入手,分析现代社会中各种“报平安”方式的利弊,以及人们对“平安”的认知变化,如在灾难、疫情等特殊时期,“报平安”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和情感力量,引发对生命、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入思考,从而使文章富有深度和内涵,同时注意文体规范、字数要求以及避免透露真实身份信息,用真挚情感和生动语言来表达对“报平安”的感悟与理解。二、立意指导1. 情感纽带:立意于“报平安”在维系亲情友情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讲述游子远行向父母报平安,让父母悬着的心放下,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关爱;朋友身处异地互报平安,巩固友谊,展现“报平安”传递的温暖与牵挂,呼吁珍惜亲情友情,在快节奏时代不忘用“报平安”表达情感,引发情感共鸣,突出其作为情感桥梁的价值,使读者意识到日常“报平安”蕴含的深厚情感力量。2. 责任担当:聚焦于特殊职业群体“报平安”背后的责任意识。如消防员执行任务后向队里报平安,让战友和家人放心,体现对集体和家庭的责任;远洋船员在茫茫大海上定期报平安,保障航运安全和家人安心,展现其职业操守和担当精神,强调“报平安”不仅是个人行为,更与社会责任相关,激发对坚守岗位、履行责任的敬意,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认识到平凡“报平安”行为下的不平凡意义。3. 心灵慰藉:着眼于“报平安”对个人和他人心灵的安抚作用。讲述在灾难或困难时期,如地震后幸存者向外界报平安,给家人带来希望,缓解社会恐慌;患者康复过程中向亲友报平安,减轻他人担忧同时增强自己战胜病魔信心,说明“报平安”能驱散恐惧焦虑,给予心灵慰藉,启示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并及时传递平安信息,传播正能量,展现其在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促进心灵关怀与和谐人际关系构建。三、适合的名言名句及分析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分析:在战乱时期,一封报平安的家书珍贵无比,体现平安信息对家人心灵的慰藉,适用于亲情类报平安主题,突出其重要性,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与情感张力,引发对和平年代平安可贵的思考。2.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处世悬镜》。分析:直接点明平安是幸福,在论述对平安的认知与追求时引用,引导珍惜平凡生活中的平安,为探讨“报平安”意义提供哲理基础,启发思考平安与人生幸福关系,提升文章思想深度。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分析:以重阳佳节兄弟登高,自己缺席却心系家人报平安情境,体现亲情牵挂,在写远方游子报平安思乡情时引用,营造思念氛围,丰富情感表达,使报平安行为更具文化内涵与感染力。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分析:虽强调友情不受距离限制,但在朋友间报平安情境下,可借其表达即使相隔遥远,报平安能维系亲密关系,为友情类报平安文章增添诗意与温情,展现友情跨越时空的力量。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分析:感叹人生短暂,在写珍惜与亲人相处时光、及时报平安时引用,提醒珍惜当下,生命脆弱更应重视平安传递,升华文章情感,增强对平安和亲情的珍视意识,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6.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分析:表达为国奉献不惜牺牲精神,在军人、警察等职业群体报平安事例中引用,展现其报平安背后的家国情怀与担当,提升文章境界,为特殊职业报平安行为赋予崇高意义,激发爱国情感与敬意。7.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分析:生动刻画游子返乡复杂心情,在写归乡报平安情境下,可借其烘托情感,突出平安回家的珍贵,为记叙文增添细腻情感,引发对家乡、亲人牵挂与报平安意义的共鸣,丰富文章情感层次。8.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分析:描绘母亲为游子缝衣盼归场景,在讲述游子向母亲报平安时引用,展现母爱深沉与子女报平安回报,体现亲情双向流动,为亲情主题注入温暖,使报平安行为充满温情与感恩,增强感染力。9.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分析:强调安全防范意识,在探讨现代社会报平安与安全保障时引用,启示重视日常安全并及时报平安,为文章增添理性思考,使报平安行为与安全理念结合,促进生活平安稳定,培养预防观念。10. “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分析:在写报平安安抚他人心灵、体现责任时引用,说明报平安行为意义重大,鼓励传递平安信息,为他人分忧,增强文章正能量,展现报平安背后的人性关怀与社会价值,引导积极人际关系构建。四、事例素材1. 留学生的跨洋报平安:小张留学美国,初到异国他乡,面对陌生环境和文化差异,内心孤独且充满不安。但他深知父母在国内的牵挂,于是每周都会固定时间与父母视频通话,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讲述学校趣事和交到的新朋友,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笑容和自信。