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区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七区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天津市七区联考期末预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9 分。1~4 小题,每题 2 分;5~11 小题,每题 3 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晕(yūn) 殉(xùn)职 神采奕奕(yì)
B. 分歧(qí) 灼伤(zhuō) 骇人听闻(hài)
C. 贮蓄(chǔ) 庇护(bì) 人声鼎沸(pèi)
D. 蜷伏(quán) 祷(dǎo)告 莽莽榛榛(zhēn)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向日葵的颜色是太阳赋予的灿烂的金黄,明媚而不妖艳;它的头颅是追求托起的尊严,高贵而不
________;它的身躯是信念挺起的________,纤细而不弱小。它不为月亮的皎洁清高而动摇,不为浩瀚天
宇的熠熠星辉而迷乱,更不为太阳的遥不可及而放弃。它该知道它永远得不到太阳,但它不会因此而
________,因为太阳是它追求的信念。
A. 傲慢 肩膀 示弱 B. 傲慢 脊梁 低头
C. 怠慢 脊梁 示弱 D. 怠慢 肩膀 低头
3. 下面的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
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的发扬和继承。④只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
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九十多岁的篆刻艺术家从 16 岁起便与篆刻结缘。他多年潜心于书法 古文字和篆刻的研究,同
时撰写了多部著作 这位篆刻艺术家说:“人活到老学到老,还要贡献到老
A. , 。 ”。 B. 、 ; ”。
C. , ; 。” D. 、 。 。”
(二)诗词鉴赏
5.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首联中“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得见的,暗含旅途愉快之意。
B.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 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D. 尾联诗人想到自己离家日久,旅食他乡,由此想到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竖向开启之天津解放桥
①天津解放桥又称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该桥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跨越海河。又
国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所以多时称它为法国桥。抗战胜利后,改名为“中正桥”。1949 年,改为“解放
桥”,并沿用至今。
②解放桥是一座可竖转开启的金钢结构桩,建于 1927 年,为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桥全长约
97m,桥面总宽 19.5m,桥跨分三孔,两边孔长均为 24.232m,中孔为长 46.94m 的开启跨。
③开启跨采用芝加哥市施尔泽尔 威康先生于 1893 年所创的双叶施尔泽尔式立转式开启体系,这一体
系由齿轮组、动轮、齿条、弧形梁、齿座梁、平衡块等组成。开启后,不占用航道,最大开启角度约 85°,
能提供 42.7m 宽的无限高通航空间。
④解放后至上世纪 70 年代,桥梁每年或隔年试开一次。后来由于海河市区段无通航巨轮的要求,故
至 1970 年解放桥停止了开启。从 1927 年到 1984 年,钢梁已锈蚀严重,尤其在阴角、板边间、铆钉周遍
及难以达到的空间锈蚀相当严重。开启部分的传动系统已不能运行,电力系统也严重老化。
⑤跨入新世纪,天津市启动海河综合开发,打造城市文化景观带,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修复与加固,
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维修加固按“修复如旧”的原则进行,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根据天津市海河
综合开发规划,海河为Ⅳ航道标准。综合过桥交通量、通行的船只规格(大部分为小型游船),采用“小
船自由通行、大船开启通行”的通航策略。
⑥2005 年开始,对其进行为期 8 个月的整修改造,恢复了手动和电动开启功能。2006 年底维修后的
解放桥恢复通车,修复后不仅能满足当下的交通需要,而且为海河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天津“解放桥”,顾名思义是解放后启用的名字,之前曾叫“法国桥”“中正桥”。
B. 解放桥是海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C. 开启跨采用芝加哥市施尔泽尔 威廉先生所创的双叶施尔泽尔式立转式开启体系。
D. 解放桥装修改造后,不仅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而且小船大船都能开启通行。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放桥是一座可竖转开启的全钢结构桥,建于 1927 年,为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下定义)
B. 桥跨分三孔,两边孔长均为 24.232m,中孔为长 46.94m 的开启跨。(列数字)
C. 这一体系由齿轮组、动轮、齿条、弧形梁、齿座梁、平衡块等组成。(分类别)
D. 2006 年底维修后的解放桥恢复通车,修复后不仅能满足当下的交通需要,而且为海河增加了一道靓丽
的风景。(打比方)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加点词“之一”说明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不止一个,还有很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
严密的特点。
B. 第⑤段中加点词“其”指代的是修复与加固后的新的解放桥。
C. 第⑤段中加点词“修复如旧”的“旧”,指的是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D.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不仅介绍了名称及结构,而且介绍了整修改造的相关情况。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缀行甚远 缀:坠落 B. 一狼仍从 从:跟从
C. 意暇甚 暇:从容、悠闲 D. 屠暴起 暴:突然
10.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 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目似瞑
C. 一狼洞其中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
B.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C.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D. 本文的主题是: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第 II 卷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 1小题,共 8 分)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诫子书》中说明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3小题,共 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元受①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
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
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②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③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
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岂能舍母而与④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任元受:名尽言。②迨(dài):及。③辟:征召。④与:参与。⑤太息:叹息。
13.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欲辟之入幕 欲:___________
(2)魏公太息而许之 许:__________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
15.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任元受是一个怎样 人。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墨香里的年味儿
徐进
①临近岁尾,年味儿越来越浓,我似乎又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又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春联。
②父亲与对联有着深深的情缘。自我记事起,乡邻红白喜事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我家的春联也是
父亲书写的。
③受父亲影响,孩提时,我就对春联情有独钟。因为过年的时候,裁红纸,写对子,贴春联,是父亲
必须亲自去做的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也跟着忙活,从中享受春联带给我们一家人的喜庆与希望。
④犹记得每年寒假,还没回家,父亲就会给我打来电话,嘱咐我买红纸。父亲自有毛笔和没用完的墨
汁,就担心没有红纸写不成春联。我知道,每到过年,他都会自作一,副对联,很仔细地贴上,毕竟一年
是一年,新年要有点新气象。
⑤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
我在店内挑选红纸时,看到里面摆放的春联,总感觉没有父亲写的春联的那种家的味道和幸福气息,因为
