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新版七上语文一课一练 第一单元1.字音字形嗡( ) 卖弄(笼( )罩 lǎng() 润 静mò()酝酿() 应 和 ( )涨( )潮 mì() 蜂jiàn() 壮1 《 春 》) 窠巢( ) 蓑笠( ) 笼( )子hōng() 托喉( )咙 抖擞( )头昏脑涨( )稀 shū()2.解释下列词语(1)呼朋引伴: o(2)卖弄: _o(3)应和: o(4)嘹亮: 0(5)黄晕: _o(6)静默: o(7)花枝招展:3.文学常识(1)《春》的作者是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 , 字 ,代表作有诗文集《 》,散文集《背影》《春》《欧游杂记》《 》。(2)散文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其特点是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4.主题概括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 的景象,赞美了春天,激 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5.默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并填空春(第1段)—— 春(第2—7段)—— 春(第8—10段)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0 7.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2《济南的春天》1.字音响( ) 晴 慈()善 髻 ( ) 看( )护妇水藻( ) 贮( ) 蓄 济()南 接 济 ( )着( )落 着( )火 着( )数2.字形ji() 肤 xiá() 窄 地tǎn() xiù() 气xiāng() 嵌 瓜ráng() báo() 雪 bù() 册宽chǎng() bì() 帚自珍3.解释下列词语(1)响晴: 0(2)设若:(3)安适: 0(4)着落: o(5)秀气:(6)宽敞:(7)贮蓄: 4.文学常识(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 , 原 名 ,字 。,有“ ”的称号。代 表作有小说《 》《四世同堂》,话剧《 》《龙须沟》等。话剧《 》被西 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o_5.主题概括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美景,赞美了 , 抒 发 了 对 06.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 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赋予 以人的灵性,写出了老城 的特点, 创造出一种 _的意境。(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7.阅读文章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这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中,“妙”在哪里。(2)这一段按照 顺序来写雪后的小山,依次写了 的秀美景色,将雪的 一一展现出来,突出了雪后小山的 03《雨的四季》1.字音花苞( ) 娇媚( ) 棱( )镜 诱惑( )掩饰( ) 静 谧 ( ) 屋檐( ) 高邈( )莅 ( ) 临 吝 啬 ( ) 铃铛( ) 干 涩 ( )咄( )咄逼人 脉( ) 落 含情脉()脉2.字形chán() 声 yàng() 出 jiāo() 媚 jiāo() 傲jiǎo() 正 粗guǎng() 空kuàng() jié() 毛快jié() xī() 沥 明 xi()3.根据意思写词语。(1) :舒畅快乐。(2) :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3) :端正庄重。(4) :高而远。(5)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6)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7)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8)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文学常识。《雨的四季》的作者是 ,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生命的快乐》《人 ·爱情 ·风 景》《 》,散文诗集《 》,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曾被 誉为“ "5.主题概括。这篇散文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 进行描写,展现了四季的雨的 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 和 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礼赞。 6.默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并填空。雨 (第1段) — — 雨(第2—5段)—— 雨(第6、7段)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 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2)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4《古代诗歌四首》1.字音沧( )海 碣( )石 水何澹( )澹 啼 ( ) 竦峙( )2.字形丰mào() 夜láng() 枯téng() 昏 yā()xiāo() 瑟 dàn() 澹 吹xiāo() zhān() 仰天 yá() 山 yá()3.重点实词(1)水何澹澹:3)秋风萧瑟:(5)星汉灿烂:(7)客路青山外:(2)山岛竦峙:(4)洪波涌起:(6)左迁龙标:(8)海日生残夜:9)断肠人在天涯: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 字 _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 字 号 ,唐代诗人。与杜甫 齐名,世称“ ”。(3)《次北固山下》作者 (朝代)诗人。(4)《天净沙 · 秋思》作者 (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并称“ ”。 “天净沙”是o5.主题概括(1)《观沧海》这首乐府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 大的胸怀和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诗人 的豪情壮志及远大 抱负。(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通过描写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 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诗人泊舟北固山时所见江南初春的景色和感受,抒发了诗人 0(4)《天净沙 · 秋思》这首小令勾画了深秋傍晚荒野萧索凄凉的景物,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 之情。6.默写。(1)水何澹澹, 0(2) _ ,闻道龙标过无溪。(3)潮平两岸阔, o( 4 ) 夕 阳 西 下 ,o(5)(20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6)(2021湖北黄冈)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怀人之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李白的《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_,随君直到夜郎西”,即是将明月看 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 句子是:0(8)(2021 ·湖南益阳)王湾《次北固山下》写潮水涨满,江面开阔,好风相送,正宜扬帆向前的诗句是“ 9(9)《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 9 o(10)(2021 · 云南昆明)曲是元代出现的新兴诗歌体裁。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是 散曲名作,“ ”两句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之 情。《观沧海》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试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意象 有什么作用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 1.请你展开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为人们传诵,请你结合全诗说说理由。0《天净沙 · 秋思》1.这首元曲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1 . 字 音 。瘫痪( ) 暴( )怒 侍( )弄 捶( )打憔悴( ) 絮 叨 ( ) 悄( ) 悄 悄( )然整宿( ) 宿 ( ) 舍 星宿( )2.字形。沉jì() 翻来fù() 去 仿shàn() wān() 豆淡 yǎ() 高jié() jué() 别 shì() 弄jué() 择 有shì() 无恐 jué() 心3.解释下列词语。(1)暴怒无常: 0(2)沉寂:(3)憔悴:(4)央求: o(0)(5)诀别:(6)絮絮叨叨: o(7)喜出望外: o(8)泼泼洒洒: o4.文学常识。(1)《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 ,代表作有小说《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散文《 》 《合欢树》《病隙碎笔》等。(2)叙事散文是 的散文。3)叙事散文的特点:① ;②一般对人和事的描写比较具体、 突出。或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或在描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 事物本质、社会生活;③:④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也可以偏重描写人物局部的性格特征。5.主题概括。课文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表 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伟大、无私的爱,表达了作者 ,以及 对生命意义的感悟。6.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语言。“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06《散步》1.字音。分 歧 ( ) 委屈( ) 各得()其所 散( )步松散( ) 铺 ( ) 路 店 铺 ( ) 劳累( )积累( ) 累( )赘2.字形。取 jué() 一 shà() 时 dūn() 下 chāi() 散分qí() zhé() 叠 qí() 黄 分xī()3.解释下列词语。(1)信服: _o(2)分歧:(3)两全:(4)粼粼: o( 5 ) 各 得 其 所 :04.文学常识。《散步》的作者是 _,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其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作品贴近生活,注重细节,语言风趣,可读性强。主要作品有小说《透支时代》《 》《花样年月》等,其中《 》曾获四川文化奖。5.主题概括。作者通过描述祖孙三代一家人散步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 深厚情感和生活情趣,体现了 和 的责任感、 使命感。6.