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测试题
高二政治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改革开放积累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教育免费”的惠民之举,一路从试点到推广,从乡村到城市,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实惠。材料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是( )。
A.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离不开意识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 近日,“问天I”类脑计算机技术成果在江苏南京发布,该计算机模拟大脑神经网络运行,让计算机软硬件实现信息高效处理,是国内目前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由此可见( )
A. 人脑并不是产生意识的唯一物质器官
B.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标
D. 类脑可以模仿人脑运作方式并加以替代
3. 我国科研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观察并计算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证据,这一发现刊登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药介绍,快速射电暴是一种能量极强、射电波段的电磁波爆发,是一种宇宙中的极端爆炸。“中国天眼”观测到宇宙极端爆炸起源证据蕴含的哲理是( )
①物质的存在必须要依赖人的意识
②宇宙间存在着各种具体物质形态
③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
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都认为天要下雨是人力无法改变事情,而在气象人眼,这似乎并不成立。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飞机、火箭、高炮等五花八门的装备搭配上“风味”不同的催化剂——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翻云覆雨”已经成为可能。这说明(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们可以利用和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人们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我们认识和利用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十八洞村人均耕地0.83亩,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大力发展猕猴桃经济,取得了成功。该村结合实际,发展了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和苗绣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解放思想,做到客观符合主观 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争取和等待外来力量的大力支持 ④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我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态系统修复工作,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草原沙化退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还海,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山西右玉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十二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治理荒漠化、恢复生态;新疆阿克苏植树治沙三十载,风沙之源变绿洲果园,创造了人工修复的奇迹。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的哲学启示是( )
①建立了生态系统里自在事物的联系,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
②生态系统修复实践多样性决定了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树立全局观念,根据客观实际发展生态系统模式
④联系是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做好协同是题中应有之义。202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材料表明( )
①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 ②立足部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重视部分,从而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我们每次发射都要进一步优化,到2022年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三十年来,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上材料所包含的辩证法
的观点有( )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③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就会取得胜利 ④载人航天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9. 目前,长期经营不善的55个品牌被商务部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中华老字号的“荣誉”不是一劳永逸的,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可以推动中华老字号顺应市场机制、持续健康发展。这表明(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同一性和斗争性可以相互转化
C.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上升的 D. 要反对安于现状的唯意志主义
10. 事物的性质是由 决定的。( )
A. 矛盾的普遍性
B.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11. 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大火曾无数次“吞噬”人类宝贵的纸质文物。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最近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耐火纸”。“耐火纸”与普通纸张的制作原理相似,只是制作材料有所不同。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实践推动真理性认识产生和发展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1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 社会历史性 B. 发展性 C. 实践性 D. 客观性
13. 根据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和残弱群体的司法需求和期盼,保障老年人和残弱群体平等、便利参与诉讼活动,在经过W市部分基层法院两年试点的基础上,W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构建适老助残扶弱型诉讼机制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是基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
③人类社会各种矛盾是在改革中不断解决的
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回国创业”成为更多海外留学人员的共识。近年来,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逐年攀升,一是留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是中国大幅提升的科研水平和日益改善的科研大环境对海外学子的吸引力。由此可见( )
①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②回国留学人员坚持爱祖国爱人民的立场
③人们的梦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价值选择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如图漫画《梦想是什么不重要,为梦想做了什么才比较重要》(作者:林帝浣)蕴含的哲理是( )
A. 只要行动起来就能实现梦想 B. 梦想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
C. 实践是实现梦想的根本途径 D. 正确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17、18、19、20,4小题,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6分,20每题10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时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性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遗产资源挖掘、阐释和宣传。河南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开发“老家河南黄河之礼”小程序,聚焦开封、新郑、汝州、渑池、禹州等地的非遗资源及相关文旅内容,将开封汴绣、新郑黄帝传说、汝州汝瓷、禹州钧瓷、渑池仰韶彩陶等打造成独
具特色的“黄河之礼”,网友通过小程序,可以感受飞针走线穿梭汴京八景、细泥红陶手绘传千年等沿黄地区非遗文化,增强了来河南看一看的想法。山东淄博临淄区立足客观实际,依托地处黄河流域生态及文化资源富集区的先天优势,围绕黄河风土人情在学校开设本地特色文化体验课程,以黄河陶艺、黄河剧团、黄河摄影、黄河手工坊等为载体,让学生感受黄河自然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传承黄河文化和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沿黄各省区应如何更好地促进黄河文化的发展。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尤为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国家安全极端重要,但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全部事务,必须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双赢。国家安全与全球安全息息相关,中国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以和合理念超越西方传统的零和、霸权逻辑,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推动构建普遍安全、共同发展的世界。可以说,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蕴含系统思维和统筹方法的生动范例。
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蕴含系统思维和统筹方法的生动范例。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2015年粮食产量突破1.3万亿斤,并在之后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表明,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粮食生产能力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千亿斤以上的提升成为艰巨的任务。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与增产难度大并存,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只有向内发力,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优化品种结构,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新增粮食产能将达到千亿斤以上,产能提升的重点放在玉米和大豆上。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重在多措并举、挖掘潜力。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重要的饲料和油料作物,对于畜牧业和油脂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说明我国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正确性。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北京”南北,穿越700多年沧桑历史,见证中国传统都城营建的理想秩序,至今仍呈现着清晰的活化形态,与北京市民朝夕相伴、和谐共生。
近年来,北京市在公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完成社稷坛、太庙、景山等一批重点文物腾退,开展钟鼓楼保护修缮和周围平房整治工程,打造永定门北望中轴线景观视库,将中轴线中遗保护与街区有机更断、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老胡同大杂院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北京市还举办中轴线大讲堂、中轴线文创市集、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等各类活动,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借助“数字打更人”项目,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文化遗产监测。在人们的精心守护下,古老的北京中轴线绽放出夺目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分析北京市是如何让古老的中轴线绽放出夺目光彩的。
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测试题
高二政治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17、18、19、20,4小题,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6分,20每题10分,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要尊重黄河文化的客观规律,从容观实际出发,立足本省黄河文化资源优势,科学接掘黄河文化资源。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黄河文化遗产的传播载体,创新课堂实践活动,推动黄河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保护传承。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又要科学施策,使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18题答案】
【答案】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方法认识事物。②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的整体安全、全部事务以及整个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作为系统,实现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全球安全和发展的有机统一。
【19题答案】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全面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又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粮食生产能力遇到了发展瓶颈。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着挑战,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实现新增粮食产能达到千亿斤以上,要把产能提升的重点放在玉米和大豆上。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的特殊性,行动方案要求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重在多措并举、挖掘潜力。
【20题答案】
【答案】北京中轴线保护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内在联系,让文化遗产释放时代光芒,持续造福广大百姓群众;融通不同资源,依托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创新中轴线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