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扁形动物能自由生活的是( )A.华支睾吸虫 B.血吸虫 C.绦虫 D.涡虫【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 华支睾吸虫:这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胆管内的扁形动物,属于寄生生活,不能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B. 血吸虫: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的扁形动物,主要寄生在血管中,属于寄生生活,不能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C. 绦虫:绦虫是一类寄生在人和动物消化道内的扁形动物,属于寄生生活,不能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D. 涡虫:涡虫是一类小型的扁形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环境中,能够自由游动,属于自由生活,符合题意。【分析】扁形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其特征包括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神经系统呈梯状、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但也有少数种类能够自由生活。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 D.由消化腔排出【答案】B【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海蜇作为腔肠动物的一种,其消化过程遵循腔肠动物的普遍特征。食物进入海蜇体内后,由内胚层细胞进行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无法通过肛门排出,因为腔肠动物没有肛门。因此,食物残渣只能通过原入口即口部排出。故选B。【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体内有消化腔,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属于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珊瑚虫 B.绦虫 C.血吸虫 D.涡虫【答案】A【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珊瑚虫作为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确实呈现出辐射对称的特征,这有助于它们在水环境中有效地感知和捕获食物。A正确。B、绦虫是扁形动物,其身体结构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对称性有助于它们在宿主体内寄生和移动。B错误。C、血吸虫同样属于扁形动物,其身体也是左右对称的,以适应寄生生活的需要。C错误。D、涡虫的身体结构也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对称性使得它们在水中游动时更加灵活。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生物体对称性的理解。辐射对称是腔肠动物等水生生物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使得这些生物能够更有效地从各个方向捕获食物或感知环境。而扁形动物等则通常具有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准确掌握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习性。4.(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可在淡水中生活的是( )A.水母 B.海葵 C.珊瑚虫 D.水螅【答案】D【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水母、海葵、海蜇和水螅都属于腔肠动物,其中水母、海葵、海蜇生活在海水中,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腔肠动物的特征,比较简单,熟记: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5.(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中,经加工可食用的是( )A.海蜇 B.珊瑚虫 C.涡虫 D.水螅【答案】A【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和 珊瑚虫等,其中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见A正确;故选:A【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6.(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可以寄生在人体内的是( )A.涡虫 B.水母 C.海葵 D.血吸虫【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涡虫是能自由活动的扁形动物,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营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BC、水母和海葵生活在海洋中,都是营自由生活的动物,不符合题意;D、血吸虫寄生在人体中,专门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属于寄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生物。7.(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是( )A.刺细胞 B.腺细胞 C.变形细胞 D.领细胞【答案】A【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腔肠动物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胶层没有细胞结构.刺细胞位于口和触手的周围.能帮助捕食,是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故选:A【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8.(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不是营寄生生活的是( )A.蛔虫 B.绦虫 C.血吸虫 D.涡虫【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和动物的肠道中,通过吸食宿主的营养物质生活,不符合题意。B、绦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和动物肠道中的扁形动物,通过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壁上,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C、血吸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内的扁形动物,成虫寄生在人体的静脉系统中,尤其是肝脏和肠系膜静脉,通过吸食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生活,不符合题意。D、涡虫是一类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以腐殖质和小型生物为食,不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寄生生物是指那些依赖于其他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中获取营养的生物。自由生活生物则是指那些不依赖其他生物,能够独立生存的生物。9.(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会进行( )A.有性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答案】C【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不会进行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B、不会进行分裂生殖,B不符合题意;C、而是进行出芽生殖,C符合题意;D、不会进行孢子生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的周围,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10.(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 )A.呼吸 B.运动 C.御敌 D.生殖【答案】B【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因此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运动。故答案为:B【分析】蚯蚓通过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和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1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蚯蚓的身体分节,其体节的作用是( )A.传递营养 B.使躯体运动灵活,转向方便C.排泄方便 D.保持体温恒定【答案】B【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其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种身体分节的结构特点使得蚯蚓在运动时更加灵活自由。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被称为“蠕动”。