每次听到父母在电话那头欣慰地说“看到你平安就好”,小张内心也充满温暖。即使学业繁忙、压力大,他也从未忘记报平安,这成为他与家人情感维系的重要纽带,体现报平安对缓解家人担忧、传递亲情的作用,展现海外游子在异国坚守亲情的细腻情感,适用于亲情类报平安主题文章,突出其在时空距离下的重要性。2. 登山队的平安信号:一支业余登山队计划攀登一座高峰,登山过程中面临恶劣天气、崎岖山路和高原反应等重重挑战。队长深知队员们的安危牵挂着各自家人的心,于是在每到达一个关键营地时,都会通过卫星电话向山下基地报平安,并让基地转告队员家属。在遭遇暴风雪被困时,队员们依靠备用电源发出平安信号,等待救援期间互相鼓励,坚信能平安回家。最终他们成功登顶并安全返回,每次报平安的时刻都充满希望与力量,展现团队协作和对生命负责态度,体现报平安在极限环境下给予外界和自身的信心支持,可用于团队合作、挑战困难等主题下与报平安结合的文章,突出平安信息对生死攸关时刻的关键意义。3. 维和部队的家书:中国维和部队战士小李在遥远的非洲执行任务,那里局势动荡、环境艰苦且危险频发。但他坚持每月给家人写信报平安,在信中讲述自己参与的维和行动,如帮助当地居民重建家园、维护治安等,传递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和平事业的坚守。尽管信件传递时间长,但家人每次收到信都如同收到珍宝,知道他平安无事便放心了。小李的家书不仅是报平安,更是中国维和军人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的体现,展现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军人的风采,适用于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主题下报平安事例,为文章增添国际视野与崇高精神内涵,凸显报平安背后的伟大使命。4. 疫情下的医护人员视频报平安:新冠疫情期间,护士小王奋战在抗疫一线,日夜照顾患者,工作强度极大且面临被感染风险。她所在医院为缓解家属担忧,安排医护人员定期与家人视频报平安。小王每次与家人视频时,尽管满脸疲惫,但总是笑着说“我很好,不用担心,这里一切都在好转”。家人看到她坚定的眼神和医院有序的防护措施也稍感安心。这些报平安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感动无数网友,展现医护人员舍己为人精神和亲情支持力量,体现特殊时期报平安对稳定社会情绪、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可用于抗疫主题文章,突出报平安在全民抗疫中的温暖与力量,激发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敬意与感恩。5. 快递小哥的短信报平安:双十一购物高峰,快递小哥小刘每天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送快递,忙碌到深夜。他深知家人担心自己工作强度大不安全,于是每天送完最后一单后,都会给家里发一条短信“我送完货了,平安回家,别担心”。简单的短信让家人能安心入睡,也体现他对家人的体贴。即使工作辛苦,小刘也坚守岗位,按时报平安,展现平凡岗位上普通人的家庭责任感,体现报平安在日常生活忙碌节奏下对家庭情感的维系,适用于以平凡人生活为主题的报平安文章,突出小人物的大情感,引发对生活中平凡幸福的珍视。6. 远洋船员的卫星通讯报平安:老王是一名远洋船员,每次出海数月,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与外界联系有限。但船上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他会在固定日期和时间向家人报平安,分享海上日出日落美景、讲述与同事捕鱼收获等海上生活点滴。尽管信号有时不稳定,但家人听到他声音就安心了。一次船舶遭遇风暴,老王所在船只轻微受损,待风暴过后,他第一时间报平安,让家人悬着的心落下。远洋船员报平安体现其工作特殊性和对家庭的牵挂,适用于职业与家庭平衡主题下报平安事例,展现海洋工作者艰辛与坚守,突出平安信息跨越海洋的珍贵价值。范文一:报平安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傍晚,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异乡的街头,望着眼前陌生的城市,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刚刚结束了一场重要的考试,为了放松心情,我独自一人踏上了这段旅程。在找到预定的酒店并办理好入住手续后,我第一时间给父母打了电话。“喂,爸妈,我到了,一切都好,你们别担心。”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愉悦。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带着些许担忧:“到了就好,在外面要注意安全,按时吃饭……”爸爸也在一旁叮嘱着一些琐碎却温暖的小事。我耐心地一一答应着,虽然有些不耐烦,但心里明白这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接下来的几天,我尽情地享受着旅行的快乐,穿梭在各个景点之间,品尝当地的美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然而,在一次游玩中,我不小心把手机弄丢了。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不仅仅是因为丢失了贵重物品,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及时给父母报平安了。我焦急地四处寻找,询问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和游客,但都没有结果。