课文第1段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 为什 么 07.课文第4段描绘了什么景色 有什么作用 8.“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 了”中儿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9.品读课文结尾句,说说其具有的深层意蕴。07*《散文诗二首》1.字音匿()笑 祷( ) 告 嗅( ) 摩 ( ) 衍( )并 蒂 ( ) 姊 ( ) 妹 梗( ) 欹 ( ) 斜 徘徊( )菡萏( ) 荫 ( ) 蔽 荫( ) 凉2.字形沐yù() xī() 盖 piāo() 泊 遮bì() 心 xù()liú() 转 花ruì() duān() 正 chuǎn() 息 花bàn()biàn() 解 分biàn()3.根据意思写词语(1) :偷偷地笑。(2) :形容人或花木美好。(3)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4) :倾斜,歪斜。(5) :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而言)。(6) :慈爱怜惜。(7) :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4.文学常识。(1)《金色花》的作者是 ,印度作家、 ,其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但带有神秘色彩和伤感情调。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 定为印度国歌。获1913年 。主要作品有诗集《 》《 》《园 丁集》《飞鸟集》等。(2)《荷叶 · 母亲》的作者是 , 作 家 、 ,原名谢婉莹,被尊称为“ ", 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 和 。主要作品有小 说集《超人》,诗集《 》《 》,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5.主题概括。(1)《金色花》以儿童的口吻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表现了家庭之爱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2)《荷叶 ·母亲》借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 o_6. 《金色花》中,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7.品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心中的雨点”的含义。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 08《世说新语》二则1.字音骤( ) 差( )可拟 奕 ( ) 凝( ) 哉( ) 惭( )2.重点实词(1)俄而雪骤: (2)公欣然曰:(3)未若柳絮因风起: (4)下车引之:(5)元芳入门不顾: 6)寒雪日内集:(7)白雪纷纷何所似: (8)撒盐空中差可拟:9)尊君在不: (10)君与家君期日中:3.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 ”,4.重点虚词。(1)去后乃至( )(2)相委而去( )(3)日中不至,则是不信( )(4)下车引之( )5.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 今义:子女。(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 义 :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 古 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6.一词多义。(1)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期日中((2)期: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7.词类活用。(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惭( )8.特殊句式。(1)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9.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原称《 》,作者 9 (朝代)文学家。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 是 小说,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10.主题概括。(1)《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扬了 _的聪慧和才情,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誉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 和 o(2)《陈太丘和友期行》讲述了友人不守约定而且不讲礼貌,被七岁的陈元方严词批驳 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知书达理、聪明机智,赞扬了他维护父亲和自身尊严的做法,同时告诫人们 011.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友人惭,下车引之。(8)元方入门不顾。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字音窜( ) 出 窦( ) 确凿( ) 菜 畦 ( ) 皂荚( )油蛉( ) 斑蝥( ) 脊 ( ) 梁 秕 ( ) 谷 书塾( )倜傥( ) 盔( ) 甲 东方朔( ) 金 叵 ( ) 罗荆( )川纸荡寇( ) 志 人迹罕( )至 人声鼎( )沸 攒( )动积攒( ) 系()鞋带 系 ( ) 统2.字形轻jié() tǎng() 若 脑suǐ() mì() 食 jiàn() 赏昏 jué() gōng() 敬 yuān() 博 牌biǎn() biān() 蝠和ǎi() 雾ǎi() 云xiāo() 夜xiāo() zhuó() 食3.根据意思写词语(1) :长声鸣叫。(2) :轻快敏捷。(3)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4) :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5) :(学识)深而且广。(6) :老成博学的读书人。(7)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4.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散文集《 》 , 作 者 , 原 名 ,字豫才, 家、思想家、革 命家。作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 《故事新编》,散文诗集《 》, 杂文集《 》《热风》《坟》。5.主题概括。课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 的热爱、对 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6.百草园在作者心中被视为“乐园”,结合课文,请你说说“乐园”之“乐”表现在 哪几个方面,并据此填空。(1)“乐”在园中之景(乐景)——百草园的景象(2)“乐”在 ( )——— _的故事(3)“乐”在 (乐事)——冬天7.第2段的景物描写是全文的精彩之笔,不但形、声、色、味俱全,而且层次井然, 条理分明。请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 ;“高大”“肥胖”“拥 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 ,这两者都是从 觉角度写的。鸣蝉的“长 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 觉角度写的。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 觉角度写的。10《往事依依》1.字音字形凝( ) 视 模hu() 目 睹 ( ) 狼 bèi()歌yǒng() 沉浸( ) 镌( )刻jīn jīn( )有 味 风云变huàn() lì() 日cháng yáng( )吟( ) 诵lán() 天眼花liáo( ) 走tóu() 无路 心旷( ) 神yí()yóu() 然而生 记忆yóu() 新 鸦què() 无声Lì lì( ) 在 目 谆( )谆教导 悲歌kāng kǎi( )2.根据意思写词语绚丽: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万端: 滚瓜烂熟:依稀 :3.文学常识《往事依依》作者 相继获得 _称号。 4.文章主题《往事依依》 一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 忆,抒发了作者对 的神情,告诉青少年要, 做 一 个 的人。5. 《往事依依》中将课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雕镂下”改为“留下”好不好 说说你的理由。6. 《往事依依》中如果将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好不好 为什么 7. 《往事依依》中融入了作者缕缕情思,根据提示填写下表。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 许传》插图 ①_ 启发"我"的形象思 维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 怡 ②初中 ③_ 深深感动,深受感 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 的兴趣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④.11《再塑生命的人》1.字音。感慨( ) 搓捻( ) 疲倦不堪( ) 不求甚( )解争执( ) 混( )为一谈 惭( )愧 恍( )然大悟2.字形。jié() 然不同 小心yìyì( ) 激 dàng() 奥 mi()yóu() 然而生 花团锦cù()3.根据意思写词语。(1) :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2)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3)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4)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5) :忽然间明白过来。(6) :美好的东西太多, 一时接受不完。4.文学常识。《再塑生命的人》选自《 》作者 ,美国盲聋女 家、教 育家、慈善家。她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5.主题概括。课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 ,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我” 的精神品质。6.理解课文内容后填空。“再塑生命”是 的意思,文中指。莎莉文让“我”又回归到自然,理解自然,懂得什么是“爱”,并对 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期待。从这一点看,莎莉文老师正是 , 表 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7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 已经临近。8 . 课文多处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我”在学习路上的心理路程。请试着理 解分析下面的心理描写,感受“我”的内心世界。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 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12《论语》十二章1 . 字音。愠( ) 罔( ) 殆 ( ) 笃 ( ) 肱( ) 如 斯 夫 ( )一箪( ) 食 论( )语 论( )文 三省( )吾身 省( )力2 .字形。