由于身体分节,蚯蚓在蠕动时能够更灵活地调整身体的形状和方向,从而方便地进行转向和适应不同的地形。故答案为:B【分析】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这种分节结构使得蚯蚓在运动时能够更加灵活自如。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蚯蚓能够进行蠕动,而体节的存在则使得这种蠕动方式更加灵活,便于转向和适应不同的地形环境。1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某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条蚯蚓放回土壤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不久发现蚯蚓死了。导致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 )A.饥饿 B.光 C.干涸 D.无法呼吸【答案】D【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这是其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条件。当蚯蚓被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时,体壁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体壁干燥。体壁干燥后,氧气无法通过体壁进入体内,同时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无法排出,这将导致蚯蚓因无法呼吸而死亡。因此,导致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无法呼吸,D正确。故选D。【分析】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1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蚯蚓和沙蚕的相同点是( )A.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身体有外骨骼 D.生活在水中【答案】A【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这是环节动物的典型特征,蚯蚓和沙蚕都符合这一特征,A正确。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这并不是环节动物的特征,环节动物的身体并不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错误。C:身体有外骨骼。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它们的体表是湿润的,有黏液,C错误。D:生活在水中。虽然沙蚕生活在海洋中,但蚯蚓主要生活在土壤中,D错误。故选A。【分析】环节动物的特征包括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体节上有体环,运动依靠刚毛或疣足。14.(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环境中最可能找到蚯蚓的是( )A.缓流、清澈的小溪B.干燥、疏松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的沙土【答案】C【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蚯蚓是环节动物,它们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因此需要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同时,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因此它们偏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此外,蚯蚓需要疏松的土壤以便于它们的移动和呼吸。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15.(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几种动物中,不属于线虫动物的是( )A.蛲虫 B.蛔虫 C.钩虫 D.绦虫【答案】D【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BC.蛲虫、蛔虫、钩虫都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都属于线虫动物,ABC不符合题意。D.绦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线虫动物,即线虫动物,是一类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的无脊椎动物。16.(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蛔虫体表角质层的作用是 ( )A.连接 B.支持 C.营养 D.保护【答案】D【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故答案为:D。【分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寄主消化液的侵蚀,消化道简单,蛔虫主要寄生在在小肠内,只能依靠口吸食寄主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营寄生生活。17.(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不属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C.有口有肛门 D.营寄生生活【答案】D【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营寄生生活的个体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起保护作用的角质层,运动器官退化,选项中,A、B、C都属于线形动物的基本特征,线形动物有的自由生活有的营寄生生活,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线形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线形动物,全世界约有1万余种,除自由生活外,有寄生于动物或植物体内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如蛔虫。18.(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水螅和涡虫消化食物的场所分别是( )A.肠、消化腔 B.口、消化腔 C.消化腔、口 D.消化腔、肠【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水螅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内层)、外胚层(外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有专门的消化器官,如口、咽和肠等,其中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故选:D。【分析】可根据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回答。19.(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不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章鱼、牡蛎、河蚌 B.田螺、蜗牛、鲍鱼C.海蜇、河蚌、蜗牛 D.河蚌、章鱼、乌贼【答案】C【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蜗牛、牡蛎、乌贼、田螺、蛾螺、河蚌、鱿鱼、章鱼、鲍鱼、扇贝等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肉质的足,有的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都是软体动物.C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故答案为:C【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体外有外套膜.20.(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A.外骨骼 B.翅 C.气管 D.足【答案】A【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分析】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的环境,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翅主要是飞行,气管是昆虫的呼吸器官,足是蝗虫的运动器官,翅、气管、足都没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2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的原因是( )A.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B.外骨骼受到损伤,失去了原来的作用C.坚韧的外骨骼,限制了蝗虫的活动D.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答案】D【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蝗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在昆虫的生命周期中,蜕皮是其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与昆虫的外骨骼特性有关。外骨骼是昆虫身体表面的一层坚硬结构,具有保护、支撑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其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自然伸展。