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核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内容总览01.课标要求02.学习目标03.课堂检测04.探究新知05.课后作业06.课堂总结目录2022新课标要求要求学生知道核能以及核能释放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 。02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工作过程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03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04要求学生通过对核能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05要求学生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厚植爱国主义教育情怀,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06要求学生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01学习目标1. 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裂变与聚变的原理。3. 知道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重要设施,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同时,了解原子弹主要利用核裂变、氢弹主要利用核聚变等核能应用实例 。2. 认识核能可以节约常规能源、解决能源分布不平衡的巨大优势,认识到核能可能带来核燃料产生核辐射、核废料的处理等问题。4.通过学习核能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能源问题,增强对能源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知导入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号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正式迈进了原子核时代,味着中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有能力建设强大的国防,守护自己的国家安全 。原子弹的爆炸中蕴含着哪些物理知识?新知导入中国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013年12月投产,第一年内发电量已经超过6.5亿度。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在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什么是核能?核电厂是怎样利用核能发电的?石岛湾核电厂探索新知一、核能原子结构模型电子(负电)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当,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虽然体积非常小,却占据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1.原子的结构探索新知一、核能2.质子和中子的结合电子与原子核间由于带有异种电荷而吸引。故被原子核束缚。质子与中子是靠强大的核力而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新知一、核能3.核能的概念质子和中子结合的非常紧密,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分开。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释放巨大能量核能探索新知二、裂变1.链式反应中子铀235原子核轰击其他铀核轰击其他铀核轰击其他铀核轰击中等质量原子核中等质量原子核能量中子中子中子探索新知二、裂变1.核电站发电原理裂变反应堆核燃料----浓缩铀,制成棒状发生链式反应产生内能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汽轮机做功探索新知二、裂变2.反应堆堆芯周围设有反射层。反射层外是堆的壳体,壳体外面是防止射线伤害人体的混凝土保护墙;反应堆内还设有其他控制系统,以保证安全和调整功率。裂变反应堆探索新知二、裂变3.核反应的控制控制棒通常是镉棒或硼钢棒,其作用是可大量吸收中子,有效减缓链式反应速度。控制棒减速剂,重水或石墨,可降低中子的运动速度减速剂冷却剂,将能量带出反应堆的介质冷却剂探索新知二、裂变4.我国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国和一号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华龙一号”与“国和一号”作为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不仅具有先进的技术特点,还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并投入商业运行了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探索新知二、裂变5.原子弹原子弹蘑菇云爆炸后的现场2022年1月3日,中法俄英美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认为,避免核武器国家间爆发战争和减少战略风险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探索新知三、聚变1.氘氚聚变氘核,也被称为重氢核,其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是氢的一种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在核聚变反应中,与氚核结合形成氦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氚核,则被称为超重氢核,其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具有放射性,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少,但它在核聚变反应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与氘核结合可以释放出大量能量 。热核反应:是指轻原子核(如氘核和氚核)在极高温度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探索新知三、聚变2.控制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在堆积如山的技术难题、不断攀升的巨额成本面前,该计划不得不修改既定的时间表。确定在2025年12月实现第一束等离子体,这比原计划推迟了5年。探索新知四、核电站与核废料处理1.防射线措施核反应堆的钢筋混凝土外壳二氧化铀陶瓷芯块锆合金燃料包壳管一回路承压边界探索新知四、核电站与核废料处理2.核泄露事故1999年日本东海村核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1979美国三哩岛核事故核泄漏事故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对人员造成直接伤害,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探索新知四、核电站与核废料处理3.核废料的处理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政府无视国内民众的广泛质疑与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强行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拉开了核污染水排海30年的序幕。无人区深埋课堂练习1.如图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原子核由 和 组成, 带正电荷,其电荷量跟 电荷量相等。 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很小,就像几颗豆粒儿挤在原子这个大广场的中央。质子中子质子电子中子课堂练习2.如图,用 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 ,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 ,这些 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铺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 反应。中子核能中子中子链式课堂练习3.如图是我国的“华龙一号”概述图,“华龙一号”先后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认证和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 ,关于华龙一号的核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该原理与太阳释放能量的原理相同C.利用核裂变原理D.核能是原子内部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C课堂练习4.如图是为核电站的模型图。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球不少国家的青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在裂变或聚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就是核能B.自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利用可控核裂变发电C.核反应堆有厚重的保护层是为了避免核燃料逸出D.在核电站中,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B课堂练习5.下列关于核能开发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开发核能会带来可怕的核泄漏,产生放射性污染所以人类应停止开发核能B.核能是一种稳定、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其它新能源不可能替代的C.福岛第一核电站开发核能是利用可控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D.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的链式反应装置,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C课堂总结1.原子的结构2.核能一、核能二、裂变1.链式反应2.核反应堆3.原子弹三、聚变1.热核反应2.核聚变不可控1.控制发应对2.核废料处理四、核电站与核废料处理板书设计三、聚变1.热核反应:轻核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2.目前还无法控制核聚变的过程四、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1.核泄漏事故:产生射线,伤害人和动物2.核废料的处理: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一、核能1.原子核的结构:由质子和中子构成2.核能:重核裂变或者轻核聚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核能二、裂变1.链式反应:2.反应堆:产生内能,通过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3.我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4.不可控裂变:原子弹22.2 核能作业布置教材17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课题 22.2 核能 单元 第二十二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核能》一节,不仅是学生了解核能基础知识的重要章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源意识的关键环节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看,《核能》一节详细介绍了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裂变与核聚变的过程、以及核能的应用与潜在问题。