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酒店,借用前台的电话拨通了父母的号码。“喂,是爸妈吗?我是……我手机丢了,这是酒店的电话。”我有些沮丧地说道。妈妈在电话那头立刻着急起来:“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你人没事吧?有没有受伤?”爸爸也接过电话说:“别着急,先挂失手机卡,补办一下,钱够不够?”听着他们关切的话语,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满是愧疚。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每天都会按时用酒店电话给父母报平安,直到我买了新手机并重新办理好电话卡。当我再次听到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看到屏幕上显示的父母的来电时,一种莫名的安心涌上心头。这次旅行中的小插曲,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报平安”这三个字对于父母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话,更是连接着我和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从那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有多忙,我都会记得给父母报平安,因为我知道,这一声“平安”,能让他们在遥远的家乡睡得安稳,能让他们的心不再为我担忧。点评:文章以作者的一次旅行经历为线索,详细地叙述了旅行中丢失手机前后报平安的故事,情节真实且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如“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愉悦”“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满是愧疚”等,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感受,以及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牵挂。同时,作者在结尾处深刻地感悟到“报平安”的重要意义,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引起读者对亲情和报平安这一行为的共鸣,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范文二:报平安窗外,夜色如墨,寒风呼啸着拍打着窗户。我坐在书桌前,手中紧握着手机,犹豫着要不要给爷爷打个电话报平安。爷爷已经八十高龄了,身体还算硬朗,但我知道,他每天都盼着我的消息。今天是我到外地参加培训的第一天,忙碌了一天后,疲惫感席卷全身,我甚至差点忘了给爷爷打电话这件事。最终,我还是拨通了爷爷的号码。“喂,爷爷,是我。”我轻声说道。电话那头,爷爷的声音立刻传来,带着些许惊喜:“孩子,你到了吗?怎么样,一切都还顺利吧?”我笑着回答:“爷爷,我到了,这边都挺好的,您别担心。今天培训内容很丰富,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我尽量详细地向爷爷描述着我的情况,仿佛看到了他在电话那头微笑着点头的样子。挂了电话后,我的思绪飘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我便被送到乡下爷爷家生活。爷爷每天都会带着我在田间劳作,教我认识各种农作物,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每当夕阳西下,我们就会一起坐在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晚霞,等待着爸爸妈妈的电话。每次听到电话铃声响起,爷爷总是第一时间接起,然后把听筒递给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和父母的对话,眼中满是慈爱。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爷爷。但爷爷对我的牵挂从未减少,而我也明白了报平安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在接下来的培训日子里,无论多忙多累,我都会在晚上给爷爷打个电话,向他报平安,分享我一天的生活。每次听到爷爷在电话那头说“好,好,你平安就好”,我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安心和满足。这次培训结束后,我决定回家看望爷爷。当我走进家门,看到爷爷那满是皱纹却依然慈祥的脸时,我走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了他。“爷爷,我回来了,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看您,也会一直给您报平安的。”我在爷爷耳边轻声说道。爷爷拍了拍我的背,笑着说:“好,好,回来就好。”点评:文章围绕“报平安”展开,以作者参加培训为背景,通过回忆小时候与爷爷的相处时光,展现了爷孙之间深厚的感情。文中对打电话报平安的细节描写细腻,如“爷爷的声音立刻传来,带着些许惊喜”“我尽量详细地向爷爷描述着我的情况”等,生动地刻画了爷爷对作者的牵挂以及作者对爷爷的孝顺。同时,文章以回家看望爷爷作为结尾,进一步升华了亲情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报平安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温暖与力量,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