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力1.物理观念:(1)知道力的概念,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4)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步形成力的相互作用的观念。2.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现象,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分析推理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通过对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学会作力的示意图,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分析相关问题。3.科学探究:(1)通过认识生活中各种现象和动手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2)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4.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乐趣。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认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作力的示意图。两块条形磁铁、大头针、两个小车、两根弹簧、气球、小铁球、橡皮泥、刻度尺、扳手、多媒体课件等。情境展示 如图是搭载“神舟十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的照片。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回答:发动机为火箭升空提供了动力。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词语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探究点一 力展示 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运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提问 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总结 在这些关于力的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颠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实例中的力都与人有关,都伴随着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提问 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货物……(学生举例)总结 由此可见,没有人的参与,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提问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可能有力的作用呢?演示 磁铁吸引大头针……(学生举例)总结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并互相展示几个力,仔细体验(也可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多又好,并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序号 举例 施力物体 关键词 受力物体1 手拍打桌子 手 拍打 桌子2 蚂蚁搬运食物 蚂蚁 搬运 食物3 运动员举起杠铃 运动员 举起 杠铃4 牛拉犁 牛 拉 犁5 磁铁吸引大头针 磁铁 吸引 大头针提问 以上展示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要想有力,需满足什么条件?以上现象的共同特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起、排斥等都是对作用的具体描述。结论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补充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探究点二 力的作用效果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力。那么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呢?实验 用手将弹簧拉长;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用力挤压气球。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②箭射出前拉弓。总结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演示 ①用多媒体演示,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铁球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的速度。②用多媒体演示,运动的小铁球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的方向。请学生说明其原因。③用多媒体演示,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后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后由运动变为静止。总结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可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探究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提问 力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呢?有没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活动 分别在A、B、C处用力推门,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用力推门,感受推力离门轴较远和推力离门轴较近时哪个更容易推开门。体会开门和关门时用的力有什么不同。展示 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更容易把螺母拧紧。拧螺母时,顺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紧;逆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松。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大小、方向有关。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教材P4“力的示意图”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力的示意图是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的。结论 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展示 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拉力的示意图。补充 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作用点;(3)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探究点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问 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向上提桶时,会感觉到手受到桶向下的拉力;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展示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把两块条形磁铁A、B固定在小车上,将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相互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③同时释放两块磁铁。总结 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展示 两根弹簧互相拉伸:两手分别拉两根弹簧的两端,两根弹簧另一端相连,有什么现象发生?总结 一根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根弹簧的力。活动 (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结论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了方向相反的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1节 力1.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示意图。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