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压强1.物理观念:(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构建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科学思维:(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辨析,归纳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3)基于公式和生活实际,推理得出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3.科学探究:(1)通过探究压力和受力面积对海绵形变的影响,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压强的定义。(2)学会对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压强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假设,并能进行解释,培养科学探究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教学重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钉板、气球、钩码盒、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情境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相关的现象和体验,你还能列举其他的例子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探究点一 压力过渡提问 前面我们所看到的现象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展示 多媒体展示如图图片。提问 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样的?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学生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总结 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拓展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项目 压力 重力施力物体 物体 地球受力物体 物体 物体大小 决定于形变情况 G=mg方向 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 在接触面上 重心性质 弹力 引力(重力)联系: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探究点二 压强活动 1.指导学生做钉板扎气球实验。第一次,把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然后用一盒钩码压气球,气球不破。老师提问:“有没有同学能够想到办法用钉子把气球弄破?”接下来做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换一块只有一颗钉子的钉板,其他的都不变,重复第一次实验。气球破了。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的不同之处,找出原因:受力面积不同。2.再拿一个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在气球上压一盒钩码,气球不破。让一位学生用力向下压装钩码的盒子。结果气球破了。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的不同之处,找出原因:压力大小不同。演示实验 压力和受力面积对海绵形变的影响。实验思路: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可以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实验过程:图甲中小桌放在软的海绵上,图乙中桌面上放一个钩码,图丙中小桌的桌面朝下,其上也放一个钩码。观察三次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情况,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1.受力面积相等实验次数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1 相等 小 不明显2 大 明显2.压力大小相等实验次数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1 相等 小 明显2 大 不明显实验结论:(1)当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概念引入 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即p=。相关解释:1.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物体。2.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作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 Pa=1 N/m2,表示在1 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3.压强的大小。(1)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产生的压强约为10000 Pa。(2)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60 Pa。补充 压强公式的变形:(1)F=pS(求压力);(2)S=(求受力面积)。探究点三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过渡提问 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方法?你可以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吗?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来思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总结 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举例:1.坦克很重,不用轮子而装上履带,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2.滑雪者脚蹬滑雪板,可以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而不会陷入雪中,因为用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雪地所受的压强。3.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破坏路面。4.严禁汽车超载,减小质量,从而减小地面所受的压力,减小了压强。过渡提问 如何增大压强呢?你可以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吗?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 来思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总结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举例:1.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与菜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容易把菜切开。2.针、箭和斧头等工具都是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这样容易刺穿物体或砍碎物体。3.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增大了压力从而增大了压强。第1节 压强1.压力。2.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3.压强: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即p=。4.减小和增大压强。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且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容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我们要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相关概念和公式,再结合公式分析如何减小或增大压强,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这些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理解,也掌握得不错。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多引导学生发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发言的勇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