不huò() 陋xiàng() yú() 矩 不kān() yù() 加3 .重点实词。(1)人不知而不愠:(2)不逾矩:(3)思而不学则殆:(4)曲肱而枕之:(5)逝者如斯夫:(6)博学而笃志:(7)切问而近思: 4.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 " 同 “ ", 5.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 0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古义: 0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o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 o今义:确实、信用。(5)可以为师矣古义: )。 今义:可能、许可。(6)饭疏食,饮水① 疏古 义 : o 今义:疏通。 ②水古 义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水和热水。(7)三军可夺帅也古 义 :o今义:强取;抢。6.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7.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 )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 ; _)(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8.特殊句式。(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不亦说乎( )9.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 (朝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记录 010.默写。(1)(2021 ·湖北黄冈)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 语〉十二章》)届时,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好友和运动员。(2)(2021 · 湖南娄底)《〈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3)(2021 · 河北)在《论语 · 子张》中,子夏认为,“ ” , 仁德就在其中了。(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99(5)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言: (6)做学问,干事情,喜欢学,喜欢做,甚至把学和做当作乐趣,这样才能学好、做好, 正如孔子所言: _o11.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单元13《纪念白求恩》1.字音。殉( )职 狭 隘 ( ) 热忱( ) 拈( )轻怕重 纯粹( )佩服( ) 晋 察 冀 ( ) 薄()荷 薄( ) 板 2.字形。 挑 ( )选 挑( )拨 鄙 薄 ( )麻木不rén() mò() 不关心 派qiǎn() yí() 留狭ài() shì() 3.解释下列词语。 号(1)殉职: 0(2)拥护: _o(3)狭隘: _o(4)漠不关心: 0(5)纯粹: o(6)拈轻怕重: o(7)麻木不仁:0(8)精益求精:(9)见异思迁:4.文学常识。(1)毛泽东,字 ,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 家 、 家、 家、 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2)白求恩, 战 士 、 (国籍)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5 .主题概括。这篇纪念性文章概括叙述了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以 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他的 精神、 _的精神,以及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并对他的不幸逝世深表悼念 之情。6 . 结合加点词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7 .作者在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14《回忆我的母亲》1.读读写写。溺() 佃( )农 劳lù() 私塾( ) 周 济 ( )宽hòu() 仁 cí() lián() 夜 wèi() 勉 不辍( )任( )劳任怨 为富不rén()2.多音字。周 济 ( ) 济 ( ) 济 蛮横( ) 横( )七竖八3.形近字。劳lù() 私 shú() 俸 lù() shú() 悉4.根据词义选择对应的词语。(1)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2)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3)安慰勉励。()(4)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5)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6)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A.周 济 B. 安 息 C. 悲 惨 D.任劳任怨 E. 为富不仁 F. 慰 勉5.文学常识。(1)朱德,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2)回忆录是一种用 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 文体。6.主题概括。课文中,作者回忆了母亲 ,赞颂了母亲 、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 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 忠于党并以此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7.课文第8—13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退佃搬家、 、支 持革命四件事。这些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 8.回答问题。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 )15《梅岭三章》1.字音字形丛莽( ) 旋( ) 旌旗( ) 阎 罗 ( ) 捷 报 ( )血雨腥风( )2.根据意思写词语(1)从莽:(2)得诗:(3)意如何:(4)旧部:(5)阎罗:(6)烽烟:(7)国门:(8)血雨腥风:(9)取义成仁:3.文学常识。《梅岭三章》的作者 ,代表作有《陈毅诗词选集》。郭沫若有诗评价作者: “ 。”,4.主题概括。第一首诗表明了诗人对革命事业 的心迹;第二首诗抒写诗人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第三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 的坦荡胸怀和5.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作用 6.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16《诫子书》1.字音。夫 ( ) 险躁( ) 遂( ) 穷 庐 ( )2.字形。节jiǎn() yín() 慢 jiǎn() 拾3.重点实词。(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 :励精:(4)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 :治性:(5)遂成枯落:4.重点虚词。以:静以修身( 非学无以广才(5.古今异义。(1)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3)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 : 今义:多指环境安静,不嘈杂。6.一词多义。(1)成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2)学夫学须静也( ) 非志无以成学( )7.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用作动词, _)(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3)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 )8.特殊句式。(1)夫学须静也( )(2)将复何及( _)9.文学常识。《诫子书》的作者是 , 字 (朝代) 家、 家。10.主题概括。课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告诫儿子要 _,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11.默写。(1)学习要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正如诸葛亮所说:“ 。 ”(《诫子书》)(2)(2021 · 江苏宿迁)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3)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_99(4)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 9(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12.翻译下面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13.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4.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劝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它们之间有 什么关系 第五单元 1 7 《 猫 》1.字音。逗( ) 消耗( ) 忧 郁 ( ) 懒惰( ) 一 缕 ( )怂( ) 恿 乞丐( ) 蜷( ) 伏 叮 嘱 ( ) 惩( )戒冤枉( ) 虐( ) 待 畏罪潜( )逃 妄( )下断语瓶颈( ) 脖颈( ) 儿2.字形。预jǐng() fú róng( )鸟 悲chǔ() 安xiáng() 吉 xiáng()chàng() 然 为虎作chāng()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1)怂恿: o(2)隐约:(3)预警:(4)怅然: o(5)若有若无: o(6)凝望: 0(7)妄下断语: _o(8)提心吊胆: o(9)畏罪潜逃: o(10)怒气冲天: 04.文学常识。《猫》的作者是 家、 家、文学史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5.主题概括。课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写出了“我”与家人亡失小猫后悲痛、 遗憾的心情,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文章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 ,决不可 06.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根据课文,完成下表。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①_ 张妈捡来的外形 ② 浑身黄色 ③性情 很活泼 较第一只更有趣、活泼 ④地位 很受喜爱 家人都很宠爱 不为大家所喜欢结局 ⑤. ⑥ ⑦7. 品味下列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2)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18《我的白鸽》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注音。