那是他依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写出的。
⑥我读书那几年,物质条件差,家里贫穷了些。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
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为了书写时
能找到每个字的中心点,父亲比对着拟出的春联字数,将红纸叠出“X”痕。如果字数多了,还要熬点糨
糊,以便把两条红纸连接成一个长条,这样写春联的纸才够长。我就拿着粘接的红纸在炭火前慢慢烘干,
递给父亲。
⑦父亲一边启开先前为别人写喜联时用过的大瓶墨水瓶盖,一边示意我把红纸摆放在大案上。我自然
明白父亲要开始写春联了。我用右手把红条纸的前段按住,父亲开始非常慎重地蘸墨书写,每写完一个字,
我就向前拉一点儿。天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节日的喜庆也蔓延开来。父亲越写越精神,
脸上也红红的,写到最后反而解开外套扣子,说写得流汗了。写完之后,父亲再慎重地书写横批。
⑧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
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我也和父亲一道欣赏和评判得不亦乐乎。有问题的字改是改不成了,但我还是
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春联书写的小窍门,感受到了写春联的乐趣。
⑨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他一边书写,一边怂恿着我来写。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①,
也能够信手完成,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得差远了。父亲看了却叫好,眼
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幸法。就这样,我和父亲合作完成春联的创作,满满的幸福感便伴
着墨香在我们之间弥漫开来。
⑩岁月更迭,一年又一年。每当春节越来越近时,家家户户忙着过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种吃的、
喝的、穿的、玩的,贴上的春联也多是买来的。唯独我家自己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依然在。
墨香里的年味儿,一直弥漫在我心间,家门上贴着的红红的春联也时常闪烁在我眼前。墨香里,有
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深深回忆,有我们对父亲濡养教诲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期许,
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选自《意林》,有改动)
【注释】①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
16. 阅读选文第⑥~⑨段,填写表格。
段落 第⑥段 第⑦段 第⑧段 第⑨段
内容概括 裁备春联 书写春联 (3) (4)
态度情感 (1) (2) 不亦乐乎 幸福满满
17.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
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
18. 选文第⑨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分别是
什么原因?
19. “春联”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4小题,共 13 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某班拟开展以“了解与感受传统文化”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见下图)
【材料二】
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有机结合。文化教育应重视对青少年现代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之形成自主的文化
意识,从而主动参与到现代化的建设之中,既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又能融入到具有时代性的主流文化
中。
【材料三】
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天津市文化部门组织了“传统文化与戏曲”活动,其中特别安排了具有新意的
“戏出年画”的审美体验环节,由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展出年画中的内容,让年画里的戏曲故事走出年画,
走上舞台,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次全新的体验。市教委体美劳处负责人表示,时代的发展需要捕捉新时
代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诉求,应该用技法、修养、审美,唤醒他们共同的精神向往。
【材料四】
为了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使民风民俗不致从生活中大面积消失,我们既要保护遗留下的文化,也应努
力创新。文化是活的,约定俗成式的习俗也应改变,否则就会被淘汰。创新能使之继续为现代社会生活服
务。创新的前提是继承,继承的前提是理解,因此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才是重中之重。
2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1. 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探究提高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途径。
(二)名著阅读(8 分)
22. 下面是《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
小动物为友的(1)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2)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3) ;
还有蕴含着对封建孝道进行理性批判的(4) ,令人回味无穷。
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父亲的病》 F.《琐记》 G.《藤野先生》
23.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
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
“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都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
(1)选段中的妇人是 。
(2)选段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请将该回回目补充完整。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 。”
(3)妇人为何不肯借大圣宝物,反将其搧走?请简述其原因。
六、作文(本大题共 1小题,共 50 分)
24. 作文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点点滴滴,本是平常,却于某一瞬间、某一经历,让你突然感悟到原来这
些平常也可贵,值得珍惜。
请以“原来,平常也可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了 500 字;(4)文
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1.D
2.B
3.C
4.D
5.A
6.D 7.C 8.B
9. A 10. B 11. C
12. ①.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若出其中 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
断肠人在天涯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 ⑥.非宁静无以致远
13. ①.想 ②.答应
14.所以用药一定有效果,即使名医也比不上。
15.文章通过元受孝母“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为母力辞魏公征
召等表现了元受是一个以孝为重的人。
16.(1)小心翼翼 (2)越发精神 (3)品评春联 (4)齐作春联
17.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红纸、准备春联的小心、专
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认真、重视。
18.父亲对于“我”写的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
“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我”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
因为父亲一直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
慕。
19. 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着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
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
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20.示例:绝大部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都有认知(了解、认识等)。
21.示例:①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有机结合;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③要保护遗留下的文化,也应努力创新。
22. ①. A ②. G ③. D ④. C
23.(1)铁扇公主(罗刹女、铁扇仙)
(2)芭蕉扇
(3)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擒了唐僧,孙悟空为了搭救师父,请来南海观
音把红孩儿收服了做善财童子,使她母子分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