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少年当自强》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五课的落脚点,在引导学生胸怀世界、心系祖国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紧密相连,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有忧患意识。2学情分析临近毕业升学,学生对现阶段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茫然感与焦虑感,需要做出一定的选择与思考。面对社会、国家的发展变化,学生虽有一定的了解与关注,但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考虑得较少,更谈不上对国际局势的关注与忧患意识的存在。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时代赋予青少年的机遇和使命,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3教学目标【政治认同】要认识到少年强中国强,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知道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法治观念】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世界作贡献。【健全人格】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增强爱国情感,不断自我更新,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责任意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为建设祖国做好充分准备,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教学难点: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5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6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歌曲:张杰《少年中国说》教师导语:《少年中国说》这是梁启超在百年之前对于国之少年的殷切期望。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日少年更英雄。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依靠少年、青年。此时正是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强大的时候。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需要少年自强,其次少年追求未来的幸福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要自强,完善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少年当自强》。【设计意图】采用歌曲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便于导入课题,并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新知探究(一)少年强 中国强【案例一】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八路军将鬼子全部消灭在了山沟里。教师提问:王二小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小结:王二小义无反顾、无私奉献,不畏强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探究与分享一】课件展示伟人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思考:三位领导人的以上话语说明了什么?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教师总结:少年强则中国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案例二】播放习近平主席视频《青年兴国家兴》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是青年的?结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探究与分享二】课件展示图片:谭嗣同、林觉民、吴良镛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他们的人生道路有哪些不同,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用自己的鲜血警醒世人,救国图强。林觉民:立志为民主自由献身,用革命的手段救国救民。吴良镛:全身心投入祖国的建设中,用自己的力量让祖国更强。相同点:爱国之情,以天下为己任。过渡: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时代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面对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面对自己的青春未来,我们应当如何做?教师讲解: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设计意图】通过历史人物让学生明确少年强与国家强的关系,明确历史责任(二) 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探究与分享三】课件展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民国]蔡锷思考:1.你从以上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教师解答: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2.请找出一位具有这种情怀的代表人物,并作简要介绍与评价。教师参考: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他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探究与分享四】播放视频《易烊千玺联合国演讲片段》思考:如果你有机会和千玺一样,参与国际大会并发挥作用,从现在起你要做好哪些准备?教师参考: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探究与分享五】课件展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些年来,外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教师参考: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留学的国家范围越来越广,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总结:我们的世界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少年强中国强、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两部分内容。作为青少年,我们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继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需要放眼长远,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要身系祖国命运,承担世界责任,自立自强,走向世界!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