颤动( ) 蜕变( ) 胆怯( ) 翱 翔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傍晚,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 (2)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惶惶不安。(3)我总是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 3.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动词。并评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 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_ __)(2)两只白鸽先后停止了扇动着的翅膀,做出一种平行滑动的姿态,恰如两张洁白的 纸页飘悠在蓝天上。 ( )5.文中对纸箱中的小白鸽一丑一美的两种形象的描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情 (1)(2)6.“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7.生命与生命相遇,常常会创造出美好的世界。两月相处,四鸽齐飞,人生与鸟性的 美好或许深深地感染着你。请你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19《大雁归来》1.字音字形雾 霭 ( ) 缄 默 ( )迁 徙 ( ) 沼 泽 ( )瞄 准 ( ) 香 蒲 ( )狩猎( ) 水 洼 ( )环颈雉( ) 半 蹼 鹬 ( ) ( )2.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1)闭口不说话。( )(2)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 )点和小洲。(2)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 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qiān xǐ( ) 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 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4)单调kū zào( )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4.利奥波德,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生态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 誉为美国“ ”。本文选自《 》,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 集,也是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5.阅读课文,作者开始写大雁之前,为什么先写主红雀和花鼠 6.阅读课文,品味语言,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1)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 身上的冬天。(2)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 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7.阅读课文,作者在文中多情地描述大雁,意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 20《狼》1.字音。窘( ) 积薪( ) 眈( ) 少( )时 瞑( ) 暇 ( )隧( ) 入 尻 ( ) 尾 假寐( ) 黠( ) 苫( )蔽成丘2.字形。zhuì() 行 chuò() 学 qǐng() 刻 qīng() 斜3.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2)两狼之并驱如故:(3)屠大窘:(4)弛担持刀:(5)目似瞑:(6)屠暴起:(7)止露尻尾:(8)屠自后断其股:(9)前狼假寐:(10)狼亦黠矣:4.重点虚词。(1)屠大窘( ) (2)眈眈相向( )(3)其一犬坐于前( )5.古今异义。(1)一狼径去古义: o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2)盖以诱敌古义: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3)止增笑耳古 义 : 0今义:耳朵。6.一词多义。(1)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前:恐前后受其敌(_) 狼不敢前((3)止: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4)敌:盖以诱敌(恐前后受其敌( )7.词类活用。(1)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 )(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 )(3)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4)狼不敢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8.特殊句式。(1)顾野有麦场( )(2)屠乃奔倚其下(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文学常识。《狼》选自《 》,作者 _,清代文学家。字留仙, 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010.主题概括。这篇文言小说记叙了一个屠户遇狼、 、杀狼的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_)一样的恶人,我们要 o11.翻译下面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入故。(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找出能概括课文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第六单元21《小圣施恩降大圣》1.字音字形拽( ) 擎 ( ) 捣 ( ) 幌 ( ) 吆 喝 ( )踪迹( ) 铁 钳 ( ) 旗竿( ) 愕 然 ( )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 ”,作者 ,明代小说家。《西游记》是中国古典 之一,由明代小说家 _编 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 保护 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 难的传奇历险故事。3.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孙悟空 ,二郎神 ,他们各自施展法术, _,最后二 郎神降服孙悟空的故事。4.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22《皇帝的新装》1.字音更( )衣 愚蠢( ) 妥( )当 笨( ) 圈( )定呈( )报 陛()下 爵( )士 勋( )章 称( )职称( )呼 附 和 ( ) 和( )面 和()蔼2.字形炫yào() 现kuǎn() 理zhì() qīn() 差huá jī( ) hài() 人听闻 头xián() páo() 子zhēng() 眼 zhèng() 钱 御pìn() 恩ci()xī() 箔3.根据意思写词语。(1) :稳妥适当。(2) :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3) :诡计多端,不可信任。(4) :事情非常多,不得闲。(5) :没有做作和虚伪。(6) :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7) :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8) :急需马上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9) :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4.文学常识。《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他写的童话故事众多,请再写出 两个:《 》 《 》。5.主题概括。这篇童话通过讲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 后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当时 奢 侈、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告诉人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6.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写相应的选项。(1)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3)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A.使用夸张手法,从换衣次数方面表现皇帝只图穿得漂亮。B.使用夸张手法,从费用方面表现皇帝只图穿得漂亮。C.使用反复手法,描写老大臣的极力赞美,刻画出他的虚伪嘴脸。23《女娲造人》1.字音气概( ) 泥潭( ) 溅( ) 女 娲 ( ) 掺和( )复 辟 ( ) 澄澈( ) 莽( ) 莽 榛 ( ) 榛 开 辟 ( )创( )造 1创( )伤2.字形huāng() 凉 jì mò( ) péng() 勃 róu() 团船 péng() 杂 róu() 绵 yán() 宫 tíng()3.根据意思写词语。(1) :掺杂混合在一起。(2) :形容气势旺盛,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样子。(3) :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4) :兴致高,情绪热烈。(5) :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6) :昏暗的亮光。(7) :极美妙,极巧妙。(8)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9) :形容过度疲乏、困倦。4.文学常识。(1)课文的作者是 ,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等,中国神话学家。(2)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 》。例如《精 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就出自此书。5.主题概括。这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自身起源的好 奇、追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大胆推测与猜想。6.课文是作者根据《风俗通》有关内容进行改编的,作者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怎 等问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7.赏析下面的词句。(1)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 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4《寓言四则》1.字音。庇 ( ) 护 较( )量 凯( )歌 溉汲( ) 星宿( )中( )伤 躇( )步 跳 ( ) 蹈亡()[多见于文言文,意思是无、没有]2.字形。diāo() 像 xū() 荣 qǐ() 人忧天 崩zhuì()hè() 耳墨斯 爱mù() shè() 免 mù() 布姓hǎo() 日mù()3.解释下列词语。(1) :袒护;保护。(2) :喜欢表面上的光彩。(3) :认为人的德才优良或事物的作用重要而认真对待;看中。