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写作指导:“告别”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写作指导:“告别”

资源简介

高中作文复习和素材积累
“告别”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标题范例+素材积累+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昼是夜的告别,死是生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观的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达观的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一、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围绕“告别”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首先指出告别是生活常态,涵盖了昼与夜、生与死等多种层面,体现其普遍性和必然性。接着列举了悲观、乐观、达观三种人对告别的不同态度,悲观者视告别为痛苦哀伤之事,如江淹所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将告别与哀伤的情绪紧密相连;乐观者则像高适那样鼓励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把告别视为新机遇与新开始,积极面对;达观者如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以豁达胸怀接纳告别这一人生常事,蕴含着对人生起伏的坦然与超脱。
而材料重点强调“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这是关键升华点,意味着告别并非只是结束,更是新起点。“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进一步具象化这种观点,体现告别过往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我们应保持热爱走向新征程,在这过程中,要处理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过往经历虽有不舍难忘之处,但不能沉溺其中,要以积极姿态借助告别实现自我成长与转变,从过去汲取经验,在当下把握机遇,朝未来奋勇前行,以正确心态看待告别,挖掘其蕴含的积极意义,在人生不同阶段和场景中,如毕业、离职、搬迁等,都能从告别中获取力量,开启新篇,展现人生智慧与生活态度。
本题未明确提及任务驱动,但隐含着让学生结合自身对告别的感悟与思考进行写作的要求,需深入剖析材料寓意,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恰当角度,阐述对告别的深刻理解,避免空洞抒情,做到言之有物,使文章既有思想深度又具现实指导意义,引发读者共鸣,传递面对告别应有的正能量价值观。
二、立意指导
1. 告别过往,迎接成长新篇:着重阐述个人在经历如学业阶段转换、兴趣爱好改变等告别时刻,如何克服对过去熟悉环境或状态的依赖,勇敢迈向新领域,收获知识、技能与心智成熟。例如初中毕业步入高中,告别熟悉的校园、老师和同学,面对新学科、新同学和新挑战,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学习适应,实现从青涩少年向成熟青年的转变,在告别中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突出告别对个人成长的推动作用。
2. 告别困境,开启希望之门:聚焦于面对生活挫折、困境时的告别,如从疾病困扰、经济危机、家庭变故等艰难处境中挣脱出来,放下过往的痛苦、焦虑与无奈,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寻找新方向和机遇。比如有人在失业后告别消极沮丧,通过学习新技能创业,开启事业新征程,体现告别负面状态对拥抱希望、扭转人生局面的关键意义,展现人类在困境中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精神。
3. 文化传承中的告别与创新: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下如何告别陈旧形式、不合时宜的部分,融合现代元素实现创新发展。如京剧在传承中告别冗长缓慢节奏和晦涩剧情,融入现代音乐、灯光技术和流行故事题材,吸引年轻观众,重焕生机;古建筑保护告别单纯修复理念,结合文化旅游开发新功能,赋予其新价值,彰显文化在告别传统束缚中走向未来的智慧与活力,强调文化发展需顺应时代告别革新。
三、标题范例参考
1.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2. 《向过往告别,赴未来之约》
3. 《挥别旧念,重启新程》
4. 《告别作序,未来为章》
5. 《于告别处,绽新生花》
6. 《旧岁已别,新阳当空》
7. 《辞旧事之锚,启新航之帆》
8. 《告别过往尘寰,奔赴星辰大海》
9. 《且辞往昔,且赴新途》
四、五句名言名句及分析
1.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分析:此句传达出过去之事已无法改变,应着眼未来、把握当下的理念。在告别主题下,启示人们不要沉湎于已发生的告别之事,要积极向前看,为新起点行动起来,赋予告别积极向前的动力,引导人们珍惜未来机会,在新征程中弥补过往遗憾。
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分析:陶渊明回顾仕途过往,深感往昔之误,决心告别官场回归田园,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此句用于作文,体现人们在经历生活转折告别时,深刻反思过去,毅然走向新方向,在告别中实现自我觉醒与人生转向,增添文化底蕴与哲理深度,彰显告别对人生轨迹改变的重要性。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分析: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虽历经坎坷仕途告别,但仍以乐观豁达心态看待人事变迁,坚信未来充满希望。可用于论述面对告别困境挫折时,应持有积极乐观态度,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鼓励人们在告别后奋勇前行,展现坚韧精神,提升文章思想境界与感染力。
4.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
分析:形象描绘自然界新旧交替现象,寓意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规律。在人生告别情境中,启示人们顺应时代发展告别旧有模式观念,为新生力量与机遇让路,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方面,体现告别陈旧迎来创新进步,使文章富有哲理诗意,强化告别对推动发展的意义。
5. “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泰戈尔
