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部编版初中道法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目录01思维导图02必背金句03易混易错04中考真题CONTENTS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民主价值法治中国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美丽中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富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美丽)(法治)坚 持建 成追 求建 设弘 扬建 设维 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 现整册教材思维导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九年级上册教材四个单元八课内容是由“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贯穿起来的。富强对应的是经济建设即物质文明、民主对应的是政治建设即政治文明、文明对应的是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和谐对应的是社会建设即社会文明、美丽对应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即生态文明.教材梳理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1.中华 文化(1)内容:(2)特点:(3)薪火相传原因:(4)文化自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2.中华传统美德①国家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民族三“精神”(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精神动力)③传承和发展三“主体”。(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①坚持马主义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文化精髓,强国力量②美德融入民族,成为文化基因③美德进生活、未来,人生更美好、幸福①践行 ②责无旁贷 ③身体力行3.民族 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特点与时俱进的品格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①缺精神,失二“力”。(凝聚力、生命力)②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③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④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思维导图4.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1)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2)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3)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1)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2)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社会)(3)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民族)(4)促人发展,引社会进步。(个人、社会)(5)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1)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勤于学、敏于思、重修养、勇实践、明是非、善选择(3)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思维导图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建设美丽中国(一)挑战人口国情:新特点: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政策:计划生育、全面两孩、三孩资源现状优: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劣: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原因:危害:对策: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环境现状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危害:对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剧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发不合理、不科学经济发展空间和后劲不足思维导图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二)共筑生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2.怎么做(1)坚持三“为”(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两大“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3)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色发展道路(怎么做)(1)处理一种“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2)走一条“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两个“绿色”(绿色富国,绿色惠民)(3)坚持一种”方式“(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严守三条”线“(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5)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民/青少年: 践行低碳微行动“文化”部分逻辑思路梳理中华民族根中国好人中国价值精髓:中华传统美德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中国脊梁伟大建党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化建设常考设问:1、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九上P59)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是什么 (九上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文化的地位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九上P60)4、什么是文化自信?(九上P6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5、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什么?(九上P69)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区分: 中华文化的价值:3个精神: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精神动力民族精神的价值:3个精神:精神支柱、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生态文明建设常考设问:1、走绿色发展道路,我们要处理好哪两者的关系?(九上P85)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我国将什么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九上P85)良好生态环境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什么方针?(九上P85)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倡导什么生活方式?(九上P85)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5、全民参与保护环境,让什么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绿色发展理念(九上P85)6、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什么红线、底线、上线?(九上P86)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6.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7.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魄:民族精神。8.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价值观。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13.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4.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6.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必背金句18.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因素:人口、资源、环境。19.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20.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2.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25.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25.建设生态文明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26.一个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条道路: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7.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8.三大国策: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9.四种方式: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0.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1.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1234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5雷锋精神凝结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易混易错6789保护生态文明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速发展道路。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保护生态文明要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禁止资源消耗的方针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10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上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1.(2024·江西九江·模拟预测)总书记肯定长江禁渔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求禁渔的政策不能动摇,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抓一阵松一阵,我们要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这( )A.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方略 B.说明我国坚持发展优先、节约优先C.说明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说明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A: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不是基本方略,A说法错误;B:我国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B说法错误;C:禁渔的政策不能动摇体现了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C说法正确;D:题文中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的相关举措,没有体现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D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C。2.(2024·湖南长沙·模拟预测)节目《暖春行动2024》以“为最美的人圆最美的梦”为核心立意,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公益梦想的实现。2024年,暖春行动聚焦“国境守护者”,以“纪实拍摄十主持人探访”的形式,讲述发生在祖国边疆的动人故事。“国境守护者”以实际行动( )①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诚信”的价值要求②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可以在平凡中创造伟大③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④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②③④:题干中,“国境守护者”以实际行动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可以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故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诚信”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故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2024·广东中山·二模)春节期间,汉服“马面裙”成为众多消费者追捧的“新年战袍”,马面裙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现代马面裙在图案、色彩、剪裁等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马面裙”的出圈生动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 )A.善于参考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C.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D.事关于国运兴衰和文化安全等【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分析题文可知,春节期间,汉服“马面裙”成为众多消费者追捧的“新年战袍”,现代马面裙在图案、色彩、剪裁等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故C说法正确;AB:题干旨在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体现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与题意不符,故AB说法错误;D: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2024·陕西渭南·模拟预测)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当年四亿人吃不饱到今天十四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粮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②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中国人的饭碗绝对不盛外国人的粮食 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①②④:题文中的我国人均粮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体现了粮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绝对不盛外国人的粮食”说法绝对化,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2024·江苏苏州·二模)下图漫画“金山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国家( )A.促进发展,要把提升环境质量放在首位B.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C.转变发展方式,淘汰传统产业D.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绿色发展。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国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故D说法正确;A: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故A说法错误;B:是对公民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C:有些传统产业不能淘汰,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6.(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爱我家乡关注发展】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因时而动,循势而往。遂宁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推动产业升级突破,构建富有遂宁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以产业提升为核心、培育企业创新为重点,引导本地企业加强研发,招引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企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以追“新”逐“绿”为“第一原则”,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让绿水青山溢出更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遂宁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做法。(2)向“新”而行,“绿”满遂州。建设绿色遂宁,你准备怎么做?(至少答出两点)6.【答案】(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才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⑤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尽量多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能源,随手关灯、关水,合理使用电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自带购物袋、餐具等。7.(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丝路敦煌文化自信】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敦煌”为题,临夏州某中学开展了以下主题探究活动。情境一 2023年9月6日,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敦煌是各种文化交流汇合的地方,文博会再现了这一景象……”情境二 2024年4月2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为把莫高窟保护好,敦煌研究院几代人不忘初心、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思维和高科技手段,在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逐渐树立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情境三 “讲好敦煌故事,最好的学习在路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组团“打卡”敦煌,开启了丰富多彩的研学之旅。孩子们在沉浸式游览、动手制作和游戏体验中,了解敦煌历史文化,触摸千年丝路印记。(1)从敦煌看文化,试分析中华文化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奥秘是什么。(2)以“敦煌”为例,上述三则情境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启示?(3)了解历史文化,触摸丝路印记。请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推荐两个当地文化名片。7.【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包容力。(2)情境一启示我们,要通过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来坚定文化自信。举办国际文化博览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汇合,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情境二启示我们,要通过创新手段和科技力量来保护和传承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敦煌研究院几代人的积极探索和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保护莫高窟,为文化传承树立了典范,激励我们以创新和科技为依托,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境三启示我们,要通过开展文化研学活动来弘扬和传承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小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敦煌历史文化,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3)敦煌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拥有众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和丰富内涵。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是大漠中的神奇景观,具有独特的自然魅力和文化价值。8.(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吉林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加强统筹监管,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分阶段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近一年来,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改善幅度位列全国第二。如今,花香和草香随风迎面扑来,人们幸福感倍增。蓝天白云、波光粼粼已成为吉林百姓日常生活的“标配”。(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吉林省上述举措的意义。(2)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家乡环境做些什么?8.【答案】(1)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②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③有利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2)①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③倡导绿色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④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⑤监督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如发现有人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及时劝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