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从粒子到宇宙 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章 从粒子到宇宙 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一、 走进分子世界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C. 由于分子非常小,因此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分子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常州中考)端午节煮粽子时,厨房飘满了粽子的清香,这说明
( C )
A.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液体分子连续分布,气体分子间有空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宜宾中考)下列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
A. 桂花花香四溢
B. 雪花漫天飘舞
C. 灰尘空中飞扬
D. 江面雾气弥漫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济南期末)热爱物理的小明同学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片挂在
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
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如图),观察到玻璃片未
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出现以上现象的
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分子间有引力
B. 玻璃片所受浮力变小
C. 大气压的作用
D. 水粘在了玻璃片上
第4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
子,其原因是( C )
A. 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 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
C. 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 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图,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
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B. 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这种纸能使细菌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D. “纳米纸”上两滴水能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第6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填空题(每空4分,共44分)
7. (泰州段考)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
的总体积为95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此时混合液的密
度 (大于/等于/小于)水的密度,且混合均匀后,分子 (继续/停止)运动。
空隙 
小于 
继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
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
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
“蓝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 。
引力
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蚌埠怀远二模)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互相紧压,它
们会粘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用针筒抽
取半筒水,用手指抵住针筒口,然后用力推入活塞,发现水
(容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第9题
引力 
不容易 
斥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盐城盐都校级段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PM2.5微粒
(是/不是)分子,其直径小于等于 m,PM2.5在空气中
的运动 (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不是 
2.5×10-6 
不属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 解答题(20分)
11. ★(盐城大丰段考)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明等同学提
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他们作
出如下猜想:
第11题
猜想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猜想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取来相同的两只杯子,在其中装入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
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
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热水/冷水)杯中的颜色变化
得快,得出的结论是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 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杯子,放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各滴入
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热水 
温度 
控制变量法 
第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实验过程中, (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4) 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能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的实验,那么,除了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中还要控制物质
的 相同。
不能 
温度 
第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27张PPT)
二、 静电现象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襄阳襄城期中)东汉《论衡·乱龙》中的“顿牟掇芥”是指用摩擦
过的玳瑁外壳吸引草屑,其原因是( D )
A.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 分子之间有引力
D.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原本竖直下落的细水流,观察到细水流偏
向了气球一侧,如图所示。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细水流因带电而被气球吸引
B. 细水流与气球带有同种电荷
C. 细水流与气球带有异种电荷
D. 气球由于带电而吸引细水流
第2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常州中考)“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
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是手持羽毛轻轻扫
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
箔吸住,如图乙所示。羽毛扫过纸垫的结果和吸住金箔的原因,分别是
( B )
第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 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异种电荷;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C. 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同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同种电荷;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排斥乙,乙吸引丙,用丝绸与玻璃棒
摩擦过后,丝绸所带的电荷与丙物体所带电荷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甲带正电 B. 乙带负电
C. 丙带正电 D. 甲带负电
5. (菏泽中考)下列应用中,属于防止静电带来危害的是( D )
A. 静电喷涂 B. 静电除尘
C. 静电复印 D. 避雷针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
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D )
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第6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 填空题(每空4分,共44分)
7. 将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
是由于气球摩擦后带上了 ,有 轻小物体的性质。用
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头发常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
现象。
第7题
电 
吸引 
摩擦
起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图甲是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工作过程如图乙所示,受污染的空
气被吸入后,颗粒物进入电离区会带上电荷,然后在集尘器上被带电金
属网捕获,其工作原理是 ;刚擦完车玻璃的干毛
巾很容易吸附灰尘,其原因是带电物体具有 的性质。
第8题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吸引轻小物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将两个轻质小球甲、乙相互靠近,会看到如图(a)所示的场景,再
