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认识浮力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2.能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1.能运用浮力知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2.运用平衡力及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通过科学推理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探究液体和气体的浮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1.能体会浮力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具有对科学道理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有将自己的见解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石块、弹簧测力计、乒乓球、装有水的水槽、篮球、气球、支架、均质横杆、钩码、去底的饮料瓶、多媒体课件等。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军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而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如图),并没有沉到海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设疑:奴隶们真的受到神灵的保佑吗?为什么没有沉到海里面?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来揭秘答案。探究点一 什么是浮力多媒体展示:教材P210图9-1和图9-2。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但并没有因此而沉入海底或落到地面,这是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2)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方向是怎样的?学生总结:事实上,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作用力,物理学中把这个作用力叫做浮力。师: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活动: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演示实验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石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把石块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如何变化的。邀请一名学生用手托起石块,再次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提问:为什么石块浸入水中和被手托起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会有变化?水和手对石块产生了什么作用?总结:石块浸入水中和被手托起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水和手对石块施加了向上的托力。提问: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讨论:石块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石块受到浮力,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总结:浮力F浮等于物重G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F浮=G-F。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总结: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演示实验2:如图甲所示,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有气针的气球一起挂于杆左端,调整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然后将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杆逐渐发生倾斜,如图乙所示。提问:气球膨胀后,杆为什么会发生倾斜?总结:气体也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即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探究点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演示实验3: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放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水槽中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引导提示:设想是一个正方体浸在水中,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方向又是如何呢?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由于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并静止的正方体侧面每个位置上受到的液体压力都会有正对的侧面上同一深度处受到的压力与之相抵消。这样正方体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零。但是,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如图所示)。于是,就产生了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正方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压力差就是浮力。得出利用压力差求浮力的方法:F浮=F合=F向上-F向下。归纳总结:浮力是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力差而产生的。第一节 认识浮力一、什么是浮力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施加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2.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3.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称重法。F浮=G-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力差。本节课增加了许多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猜想、分析、讨论,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