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壹单元整体感知(一)课标要求课题 内容标准 能力层次23课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识记理解24课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识记理解壹单元整体感知(二)单元概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壹单元整体感知(三)时空定位战略防御转入进攻战略决战政治和谈胜利进军重庆谈判内战全面爆发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抗战胜利1945.8-101946.61947.31947.61948.91949.11949.4贰重点知识梳理考点1.1:重庆谈判时间 地点目的 成果 时间 名称 内容 意义 蒋介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假和平,真内战)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1945年8月重庆1945年10月10日《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①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双十协定”贰重点知识梳理考点1.2:内战爆发(战略防御)内战爆发 标志认识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和建立专制独裁政府的本质1946.6开始→→1946.10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最高峰)→→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自卫反击战) 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 ——孟良崮战役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贰重点知识梳理考点1.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反攻)战略反攻 时间人物军队影响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材料研读 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材料中“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是什么行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行动的影响。行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影响: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贰重点知识梳理考点2.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间背景 抗战胜利后,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改为 的土地政策纲领 颁布大纲规定:总路线:意义《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1947-1948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贰重点知识梳理考点2.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重要 城市领导人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结果意义 锦州、黑山、沈阳、营口(东北地区)徐州、陈官庄、碾庄(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北平、天津、张家口(华北地区)解放东北全境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关门打狗小车推出来的战役瓮中捉鳖贰重点知识梳理考点2.3:南京解放南京解放 时间概况影响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启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区分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贰重点知识梳理能力拓展国共关系的演变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摒弃前嫌,通力合作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为人民服务》【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叁典题演练1.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重庆谈判 C.转战陕北 D.北平和平解放2.“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创立民国 B.反对复辟 C.抗日救亡 D.和平民主BD叁典题演练3.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A.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C.三大战役,歼敌主力 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A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按照战略部署,攻击国民党兵力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该军事行动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A叁典题演练5.(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情况简表。据此可知,三大战役( )时间 战役 结果1948年9—11月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C.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