(4) :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5) :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4.重点实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2)国人道之: (3)若屈伸呼吸:(4)终日在天中行止: (5)日月星宿:5.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 ",6.重点虚词。(1)之闻之于宋君(代词, ) 得一人之使(助词, _)(2)于闻之于宋君(介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 _) (3)其其人曰(代词, _)奈何忧其坏(代词, )7.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 0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2)因往晓之古义: o_今义:天刚亮的时候;知道。(3)若屈伸呼吸 古义: _。今义:好像,如果。 (4)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 o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8.一词多义。(1)闻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 (2)日日月星宿( )终日在地上行止( )9.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 )10.特殊句式。(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1.文学常识。(1)课文前两则寓言选自《 》,作者伊索是 (国籍)作家。(2)《穿井得一人》选自《 》,其又称《 》,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3)《 》,旧题为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著。《杞人忧天》选自《 》。12.主题概括。(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 估价过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 的人。(2)《蚊子和狮子》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3)《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丁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 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0(4)《杞人忧天》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 导下恍然大悟的故事,启迪人们不要为答案1.《春》1. 嗡(wēng)、卖弄(nong)、应和(hè)、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喉(hóu)咙、抖擞(sǒu)、蓑笠(suō lì)、稀疏(shū)、静默(mò)、风筝(zhēng)、健壮(jiàn)、烘托(hōng)、朗(lǎng)润、涨(zhǎng)潮、黄晕(yùn)、繁花嫩(nèn)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着(zhuó)落、澄(chéng)清、看(kān)护2. (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2)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3)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4)嘹亮:(声音)清晰响亮。(5)黄晕:昏黄,不明亮。(6)静默:寂静;没有声音。(7)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3.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等。(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4. 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5. 盼春(第1段)——绘春(第2—7段)——赞春(第8—10段)6. (1)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着”,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给人以亲切之感。(2)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增添了文学色彩,使春风的特点更具形象性。“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7. (1)“朗润”“涨”“红”三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赋予山、水、太阳以人的神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山的润泽、水的上涨、太阳的温暖,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情态,表现了小草的生命力顽强和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钻”字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时的挤劲,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2.《济南的冬天》1. 响(xiǎng)晴、慈爱(cí)、发髻(jì)、看(kān)护妇、水藻(zǎo)、贮(zhù)蓄、着(zhuó)落、济(jǐ)南、接 济(jì)、着(zháo)火、着(zhāo)数2. 肌肤(jī fū)、狭窄(xiá zhǎi)、地毯(dì tǎn)、秀气(xiù qì)、宽敞(kuān chǎng)、镶(xiāng)嵌、瓜瓤(guā ráng)、曝(bào)晒、簿(bù)册、自惭形秽(huì)、敝(bì)帚自珍3. (1)响晴:晴朗无云。(2)设若:假如,如果。(3)安适:安静而舒适。(4)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5)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6)宽敞:宽阔;宽大。(7)贮蓄:储存,积聚。4.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寓情。5. 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美景,赞美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6. (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山水以人的灵性,写出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温馨、静谧的意境。(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藻、垂柳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藻的绿和垂柳的柔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7. (1)“妙”在雪光、雪色、雪态与小山的结合,描绘出了济南冬天小雪后的秀美景色,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2)这一段按照空间顺序来写雪后的小山,依次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秀美景色,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突出了雪后小山的秀气、娇美。3.《雨的四季》1. 花苞(bāo)、娇媚(mèi)、棱(léng)镜、诱惑(huò)、掩饰(shì)、静谧(mì)、屋檐(yán)、高邈(miǎo)、莅(lì)临、吝啬(lìn sè)、铃铛(líng dāng)、干涩(sè)、咄(duō)咄逼人、脉(mài)络、含情脉(mò)脉2. 蝉(chán)声、漾(yàng)出、娇(jiāo)媚、矫(jiǎo)正、粗犷(guǎng)、空旷(kuàng)、睫(jié)毛、快捷(jié)、淅(xī)沥、明晰(xī)、斗笠(lì)、花苞(bāo)、绿茵(yīn)茵、棱(léng)镜3. (1)欢畅:舒畅快乐。(2)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3)端庄:端正庄重。(4)高邈:高而远。(5)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6)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7)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8)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4.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刘湛秋,著有诗集《生命的快乐》《人·爱情·风景》《无题抒情诗》,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5. 这篇散文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四季的雨进行描写,展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礼赞。6. 雨的精灵(第1段)——四季的雨(第2—5段)——雨的感悟(第6、7段)7. (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将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生机的样子;“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把叶子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的繁茂和嫩绿,表现了春雨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将雨拟人化,赋予雨以人的动作;“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构成排比,增强了语势,强调了雨对作者生命、感情和思想的重要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深深爱恋之情。4.《古代诗歌四首》1. 沧(cāng)海、碣(jié)石、水何澹(dàn)澹、啼(tí)、竦峙(sǒng zhì)2. 丰茂(mào)、夜郎(láng)、枯藤(téng)、昏鸦(yā)、萧瑟(xiāo sè)、澹澹(dàn)、吹箫(xiāo)、瞻仰(zhān)、天涯(yá)、山崖(yá)3. (1)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山岛竦峙: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竦峙,耸立。(3)秋风萧瑟:秋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4)洪波涌起:巨大的波浪涌起。(5)星汉灿烂:银河星光灿烂。(6)左迁龙标:降职到龙标。(7)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在青山之外。(8)海日生残夜: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9)断肠人在天涯: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游子漂泊在天涯。4. (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天净沙”是曲牌名。