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49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49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也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思考: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点评: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情境导入
第一课《时代的精华》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反对不可知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基本形态。
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
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体形态及区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5、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6、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指什么?
结合书本p8-p11,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思考: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情境探究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1)“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2) 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如:理论、理念、计划、经验 思想、 观点、感觉、方针政策、目标等主观性的东西。
思维
意识
存在
物质
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简单理解为客观实在的事物。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考:请判断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
严肃的语文老师
班长制定的暑假游玩攻略
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秦始皇兵马俑
声音、阳光、空气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商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计划
小李是高二学生
新型冠状病毒
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本体论)
(1)谁先谁后;
(2)谁决定谁;
(3)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4)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就是现在的美洲大陆。使人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美洲大陆。
请问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大陆是否存在?是先有思维还是先有存在?
注意: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唯物主义
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王守仁(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辨析
ADD A TITLE SLIDE

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你看,鱼儿多么快乐呀!
ADD INSERT TEXT
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
可是你也不是鱼呀,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注意:
(1)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认识 存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同一性” 内涵:统一、符合、一致。
B、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A、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辨一辨
1、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2、市场经济变化莫测,要想把握市场变化是徒劳的。
3、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4、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5、世界上有些事物可以被认知,有些则不能。
6、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坚持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
不可知论
休谟: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
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康德: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
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马克思: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小结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误区辨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①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哲学。
②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各不相同。
3.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16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
在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变化。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
西方近代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
西方哲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知识拓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
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的关系,
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要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从生活实践看:无法回避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是
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
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
(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1)从生活和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
思考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由此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更高级。
恩格斯说:“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凝龈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精神的满足
物质财富的满足,迷恋物质享受
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基本派别 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
“一人骑二马”
看着就得卡!
1.观点:物质和意识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本原。
2.实质:偏于唯心主义。
二元论
相关链接
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A
B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中国: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②古希腊: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原子和虚空说: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本原。
进步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局限性: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混同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子元素,是基本元素
拉美特利:人就是机器,人不过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
伽森狄: 物质是原子的总和。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
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拓展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半截子唯物主义)
(德)费尔巴哈
原子就是物质,
就是世界的本原。
万物的基础是原子 物质,是基本元素
(法)狄德罗
(英)培根
(英)霍布斯
整个世界是一部由因果链组成的大机器,世界里的每个部分则是大机器中的小机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它比其他自然物体精巧而已。
机械性
社会上之所以有矛盾对立乃是由于思想意识上的分歧。解决这样的矛盾就是用新的宗教代替旧的宗教。这种宗教思想的变迁就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进步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只有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代表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水、气、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做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混同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练一练:
请判断以上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
8.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A
B
B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共同点
主观 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进步性: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以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局限性:不结果实的花,不符合客观实际,在指导实践中会犯错误
客观 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精神:一般是指“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精神:指“人之外”的神秘的意志力量(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神)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认为思维是或意识是第一位,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都坚持唯心主义。
⑴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
⑵王守仁(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⑶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仁者心动。
⑷陆九渊(南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⑸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⑹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⑺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⑻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⑼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⑽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⑾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⑿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
⑴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⑵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⑶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⑷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⑸朱熹: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
⑹黑格尔: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
⑺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⑻俗语: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⑼迷信: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
⑽ 迷信: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
1(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 (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3(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4(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5《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6(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7(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8(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9(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0(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11(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12(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练一练:
请判断以上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3、存在即被感知
4、气者,理之依也
5、“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6、心外无物
7、上帝创造世间万物
8、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9、理在气先
10、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课堂练习
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②从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③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
④因此,我们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盲人摸象
刻舟求剑
全是缺点
思考:你认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应该如何看问题?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前因后果
……
发展的观点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
……
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
人无完人
福祸相依
……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竭泽而渔
断章取义
杀鸡取卵
……
静止的观点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
片面的观点
以偏概全
一刀切
偏听偏信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没有游离于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与唯物主义结合或与唯心主义结合。所以,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辩证法
形而上学
(根本的)
(从属的)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从属
哲学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错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错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正确】
5.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正确】
易错易混点
课堂总结
何者为本原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
与生活关系
对哲学影响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分歧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两个对子”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派别)
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大基本派别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分歧: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分歧: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两个对子”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2)从派别上讲,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1)是什么
1、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C.认为意识能正确的反映物质
D.认为物质是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D
课堂练习
2、以下哪些属于唯心主义(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③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④气者,理之依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B
课堂练习
4、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C.“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与“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C
课堂练习
材料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A, 都属于唯物主义 B,体现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辩证法中的发展观。
C,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D,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