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运康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运城市运康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运城运康中学校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生物 12月月考测试卷
考试范围:苏教版 7上;考试时间:50 分钟;测试:12.29
第 I 卷(选择题 15 分)
一、选择题(共 15 分)
1.甜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搭配使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
( )
A.目镜 10×、物镜 10× B.目镜 5×、物镜 40×
C.目镜 15×、物镜 4× D.目镜 5×、物镜 10×
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标本放于生理盐水中,是为了( )
A.保持标本透明度 B.防止标本干燥
C.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D.更容易染色
3.遗传物质是一种叫 DNA的有机物,DNA主要存在于(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多细胞生物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关于如图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B.图丙中,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大小形态有可能不同
C.新细胞与母细胞一样都有细胞壁
D.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分裂,再是细胞质分开
5.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生活在水域环境 B.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对人类和环境均有利 D.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6.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将如图进行排序,你认为下列排序中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⑤
7.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苔藓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D.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8.小明在比较了肾蕨、樱桃和银杏的共同特征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1可表示有根、茎、叶分化 B.2可表示能结果实并产生种子
C.3可表示能用孢子繁殖后代 D.4可表示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9鹰是自然界中凶猛的鸟类之一,常常盘旋于高空中,敏锐的双眼发现猎物后,快速俯冲捕捉猎物。下列
有关鹰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
B.视觉发达,有利于发现猎物
C.趾端的爪锋利,善于抓捕猎物
D.利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10.如图是小轩同学依据酵母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的主要特征制成的一张检索表,其中表示酵母菌的
是( )
A.2 B.甲 C.乙 D.丙
11.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毒能使人患病
B.乳酸菌可应用于食品制作
C.香菇、木耳等真菌可以食用
D.链球菌(细菌)引起人患足癣
12.豪豪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实践课中,在上蔡县凤凰公园里发现了一些生物,他将鲫鱼、荷花、
水草、小虾生活在水里的分成一类,将松树、银杏、狗、月季花生活中陆地的分为另一类,请问他的分类
标准是( )
A.按照生物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B.按照生物的作用进行分类
C.按照生物生活环境进行分类 D.按照生物的大小进行分类
13.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自我调
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下表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由下表可知鸟类濒危或受威胁
的主要原因是( )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入侵 D.其他原因
14.某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水杉、银杉、黑嘴鸥、细鳞鲑等多种国家保护动植物,下列不属于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完全禁止研究利用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15.小兰在野外发现如图 1所示的昆虫。这种昆虫具有蜻蜓的外形,触角却比蜻蜓的长,与蝴蝶的触角类
似。她通过比较形态结构等特征,查出该昆虫属于蝶角蛉科。依据图 2的分类
信息,下列选项中的昆虫与图中昆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玉带蜻
B.碧伟蜓 C.巴西螳蛉 D.菜粉蝶
第 II 卷(非选择题 35 分)
16.(本题 8分)2024年是农历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幻想的动物,自然界并不存在龙。龙的形象
是 多种动物的集合,《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shèn,古代指大蛤
蜊)、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结合构成龙形象的九种动物分类表解图,分析回答:
(1)图中,依据 A为 ,鹿、骆驼、牛和兔都是哺乳纲的动物,前三者都属于偶蹄目,兔属于兔形目,故
鹿和牛的亲缘关系比鹿与兔的亲缘关系 (选填“近”或“远”)。
(2)动物②应为 。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是从上述 9种动物中 所在的动物类群开始的。
(3)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学生,你能够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是 (合理即
可)。
17.(本题 7分)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思维工具,将分散、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
认知网络。请你根据相关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 。
(2)与生物 a相比,生物 b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
(3)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属于图中② 从生活环境看,图中孢子植物的特点是 。
(4)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代代流传。《齐民要术》中有 1万多字专述酿酒,在国内外历史上第一次详细记载
了酿酒的整个工艺流程。酿酒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图中的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 (只写一
条),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你知道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
些? (写出一点即可)。
18.(本题 9分)学校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他们
做了如下实践记录单,请你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记录单
实践目的
(1)酵母菌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生殖方式主要为 生殖,我们想利用水果
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菌种选择
(2)将葡萄和番茄表皮上的酵母菌分别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检测它们的发酵能力,结果如图所示。因为
表皮上的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能力更强,所以该小组选择用该水果表皮上的酵母菌来发面。
馒头制作
(3)我们洗净双手,穿戴好一次性围裙和厨师帽,这样做的目的是 。和面时要用温水,如果用开水,会
使酵母菌 ,影响后续发面过程。我们尝试在 23℃、28℃和 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
(填气体名称),面团膨大至原来的 1.4、1.7和 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
品鉴与反思
邀请其他同学品尝我们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表。
感官评价(各项满分均为 10分)
温度/℃ 松软度 口味 外观 色泽
23 8.4 8.5 7.8 8.3
28 9.2 9.3 8.6 8.7
33 9.0 9.2 8.5 8.9
(4)结合面团膨大情况和评价结果,我们认为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 28℃,理由是 (请从三个方面说明原
因)。
(5)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究,为了防止馒头腐败,常用的保存方法之一是 。
19.(本题 11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鸟的消化特点
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
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
的 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 2倍,体重为 1500克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
800~1000克肉。
材料二:人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搏次数的比较
项目 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 每分钟心博次数/次
人 0.42 72
鸽 1.71 135~244
金丝雀 1.68 514
蜂鸟 2.37 615
材料三:2023年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名
录),寿带鸟这种鸟类列入新“三有”名录,而野猪被移除。
(1)材料一说明,鸟消化的特点是食量 ,消化食物的时间 , 及时排出。
(2)材料二说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人类 ,每分钟心搏次数更 。
(3)鸟的消化特点和心脏的特点有利于其获得充足的 提供飞行动力;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自
身 ,这些特点与其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4)野猪属于哺乳动物,用 呼吸,而寿带鸟具有与肺相通的 ,可以辅助呼吸。
(5)与寿带鸟的生殖方式不同,野猪的胚胎在雌猪体内发育,发育到一定阶段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
叫作 。并且雌猪用 哺育后代,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D A C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B C
16.(1) 卵生 近
(2) 蜃 蛇
(3)保护身边的环境,不随意乱捕滥杀
17.(1)两栖类
(2)果皮
(3) 两栖类 大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
(4)酵母菌
(5) 栖息地的破坏(合理即可) 建立自然保护区(合理即可)
18.(1) 真菌 出芽
(2)葡萄
(3) 避免杂菌的污染(合理即可) 死亡 二氧化碳
(4)因为温度为 28℃时馒头的松软度、外观和风味均高于其他温度下的馒头
(5)冷藏、密封等
19.(1) 大 短 粪便
(2) 大 多
(3) 氧气 体重
(4) 肺 气囊
(5) 胎生 乳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