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2024七下·荆州月考)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它值得我们用心去珍爱,让我们得以体验这个世界的多彩与美好。据此完成(1)、(2)、(3)题。
(1)孕育新生命对父母来说极其不易,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珍爱生命。所有人生长发育的起点是一样的,都是(  )
A.胎儿 B.受精卵 C.胚胎 D.婴儿
(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子宫内膜 B.输卵管 C.胎盘 D.羊水
(3)某小学的一名教师18年坚持为女儿拍“生日照”,记录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的过程,与“女大十八变”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分别是(  )
A.子宫和雌性激素 B.卵巢和雌性激素
C.子宫和月经 D.输卵管和雌性激素
2.(2024七下·荆州月考)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2024七下·荆州月考)冬春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新冠病毒首先就是攻击我们的呼吸系统。据此完成(1)、(2)题。
3.下列哪一项不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
A.肺泡数目很多
B.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4.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2024七下·荆州月考)民以食为天,我们要均衡营养,要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好好呵护我们的消化系统。据此完成(1)、(2)题。
5.有的学生吃饭总爱偏食,导致体内缺少维生素A和含铁的无机盐,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此类学生可能患(  )
A.夜盲症、骨痛 B.坏血病、贫血
C.干眼病、佝偻病 D.夜盲症、贫血
6.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24七下·荆州月考)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4七下·荆州月考)图为某同学在做“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关于小鱼尾鳍中三种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甲→丙→乙
B.乙血管可将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C.甲和乙血管中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丙血管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9.(2024七下·荆州月考)同学们在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时,别忘了珍惜并呵护好自己身体的消化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春期的中学生应适当地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食物,这些食物可提供丰富的   ,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2)进行体育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3)胃液中含有   (物质名称)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4)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人体内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   
(5)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中,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   。
10.(2024七下·荆州月考)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组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③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3)假设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液不变蓝。
(4)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11.(2024七下·荆州月考)我们每个人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生命现象是个伟大的秘密,等待我们无止境地去探索。请根据“人的由来”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处填入恰当的词:B   .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B的形成发生在   内。
(3)胎儿是在母体的   中发育的。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5)人类学家将   作为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12.(2024七下·荆州月考)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它对于人体极为重要,犹如空气对生命一样不可缺少。血液昼夜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不断地运输营养和废物,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到如图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
(2)如果人体某处出现了炎症,图中细胞可能会在短时间增多的是[   ]   其作用是   。
(3)除了图中的标号①和②以外,还有一种形状不规则的是血小板,它的主要功能是   .
(4)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切脉”中的“脉”所指的血管是   。
(5)我国的科考队员成功在珠峰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登峰前队员在高原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6)人体的   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13.(2024七下·荆州月考)呼吸是生命的象征,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在呼吸中我们可以释放压力,平静心灵,让自己更强大。下图是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模拟的状态是   (填“吸气”或“呼气”)
(2)图中②模拟的结构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系统中的呼吸道能够使吸入的空气变得   
(4)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5)我们呼出的气体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6)图C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含量增加。
(7)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同的器官是   。
(8)小华边吃饭边说笑,结果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这是吞咽时   来不及盖下所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B
【知识点】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 (1)卵细胞 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的生命之旅开始于受精卵。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胎盘是维持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卵巢和雌性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
故选:B。
【分析】 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即是发育的开始。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2.【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答案】3.C
4.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肺有一系列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3.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5.D
6.B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分析】 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5.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全长5~6米,增加了食物停留的时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血液。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8.【答案】D
【知识点】血管;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图甲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所以甲是静脉;图乙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乙是动脉;图丙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丙是毛细血管。 图中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乙→丙→甲 ,A错误;
B、图乙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乙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B错误;
C 、甲是静脉,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乙是动脉,动脉中没有瓣膜,C错误;
D、丙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丙是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D。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9.【答案】(1)蛋白质
(2)葡萄糖
(3)胃蛋白酶
(4)胆汁、胰液、肠液
(5)小肠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好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多补充蛋白质,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淀粉中在口腔内开始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3)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为多肽。
(4) 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人体内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 胆汁、胰液和肠液。
(5)小肠是消化食物主要部位。肝脏分泌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注入小肠消化食物。所以,图中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因为有肠液、胆汁、胰液共同作用,将食物消化。
【分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好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多补充蛋白质,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10.【答案】(1)②③
(2)①③
(3)③
(4)减少实验误差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②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2)①③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等,人体内的温度是37℃左右,因而在37℃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三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③号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①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②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
(4)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与3、2与3、,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11.【答案】(1)受精卵
(2)睾丸;输卵管
(3)子宫
(4)青春期
(5)直立行走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1)图示中的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处形成受精卵B.
