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八年级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八年级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生物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观察蚯蚓时,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 )
A.有利于观察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观察蚯蚓的环状体节
C.有利于蚯蚓进行呼吸 D.有利于观察清楚蚯蚓的刚毛
2.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
A.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 身体呈辐射对称
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 体表有角质层
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 体表大多数有贝壳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3.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4.鱼是怎样呼吸的呢?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吸管吸取一些菠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头的前方,观察菠菜汁的流动途径是( )
A.从鼻孔流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B.从口流入,再由口流出
C.从鼻孔流入,再由口流出 D.从口流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5.关于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
A.双重呼吸提高鸟类气体交换效率 B.牙齿分化提高哺乳类摄食能力
C.鸟的胸肌两端连在同一块胸骨上 D.胎生、哺乳提高哺乳类后代的成活率
6.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肌肉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使相邻的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B.运动过程中所需能量,由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协调配合提供
C.鱼的运动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来完成
D.蛔虫的运动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7.自然界中,海鸥展翅、鱼翔浅底、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动物的行踪到处可见,构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下列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雀开屏的行为是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B.黑猩猩用草棍钓取白蚁属于取食行为,也属于先天性行为
C.鸟类飞行只需运动器官参与即可
D.动物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8.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麻雀成群飞到刚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
B.在非洲,雌狮常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里,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于是雌狮一同跃出,集体捕食
C.一只翱翔的秃鹫发现了地面上斑马的尸体,其他秃鹫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围着尸体“就餐”
D.到了繁殖季节,大马哈鱼会集结成群,沿着黑龙江逆流而上,到固定的区域产卵
9.牛吃草会使草的分解速度比被细菌、真菌分解的快,这体现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 B.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作为消费者维持生态平衡
10.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等是为了( )
A.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黏稠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给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11.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包括①配制培养基;②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⑤观察结果。这一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④①②③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2.对下列图中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无细胞结构,可以寄生在②内,属于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B.②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C.②③④⑤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它们都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13.近几年来,新郑的果农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酿酒爱好者在家用酵母菌酿制美味的葡萄酒,酿制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出三种化合物,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依次代表( )
A.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D.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14.下列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杆菌发酵可以蒸馒头、做面包
B.面酱、酱油、腐乳等是某些青霉发酵形成的
C.制作酸奶时在牛奶中加入酸奶是将活的菌种引入牛奶中
D.冷藏食品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6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 …… 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 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 __。
(2)请写出动物A 适于飞行的一条外部形态特征:__ __。
(3)比较B 和 E 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
__ __;动物 E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
(4)动物D 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 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动物F 适于水中生活的运动器官是__ _。
17.(6分)生命在于运动。如图分别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是 ;从结构层次上来看,A属于 。
(2)图2中,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__ __内的滑液和[ ](填序号)。
(3)图3表示屈肘动作,此时[①]__ __处于__ __状态。
18.(6分)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陆地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南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物种宝库”之称,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黄腹角雉、南方红豆杉、仙湖苏铁等。
资料二: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珍禽,属杂食性鸟类,喜食交让木的叶和果实(果椭圆形,暗褐色),是典型的森林地栖型留鸟,天敌有王锦蛇、花面狸、豹猫等。
资料三:近年来,南岭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自然”“森林”“鸟类”等主题的科普宣教活动,采取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和放置人工鸟巢等措施后,黄腹角雉等珍稀鸟类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 __多样性,其实质是__ __多样性。
(2)根据资料二的描述,交让木属于 植物。根据有无脊柱判断,所列举的黄腹角雉的天敌均属于 动物。
(3)资料三中的放置人工鸟巢是针对黄腹角雉筑巢能力差而采取的措施。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的__ __,建立__ 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19. (6分)依据如图所示的几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物的营养方式都是 ,其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 (填字母)。
(2)可能会导致人体患“扁桃体炎”疾病的生物是[A] 。
(3)图中D所属的生物类群是由蛋白质外壳和__ __组成的。
(4)图中 (填字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会大量繁殖,形成菌落。古代有人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刚划破的手指上,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绿毛”的“毛”指的是构成菌体的 。
20.(6分)近年来由于手机支付的兴起,日常生活中现金的使用率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细菌和真菌的传播。小明同学想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实验方法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置含有牛肉汁的培养基;
②将A、B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
③待培养基冷却后,在无菌箱内将A培养皿的上盖打开,将一枚硬币放到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盖上盖子。B培养皿不作处理;
④A、B培养皿放入28 ℃的恒温箱中培养;
⑤几天后,将A、B培养皿取出,观察A、B培养基上的变化。
(1)小明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 。
(2)步骤②中,将A、B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
是__ _。
(3)步骤③中将硬币在A培养基上按压的过程叫 。
(4)将A、B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将温度设定为28 ℃,是因为细菌、真菌的生存需要__ __。
(5)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
(6)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观察A、B培养皿中的菌落,会发现培养皿B中没有菌落生长。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C)
2.(C)
3.(D)
4.(D)
5.(C)
6.(A)
7.(D)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C)
15.(B)
16.
(1)__体内有无脊柱__。(2)_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__。
(3)__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__;外骨骼不随身体生长而生长。
(4)__胎生、哺乳__。(5)_鳍__。
17.
(1)肌腱;器官。
(2)__关节腔__,[⑤]。(3)[①]__肱二头肌__处于__收缩__状态。
18.
(1)__物种__多样性,其实质是__基因__多样性。
(2)被子植物。脊椎动物。
(3)__栖息环境__,建立__自然保护区__。
19. (1)异养,AC(填字母)。(2)[A]细菌。
(3)__内部遗传物质__组成的。
(4)ABC(填字母)。菌丝。
20.(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吗 。
(2)__防止杂菌对实验的干扰__。
(3)接种。(4)_适宜的温度__。(5)设置对照。(6)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