因此,当昆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外骨骼会限制其进一步的生长,昆虫必须通过蜕皮来更换更大的外骨骼,以适应身体的进一步发育。2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取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让乙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 )A.甲蝗虫先死 B.乙蝗虫先死亡C.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D.两只蝗虫都不会死【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所以蝗虫甲的头部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不会窒息而死,而蝗虫乙胸、腹部全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出头部,无法进行呼吸而先死。故答案为:B【分析】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2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A.皮肤 B.外骨骼 C.细胞膜 D.细胞壁【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故选:B.【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24.(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很多孔洞,主要目的是( )A.提高鱼塘中水的温度 B.便于给养殖的鱼喂食C.减小鱼塘中水的压力 D.提高鱼塘中水的含氧量【答案】D【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在北方的冬季,由于气温极低,鱼塘表面会结冰,形成一层厚厚的冰盖。这层冰盖会阻碍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鱼类是需氧生物,如果水中氧气不足,它们将无法正常呼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因此,渔民会在冰面上凿出许多孔洞,这些孔洞可以作为氧气进入水中的通道,从而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保证鱼类的正常生存。D正确。故选D。【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25.(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鲫鱼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A.两者所含气体成分含量相同B.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D.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鱼类的呼吸过程是通过鳃来完成的,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当水流过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会通过同样的方式释放到水中。这一过程使得流出鳃的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6.(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鲫鱼的头尾部较尖,躯干部较宽,整个身体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型有利于( )A.游泳 B.取食 C.呼吸 D.升降【答案】A【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鲫鱼的头尾部较尖,躯干部较宽,这样的流线型体型能够大大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阻力。当鱼在水中游动时,水流能够顺畅地流过其身体,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使得鱼能够更高效地游动。因此,A正确。B、虽然鱼类的口部结构与其取食方式密切相关,但鲫鱼的流线型体型与取食功能并无直接联系。流线型体型主要是为了减小水中的阻力,而不是为了方便取食。因此,B错误。C、鱼类的呼吸主要依赖于鳃,而鳃位于鱼的头部两侧。虽然鲫鱼的头部形状可能对水流进入鳃部有一定影响,但其流线型体型并不是为了优化呼吸功能而设计的。因此,C错误。D、鱼类的升降主要依赖于鱼鳔的调节以及鳍的协调运动。流线型体型虽然有助于鱼在水中保持平衡和稳定,但并不是为了直接控制鱼的升降。因此,D错误。故选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鱼类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现存的每种生物都对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少阻力。27.(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鲫鱼口的前方,红墨水流动的方向是( )A.红墨水由鳃盖的后缘流入鳃,然后由口流出B.红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C.红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D.红墨水由鳃盖的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鳃盖的后缘流出【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红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鱼类呼吸时水流经的路径。当用吸管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鲫鱼口的前方时,红墨水会随着鱼的呼吸动作从口流入鳃,进行气体交换后,再从鳃盖的后缘流出。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当水流经过鳃时,鳃丝中的血液与水进行气体交换,从而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28.(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的是( )A.鲫鱼 B.海马 C.乌贼 D.鲨鱼【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体表大多有鳞片,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鲫鱼、海马、鲨鱼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属于鱼类,乌贼尽管生活在海水中,但乌贼身体柔软,为软体动物,贝克退化为内克。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鱼类的特征。29.(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在目前已知的动物中,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的80%以上的是(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环节动物 D.鸟类【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种类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因此,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B正确。故选B【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0.(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与蝗虫呼吸有关的结构是( )A.体表的外骨骼 B.头部的触角C.体表的气门 D.头部的口器【答案】C【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骨骼是昆虫身体的保护层,它不仅提供保护,还帮助维持身体的形状和结构,故A错误。B、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温度、湿度等信息,故B错误。C、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与呼吸有关,故C正确。D、蝗虫的前部有咀嚼式口器,吸食植物的茎、叶等,故D错误。故选C。【分析】昆虫的呼吸系统与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有显著不同,它们没有肺,而是通过气管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气管系统由一系列的气管和微细的分支组成,这些分支最终与细胞直接接触,从而实现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气门是气管系统与外界环境的接口,是气体进出昆虫体内的通道。3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如图为蝗虫形态图,请据下图回答:(1)蝗虫的身体分为① 、② 和③ 三部分。(2)感觉器官分布于 ,运动器官位于胸部。(3)蝗虫体表有 用于呼吸。(4)蝗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坚韧的 ,有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 的作用。