5. (1)《观沧海》这首乐府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诗人泊舟北固山时所见江南初春的景色和感受,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新旧交替、时光流逝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勾画了深秋傍晚荒野萧索凄凉的景物,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6.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 《观沧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诗人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试分析:诗人借助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实景描写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出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草木繁茂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力量。虚景描写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进一步拓展,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中运行,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之情。诗人将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入到对大海的描绘中,借大海的宏伟景象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情景交融,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意象有杨花和子规。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啼鸣,其声哀婉凄切,象征着离别和悲伤。作用:点明了暮春时节,营造了一种哀伤、惆怅的氛围,为下文抒发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做铺垫。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点明了主旨。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伴随友人一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6.《次北固山下》请你展开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江面变得更加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在和风吹拂下,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江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一片浩渺。远处的山峦在江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翠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为人们传诵,请你结合全诗说说理由: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同时,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7.《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前三句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枯萎的藤蔓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萧瑟的氛围。8.《秋天的怀念》1. 瘫痪(tān huàn)、暴怒(nù)、侍(shì)弄、捶(chuí)打、憔悴(qiáo cuì)、絮叨(xù dāo)、悄悄(qiāo)、悄(qiǎo)然、整宿(xiǔ)、宿(sù)舍、星宿(xiù)2. 沉寂(jì)、翻来覆(fù)去、仿膳(shàn)、豌(wān)豆、淡雅(yǎ)、高洁(jié)、诀(jué)别、侍(shì)弄、抉(jué)择、有恃(shì)无恐、决(jué)心3. (1)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2)沉寂:①十分寂静;②消息全无。(3)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4)央求:恳求。(5)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6)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7)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8)泼泼洒洒: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4. (1)《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2)叙事散文是侧重于写人记事的散文。(3)叙事散文的特点:①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一般对人和事的描写比较具体、突出。或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或在描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本质、社会生活;③叙述方式灵活多样;④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也可以偏重描写人物局部的性格特征。5. 课文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伟大、无私的爱,表达 9.《秋天的怀念》(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6.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语言:“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希望儿子能走出病痛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母亲为儿子操劳而疲惫不堪的形象,同时“央求”一词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和耐心,尽管自己身体不好且心情沉重,但仍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的情绪,希望儿子能答应去看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10.《散步》1. 分歧(qí)、委屈(wěi)、各得(dé)其所、散(sàn)步、松散(sǎn)、铺(pū)路、店铺(pù)、劳累(lèi)、积累(lěi)、累赘(léi)2. 取决(jué)、一霎(shà)时、蹲下(dūn)、拆散(chāi)、分歧(qí)、折叠(zhé)、歧(qí)黄、分析(xī)3. (1)信服:相信并佩服。(2)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3)两全:顾全两个方面。(4)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5)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4.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其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作品贴近生活,注重细节,语言风趣,可读性强。主要作品有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花样年月》等,其中《透支时代》曾获四川文学奖。5. 作者通过描述祖孙三代一家人散步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情感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6. 课文第1段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因为“我”是家庭的核心,是整个事件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我的母亲”排在第二位,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敬重,突出了“尊老”的主题;“我的妻子和儿子”放在后面,表明“我”对妻子的尊重和对儿子的关爱,同时也体现了“爱幼”的主题。这样的次序安排,符合家庭伦理关系和文章表达的主旨,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7. 课文第4段描绘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作用是: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了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轻松、愉悦的心情;③为下文发生分歧以及解决分歧做了铺垫,暗示了生命在新老更替中不断延续的意义。8.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中儿子的话有什么作用?①从情节上看,儿子的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了下文对家庭关系的进一步思考;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同时也体现了儿子对家庭关系的初步认知;③从主题上看,儿子的话强调了家庭中“妈妈和儿子”这种角色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突出了一家人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深化了文章尊老爱幼的主题。9. 品读课文结尾句,说说其具有的深层意蕴:“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意味深长,一方面,它表明在家庭中,中年人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既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要抚养年幼的子女,这是家庭赋予他们的使命;另一方面,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也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构成了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和谐,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责任感。11.《散文诗二首》1. 匿(nì)笑、祷(dǎo)告、嗅(xiù)、摩(mó)、衍(yǎn)、并蒂(dì)、姊(zǐ)妹、梗(gěng)、欹(qī)斜、徘徊(pái huái)、菡萏(hàn dàn)、荫(yīn)蔽、荫(yìn)凉2. 沐浴(mù yù)、膝(xī)盖、漂泊(piāo bó)、遮蔽(bì)、心绪(xīn xù)、流转(liú zhuǎn)、花蕊(ruǐ)、端(duān)正、喘(chuǎn)息、花瓣(bàn)、辩(biàn)解、分辨(biàn)3. (1)匿笑:偷偷地笑。(2)亭亭玉立:形容人或花木美好。(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4)欹斜:倾斜,歪斜。(5)心绪: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而言)。(6)慈怜:慈爱怜惜。