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生物12月月考卷
考试范围: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人的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细胞进而维持角膜。短期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长期睡眠不足则会造成角膜变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对角膜中垂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B.角膜上皮细胞呈现透明状的原因是该细胞内存在特有基因
C.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衰老,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
D.角膜干细胞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2.当处于干旱等环境胁迫时,缓步动物通常表现出隐生现象(一种休眠状态),新陈代谢活动均趋于减弱甚至暂停,恢复适宜的生存条件后即可“复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隐生状态下,该动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会较低
B.隐生状态下,该动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无机盐
C.缓步动物“复活”过程中,细胞中有些酶的活性会增强
D.隐生现象是缓步动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的结果
3.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氨溶于水形成NH。过量的NH会导致土壤酸化,植物感知该种信号后发生了如图所示的生理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26年,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证明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NO与NRT1.1结合后进入根细胞膜内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NH与AMTS结合导致AMTS构象改变,实现物质转运
D.施用适量的NO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植物缓解土壤酸化能力
4.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肢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蝌蚪发育成蛙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D.四肢的组织来自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5.1866年,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成功揭露了遗传的两大定律。时隔30多年,这一发现才被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并进而对基因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B.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C.等位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对所有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6.一个用15N标记DNA分子的大肠杆菌(只考虑拟核DNA),其DNA 长度约为500万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约300万个,若该大肠杆菌转入含有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4代,则(  )
A.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约3000万个B.含有14N的DNA 分子占7/8
C.复制时,解旋酶使DNA 双链由5’端向3’端解旋D.该DNA 每条单链上鸟嘌呤占30%~60%
7.同种二倍体(2n=46)雄性动物(AAXBY)和雌性动物(AaXBX )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不考虑图示之外的其它变异,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乙细胞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减数分裂Ⅰ前期
B.图甲、乙细胞中常染色体上同时含A、a的原因是分别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图乙细胞完成分裂过程中,会发生2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D.与图甲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有23个核DNA分子
8.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一通常是高度不育,与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原因相同
B.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以获得可育后代
C.普通小麦培育成功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D.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三倍体小麦
9.如图为人体某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④为细胞的结构,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产生核糖体RNA和合成核糖体蛋白质的重要场所
B.RNA和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穿过结构③的方向不相同
C.与该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结构②具有单层生物膜
D.有丝分裂前期结构④复制后数量倍增移向细胞两极
10.水熊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当环境恶化时,水熊虫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使身体缩小,代谢率几乎降到零,进入隐生状态。处于隐生状态时,水熊虫体内会产生大量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海藻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藻糖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B.海藻糖是由两分子单糖在水熊虫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脱水缩合而成的
C.推测水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体内仅剩的1%水分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D.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即说明海藻糖为非还原糖
11.细胞呼吸是联系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互转化的枢纽。如图是人体肝细胞内的部分生化反应及其联系的示意图。图中编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摄入葡萄糖过多,A会转化脂肪储存B.有氧运动会减少A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C.脂肪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参与细胞呼吸D.④过程中大部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12.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依赖光照,但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能量时,光合器官可能遭到破坏,该现象称为光抑制。光呼吸能利用部分有机物,在吸收O2放出CO2的同时消耗多余光能,对光合器官起保护作用。下图为某植物叶片在白天和夜晚的气体交换过程,其中PR、R、GP 代表不同的生理过
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PR、R过程分别代表呼吸作用、光呼吸,叶片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取决于GP、R、PR之间的差值
B.光呼吸虽然消耗部分有机物,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光抑制的发生,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C.植物通过调节叶片角度回避强光或进行细胞内叶绿体的避光运动均可减弱光抑制现象
D.在农业生产中,适当抑制白天光呼吸和夜间呼吸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13.狂犬病毒(RV)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R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并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 RNA 的复制过程由①和③组成
B.图中-RNA 可作为病毒 RNA 复制和翻译外壳蛋白的模板
C.过程②发生在 RV 的核糖体上
D.过程①和③所需的模板、原料、能量和酶均来自宿主细胞
14.下图为遗传信息的表达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核糖体甲和乙合成的蛋白质相同
B.相对于①,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C.不同种类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可能相同
D.分析②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应查阅的密码子是UUA
15.如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乙两种病分别受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6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号与5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0%
B.甲、乙两病的相关基因A/a与B/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乙病患者均是男性,该病有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是3/16
二、非选择题(5题,共55分)
