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7 古典诗歌鉴赏题目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登鹳雀楼唐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秋夕唐 ·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室内景象?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泊船瓜洲宋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地理距离?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题西林壁宋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庐山的什么特点?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什么见解?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离别场景?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渚怀古唐 ·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从此烟波逝,何处觅知音?注 ①牛渚:长江流经安徽当涂县牛渚山处。②谢将军:指东晋将领谢安,曾在此地壮年。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景?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7: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问题。如梦令宋 ·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词的开头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结尾“绿肥红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8: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问题。青玉案·元夕宋 ·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场景?2.下片结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雁门太守行唐 ·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诗人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关山月唐 ·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1.“明月出天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诗人通过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从军行唐 ·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首句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送友人唐 ·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落日照大旗,苍茫云海间。1.诗中描绘了怎样的送别场景?2.“苍茫云海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月是故乡明”一句有何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渚怀古唐 ·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鲤鱼跃。1.诗中诗人所描绘的夜景有什么特点?2.“空忆鲤鱼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问题。蝶恋花宋 ·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草色烟光残照里”有何意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早发罗浮明 · 吴嘉纪梦断孤山觉晚春,青罗翠幕雪嶙峋。梅花几度寒潮里,独送清香入水滨。1.诗中“梦断孤山觉晚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梅花几度寒潮里”一语有何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己亥杂诗(其九十一)清 · 龚自珍哀音万古西风急,涕泪纵横泣楚人。遥想江南伤别处,满川秋草尽黄昏。1.诗中“涕泪纵横泣楚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满川秋草尽黄昏”一语有何意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通过“涕泪纵横”抒发了对故人离别的悲痛之情。2.“满川秋草尽黄昏”描绘了秋日苍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题目1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秋凉晚步宋 · 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荷多少消残暑,乔木高高送晚蝉。1.“轻寒正是可人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对秋日的喜爱之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1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首唐 · 陈羽牛首山头月,牛头有落霞。长河落日圆,渐隐牛头峦。1.诗中“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2.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春夜洛城闻笛唐 · 王昌龄一声何满子,双调夜雨声。三五更时月,四边晓角鸣。1.诗中“夜雨声”描绘了怎样的意境?2.诗人通过这一意境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宋 · 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日长睡起无情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二)清 · 龚自珍壮志难酬在半途,前程浩浩路长孤。天涯海角悲歌起,落叶西风复几度。1.诗中“前程浩浩路长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落叶西风复几度”一语有何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首唐 · 高适牛首山头月,夜泊牛首山。一夜听风雨,随船共百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歌月徘徊,月照我看船。1.诗中“牛首山头月”描绘了怎样的夜景?2.诗人通过这一夜景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送友人唐 ·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盈盈邱山路,岂无膏泽生?相送情无限,登高作赋应;流连山水间,何必问归程。1.诗中“青山横北郭”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2.诗人通过这一自然景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清明唐 · 杜牧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醉醒;白衣苍狗随处少,少年游侠逐人行。1.诗中“无花无酒过清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诗人通过这一情感传达了怎样的对清明节的反思?