(7)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4. (1)《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2)《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被尊称为“世纪老人”,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母爱、童真和大自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5. (1)《金色花》以儿童的口吻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依恋之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2)《荷叶·母亲》借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6. 《金色花》中,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①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圣洁,象征着美好和纯洁,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像金色花一样,给母亲带来美好和幸福;②金色花的香气可以萦绕在母亲身边,孩子想时刻陪伴着母亲,通过变成金色花,他可以在母亲做祷告、读书、拿灯去牛棚等各种时候,默默地为母亲做一些事情,表达他对母亲深深的爱意;③用金色花来代表孩子,充满了奇幻色彩,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理,也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而美妙的氛围。7. 品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心中的雨点”的含义:“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如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母亲就像荷叶一样,为孩子遮挡这些风雨,给予孩子温暖、安慰和保护,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力量。12.《世说新语》二则1. 骤(zhòu)、差(chā)可拟、奕(yì)、凝(níng)、哉(zāi)、惭(cán)2. (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雪骤,雪下得急。(2)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趁、乘。(4)下车引之:拉,牵拉。(5)元芳入门不顾:回头看。(6)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7)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8)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9)尊君在不:同“否”。(10)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3. 尊君在不“不”同“否”,表示疑问。4. (1)去后乃至(才)(2)相委而去(表顺承)(3)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就)(4)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5.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子女。(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6. (1)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期日中(太阳)。(2)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7.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8.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句,“何所似”应为“所似何”)(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太丘舍去”后省略“友人”)9. 《世说新语》原称《世说》,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10. (1)《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慧和才情,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誉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文化氛围和情趣。(2)《陈太丘和友期行》讲述了友人不守约定而且不讲礼貌,被七岁的陈元方严词批驳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知书达理、聪明机智,赞扬了他维护父亲和自身尊严的做法,同时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11.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翻译:(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7)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8)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窜(cuàn)出、窦(dòu)、确凿(záo)、菜畦(qí)、皂荚(jiá)、油蛉(líng)、斑蝥(máo)、脊(jǐ)梁、秕(bǐ)谷、书塾(shú)、倜傥(tì tǎng)、盔(kuī)甲、东方朔(shuò)、金叵(pǒ)罗、荡寇(kòu)志、人迹罕(hǎn)至、人声鼎(dǐng)沸、攒(cuán)动、积攒(zǎn)、系(jì)鞋带、系(xì)统2. 轻捷(jié)、倘若(tǎng)、脑髓(suǐ)、觅(mì)食、鉴赏(jiàn)、昏厥(jué)、恭敬(gōng)、渊博(yuān)、牌匾(biǎn)、蝙蝠(biān fú)、和蔼(ǎi)、雾霭(ǎi)、云霄(xiāo)、夜宵(xiāo)、啄(zhuó)食3. (1)长吟:长声鸣叫。(2)轻捷:轻快敏捷。(3)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4)恭敬: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5)渊博:(学识)深而且广。(6)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7)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4. 课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5. 课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6. (1)“乐”在园中之景(乐景)——百草园的景象(2)“乐”在神秘传说(趣事)——美女蛇的故事(3)“乐”在自由玩耍(乐事)——冬天捕鸟的经历7. 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拥 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态,这两者都是从视觉角度写的。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的。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角度写的。14.《往事依依》1. 凝视(níng)、模(mú)糊、目睹(dǔ)、狼藉(jí)、歌吟(yín)、沉浸(jìn)、镌(juān)刻、津津(jīn)有味、风云变幻(huàn)、历(lì)日、徜(cháng)徉(yáng)、眼花缭乱(liáo)、走投(tóu)无路、心旷(kuàng)神怡(yí)、油然(yóu)而生、记忆犹新(yóu)、鸦雀(què)无声、历历(lì)在目、谆谆(zhūn)教导、悲歌慷慨(kāng kǎi)2. 绚丽:灿烂美丽。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油然:自然而然地。万端:(头绪)极多而纷繁。滚瓜烂熟: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或背得非常流利。依稀:模模糊糊。3. 《往事依依》作者于漪,相继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4. 《往事依依》一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5. 《往事依依》中将课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雕镂下”改为“留下”不好。“雕镂”有雕刻之意,比“留下”更能突出老师的讲解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刻,仿佛是用刀刻在心中一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师的教诲对“我”影响深远,使“我”难以忘怀;而“留下”则显得比较平淡,不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深刻的程度。6. 《往事依依》中如果将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不好。“往事依依”更富有诗意,能更好地体现作者对往事的深深怀念和留恋之情,这种情感是细腻而持久的;“难忘的几件小事”比较直白、平淡,缺乏感染力,不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对往事那种萦绕胸怀、难以割舍的情感,也不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旨。7.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形象鲜明,美不胜收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初中 听老师讲田汉的《南归》、听老师讲都德的《最后一课》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引领“我”成长,让“我”懂得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15.《再塑生命的人》1. 感慨(kǎi)、搓捻(cuō niǎn)、疲倦不堪(kān)、不求甚(shèn)解、争执(zhí)、混(hùn)为一谈、惭(cán)愧 15.《再塑生命的人》(续)恍然大悟(huǎng)2. 截然不同(jié)、小心翼翼(yì)、激荡(dàng)、奥秘(mì)、油然而生(yóu)、花团锦簇(cù)3. (1)不可名状: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2)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3)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4)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5)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6)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4.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5. 课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我”求知若渴、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6. “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获得新生的意思,文中指莎莉文老师开启了“我”的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我”从一个无知、迷茫的黑暗世界走向了光明、充满希望和爱的世界,使“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老师正是那个给予“我”新生命的人,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7.