16.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肺部细胞,会导致线粒体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组分(ROS),然后通过激活BAX蛋白复合物,从而使内质网内的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RyR)流入线粒体,进而诱导线粒体自噬,启动肺部细胞裂解,释放出来的TB感染更多的宿主细胞,引起肺结核。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结核分枝杆菌与人体肺部细胞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最适pH为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的pH为7.0左右,所以即使有少量溶酶体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因为。
(3)Ca2+流入线粒体的过程中(填“需要”或“不需要”)与RyR结合。
(4)线粒体自噬指线粒体可被细胞自身的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特点),线粒体被水解后的产物去向是。
(5)提高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活性能使BAX蛋白复合酶水解,可以阻止肺结核病的进程,这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思路,请根据题中信息为药物开发人员提出其他思路:(答出一点即可)。
17.DNA甲基化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影响表型,也能遗传给子代。在蜂群中,雌蜂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和花蜜为食的幼蜂将发育成工蜂。研究发现,DNMT3蛋白是核基因DNMT3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回答下列问题:

(1)蜜蜂细胞中DNMT3基因发生图1中的过程①称为,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
(2)由图2可知发生甲基化后(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这一变化是否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图3表示DNA甲基化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由图3可知DNA甲基化会影响与启动子的识别,从而直接影响了的合成。
(3)已知注射DNMT3siRNA(小干扰RNA)能使DNMT3基因表达沉默,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为验证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是决定雌蜂幼虫发育成工蜂还是蜂王的关键因素,取多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雌蜂幼虫,均分为A、B两组做不同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幼蜂发育情况,完成下表。
组别 处理方式 饲养方式 培养条件 预期结果
A组 不做处理 相同且适宜
B组 饲喂花粉和花蜜
18.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旗叶对麦穗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图1为小麦旗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简图(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全 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下,某小麦品种旗叶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请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其他叶片相比,旗叶进行光合作用更具优势的环境因素是。据图1分析,晴朗的白天,旗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过程是(用图中编号表示);过程④发生的场所在叶肉细胞的。
(2)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用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通过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叶绿素含量。
(3)表1是检测不同光照条件下,该小麦品种旗叶的部分生长指标。请根据图2和表1数据分析,该小麦品种的旗叶是如何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的?。
表1
光照强度 相对平均叶面积(cm2)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强 13.6 4.33
中 15.3 4.17
弱 20.4 3.87
(4)表2为甲、乙两个小麦品种在灌浆期、成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注:灌浆期幼穗有大量有机物输入,成熟期几乎无有机物输入)。从表2中的数据推测,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该品种。
表2
生长期 光补偿点(μmol·m-2·s-1) 光饱和点(μ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灌浆期 68 52 1853 1976 21.67 27.26
成熟期 75 72 1732 1365 19.17 12.63
19.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相关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进行了如下两个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该实例体现了基因表达产物和性状的关系是。
(2)鹦鹉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有条Z染色体。实验一中,F1雌性鹦鹉的基因型是,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不考虑性别)。
(3)实验二中,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中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共有种。欲判断F2中某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填表型)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绿色和黄色鹦鹉,则可判断其基因型为。
(4)控制鹦鹉羽毛有条纹(D)和无条纹(d)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两只纯合鹦鹉杂交,F1全
部表现为黄色条纹,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条纹:黄色无纹:白色条纹:白色无纹=7:3:1:1.推测可能是由于基因型为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可进行的杂交实验是,预测该杂交实验的结果为。
20.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果蝇(2N=8)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乙曲线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AB段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既无同源染色体,也无姐妹染色单体的区段是。
(2)图乙曲线“J→K”段与图甲中含义相同的区段是;不考虑变异,IJ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条。
(3)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均在同一对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产生了一个Ab配子,最可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产生Ab配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4)将果蝇精原细胞(全部DNA含31P)置于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将其中一个细胞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接着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有放射性的细胞比例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A A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A D 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9分)
(1)结核分枝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游离 高尔基体 水解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最适pH为5.0左右,其泄露到最适pH为7.0左右的细胞质基质中变性失活(3)不需要
(4) 一定的流动性 有的被细胞利用,有的被排出细胞外
(5)抑制内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RyR)开放或抑制线粒体内活性氧组分(ROS)的水平(2分)
17.(每空1分,共10分)
(1) 转录 氨基酸
(2) 不会 不会 RNA聚合酶 mRNA
(3) 饲喂等量的花粉和花蜜 注射适量DNMT3miRNA 发育为工蜂 发育为蜂王
18.(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9分)
(1) 光照强度 ①③④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 无水乙醇 红
(3)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叶面积来适应弱光环境(2分)
(4) 乙 灌浆期最大净光合速率高
19.(除标记外,每空2,共17分)
(1) (分离和)自由组合(1分)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分)
(2) 0,1或2 (1分) BbZaW (1分) 绿色鹦鹉:黄色鹦鹉:蓝色鹦鹉:白色鹦鹉=3:3:1:1
(3) 4/四 白色(雌性)鹦鹉 (1分) BBZAZa
(4) bD 让F1中雄性鹦鹉测交(或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子代中无白色条纹鹦鹉出现
20.(除标记外,每空2分,共10分)
(1) 螺旋化、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1分) EG(EF)(1分)
(2) DE (1分) 8或4(1分)
(3)AABb或Aabb
(4) 8 50%-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