【答案】(1)头;胸;腹(2)头部(3)气门(4)外骨骼;水分蒸发【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结构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这是昆虫的基本身体结构特征,图中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2)蝗虫的感觉器官主要集中在头部,包括触角、复眼等,用于感知环境。运动器官则位于胸部,包括三对足和两对翅,用于跳跃和飞行。(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门,位于体表,通过气管系统与体内相连,用于气体交换。(4)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足有三对,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翅有两对,分为前翅和后翅,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分为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2)蝗虫的摄食和感觉器官分布于头部,有口器负责摄食,有一对触角、三只单眼、两只复眼;运动器官位于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3)蝗虫腹部的气门用于呼吸。(4)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3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鲫鱼的这种体形呈 ,这种体形有利于鱼在水中游泳时 。(2)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增多的气体是 。(3)若用解剖剪剪去结构[6],将会暴露出鲜红的结构是 ,它是鱼的 器官。(4)鲫鱼依靠尾部和 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并靠鳍协调运动。【答案】(1)流线型;阻力(2)二氧化碳(3)鳃;呼吸(4)躯干部【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使其游动更加高效。(2)鱼通过鳃进行呼吸,鳃将水中的氧气吸收,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因此,吐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3)若用解剖剪剪去6鳃盖,我们将发现鲜红色的鳃,是鱼的呼吸器官。(4)鲫鱼是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并靠鳍来协调运动。【分析】图中:1胸鳍、2腹鳍、3臀鳍、4尾鳍、5背鳍,6鳃盖。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1)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2)鱼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主要是为了呼吸。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若用解剖剪剪去6鳃盖,我们将发现鲜红色的鳃,是鱼的呼吸器官。(4)鲫鱼是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并靠鳍来协调运动。3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图是蚯蚓的外形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②是 ,③端是蚯蚓的 端。(2)用手来回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因为腹面有 ,其作用是 。(3)蚯蚓的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这样的动物叫 。(4)雨后蚯蚓爬出地面的原因是 。【答案】(1)环带;前(2)刚毛;协助运动(3)环状体节;环节动物(4)呼吸空气【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②指的是蚯蚓的环带,环带是蚯蚓的一个显著特征,位于身体的前部。因此,③端是蚯蚓的前端。(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是雨后土壤中空气被挤出而缺少氧气,蚯蚓为呼吸而爬出地面。【分析】 图中:①是后端,②是环带,③是前端。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1)在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体节特别大为②环带,而靠近环带的一端为③前端,远离环带的一端为①后端。(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是雨后土壤中空气被挤出而缺少氧气,蚯蚓为呼吸而爬出地面。1 / 1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扁形动物能自由生活的是( )A.华支睾吸虫 B.血吸虫 C.绦虫 D.涡虫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 D.由消化腔排出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属于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珊瑚虫 B.绦虫 C.血吸虫 D.涡虫4.(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可在淡水中生活的是( )A.水母 B.海葵 C.珊瑚虫 D.水螅5.(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中,经加工可食用的是( )A.海蜇 B.珊瑚虫 C.涡虫 D.水螅6.(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可以寄生在人体内的是( )A.涡虫 B.水母 C.海葵 D.血吸虫7.(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是( )A.刺细胞 B.腺细胞 C.变形细胞 D.领细胞8.(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动物不是营寄生生活的是( )A.蛔虫 B.绦虫 C.血吸虫 D.涡虫9.(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会进行( )A.有性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10.(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 )A.呼吸 B.运动 C.御敌 D.生殖1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蚯蚓的身体分节,其体节的作用是( )A.传递营养 B.使躯体运动灵活,转向方便C.排泄方便 D.保持体温恒定1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某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条蚯蚓放回土壤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不久发现蚯蚓死了。导致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 )A.饥饿 B.光 C.干涸 D.无法呼吸1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蚯蚓和沙蚕的相同点是( )A.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身体有外骨骼 D.生活在水中14.(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环境中最可能找到蚯蚓的是( )A.缓流、清澈的小溪B.干燥、疏松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的沙土15.(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几种动物中,不属于线虫动物的是( )A.蛲虫 B.蛔虫 C.钩虫 D.绦虫16.(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蛔虫体表角质层的作用是 ( )A.连接 B.支持 C.营养 D.保护17.(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不属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C.有口有肛门 D.营寄生生活18.(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水螅和涡虫消化食物的场所分别是( )A.肠、消化腔 B.口、消化腔 C.消化腔、口 D.消化腔、肠19.(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不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章鱼、牡蛎、河蚌 B.田螺、蜗牛、鲍鱼C.海蜇、河蚌、蜗牛 D.河蚌、章鱼、乌贼20.(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A.外骨骼 B.翅 C.气管 D.足2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的原因是( )A.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B.外骨骼受到损伤,失去了原来的作用C.坚韧的外骨骼,限制了蝗虫的活动D.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2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取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让乙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 )A.甲蝗虫先死 B.乙蝗虫先死亡C.