分析:泰戈尔此句隐喻虽经历离别漂泊,但与根源紧密相连。在告别主题下,可阐述人在告别家乡、传统等后,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对根源的情感与传承,即使走向新旅程,过往根基依然是支撑力量,丰富文章情感内涵与层次,在写个人与故乡文化告别等话题时增添温情与深度。
五、八个经典事例
1. 鲁迅弃医从文: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学医,意在救治国人身体疾病,但他在课间看到中国人围观枪杀同胞的麻木影片后,内心深受触动。他毅然告别医学领域,拿起笔杆,以文字为武器,投身于唤醒民众灵魂的文学创作中。他深刻剖析社会弊病,塑造众多经典文学形象,如孔乙己、祥林嫂等,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犀利文字激发国人觉醒与抗争精神,在告别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重大转变与升华,开启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2. 钱学森冲破阻碍回国:钱学森在美国学有所成,在航天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拥有优渥生活与科研条件。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心怀报国之志,决然告别美国的一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在艰苦环境下,他带领团队白手起家,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从导弹研发到卫星发射,奠定了中国航天坚实基础,助力国家在国防科技领域挺直脊梁,实现从海外科研精英到新中国航天奠基人的华丽转身,诠释了告别个人安逸为国家崛起而奋斗的高尚情怀与使命担当。
3. 俞敏洪的教育转型:俞敏洪创建的新东方在教培行业蓬勃发展多年,然而面对教育政策调整,他带领新东方积极转型。告别传统教培业务模式,探索直播带货等新领域,创立“东方甄选”。旗下主播以知识文化输出结合产品销售,开创独特直播风格,让新东方在新赛道上重焕生机,实现企业从单一教育服务向多元化商业探索的成功跨越,展现出在时代变革下告别旧有路径、勇敢开辟新方向的企业家智慧与果敢,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范例。
4. 谷爱凌的滑雪抉择:谷爱凌自幼接触多种运动,在滑雪领域展现天赋后,她选择告别其他运动爱好,专注于滑雪训练。面对高强度训练与比赛压力,她毫不退缩,不断挑战极限,在冬奥会赛场上斩获多枚金牌,成为滑雪界耀眼明星。她在告别中明确方向,凭借坚韧毅力与热爱,实现运动生涯的辉煌突破,为追求梦想者树立榜样,彰显告别舒适区、专注深耕达成目标的精神力量,激励年轻人勇敢抉择、专注拼搏。
5. 故宫的数字化转型:故宫作为古老文化瑰宝承载着厚重历史,但为适应时代发展,故宫告别传统单一展览模式。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出线上展览、数字文物库等项目,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领略故宫魅力;开发故宫主题 APP、文创游戏等,将文化与现代科技娱乐融合。这一转型告别陈旧展示与传播方式,吸引大量年轻受众关注传统文化,使故宫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开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篇章。
6. 中国女排的新老交替:中国女排多次在国际赛场上夺冠,背后是不断的新老队员更替。老队员们带着荣耀与伤病,告别赛场,传承女排精神;新队员们在前辈激励下,刻苦训练,迅速成长。朱婷等新一代球员接过接力棒,在里约奥运会等赛事中续写辉煌,展现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风貌。这种告别与传承,保障了中国女排长盛不衰,体现团队运动中新陈代谢、持续发展的规律,彰显告别过往辉煌、开启新征程的团队精神力量。
7. 苏轼的人生转折: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贬谪生涯中,告别官场得意与顺遂,却未沉沦于困境。他寄情山水,创作大量传世佳作,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从政治抱负转向文学艺术追求,实现人生境界升华。其诗词风格从早期豪迈激昂到后期豁达超脱,在告别中完成文学创作与精神世界的蜕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巨星,为后世文人在逆境中坚守自我提供典范。
8. 西南联大的教育坚守: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告别原有校舍,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师生们在简陋校舍、艰苦物质条件下,坚守学术教育阵地,众多知名学者如陈寅恪、闻一多等汇聚于此,传道授业解惑。虽战火纷飞,但学术氛围浓厚,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等。西南联大在历史动荡中告别安稳,却以坚韧姿态为国家保存教育火种,推动学术文化传承发展,书写教育史上壮丽篇章,展现民族危亡时刻教育界告别安逸、坚守初心的伟大精神力量。
范文一:
于告别中重启,迎人生之新阳
人生如旅,行至中途,方知告别乃生活之常态。正如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一次的告别,或许都伴随着不舍与感伤,但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命运给予我们重新出发的契机?告别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是重启人生华章的前奏。
于个人成长而言,告别是突破自我的关键。蒋张子怡在幼年时突遭车祸,失去了双腿,这无疑是命运给予她沉重的一击,迫使她告别了健全人的生活方式。但她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勇敢地选择了与轮椅相伴的舞蹈之路。在艰苦的训练中,她告别了曾经的柔弱与依赖,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对舞蹈的热爱,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最终在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用灵动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实现了从折翼少女到励志舞者的华丽转身,完成了自我的突破与成长。由此可见,告别过去的舒适区,方能挖掘出自身隐藏的潜力,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从文化传承的维度出发,告别是创新发展的阶梯。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时代的浪潮中也曾面临着观众流失、传承艰难的困境。为了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生机,京剧人选择了告别传统的刻板表演模式和单一的剧目题材。