将乙小球靠近丙小球,如图(b)所示。三球中可能不带电的小球
为 。若将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丙小球,发现丙小球被
弹开,则甲小球带 电。
第9题
丙 
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
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与手摩擦后,不同的细
丝带上 (同/异)种电荷而相互 。
第10题
同 
排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南阳桐柏二模)N95口罩的中间层为多孔结构的熔喷布,在
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熔喷布携带大量电荷,能够 (吸引/排
斥)空气中的轻小物体。这类口罩使用后通过水洗, (能/不
能)继续使用。
吸引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解答题(20分)
12. ★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
第12题
(1) 小明发现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
带电叫作 现象。
摩擦起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如图所示,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排斥的是图
,相互吸引的是图 。
(3) 爱思考的小峰想,若能找到一个带电体既能和带电有机玻璃棒相
互吸引,也能和带电橡胶棒相互吸引,则说明有第三种电荷存在。你认
为他的分析 (有/没有)道理。
(a)
(b) 
(c) 
没有 
第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南通崇川段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B.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C. 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孙提出的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广东中考)在如图所示的原子模型中,a是( D )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第2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安徽中考)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在摩擦过程中( C )
A. 玻璃棒和丝绸都得到电子
B. 玻璃棒和丝绸都失去电子
C. 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
D. 玻璃棒得到电子,丝绸失去电子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贵州中考)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永无止境,如氧分子由氧原子
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氧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
成……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D )
A. 氧分子
B. 氧原子
C. 氧原子核
D. 质子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湖南模拟)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最终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的原子结构模型是( C )
A. 实心球模型 B. 西瓜模型
C
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 分层绕核模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
在探索中。其中,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
世,如图所示为锂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
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C )
C
A. 原子呈电中性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第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7. 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
心,电子绕核高速运转。原子内部空间分布上,原子核占据了
空间;质量分布上,原子核占据了 质量。(绝大部分
/很小部分)
8. (盐城建湖期中)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 ,从而说明
了 是可分的。
很小部
分 
绝大部分 
电子 
原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盐城东台期中)如图所示为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
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 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内
的 带正电。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
子 (有/没有)更精细的结构。
第9题
负 
质子 
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负电
荷。橡胶棒带负电的原因是 (得到电子/失去电子)。
(2) 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 (一定不/可
能/一定)带电。
(3) 通过实验探究,你知道自然界存在 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
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得到电子 
一定 
两 
排斥 
吸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说明玻璃棒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能力比丝绸 (强/弱),将此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如
图,金属箔带 电,这是因为 (正/负)电荷从金属箔转移
到了玻璃棒。
第11题
弱 
正 
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解答题(19分)
12. ★★下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
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带正电,次序在后带负电。
西耳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纸 木棉
赫西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火碱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 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把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
正电荷 
负电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由表格可知,玻璃棒与石棉摩擦后,玻璃棒带 电。
(3) 羊毛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 (强/弱)。
(4) 由表格 (能/不能)判断猫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的带
电情况。
负 
弱 
不能 
西耳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纸 木棉
赫西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火碱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26张PPT)
四、 日心说与太阳系 五、 宇宙探秘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 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 A )
A. 行星 B. 恒星 C. 卫星 D. 彗星
2. 下列图中,关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的大小,正确的是( C )
A B C D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连云港段考)关于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 宇宙中恒星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动的
C. 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固体中的分子是不运动的
D. 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
列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新乡获嘉模拟)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巨大成就,时至
今日,也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体中距离地球
最远的是( A )
A. 天眼探测到的太阳系外的脉冲星
B. 环月轨道飞行的鹊桥二号中继星
C.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D. 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柳州期末)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中,哥白尼提出的“日心
说”比托勒玫的“地心说”简洁、和谐。下列与“日心说”相关的说法
正确的是( B )
A. 哥白尼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日心说”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理论
D. “地心说”什么天文现象都解释不了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宇宙起源于一个稳定的“原始火球”