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D.两只蝗虫都不会死2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A.皮肤 B.外骨骼 C.细胞膜 D.细胞壁24.(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很多孔洞,主要目的是( )A.提高鱼塘中水的温度 B.便于给养殖的鱼喂食C.减小鱼塘中水的压力 D.提高鱼塘中水的含氧量25.(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鲫鱼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A.两者所含气体成分含量相同B.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D.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增多26.(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鲫鱼的头尾部较尖,躯干部较宽,整个身体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型有利于( )A.游泳 B.取食 C.呼吸 D.升降27.(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鲫鱼口的前方,红墨水流动的方向是( )A.红墨水由鳃盖的后缘流入鳃,然后由口流出B.红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C.红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D.红墨水由鳃盖的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鳃盖的后缘流出28.(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的是( )A.鲫鱼 B.海马 C.乌贼 D.鲨鱼29.(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在目前已知的动物中,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的80%以上的是(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环节动物 D.鸟类30.(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与蝗虫呼吸有关的结构是( )A.体表的外骨骼 B.头部的触角C.体表的气门 D.头部的口器31.(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如图为蝗虫形态图,请据下图回答:(1)蝗虫的身体分为① 、② 和③ 三部分。(2)感觉器官分布于 ,运动器官位于胸部。(3)蝗虫体表有 用于呼吸。(4)蝗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坚韧的 ,有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 的作用。32.(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鲫鱼的这种体形呈 ,这种体形有利于鱼在水中游泳时 。(2)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增多的气体是 。(3)若用解剖剪剪去结构[6],将会暴露出鲜红的结构是 ,它是鱼的 器官。(4)鲫鱼依靠尾部和 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并靠鳍协调运动。33.(2024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图是蚯蚓的外形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②是 ,③端是蚯蚓的 端。(2)用手来回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因为腹面有 ,其作用是 。(3)蚯蚓的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这样的动物叫 。(4)雨后蚯蚓爬出地面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 华支睾吸虫:这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胆管内的扁形动物,属于寄生生活,不能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B. 血吸虫: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的扁形动物,主要寄生在血管中,属于寄生生活,不能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C. 绦虫:绦虫是一类寄生在人和动物消化道内的扁形动物,属于寄生生活,不能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D. 涡虫:涡虫是一类小型的扁形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环境中,能够自由游动,属于自由生活,符合题意。【分析】扁形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其特征包括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神经系统呈梯状、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但也有少数种类能够自由生活。2.【答案】B【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海蜇作为腔肠动物的一种,其消化过程遵循腔肠动物的普遍特征。食物进入海蜇体内后,由内胚层细胞进行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无法通过肛门排出,因为腔肠动物没有肛门。因此,食物残渣只能通过原入口即口部排出。故选B。【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体内有消化腔,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3.【答案】A【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珊瑚虫作为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确实呈现出辐射对称的特征,这有助于它们在水环境中有效地感知和捕获食物。A正确。B、绦虫是扁形动物,其身体结构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对称性有助于它们在宿主体内寄生和移动。B错误。C、血吸虫同样属于扁形动物,其身体也是左右对称的,以适应寄生生活的需要。C错误。D、涡虫的身体结构也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对称性使得它们在水中游动时更加灵活。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生物体对称性的理解。辐射对称是腔肠动物等水生生物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使得这些生物能够更有效地从各个方向捕获食物或感知环境。而扁形动物等则通常具有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准确掌握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习性。4.【答案】D【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水母、海葵、海蜇和水螅都属于腔肠动物,其中水母、海葵、海蜇生活在海水中,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腔肠动物的特征,比较简单,熟记: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5.【答案】A【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和 珊瑚虫等,其中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见A正确;故选:A【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6.【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涡虫是能自由活动的扁形动物,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营自由生活,不符合题意;BC、水母和海葵生活在海洋中,都是营自由生活的动物,不符合题意;D、血吸虫寄生在人体中,专门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属于寄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生物。7.【答案】A【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腔肠动物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胶层没有细胞结构.刺细胞位于口和触手的周围.能帮助捕食,是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故选:A【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8.【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和动物的肠道中,通过吸食宿主的营养物质生活,不符合题意。B、绦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和动物肠道中的扁形动物,通过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壁上,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C、血吸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内的扁形动物,成虫寄生在人体的静脉系统中,尤其是肝脏和肠系膜静脉,通过吸食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生活,不符合题意。