通过学习核能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介绍核能的安全使用和潜在风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编写特点从内容选择与编排来看,本节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紧密关联了当前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体现了教材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本节内容安排在“能量”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还为后续学习新能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更广泛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介绍了核能的基本概念,即原子核在分裂和聚合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详细阐述了核裂变的过程,包括裂变产生的条件(如用中子轰击较大的铀核)、裂变的结果(铀核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及链式反应的概念(在裂变过程中产生的新中子会继续轰击其他原子核,使裂变持续进行) 此外,还提到了核裂变的应用,如核反应堆和原子弹 。3.介绍了核聚变的过程,即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如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度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核聚变也被称为热核反应,其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还要多。然而,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核聚变 12。同时,也提到了核聚变的应用,如氢弹 。4.讨论了核能的利用,特别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能发电的优势。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其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能发电具有高效、清洁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教学建议1.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 。2.通过实验、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核能的原理和应用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共同解决问题 。4.结合核电站、原子弹、氢弹等实例,讲解核能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核能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5.鼓励学生收集与核能相关的资料,进行信息处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核能利用的潜在风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能源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022新课标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要求学生知道核能以及核能释放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 。3.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工作过程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 4.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5.要求学生通过对核能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6.要求学生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厚植爱国主义教育情怀,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 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 :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以及当原子核发生分裂或相互结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即为核能 。2. 掌握裂变与聚变的原理 :明确裂变是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聚变则是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同时,要了解这两种反应在核能释放中的作用 。3. 认识核能的优点与问题 :了解核能作为能源的巨大优势,如节约常规能源、解决能源分布不平衡等;同时,也要认识到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核燃料产生核辐射、核废料的处理等 。4. 了解核能的应用 :知道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重要设施,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同时,了解原子弹主要利用核裂变、氢弹主要利用核聚变等核能应用实例 。5.培养科学思维与责任感 :通过学习核能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增强对能源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核心素养:1. 科学探究 :通过学习核能的原理和应用,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核反应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2. 科学思维 :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核能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 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核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核能作为一种能源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意识到核能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核能,形成科学的能源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学情分析 1.学生的 知识储备情况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关知识,对机械能、内能、电能和能源的基础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学习了能源的种类、转化和利用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核能这一高级能源形式奠定了基础。2.学生的 认知特点 :九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核能作为一种高科技能源,其神秘性和巨大能量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面对核能这样复杂且抽象的概念时,仍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生动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3.学生的 学习态度 :学生对核能的应用,如核电站、原子弹和氢弹等,往往抱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可能对核能的安全性存在疑虑或担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核能观。重点 原子核的结构、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以及核能的利用方式 。难点 理解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受控热核反应的复杂性 。材料准备 视频资料、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提问:常见的物质是有什么构成的?提问:分子由什么组成?提问:那么,原子又是怎样构成的?提问:电子绕核运动,为什么不会跑掉?提问:原子核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我们知道,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而二者又结合的非常紧密,所以原子核轻易是不会分裂开的。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质子与中子的结合是不是靠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呢?教师:对,使质子和中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力,不是电荷间的作用力,我们称之为“核力”。而一旦两个较小的原子核结合在一起或者一个较大的原子核分裂开来,都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是核能。PPT演示核电站的图片。教师:核能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发电,还在城市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合成燃料以及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核能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天,请大家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核能的世界。 回答:分子、原子。回答:分子由原子构成。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回答: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呆负电,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回答: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回答:应该不是。聆听讲解。 通过复习原子和的结构,引出“核力”。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核能原子核的结构组织阅读。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170页内容,思考大屏幕显示的问题。PPT演示问题。提问:教材中提到,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那么,你觉得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提问:从微观角度看,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还是很小?教师:(展示图片)原子核在整个原子的中央,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原子核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核能提问:质子和中子依靠什么力量结合而组成原子核的?提问:核力是使得质子与中子结合的非常牢固,什么样的原子核会发生裂变?教师: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我们称之为重核。重核裂变时或轻核聚变时都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什么?裂变链式反应教师:在1934年至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铀235的原子核,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中子,中子继续轰击其他的原子核,发生裂变。这种连续的反应称为链式反应。反应堆展示核反应堆的图片。讲解:反应堆通过控制棒(可吸收中子)、慢化剂(减慢中子的速度)以及调节核燃料和堆芯尺寸等方式来精确控制裂变反应的规模和速度,确保反应堆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的核能发电技术PPT演示我国核电站的图片。教师:我国核电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已进入世界核电技术第一方阵。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显示出我国在核电建设方面的强劲实力 。