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湟中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试卷( 时间:7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成功登陆月球,在完成采取月球土壤任务后,将一面五星红旗进行了展示。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是天体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据此完成3-4题。3.与火星公转轨道相邻的行星是( )A.金星和地球 B.金星和土星 C.地球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4.“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发射升空到登陆火星过程中,将会( )A.到达河外星系 B.脱离地月系 C.始终在地月系 D.脱离太阳系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回答5-7题。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D.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6.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火电站 B.西藏地热发电站C.太阳能电池 D.水电站7.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读“山东省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MJ·m-2)分布图”,回答8-9题。8.山东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总体上是( )A.西多东少 B.东多西少C.南多北少 D.北多南少9.造成甲、乙两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拔C.天气状况 D.地表植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202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之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运及整个东部地区,而这是因为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10-12题。10.材料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11.该“喷嚏”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 B.产生极光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变慢12.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潮汐现象是由于太阳活动引起的B.与天气和气候无关C.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发生磁暴、极光现象D.耀斑爆发时,对地面无线短波通讯有利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恐龙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14.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 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C.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 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天山周边发现大型恐龙化石,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下图为该类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特征据此完成15-16题。地质年代 距今时间(万年) 构造阶段 植物演化阶段 动物深化阶段中生代 25200-6600 联合古陆解体 甲植物时代 乙动物时代15.该地质年代 ( )A.温暖海水中出现三叶虫 B.已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C.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D.是地质历史主要的成煤期16.图中甲植物和乙动物类型分别是 ( )A.被子植物爬行动物 B.裸子植物爬行动物C.裸子植物哺乳动物 D.被子植物哺乳动物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7-18题。17.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B.②圈层即岩石圈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18.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B.在⑤圈层无法监测到横波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回答19-20题。19.①圈层的主要特点为( )A.连续但不规则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由坚硬岩石组成20.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 ”。据此完成21-23题。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氩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2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氩气 B.臭氧 C.氧气 D.氮气2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①臭氧的大量减少 ②变暖越来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 ④森林大肆破坏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3.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24-25题。24.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5.对图中①、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①、②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回答问题。(15分)(1)将图Ⅱ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③ 。其中巨行星是 和 (填行星名称)。(2)图Ⅱ中各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 、 、 。(3)“金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日中足乌”所描述的太阳活动是 ,该活动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 层(填甲/乙/丙)。(4)此时,图I中的 层(填甲/乙/丙)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使图Ⅲ (极点)附近易观测到极光现象。(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Ⅱ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 。(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是( )(填字母)。①生物活动 ②大气运动 ③火山爆发 ④水的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7.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4分)(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F表示________界面。(5分)(4)C层主要由________组成。G层表示________,H层表示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5分)28.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1分)(2)图中A层是 ,B层是 ,C层是 。(3分)(3)A层高度因纬度而异, 纬度最高。(1分)(4)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原因是 。(2分)(5)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选择)。(2分)A受太阳辐射多 B.接受地面的热量多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 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6)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 层,该层大气层空气 运动显著,原因是 。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 层,在 层中可发现极光。(填字母)(7分)高一地理试卷答案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C B D B C D C A D C D B D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B C B A B D D D B C非选择题(共50分)26.(15分)(1) 木星 水星 金星 木星 土星 (5分)(2) 同向性 近圆形 共面性 (3分)(3) 太阳黑子 丙(2分)(4) 甲 北极(2分)(5) 稳定的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2分)(6) B (1分)27.(18分)(1)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在2 900千米附近消失;B波传播速度快(4分)(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4分)(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或熔融状) 古登堡(5分)(4)各类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5分)28.(17分)(1) b (1分)(2)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3分)(3) 低 (1分)(4) 降低 (1分)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分)(5) 升高 D (2分)(6) A (1分) 对流(1分) 下部热上部冷(2分)B (1分) C (1分) C(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