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题目27: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后面问题。《采莲曲》唐 贺知章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1.“笑隔荷花共人语”一句中“笑”字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题目28:阅读李梦阳的《秋望》,回答下列问题:《秋望》明 李梦阳野寺疏钟石径斜,西风残照半天涯。归心遍逐长云断,谁使明君罢筑台。问题:1.诗中“野寺疏钟”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诗句分析。2.结合全诗内容,简述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题目29:阅读道源的《示众》,回答下列问题:《示众》明 道源日落山中无尽意,月明林下自悠然。若人识得其中妙,便是菩提解脱禅。问题:1.诗中“日落山中无尽意,月明林下自悠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根据全诗内容,简述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题目30: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回答下列问题:《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题:1.“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比喻了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2.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07 古典诗歌鉴赏题目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登鹳雀楼唐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太阳依山而落,黄河滚滚流向大海的壮丽景象。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勇于攀登、追求更高目标的思想境界。作者以“更上一层楼”寓意着追求更高的视野和更远的前景,表现出开阔的胸襟和志向。解析:1.前两句描写了夕阳依山而下,黄河浩荡流向大海的宏伟景象,给人一种辽阔之感。2.后两句以登高望远为喻,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追求,激励人们要勇于攀登、不断突破自我。题目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秋夕唐 ·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室内景象?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烛光照在画屏上,显得秋夜冷清,女子轻轻摇扇驱赶流萤的静谧场景。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孤寂之情。诗人通过仰望夜空中的牛郎织女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夜晚孤寂的感慨。解析:1.前两句描写了秋夜中冷清的室内景象,银烛冷光、轻罗小扇和流萤的画面,增添了秋夜的静谧感。2.后两句通过描写“牵牛织女星”,让人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孤独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爱情的憧憬。题目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泊船瓜洲宋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地理距离?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瓜洲与京口之间隔着长江,钟山与自己相隔着几座山,距离并不遥远。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诗人看到春风再次吹绿江南岸,触景生情,盼望着明月能照见自己回乡的路,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解析:1.前两句通过描写瓜洲和京口的地理位置,以及钟山的距离,表现出作者与故乡并不遥远,似乎触手可及,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归乡。2.后两句诗人用“春风又绿”“明月照我还”这些意象,传达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归乡的渴望,诗句含蓄而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团聚的期盼。题目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题西林壁宋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庐山的什么特点?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什么见解?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庐山从不同角度看去有着不同的形态,远近高低各有不同的景象。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身处庐山之中,无法看清全貌,暗喻人们在面对事情时往往被局限的视角所限制。解析:1.前两句诗人描绘了庐山的多变景象,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突显了庐山的奇特。2.后两句以庐山作比喻,指出人们由于身在局中,难以看清全貌,启示我们要跳出局限,换个角度看问题,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题目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离别场景?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三月春光中,诗人与友人告别在黄鹤楼,友人将从这里乘船前往扬州的场景。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与惆怅之情。诗人目送友人的孤帆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天际,只剩下滚滚长江水,映衬出离别的愁绪。解析:1.前两句写出在美丽的烟花三月里,友人乘船远行,离别的场面让人怅然。2.后两句描写友人的船帆逐渐消失在视野中,最后只剩下长江水在天边流淌,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离别后的空寂和惆怅。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渚怀古唐 ·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从此烟波逝,何处觅知音?注 ①牛渚:长江流经安徽当涂县牛渚山处。②谢将军:指东晋将领谢安,曾在此地壮年。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景?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一个夜晚的江边场景,青天澄澈、无云,月光照在水面上,秋夜宁静而深邃。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孤寂之情。诗人通过对谢将军的怀念,表达了自己与知己难以相逢的无奈。李白虽能高咏,但与古人一样孤独漂泊,流露出对知音的向往和失落。解析:1.前两句场景描写:诗人运用“青天无片云”“秋月”等意象,描绘出一个明朗而空旷的秋夜,环境静谧而悠远,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身夜泊的心境。2.后两句心情表达:李白怀念谢将军,将自己比作能吟咏高歌的古人,却也感慨世间难觅知音。尾句“烟波逝,何处觅知音”不仅表面上写江水逝去,更暗喻知己如烟般难寻,表达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感。这种“逝去”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知己难遇的感慨。