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理观念:(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了解浮沉的各种现象,规范描述各种浮沉状态的语言。2.科学思维: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浮沉情况的判断,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的计算式,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3.科学探究:(1)通过科学探究,总结交流后利用表格整理浮沉条件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2)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具体情境的模拟探究、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加深对浮沉条件的理解。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乒乓球、沙、蜡、装有水的水槽、气球、多媒体课件等。情境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片:种子在盐水中或漂浮或沉底,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过渡提问 对于上面展示的两幅图片,请思考问题: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进行相关探究,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点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演示 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并观察现象。提问 我们会看到有的乒乓球上浮,有的下沉,有的悬浮不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乒乓球分别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学生讨论、分析:因为不同的乒乓球受力不同。它们都受到重力和浮力,但是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不一样。教师引导交流讨论: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这些力的合力决定。(1)如图甲,当F浮>G时,二力的合力方向向上,物体由静止开始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2)如图乙,当F浮=G时,二力的合力为零,物体静止不动,保持悬浮状态。(3)如图丙,当F浮总结 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填入表格中:状态 受力关系 合力上浮 F浮>G 竖直向上悬浮 F浮=G 为零下沉 F浮补充 物体上浮后,会有部分露出液面,V排减小,F浮也减小,直到F浮′=G时,物体保持漂浮状态;物体下沉后,最终会沉到容器底部,会受到底部提供的支持力,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沉底状态。提问 我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跟ρ液和V排有关,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自身的密度ρ物和体积V物有关,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那么可否只用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呢?学生活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F浮=ρ液gV排和浮沉条件来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上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ρ液V排>ρ物V物,ρ液>ρ物(因为V排=V物);悬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ρ液V排=ρ物V物,ρ液=ρ物(因为V排=V物);下沉:F浮总结 当ρ液>ρ物时,物体会上浮;当ρ液=ρ物时,物体会悬浮;当ρ液<ρ物时,物体会下沉。探究点二 浮力的应用1.轮船提问 你有没有办法让铁块漂浮或悬浮在水中?学生回答:让铁块的密度变小,小到等于水的密度就能悬浮了,小于水的密度就能漂浮了。问题 怎么才能使铁块的密度变小呢?学生讨论、交流:根据ρ=,可知有两种办法:(1)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体积。可将铁块压成薄片,包成铁盒,增大体积。(2)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质量。可挖掉铁块内部的铁,减小质量。其实这两种办法都是将铁块制成“空心”。轮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总结 (1)轮船的原理:通过将密度大的钢铁制成空心,增大了体积,进而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轮船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货物。我们把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叫作轮船的排水量。即m排=m船+m货。2.潜水艇提问 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所以可以悬浮在海水中,可是它如何才能浮出水面呢?讲解 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向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变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展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潜水艇的浮沉。学生讨论、交流:悬浮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不能变化,所受浮力不能改变,只能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总结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强调: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3.气球和飞艇展示 释放一个氢气球,气球上浮至天花板。现场吹一个气球,扎紧口并松手,气球降至地面。提问 这两个气球都受浮力吗?为什么一个上浮,另一个下沉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充入的气体不同,密度不同造成浮沉不同的。提问 如何才能让气球浮在空中?学生讨论、交流:利用浮沉条件的密度关系可知,向气球中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比如氢气、氦气等。介绍热气球和飞艇的发展历程:氢气球——氢气飞艇——氦气飞艇。提问 热气球、飞艇带着人飞上了天,实现了人们升天的梦想,可是它们怎么着陆呢?学生讨论、交流:减小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如热气球停止加热、飞艇放出一部分气体等。总结 气球和飞艇的升降原理:利用里面充入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空气产生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来升空;利用减小浮力来下降。4.密度计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6“密度计”的内容,了解密度计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状态 受力关系 密度关系 合力上浮 F浮>G ρ液>ρ物 竖直向上悬浮 F浮=G ρ液=ρ物 为零下沉 F浮2.浮力的应用:(1)轮船:做成空心,增大可利用的排水体积。(2)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密度计: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细玻璃管上标刻度,可以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值。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着“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问题进行的。通过受力分析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我们知道了物体上浮、悬浮、下沉的原因。这时提出如何使铁块漂浮的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减小密度的方法。通过对密度公式的分析得出轮船和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据此得到“空心”这一实现密度大的物体漂浮或悬浮的重要方法。这样的安排,使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利于学生接受。最后还共同探讨了气球和飞艇的升降原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