(2)人类的生殖细胞有男性的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3)人类的生殖细胞有男性的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
(4)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分泌性激素,表现出长出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孩表现出骨盆宽大、乳房隆起、声调变高等第二性征。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分析】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分泌性激素,表现出长出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孩表现出骨盆宽大、乳房隆起、声调变高等第二性征。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2.【答案】(1)结合
(2)②;白细胞吞;噬细菌
(3)促进止血
(4)动脉
(5)红细胞
(6)循环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管;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1)人体血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所以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标号①红细胞。它里面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从而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白细胞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因此在观察中,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的是标号②白细胞,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从而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如果人体某处出现了炎症,则它的数量会增多。
(3)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细胞,形状不规则,不具有细胞核,具有凝血与止血的功能。所以人体的血细胞有三种,除了图中的标号①红细胞和②白细胞以外,还有一种形状不规则,有止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4)中医的脉诊就是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诊断出身体的某种疾病,这里的选择的“脉”是指动脉(桡动脉 )。
(5)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因此科考队员登峰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
(6)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就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将营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走。
【分析】(1)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
(2)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就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将营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走。
13.【答案】(1)呼气
(2)肺
(3)清洁、温暖、湿润
(4)气体的扩散
(5)二氧化碳
(6)氧气
(7)咽
(8)会厌软骨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图1中的A模拟气管,B模拟胸廓,C模拟肺,D模拟膈肌。
(2)图中②模拟的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4)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中氧气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浓度低,氧气从肺泡中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5)石灰水的成分是氢氧化钙,而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图C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氧气从肺泡中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
(7)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所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同器官是咽。
(8)咽既属于消化道又属于呼吸道,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咽部有会厌软骨,可以让气体进入气管,让食物进入食道。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通过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1 / 1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2024七下·荆州月考)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它值得我们用心去珍爱,让我们得以体验这个世界的多彩与美好。据此完成(1)、(2)、(3)题。
(1)孕育新生命对父母来说极其不易,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珍爱生命。所有人生长发育的起点是一样的,都是(  )
A.胎儿 B.受精卵 C.胚胎 D.婴儿
(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子宫内膜 B.输卵管 C.胎盘 D.羊水
(3)某小学的一名教师18年坚持为女儿拍“生日照”,记录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的过程,与“女大十八变”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分别是(  )
A.子宫和雌性激素 B.卵巢和雌性激素
C.子宫和月经 D.输卵管和雌性激素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 (1)卵细胞 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的生命之旅开始于受精卵。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胎盘是维持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卵巢和雌性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
故选:B。
【分析】 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即是发育的开始。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2.(2024七下·荆州月考)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2024七下·荆州月考)冬春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新冠病毒首先就是攻击我们的呼吸系统。据此完成(1)、(2)题。
3.下列哪一项不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
A.肺泡数目很多
B.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4.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3.C
4.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肺有一系列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3.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024七下·荆州月考)民以食为天,我们要均衡营养,要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好好呵护我们的消化系统。据此完成(1)、(2)题。
5.有的学生吃饭总爱偏食,导致体内缺少维生素A和含铁的无机盐,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此类学生可能患(  )
A.夜盲症、骨痛 B.坏血病、贫血
C.干眼病、佝偻病 D.夜盲症、贫血
6.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5.D
6.B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分析】 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5.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全长5~6米,增加了食物停留的时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七下·荆州月考)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血液。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8.(2024七下·荆州月考)图为某同学在做“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关于小鱼尾鳍中三种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甲→丙→乙
B.乙血管可将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C.甲和乙血管中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丙血管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答案】D
【知识点】血管;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图甲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所以甲是静脉;图乙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乙是动脉;图丙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丙是毛细血管。 图中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乙→丙→甲 ,A错误;
B、图乙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乙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B错误;
C 、甲是静脉,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乙是动脉,动脉中没有瓣膜,C错误;
D、丙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丙是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D。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9.(2024七下·荆州月考)同学们在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时,别忘了珍惜并呵护好自己身体的消化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春期的中学生应适当地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食物,这些食物可提供丰富的   ,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2)进行体育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3)胃液中含有   (物质名称)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4)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人体内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   