题目7: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问题。如梦令宋 ·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词的开头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结尾“绿肥红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开头两句表现了词人因昨夜的风雨,醒后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倦意。2.“绿肥红瘦”表达了对春光逝去的惋惜之情,海棠花凋谢、绿叶繁茂,暗示词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解析:1.开头借“雨疏风骤”描绘了昨夜景象,隐喻内心的伤感,暗含愁绪。2.结尾以“绿肥红瘦”描述花叶变化,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题目8: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问题。青玉案·元夕宋 ·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场景?2.下片结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上片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繁花似锦、歌舞盛会的热闹场景。2.“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怅惘和追寻中的顿悟,似乎在喧闹中找到心灵的宁静。解析:1.上片通过“花千树”“鱼龙舞”等意象渲染了元夕夜晚的热闹气氛。2.下片结尾意境深远,暗喻在喧嚣中发现理想的宁静,表达词人心灵上的超然。题目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雁门太守行唐 ·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诗人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描绘了战场上的壮烈景象,黑云压城、角声响彻,肃杀之气弥漫天地。2.“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了将士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展现了忠诚和勇敢的精神。解析:1.诗句以“黑云压城”“甲光”等意象,描绘出战场上的紧张氛围。2.诗人通过“玉龙为君死”抒发了将士英勇就义的豪情,展现了忠勇之志和慷慨激昂的气概。题目1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关山月唐 ·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1.“明月出天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诗人通过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明月出天山”描绘了高远明月从苍茫的云海中升起的边塞景象。2.诗人通过描述征战之地的残酷,表达了对边疆将士艰辛生活的同情,以及对无休止战争的叹惋。解析:1.诗句以“明月出天山”引出空旷辽阔的景象,渲染出边塞的清冷。2.全诗表现出对战争的悲哀之情,通过“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揭示了边塞生活的艰难和将士们的无奈。题目1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从军行唐 ·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首句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首句描绘了青海雪山上空阴云密布的荒凉景象,映衬出孤城远望玉门关的壮阔。2.“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豪情,展现了将士奋勇杀敌的信念。解析:1.首句通过“长云暗雪山”“孤城”等意象,渲染出冷峻、雄壮的边塞景色。2.末句慷慨激昂,展现出边塞将士为国效力的坚定信念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题目1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送友人唐 ·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落日照大旗,苍茫云海间。1.诗中描绘了怎样的送别场景?2.“苍茫云海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中描绘了一个壮阔的送别场景,青山环绕,白水流淌,落日照耀,气势雄伟。2.“苍茫云海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希望。解析:1.通过“青山”和“白水”的描写,营造出送别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友谊的深厚与美好。2.“苍茫”一词增添了情感的层次,既有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也有对未来旅途的期待,表现出诗人的复杂心情。题目1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月是故乡明”一句有何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在秋夜的宁静中更加凸显了孤独与惆怅。2.“月是故乡明”强调了故乡月色的皎洁与温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解析:1.诗句通过“戍鼓”和“一雁声”营造出边塞的孤寂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忧愁。2.诗中对月亮的描绘,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普遍性。题目1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渚怀古唐 ·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鲤鱼跃。1.诗中诗人所描绘的夜景有什么特点?2.“空忆鲤鱼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描绘的夜景清澈明亮,宁静而幽美,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2.“空忆鲤鱼跃”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无奈,展现了对青春时光流逝的感慨。解析:1.诗句通过“青天无片云”与“夜”相结合,营造出宁静夜晚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情绪。2.“空忆”暗示了诗人对曾经美好瞬间的回忆,但又无可奈何,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与惋惜。题目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问题。蝶恋花宋 ·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草色烟光残照里”有何意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这句表现了词人对心上人深切执着的爱意,即使因相思而消瘦憔悴也毫不后悔。2.“草色烟光残照里”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愁绪与苍凉的氛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解析:1.“衣带渐宽”表现了词人因相思而日益消瘦的形象,体现了他对感情的忠贞与痴情。2.“草色烟光”描绘了一种朦胧迷离的黄昏景象,与词人复杂的心绪相呼应,增添了全词的愁情。题目1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早发罗浮明 · 吴嘉纪梦断孤山觉晚春,青罗翠幕雪嶙峋。梅花几度寒潮里,独送清香入水滨。1.