B. “原始火球”的密度无限大,但温度不是很高
C. “原始火球”的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D.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升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无锡江阴期末)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 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B. 宇宙中的天体在不停运动,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D. 光年是长度单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 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8. 宇宙是一个 (有/无)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在太阳系中,太
阳是 (星系/恒星/行星)。
9. 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 作为长度单位;中国首
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在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
的一颗 (恒/行/卫)星。
10. 科学家在通信卫星信号的天线上接收到了来自宇宙的微波段电磁辐
射。这一辐射相当于热力学温度3K的热辐射,微波背景辐射为宇宙起源
于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有 
恒星 
光年 
行 
大爆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望远镜技
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从迷信到科学,从狭隘到广袤的过
程。以下对宇宙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填序号)。
① 日心说② 地心说③ 大爆炸理论
12. 有一位科学家,第一个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由此得到关于
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位科学家是意大利物
理学家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 m/s的速度从这个天体发出,那
么要经过约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②①③ 
伽利略 
3×1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上将一个粘有小颗粒的气球看
成宇宙,如图所示,将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
任一小颗粒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
方法是 (等效法/类比法/转换法)。
第13题
小颗粒 
类比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 解答题(18分)
14. ★★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采用橡皮筋建
立星系运动模型探究星系运动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红墨水在浅色橡皮筋上依次点上等距离的三点A、B、C,如
图甲所示,使L1=L2=1cm。
步骤二:拉住橡皮筋的两头向两边拉长,如图乙所示,使L1'=L2'=
2cm。
步骤三:继续拉长橡皮筋使L1″=L2″=3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如果以A点为参照物,图丙中s表示运动距离,t表示运动时间,那
么射线 (a/b)表示vC (C点的运动速度)。
(2) 如果以A点表示我们居住的地球,B点和C点分别表示与地球相距
较近和较远的星系,那么可以得出的定性结论是


a 
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
我们而去,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星系间的距离越大,退行速度越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星系离我们的距离与它的退行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不同星系
的退行速度跟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 
(4) 该实验结果支持的宇宙起源理论是 。
大爆炸理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小测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益阳中考)安化腊肉是益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时先在鲜肉表
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这一现象说
明( B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安康紫阳三模)2024年1月9日,我国发射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用于探索变幻莫测的宇宙。下列星球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B )
A. 地球
B. 太阳
C. 火星
D. 月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枣庄山亭二模)医用外科口罩与N95级口罩根据飞沫颗粒的大小和
气流速度,可通过拦截、惯性碰撞附着、扩散吸附、静电吸引等多种机
制捕捉含病毒分子的飞沫,起到良好的防病毒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
A. 病毒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病毒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 带静电的物体只能吸引轻小物体
D. 戴口罩是为了阻止分子运动,防止飞沫传染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济南期末)中国航天在探索宇宙的伟大征程中越走越远。下列各
项中,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D )
A.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
B.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
C.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
D.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吕梁孝义模拟)如图所示,这是一种静电除尘掸。打扫卫生的时
候用掸头在物体表面摩擦就可以轻松地将灰尘和头发等吸附起来,避免
扬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掸头与物体摩擦后带同种电荷
B. 掸头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C. 掸头与物体摩擦时电子发生了转移
D. 掸头因与物体摩擦后创造了电荷,成为带电体
第5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泰州中考)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酱油和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卢瑟福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填空题(每空5分,共40分)
7. (陇南康县模拟)陇南绿茶是陇南市“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之一。泡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 现象。拿起杯盖,杯盖内
表面会粘有很多小水珠不掉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斥
力)。
8. (呼伦贝尔中考)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后能吸起纸屑,说明塑料尺带
了 。饮料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吸管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
中 (吸管/餐巾纸)失去电子。
扩散 
引力 
电荷 
餐巾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情况如图,已知乙带负电,丙经过摩
擦 (失去正电荷/失去负电荷/得到电子)而带电。请写出
甲的带电情况: 。
得到电子 
带正电或不带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常州期末)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
球”(如图),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
度 (上升/不变/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
、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第10题
下降 
原子(合
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 解答题(30分)
11. ★★(淮安涟水段考)如图甲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1909
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
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
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
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
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 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原子核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
的 模型。这种方法叫 (控制变量/建构模
型)法。
(4) 根据以上现象分析,以氢原子为例,正确的模型是图乙中
的 。
核式结构 
建构模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