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7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答题卡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涂区 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5 9 13 2 6 10 14 3 7 11 15 4 8 12 16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18.(10分)19.(10分)缺考标记正确填涂注意事项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17.(10分)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20.(10分)21.(12分)(1)(8分)(2)(4分)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2027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答题卡----12027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奴隶社会: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在论述到无产阶级的斗争时强调:“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对此理解正碑的是( )①资产阶级培养无产阶级为自己的“掘墓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具有共同点,都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如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壮丽的日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未来世界的必然走向,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并推动人类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科学社会主义取得实践成就表现为( )①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②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以下图表反映的是1949年到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你认为产生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1949年 26.2% 0.5% 1.6% 48.7% 23.0%1956年 54.46% 17.1% 27.2% 0.04% 1.2%①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贯彻落实已有成效③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人民的积极支持 ④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纪录片《重生》聚焦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后的28年奋斗的不平凡历程,深度挖掘了我党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生动展现了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思想精神狂飙突进、革命救亡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历史。在这不平凡的28年里(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斗争有了主心骨②因中国特殊国情,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骤③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可见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①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③增强了国家实力,有力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第一次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刷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力量不断创造奇迹。下列对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②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⑤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C.③→④→⑤→②→① D.③→④→②→⑤→①9.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在当代中国,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下列事件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杭州亚运会的成功离不开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坚定道路自信②中国体育健儿在杭州亚运会展现了不畏挑战的拼搏精神:坚定理论自信③杭州全市上下同心,成功举办亚运会、残运会等赛事:坚定制度自信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杭州亚运会:坚定文化自信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定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必须认清“已经变”的现实,了解“没有变”的本质,坚持“不能变”的本源,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下列关于“变”与“不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顺应“已变”,把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②顺应“已变”,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立足“未变”,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 ( )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②在实践中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④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告诫我们党要( )①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②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③领导全国人民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关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2024年5月20日,全国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4年第二次集体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 )①奠定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②进一步丰富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③为全面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根本遵循④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③“十个明确”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该理论的“四梁八柱”④“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审好题才能答好卷,行进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时常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启示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比较别人的路,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进程渐趋统一③远眺前行的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坚定自己的路,立足科学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0月1日,伟大祖国75周岁华诞,我校举办的“献礼伟大祖国”主题创作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笔下展现出了中国力量和担当。难忘那:旧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真理的曙光。难忘那: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巨人从此屹立东方,中国有了光明的前进方向。难忘那: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走向正确道路。难忘那:四十六载春风,让祖国换了人间。难忘那:百年征程,洒满了共产党人的泪水与汗水,映红了共和国的希望。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的底气何在。(10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们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今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不亚于40多年前。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为什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决定》的点题之句,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党必须保持战略清醒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全党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关知识,谈谈新时代新征程党如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0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浙江,中国革命的红船在这里起航。如今,这里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推进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委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系统部署,并就如何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一是突出科技创新数字变革,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二是突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探索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路径;三是突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路径,四是突出“扩中”“提低”改革,探索缩小收入差距路径;五是突出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一是突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结合材料,从“十四个坚持”的角度,说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如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1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既离不开自立自信,又彰显着“四个自信”,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日益得到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着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文明蒙尘”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增强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骨气、底气。(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分析坚定“四个自信”对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8分)(2)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任重道远。请以“当代青年如何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主题,写出两条演讲稿提纲。(要求:紧扣主题,表述清晰,角度多元,每条15字左右)(4分)2027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C B B B B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D D B(1)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18.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9.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新征程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②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③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④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①浙江省委就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并进行专题研究和系统部署,体现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体现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③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突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路径,体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④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突出“扩中”“提低”改革,探索缩小收入差距路径,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⑤浙江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突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1.(1)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 民族复兴。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 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能够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参考示例:①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②新时代青年要团结一心,自觉把“小我”的青春奋斗融入“大我”的时代洪流之中,要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7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2027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答题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