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大雾中的航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黑暗、迷茫中渴望知识、渴望光明却又无助的状态,表现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莎莉文老师到来的期待,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意义。8. 课文多处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我”在学习路上的心理路程。“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在未接受教育前,内心充满了迷茫、孤独和痛苦,对周围的世界缺乏感知和理解,不懂得爱与同情,也反映了“我”在黑暗中挣扎的无助状态,为后文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我”的转变做了铺垫。16.《论语》十二章1. 愠(yùn)、罔(wǎng)、殆(dài)、笃(dǔ)、肱(gōng)、如 斯 夫(fú)、一箪(dān)食、论(lún)语、论(lùn)文、三省(xǐng)吾身、省(shěng)力2. 不惑(huò)、陋巷(xiàng)、逾(yú)矩、不堪(kān)、欲(yù)加3. (1)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2)不逾矩:不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3)思而不学则殆: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4)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肱,胳膊。(5)逝者如斯夫: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6)博学而笃志: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笃,坚定。(7)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5. (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今义:确实、信用。(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6)饭疏食,饮水。①疏食。古义:粗粮。今义:疏通。②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水和热水。(7)三军可夺帅也。古义:指军队。今义:强取;抢。6.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懂得)7.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6)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8.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判断句)(3)不亦说乎(固定句式,“不亦……乎”,相当于“不也……吗”)9.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10.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1.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翻译: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守信了呢?(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8)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翻译: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17.《纪念白求恩》1. 殉(xùn)职、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佩服(pèi)、晋察冀(jì)、薄(bò)荷、薄(báo)板、挑(tiāo)选、挑(tiǎo)拨、鄙薄(bó)2. 麻木不仁(rén)、漠(mò)不关心、派遣(qiǎn)、遗(yí)留、狭隘(ài)、视(shì)野3. (1)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2)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3)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4)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5)纯粹:①不掺杂别的成分的;②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6)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7)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8)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9)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4. (1)毛泽东,字润之,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2)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5. 这篇纪念性文章概括叙述了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并对他的不幸逝世深表悼念之情。6. 结合加点词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运用了两个“没有一个不”的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强调了白求恩的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表达了对白求恩的高度赞美之情。7. 作者在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与一些人的不负责任、冷漠自私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尚品质,使白求恩的形象更加高大,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18.《回忆我的母亲》1. 溺(nì)、佃(diàn)农、劳 碌(lù)、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hòu)、仁慈(cí)、连夜(lián)、慰勉(wèi miǎn)、不辍(chuò)、任(rèn)劳任怨、为富不仁(rén)2. 周济(jì)、济济(jǐ)一堂、蛮横(hèng)、横(héng)七竖八3. 劳 碌(lù)、私 塾(shú)、俸 禄(lù)、熟(shú)悉4. (1)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周济)(2)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悲惨)(3)安慰勉励。(慰勉)(4)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安息)(5)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任劳任怨)(6)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为富不仁)5. (1)朱德,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2)回忆录是一种用叙述、描写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纪实性文体。6. 课文中,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并以此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7. 课文第8—13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四件事。这些事体现了母亲勤劳、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支持革命的性格。母亲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坚持送“我”读书,表现了她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儿子前途的关心;母亲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在艰难的生活中还积极为革命做贡献,体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和对正义事业的支持。8. 回答问题: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竟”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遗憾和愧疚之情。母亲一生勤劳善良,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期望子女能够有所成就,而作者投身于民族抗战事业,虽然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但在母亲生前未能在身边尽孝,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竟”字突出了这种结果的意外和作者内心的痛苦,强调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未能尽孝的自责。19.《梅岭三章》1. 丛莽(mǎng)、旋(xuán)、旌旗(jīng qí)、阎罗(yán luó)、捷报(jié bào)、血雨腥风(xīng fēng)2. (1)丛莽:茂密的草丛和树林。(2)得诗:写下这首诗。(3)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4)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5)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6)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7)国门:城门,也指边境。(8)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9)取义成仁:为正义而牺牲生命。3. 文学常识:《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代表作有《陈毅诗词选集》。郭沫若有诗评价作者:“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4. 主题概括:第一首诗表明了诗人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第二首诗抒写诗人对战友的深切悼念之情,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第三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5. 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诗前小序的意思是: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被围困在山上。我受伤被困在树林中二十多天,考虑不能脱身,于是写了三首诗藏在衣服里。不久敌人搜山,我被俘。他们反复折磨我,我没有屈服。就义前,我把诗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