诗中“梦断孤山觉晚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梅花几度寒潮里”一语有何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通过“梦断”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春日消逝的些许惆怅之情。2.“梅花几度寒潮里”暗示了梅花的孤高与不畏严寒,象征了诗人傲然独立、不为时寒所屈的精神。解析:1.诗人对“孤山”和“晚春”的描述,既写出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2.通过梅花耐寒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如梅般坚韧的气质,表达了不惧艰难、坚守自我的高洁品质。题目1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己亥杂诗(其九十一)清 · 龚自珍哀音万古西风急,涕泪纵横泣楚人。遥想江南伤别处,满川秋草尽黄昏。1.诗中“涕泪纵横泣楚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满川秋草尽黄昏”一语有何意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通过“涕泪纵横”抒发了对故人离别的悲痛之情。2.“满川秋草尽黄昏”描绘了秋日苍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解析:1.诗人用“泣楚人”表达了故人离别后的伤感与无助,展现了浓重的愁思。2.“秋草尽黄昏”勾勒出荒凉的黄昏景象,衬托了诗人伤感的情绪,增强了诗歌的苍凉感。题目1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秋凉晚步宋 · 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荷多少消残暑,乔木高高送晚蝉。1.“轻寒正是可人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对秋日的喜爱之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通过“可人天”表达了对秋日清凉舒适气候的喜爱之情。2.诗人用“绿荷”“晚蝉”等意象描写了秋日清爽的景色,表现了对秋日的欣赏和欢喜之情。解析:1.“轻寒”指微凉的秋意,让人感到宜人舒适,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气候的喜爱。2.诗人通过描写绿荷的残暑和晚蝉的鸣叫,烘托了秋意的清新淡雅,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题目1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首唐 · 陈羽牛首山头月,牛头有落霞。长河落日圆,渐隐牛头峦。1.诗中“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2.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句描绘了夕阳西下,长河与落日相映成辉的壮丽景象,呈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美。2.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感慨与宁静。解析:1.“长河落日圆”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了黄昏的宁静与壮观。2.诗人在景色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题目2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春夜洛城闻笛唐 · 王昌龄一声何满子,双调夜雨声。三五更时月,四边晓角鸣。1.诗中“夜雨声”描绘了怎样的意境?2.诗人通过这一意境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夜雨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体现了春夜的幽静与柔美。2.诗人通过“夜雨”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感。解析:1.“夜雨声”与“春夜”结合,表现了夜晚的静谧和雨声的细腻,构成了动人心弦的意境。2.诗人以音乐和自然景象的结合,反映出他内心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题目2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宋 · 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日长睡起无情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通过“无情思”表现出一种闲适安逸、无忧无虑的心境。2.诗人通过闲看儿童游戏的日常场景,表现了对生活的满足和悠闲之情。解析:1.“无情思”表现出诗人没有任何杂念,流露出宁静安逸的生活态度。2.诗人通过儿童捉柳花的画面,表现了生活的闲趣与对纯真生活的欣赏。题目2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句描绘了夏日西湖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象,莲叶碧绿如同延伸到天际,荷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2.诗人通过描写西湖夏日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流露出一片欣悦之感。解析:1.“接天”“无穷”表现了荷叶的广阔,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的画面。2.诗人将荷花的“别样红”作为诗眼,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题目2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二)清 · 龚自珍壮志难酬在半途,前程浩浩路长孤。天涯海角悲歌起,落叶西风复几度。1.诗中“前程浩浩路长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落叶西风复几度”一语有何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通过“前程浩浩路长孤”表达了理想未成的孤独和对未来道路的彷徨。2.“落叶西风”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反映了诗人对理想难成的无奈之情。解析:1.“路长孤”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茫然,折射出他在理想与现实中的挣扎。2.“落叶”象征了生命的消逝,诗人用季节更替暗喻时光易逝,流露出愁思和感慨。题目2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夜泊牛首唐 · 高适牛首山头月,夜泊牛首山。一夜听风雨,随船共百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歌月徘徊,月照我看船。1.诗中“牛首山头月”描绘了怎样的夜景?2.诗人通过这一夜景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句描绘了牛首山上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夜晚景象。2.诗人通过月光与夜雨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团圆的渴望,流露出浓厚的情感。解析:1.“牛首山头月”营造了宁静美丽的夜景,给人以安逸的感觉。2.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温暖而深情的情感。题目2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送友人唐 ·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盈盈邱山路,岂无膏泽生?相送情无限,登高作赋应;流连山水间,何必问归程。1.诗中“青山横北郭”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2.