D、涡虫是一类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以腐殖质和小型生物为食,不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寄生生物是指那些依赖于其他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中获取营养的生物。自由生活生物则是指那些不依赖其他生物,能够独立生存的生物。9.【答案】C【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不会进行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B、不会进行分裂生殖,B不符合题意;C、而是进行出芽生殖,C符合题意;D、不会进行孢子生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的周围,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10.【答案】B【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因此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运动。故答案为:B【分析】蚯蚓通过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和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11.【答案】B【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其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种身体分节的结构特点使得蚯蚓在运动时更加灵活自由。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被称为“蠕动”。由于身体分节,蚯蚓在蠕动时能够更灵活地调整身体的形状和方向,从而方便地进行转向和适应不同的地形。故答案为:B【分析】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这种分节结构使得蚯蚓在运动时能够更加灵活自如。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蚯蚓能够进行蠕动,而体节的存在则使得这种蠕动方式更加灵活,便于转向和适应不同的地形环境。12.【答案】D【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这是其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条件。当蚯蚓被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时,体壁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体壁干燥。体壁干燥后,氧气无法通过体壁进入体内,同时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无法排出,这将导致蚯蚓因无法呼吸而死亡。因此,导致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无法呼吸,D正确。故选D。【分析】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13.【答案】A【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这是环节动物的典型特征,蚯蚓和沙蚕都符合这一特征,A正确。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这并不是环节动物的特征,环节动物的身体并不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错误。C:身体有外骨骼。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它们的体表是湿润的,有黏液,C错误。D:生活在水中。虽然沙蚕生活在海洋中,但蚯蚓主要生活在土壤中,D错误。故选A。【分析】环节动物的特征包括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体节上有体环,运动依靠刚毛或疣足。14.【答案】C【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蚯蚓是环节动物,它们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因此需要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同时,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因此它们偏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此外,蚯蚓需要疏松的土壤以便于它们的移动和呼吸。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15.【答案】D【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BC.蛲虫、蛔虫、钩虫都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都属于线虫动物,ABC不符合题意。D.绦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线虫动物,即线虫动物,是一类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的无脊椎动物。16.【答案】D【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故答案为:D。【分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寄主消化液的侵蚀,消化道简单,蛔虫主要寄生在在小肠内,只能依靠口吸食寄主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营寄生生活。17.【答案】D【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营寄生生活的个体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起保护作用的角质层,运动器官退化,选项中,A、B、C都属于线形动物的基本特征,线形动物有的自由生活有的营寄生生活,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线形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线形动物,全世界约有1万余种,除自由生活外,有寄生于动物或植物体内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如蛔虫。18.【答案】D【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水螅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内层)、外胚层(外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有专门的消化器官,如口、咽和肠等,其中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故选:D。【分析】可根据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回答。19.【答案】C【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蜗牛、牡蛎、乌贼、田螺、蛾螺、河蚌、鱿鱼、章鱼、鲍鱼、扇贝等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肉质的足,有的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都是软体动物.C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故答案为:C【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体外有外套膜.20.【答案】A【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分析】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的环境,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翅主要是飞行,气管是昆虫的呼吸器官,足是蝗虫的运动器官,翅、气管、足都没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21.【答案】D【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蝗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在昆虫的生命周期中,蜕皮是其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与昆虫的外骨骼特性有关。外骨骼是昆虫身体表面的一层坚硬结构,具有保护、支撑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其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自然伸展。因此,当昆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外骨骼会限制其进一步的生长,昆虫必须通过蜕皮来更换更大的外骨骼,以适应身体的进一步发育。22.【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所以蝗虫甲的头部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不会窒息而死,而蝗虫乙胸、腹部全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出头部,无法进行呼吸而先死。