(5)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中,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蛋白质
(2)葡萄糖
(3)胃蛋白酶
(4)胆汁、胰液、肠液
(5)小肠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好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多补充蛋白质,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淀粉中在口腔内开始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3)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为多肽。
(4) 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人体内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 胆汁、胰液和肠液。
(5)小肠是消化食物主要部位。肝脏分泌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注入小肠消化食物。所以,图中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因为有肠液、胆汁、胰液共同作用,将食物消化。
【分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好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多补充蛋白质,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10.(2024七下·荆州月考)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组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③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3)假设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液不变蓝。
(4)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1)②③
(2)①③
(3)③
(4)减少实验误差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②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2)①③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等,人体内的温度是37℃左右,因而在37℃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三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③号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①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②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
(4)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与3、2与3、,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11.(2024七下·荆州月考)我们每个人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生命现象是个伟大的秘密,等待我们无止境地去探索。请根据“人的由来”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处填入恰当的词:B   .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B的形成发生在   内。
(3)胎儿是在母体的   中发育的。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5)人类学家将   作为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答案】(1)受精卵
(2)睾丸;输卵管
(3)子宫
(4)青春期
(5)直立行走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1)图示中的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处形成受精卵B.
(2)人类的生殖细胞有男性的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3)人类的生殖细胞有男性的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
(4)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分泌性激素,表现出长出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孩表现出骨盆宽大、乳房隆起、声调变高等第二性征。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分析】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分泌性激素,表现出长出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孩表现出骨盆宽大、乳房隆起、声调变高等第二性征。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2.(2024七下·荆州月考)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它对于人体极为重要,犹如空气对生命一样不可缺少。血液昼夜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不断地运输营养和废物,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到如图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
(2)如果人体某处出现了炎症,图中细胞可能会在短时间增多的是[   ]   其作用是   。
(3)除了图中的标号①和②以外,还有一种形状不规则的是血小板,它的主要功能是   .
(4)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切脉”中的“脉”所指的血管是   。
(5)我国的科考队员成功在珠峰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登峰前队员在高原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6)人体的   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答案】(1)结合
(2)②;白细胞吞;噬细菌
(3)促进止血
(4)动脉
(5)红细胞
(6)循环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管;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1)人体血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所以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标号①红细胞。它里面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从而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白细胞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因此在观察中,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的是标号②白细胞,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从而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如果人体某处出现了炎症,则它的数量会增多。
(3)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细胞,形状不规则,不具有细胞核,具有凝血与止血的功能。所以人体的血细胞有三种,除了图中的标号①红细胞和②白细胞以外,还有一种形状不规则,有止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4)中医的脉诊就是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诊断出身体的某种疾病,这里的选择的“脉”是指动脉(桡动脉 )。
(5)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因此科考队员登峰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
(6)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就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将营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走。
【分析】(1)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
(2)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就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将营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走。
13.(2024七下·荆州月考)呼吸是生命的象征,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在呼吸中我们可以释放压力,平静心灵,让自己更强大。下图是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模拟的状态是   (填“吸气”或“呼气”)
(2)图中②模拟的结构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系统中的呼吸道能够使吸入的空气变得   
(4)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5)我们呼出的气体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6)图C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含量增加。
(7)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同的器官是   。
(8)小华边吃饭边说笑,结果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这是吞咽时   来不及盖下所致。
【答案】(1)呼气
(2)肺
(3)清洁、温暖、湿润
(4)气体的扩散
(5)二氧化碳
(6)氧气
(7)咽
(8)会厌软骨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图1中的A模拟气管,B模拟胸廓,C模拟肺,D模拟膈肌。
(2)图中②模拟的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4)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中氧气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浓度低,氧气从肺泡中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5)石灰水的成分是氢氧化钙,而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图C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氧气从肺泡中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
(7)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所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同器官是咽。
(8)咽既属于消化道又属于呼吸道,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咽部有会厌软骨,可以让气体进入气管,让食物进入食道。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通过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