诗人通过这一自然景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句描绘了青山环绕、白水流淌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环境。2.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惋惜与不舍,流露出一种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解析:1.“青山横北郭”展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2.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而深刻。题目2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清明唐 · 杜牧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醉醒;白衣苍狗随处少,少年游侠逐人行。1.诗中“无花无酒过清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诗人通过这一情感传达了怎样的对清明节的反思?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诗句表达了在清明节没有花和酒的萧索感,反映出一种孤寂与无奈。2.诗人通过这一情感,传达了对清明节的冷漠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解析:1.“无花无酒过清明”传达出一种清明节的冷清与无趣,令人感受到节日的苍凉。2.诗人通过对清明节的反思,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题目27: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后面问题。《采莲曲》唐 贺知章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1.“笑隔荷花共人语”一句中“笑”字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与解析:1.答案:“笑”字生动地表现了采莲女的娇羞与活泼,营造出一幅轻松愉快的场景。隔着荷花而笑,体现了采莲女的灵动与美好。解析:诗句“笑隔荷花共人语”写出了采莲女与他人隔花相望、微笑交谈的情景,“笑”字使人物形象更生动,给人一种自然、活泼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采莲女美丽和自然天真的欣赏。2.答案:这首诗描写了一群采莲女在水边采莲的美丽场景,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年华和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解析:诗人描绘了采莲女的美貌和年轻男子的欣赏,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结合,刻画了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诗句既写景,又写人,诗人借对青春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以及对青春美好年华的赞美之情。题目28:阅读李梦阳的《秋望》,回答下列问题:《秋望》明 李梦阳野寺疏钟石径斜,西风残照半天涯。归心遍逐长云断,谁使明君罢筑台。问题:1.诗中“野寺疏钟”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诗句分析。2.结合全诗内容,简述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与解析:1.答案:诗中“野寺疏钟”一句,营造了一种幽静、孤寂的氛围。古寺的钟声悠扬,仿佛随风远传,这种疏落的钟声,结合石径的斜坡,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解析:诗歌中,“野寺疏钟”即荒野中的寺庙传出的稀疏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远离尘世的宁静。钟声虽悠远,但并不热闹,给人一种孤寂之感。结合“石径斜”这一地理描写,使诗人所在的地方显得更为偏远和冷清。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思乡之情。2.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心系故乡的思乡情感,以及对故国兴衰的惋惜。诗人登高远望,看到西风残照,触景生情,联想到国家兴衰和自身归途遥远的惆怅之情。解析:后两句“归心遍逐长云断,谁使明君罢筑台”展现了诗人归心似箭,但路途遥远、思绪断断续续的感受;而“谁使明君罢筑台”一句,暗指贤明的君主为何止步不前,蕴含对时局的深深忧虑。诗人借景抒情,将身世之感与家国情怀融合,既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之情。题目29:阅读道源的《示众》,回答下列问题:《示众》明 道源日落山中无尽意,月明林下自悠然。若人识得其中妙,便是菩提解脱禅。问题:1.诗中“日落山中无尽意,月明林下自悠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根据全诗内容,简述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与解析:1.答案:诗中“日落山中无尽意,月明林下自悠然”表现了一种幽静、祥和的意境。夕阳西下,山林幽静无比,夜晚的月光洒满树林,给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觉。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淡泊与超然。解析:这两句诗描写了日落时分山中的幽静和月夜林下的恬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传递出一种平和的情感。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这份自然宁静之中,显示出禅宗中的“清静无为”“随缘自在”的境界。这种静谧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禅意的感悟。2.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认为若能体会自然的妙处,便能得到菩提智慧和解脱之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启示人们要放下执着,领悟内心的宁静。解析:后两句“若人识得其中妙,便是菩提解脱禅”直接点明诗意,表明诗人认为禅的真谛在于感悟日常生活的美好,重在体会当下的宁静与平和。菩提解脱不是刻意追求所得,而是在生活细节中随缘领悟。因此,此诗通过景物描述引导人们自我解脱、获得智慧。题目30: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回答下列问题:《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题:1.“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比喻了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2.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与解析:1.答案:“冰心”比喻诗人纯洁高尚的情怀,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友情和清白无瑕的品格。诗人借此向远方的亲友表明自己依然忠诚如故,心意坚定。解析:诗人用“冰心”比喻自己不改的真诚和高洁情操,表明尽管身处离别的境地,但对友人的情谊仍纯净如初。此句体现了王昌龄在与友人分离时的自我坦荡与坚定的心意。2.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真诚的问候。虽然身处离别之境,诗人依然以坦荡之心面对,将情感托付给对方的亲友。解析:诗句描写在秋雨绵绵的夜晚送别友人,借助“楚山孤”渲染离别的寂寥,并以“冰心在玉壶”表明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意。诗人用典雅的比喻展现出品行高洁,传达出深厚的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7:古典诗歌鉴赏(原卷版).docx 专题07: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