我国正有序部署以“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为代表的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同时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多个技术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不可控裂变提问:如果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大量的原子核瞬间裂变,释放出极为巨大的能量,会是什么结果?教师:对,令人恐怖的原子弹就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爆炸的。展示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图片。组织讨论:看到这些照片后你有什么想法?教师: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悲剧,它对无辜平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这种伤痛至今仍然让人深感痛惜。面对这样的历史事件,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要认识到核武器对人类的巨大威胁,积极推动全球核裁军,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此外,对于幸存者及其后代所经历的心理创伤和社会影响,我们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展示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照片。讲解:这是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照片。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在面临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严峻国际形势下,中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不仅使自己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也有效地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战略威慑能力 。这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拥有核武器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始终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原则,致力于推动全球核裁军和防止核扩散进程。 聚变热核反应教师:请阅读教材172页第二段,回答问题。提问:什么是热核反应?目前还无法控制核聚变的过程提问:人类现在能够控制热核反应吗?教师:对,另一种武器氢弹,利用的就是核聚变产生爆炸的。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核泄漏事故教师:核能具有能量密度高、环保、稳定可靠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放射性废料处理、热污染、安全风险等缺点。因此,在利用核能时,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提问:你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比较严重的核泄漏事件吗?教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核废料的处理教师:对于核废料,应该怎样处理呢?组织讨论:我们都知道,最近的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事件,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教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总结的很全面。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的后果是严重且多方面的,包括对环境、食品安全、公众健康以及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强烈反对。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和不满,进而影响到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阅读教材。观察大屏幕。回答:集中在原子核上。回答:很大。聆听讲解。回答:核力。回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回答;核能。聆听讲解。观察图片。聆听讲解。聆听讲解。回答:发生大爆炸。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聆听讲解。聆听讲解。阅读教材。回答:两个质量很小的轻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的过程,叫核聚变,也称热核反应。回答:不能。回答: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美国三哩岛核泄漏事件等。回答:深埋与人烟稀少的地方。同学讨论并发言。(略)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展知识面。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核能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做一组习题。将设计好的练习题目分发给学生。教师:请大家在5分钟之内完成练习纸上的习题。指定同学回答题目的对答案,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完成习题。回答问题。聆听讲解。 巩固新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练习,大家对核能、核聚变、核裂变等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点评很总结。总结梳理知识点。 谈收获。聆听教师点评。记笔记。 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板书 核能原子核的结构: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核能:重核裂变或者轻核聚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核能裂变链式反应:反应堆:产生内能,通过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我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可控裂变:原子弹聚变热核反应:轻核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目前还无法控制核聚变的过程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核泄漏事故:产生射线,伤害人和动物核废料的处理: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动画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普遍能够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并对核能的利用及其风险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亮点 :本次核能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存在不足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拓展,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针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障碍,教师需要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进行辅导。 未来展望 :未来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将加强与行业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将最新的核能技术和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分层作业基础部分如图是水分子的三D模型。我们知道,分子是由 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 ,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 在核外运动。如图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原子核由 和 组成, 带正电荷,其电荷量跟 电荷量相等。 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很小,就像几颗豆粒儿挤在原子这个大广场的中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 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 ,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 。用中子轰击铀235 ,铀核分裂时释放出 ,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 ,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 ,并释放出大量 (如图)。这就是裂变中的 。如图所示为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利用 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 。核电站利用反应堆产生的 能,通过汽轮机做功,带动 发电。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 ——氦核,同时会释放出巨大的 。这就是聚变,有时把聚变也称为 反应。大量氢核的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弹利用的就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巩固提升如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从核能到电能,图中所示的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A.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C.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下列关于原子弹、氢弹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弹爆炸是利用核裂变、原子弹爆炸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制的C.核泄漏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极大伤害,用混凝土封存核反应堆是一种防止核泄漏的有效方法D.核能只能用来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目前尚不能和平利用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不能再继续分解B.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D.质子和中子靠电荷间的相互吸引紧紧结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开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B.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C.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核裂变参考答案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质子、电子、中子核力、分裂、结合、核能原子核、核能、中子、裂变、核能、链式反应核、反应堆、内、发电机原子核、核能、热核、氢BCC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分层作业(含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