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诸君今晚在岭南大学盛设筵席,开黄花岗的纪念会。我对于诸君是有无穷希望的。诸君现在求学时代,便知道纪念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此时志向,当然远大。推到毕业之后,替国家做事,建功立业,前程更是无可限量。诸君今晚为什么要来纪念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呢?十四年前的今日,是七十二烈士为国流血的一日,是革命党惨淡悲歌的一日。这既是七十二烈士失败的一日,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纪念呢?我们现在所纪念之一,点,不是在他们当时事业的成败,是在那一般烈士当时所立的志气。七十二烈士在当时立了什么志气呢?他们的志气,最少的限度,是不惜自家性命,不管权利幸福,要做一件失败的事。当时起义的情形,是各省革命同志约了几百人集中到广州,攻破制台衙门和水师行台,占领广州做革命的策源地,再和满清去奋斗。至于敌人的军队,有新军,有满洲的驻防军,有提督所统带的水陆军,总共有几万人。就当时实力悬殊的情形相比较,明知道那件事极危险,他们还是决心去做,可见他们用心是很苦的,立志是很深的。他们为什么用心要这样苦呢?因为看见了当时四万万人处在满清专制之下,总是说满清的皇恩浩荡,深仁厚泽,毫不知道被满清征服了两百多年,做了两百多年的奴隶,人人都是醉生梦死。这些人民的前途之生存,是更危险的。因为看见了这种种危险,所以明知道结果是失败,还要去做。所存的希望是什么呢?就是以身殉国,来唤醒一般醉生梦死的人民,要四万万人由于他们的牺牲,便可以自己觉悟,大家醒起来,为自己谋幸福。所以七十二烈士为国牺牲,以死报国,所立的志气就是要死后唤醒中国全体的国民。他们在专制政体之下,昏天黑地之中,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达到目的,便以死来感动四万万人,服务四万万人。故革命事业,在七十二烈士虽然是失败,但是他们死得其所。在我们后死的人看起来,还可以说是成功。他们死了之后,不到五个月,便有了武昌起义,推倒满清,打破专制,解除四万万人的奴隶地位。这就是说,七十二烈士以死唤醒国民、为国服务的志气达到了目的。我们今天来纪念他们,便应该学他们的志气,更加扩充,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诸君是学者,是有知识阶级,知道人类的道德观念。古时极有聪明能干的人,多是用他的聪明能力,去欺负无聪明能力的人。由此便造成了专制和各种不平等的阶级。现在文明进化的人类,觉悟起来,发生一种新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语文(二)第1页〔共8页)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语文(二)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夯基卷·语文(二)命题要素一贤表注:1.能力要求:1.识记Ⅱ.理解Ⅲ.分析综合W.表达应用V.鉴赏评价M.探究2.学科素养:①语言建构与运用②思维发展与提升③审美鉴赏与创造④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点能力要求学科素养预估难度题号题型分值(主要内容)①③④档次系数信息类文本阅读·理选择题30.65解和分析文本内容选择题信息类文本阅读·概中0.65括文章的内容信息类文本阅读·分3选择题3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易0.70方法信息类文本阅读·筛4非选择题4中0.65选和整合文本信息非选择题信息类文本阅读·探6难」0.60究文章的启示文学类文本阅读·理6选择题解内容、分析鉴赏艺中0.65术特色文学类文本阅读·理7选择题3解和体会重要段落的中0.65含义和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概8非选择题4括内容要点和中心L中0.65意思文学类文本阅读·理9非选择题6解句子含义、辨析作难0.60者观点态度10非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文言3易0.70断句11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文言实3中0.65词的理解12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理解文3中0.65章内容1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语文(二)文言文阅读·文言句13非选择题V中0.65子的翻译文言文阅读·探究文14非选择题5本的某些问题,提出中0.65自己的见解15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理解3VL易0.70和赏析诗歌内容古代诗歌阅读·评价16非选择题6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中0.65点态度17非选择题6古诗文情境式默写中0.6518非选择题3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易0.70正确运用修辞仿写19非选择题5易0.70句子20非选择题4辨析和修改病句易0.7021非选择题4补写句子中0.6522非选择题2补写成语易0.7023非选择题60材料作文中0.65·2·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语文(二)参考答案及解析语文(二)1.D【解析】“改天换地”的说法不妥,从材料二“革命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等内容来看,孙中9.