故答案为:B【分析】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23.【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故选:B.【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24.【答案】D【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在北方的冬季,由于气温极低,鱼塘表面会结冰,形成一层厚厚的冰盖。这层冰盖会阻碍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鱼类是需氧生物,如果水中氧气不足,它们将无法正常呼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因此,渔民会在冰面上凿出许多孔洞,这些孔洞可以作为氧气进入水中的通道,从而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保证鱼类的正常生存。D正确。故选D。【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25.【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鱼类的呼吸过程是通过鳃来完成的,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当水流过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会通过同样的方式释放到水中。这一过程使得流出鳃的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6.【答案】A【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鲫鱼的头尾部较尖,躯干部较宽,这样的流线型体型能够大大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阻力。当鱼在水中游动时,水流能够顺畅地流过其身体,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使得鱼能够更高效地游动。因此,A正确。B、虽然鱼类的口部结构与其取食方式密切相关,但鲫鱼的流线型体型与取食功能并无直接联系。流线型体型主要是为了减小水中的阻力,而不是为了方便取食。因此,B错误。C、鱼类的呼吸主要依赖于鳃,而鳃位于鱼的头部两侧。虽然鲫鱼的头部形状可能对水流进入鳃部有一定影响,但其流线型体型并不是为了优化呼吸功能而设计的。因此,C错误。D、鱼类的升降主要依赖于鱼鳔的调节以及鳍的协调运动。流线型体型虽然有助于鱼在水中保持平衡和稳定,但并不是为了直接控制鱼的升降。因此,D错误。故选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鱼类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现存的每种生物都对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少阻力。27.【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红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鱼类呼吸时水流经的路径。当用吸管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鲫鱼口的前方时,红墨水会随着鱼的呼吸动作从口流入鳃,进行气体交换后,再从鳃盖的后缘流出。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当水流经过鳃时,鳃丝中的血液与水进行气体交换,从而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28.【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体表大多有鳞片,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鲫鱼、海马、鲨鱼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属于鱼类,乌贼尽管生活在海水中,但乌贼身体柔软,为软体动物,贝克退化为内克。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鱼类的特征。29.【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种类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因此,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B正确。故选B【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0.【答案】C【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骨骼是昆虫身体的保护层,它不仅提供保护,还帮助维持身体的形状和结构,故A错误。B、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温度、湿度等信息,故B错误。C、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与呼吸有关,故C正确。D、蝗虫的前部有咀嚼式口器,吸食植物的茎、叶等,故D错误。故选C。【分析】昆虫的呼吸系统与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有显著不同,它们没有肺,而是通过气管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气管系统由一系列的气管和微细的分支组成,这些分支最终与细胞直接接触,从而实现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气门是气管系统与外界环境的接口,是气体进出昆虫体内的通道。31.【答案】(1)头;胸;腹(2)头部(3)气门(4)外骨骼;水分蒸发【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结构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这是昆虫的基本身体结构特征,图中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2)蝗虫的感觉器官主要集中在头部,包括触角、复眼等,用于感知环境。运动器官则位于胸部,包括三对足和两对翅,用于跳跃和飞行。(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门,位于体表,通过气管系统与体内相连,用于气体交换。(4)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足有三对,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翅有两对,分为前翅和后翅,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分为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2)蝗虫的摄食和感觉器官分布于头部,有口器负责摄食,有一对触角、三只单眼、两只复眼;运动器官位于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3)蝗虫腹部的气门用于呼吸。(4)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32.【答案】(1)流线型;阻力(2)二氧化碳(3)鳃;呼吸(4)躯干部【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使其游动更加高效。(2)鱼通过鳃进行呼吸,鳃将水中的氧气吸收,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因此,吐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3)若用解剖剪剪去6鳃盖,我们将发现鲜红色的鳃,是鱼的呼吸器官。(4)鲫鱼是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并靠鳍来协调运动。【分析】图中:1胸鳍、2腹鳍、3臀鳍、4尾鳍、5背鳍,6鳃盖。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1)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2)鱼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主要是为了呼吸。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若用解剖剪剪去6鳃盖,我们将发现鲜红色的鳃,是鱼的呼吸器官。(4)鲫鱼是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并靠鳍来协调运动。33.【答案】(1)环带;前(2)刚毛;协助运动(3)环状体节;环节动物(4)呼吸空气【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②指的是蚯蚓的环带,环带是蚯蚓的一个显著特征,位于身体的前部。因此,③端是蚯蚓的前端。(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是雨后土壤中空气被挤出而缺少氧气,蚯蚓为呼吸而爬出地面。【分析】 图中:①是后端,②是环带,③是前端。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1)在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体节特别大为②环带,而靠近环带的一端为③前端,远离环带的一端为①后端。(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是雨后土壤中空气被挤出而缺少氧气,蚯蚓为呼吸而爬出地面。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学生版).docx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