他们在保留京剧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创新舞台表演形式,创作出了如《新贵妃醉酒》等一批广受欢迎的新派京剧作品,同时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推广,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正是通过这一次次勇敢的告别与创新,京剧得以在新时代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双赢。这表明,文化唯有告别旧有的束缚,不断创新求变,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着眼于社会进步的层面,告别是推动变革的动力。回首往昔,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不得不告别效率低下的手工生产,转而投身于机器大生产的时代洪流。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伴随着失业等阵痛,但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的快速变革之中,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到数字化新媒体,从线下购物到电子商务,每一次的行业变革都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拥抱。社会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告别中,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观念,向着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方向迈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告别,将其视作人生的珍贵馈赠。在告别中汲取力量,在重启中坚定信念,向着光明的未来大步前行。让我们怀揣着勇气与希望,穿越风雨,去迎接那喷薄而出的人生新阳,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范文二:
告别过往,奔赴下一场山海
生活恰似一场无法预知终点的旅程,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经历着告别。正如材料中所提及的,告别是生活的基本旋律,或悲伤、或乐观、或达观,而每一场告别都孕育着一次重启的希望。它宛如一扇扇紧闭的门,在关闭的同时,也悄然为我们打开了通向新征程的窗。
在个人情感的世界里,告别是治愈伤痛、拥抱新生的良药。杨绛先生在经历了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的巨大悲痛后,无疑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然而,她并未被无尽的哀伤吞噬,而是选择勇敢地与往昔的苦难告别。她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潜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稿,撰写回忆录,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抚平了内心的创伤,重新寻回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她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告别并非忘却,而是带着曾经的爱与温暖,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迈向新的生活。这是一种在痛苦中挣扎起身,向着光明继续前行的坚韧,让我们明白,即使身处黑暗的谷底,告别也能引领我们走向心灵的慰藉与重生。
于科技创新的领域中,告别是突破瓶颈、开创新局的利刃。曾经,柯达公司凭借其先进的胶卷技术在摄影行业占据着霸主地位,然而,面对数码时代的汹涌浪潮,柯达却未能及时告别传统胶卷业务的舒适圈,最终走向了衰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带领下,果断告别了传统手机繁琐的按键设计和封闭的系统模式,大胆创新,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iPhone 系列手机,以其简洁的触摸屏操作和开放的应用生态系统,迅速席卷全球市场,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纪元。这一正一反的案例深刻揭示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勇于告别陈旧的技术和理念,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抢占创新的制高点,引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惊喜。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来看,告别是顺应时代、推动进步的车轮。回首中国近现代史,封建帝制的腐朽统治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在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毅然告别了封建专制,踏上了民主共和的探索之路。随后,面对国家经济的落后与贫困,我们又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了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如今,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我们正逐步告别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可持续产业,向着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奋勇前行。这一系列伟大的变革与发展历程充分表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告别过去的勇气与智慧,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果断割舍不合时宜的旧事物,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破浪前行,驶向繁荣昌盛的彼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告别,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深刻命题,也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开阔的胸怀去迎接每一次告别,珍藏过往的回忆,汲取前行的力量,向着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山海毅然奔赴。因为,在每一次的告别之后,都有着一场更加精彩绝伦的旅程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