本文所写内容禁得起推做,做到了作者自己所说的山评价背定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勇开革命之先的“认真”:①实事求是地交代自己家族和王羲之家族伟大意义。的关系,并未拉大旗作虎皮:②客观交代自己对于王2.B【解析】“为…做必要准备”说法错误,从材料羲之书法所达到的境界的认知过程,客观表达自己对一看,七十二烈士之死唤醒了国民,五个月后发动武于如何达到艺术最高境界的感悟,没有无原则地吹昌起义,这些表述看不出黄花岗起义的这种主观捧,也没有故弄玄虚:③旗帜鲜明地否定不讲依据乱目的。说、乱认的做法,肯定王氏家族、郑板桥等的品性,不3.D【解析】A项上联高度评价烈士勇于牺牲的精神,模棱两可。(有观点有理由则每点理由给2分,只有下联高度评价其风骨气节:B项上联痛惜烈士为国捐理由无观点扣2分:意思对即可)躯却未知名姓、赞颂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下联赞颂10.BDF【解析】原句标点:今吾欲择是而居之,其创建了不世之功:C项上联赞颂烈士英勇的战斗精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神,下联表达国人对他们的哀悼之情:D项上联表达11C【解析】A项,文中“竖”指年轻的仆人,《鸿门遗恨及悼念之情,下联评价死难烈士对于中国革命的宴》“竖子不足与谋”的“竖”是鄙贱的称呼,“竖子”积极影响。相当于“小子”,两者意思不同。C项,文中“豚”指4.①孙中山领导了黄花岗起义,他的言论最真切。②孙小猪,与《种树郭橐驼传》“遂而鸡豚”的“豚”意思中山是革命党的领袖,他的言论最有分量。(每点2相同。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2.C【解析】“年纪大的人”错,文中的“长者”指言行5.①立大志:学习烈士为国服务的志气,树宏远之志,心仁厚或有学问、德行的人。系万民,胸怀天下:②明大德:学习烈士服务人类的道13.(1)有个住在河边的人,熟习水性,泅水勇敢,为人德观,服务于国家、人民、社会和世界:③成大才:从做划船摆渡接受报酬,获利可以供养百人。(“人有滨好学问做起,爱惜光阴,发奋读书,力争成为大才;河而居者”定语后置、“习”“鬻”各1分,句意1分)④担大任:担当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大任,铲除阻碍服(2)你在先生的门下是大弟子,熟习先生的学说,却务人类之新道德进步的大障碍。(每点2分,答出不懂得先生的譬喻,可悲啊!(“长”“达”“哀”各1点,意思对即可)分,句意1分)6.B【解析】“学无所成,后悔不已”的说法程度过重,14,示例一:不同意:①作者认为天下的是与非没有确定原文说的是“觉得有负于他老人家”。的标准(作者认为天下的是与非不能确定),是基于7.D【解析】“表现了他对王羲之的追思和对家乡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会不同:②看待事物的思念”错,应为表现王羲之家族好品性的影响。角度虽然有所不同,但有能否科学认知事物,能否准8.①不以出身高贵自居,出身名门大族,却与平凡人家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根源、趋向、价值等之分:③看待交谊深厚:②王羲之及其子在书法上下苦功夫,吸取事物的角度有是非优劣之分,相应的结论自然也会众家所长,推陈出新,精益求精,追求艺术最高境界;有是非优劣之分。(理由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③王徽之生性爱竹,以竹为精神伴侣,并托人在故土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只有理由没有观点扣1植竹林,以示不忘根脉。王氏后人尽管在绍兴住了很分:不必拘泥于答案,有道理即可)多代,还说自已是琅琊临沂人。(答出一点给1分,答示例二:同意:①作者认为天下的是与非没有统一的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衡水金卷先享题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二)语文.pdf 河北省衡水金卷先享题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二)语文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