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物理观念:
(1)知道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认识水能、风能。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知道机械能及守恒的条件。
2.科学思维:
(1)通过对滚摆和单摆的实验观察,推理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类比各种机械能转化实例,有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知道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初步建立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历程和科学理论成果,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想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滚摆、多媒体课件等。
情境展示 观察这幅图,把悬挂的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静止,松开手后,铁锁向前摆去,接着又反向摆回来,你原地不动,铁锁会打到你的鼻子吗?自己实际试一下,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探究点一 机械能及其转化
提问 (1)我们小时候玩过荡秋千(如图1)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人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2)如图2所示是小刚在玩弹弓的情境,小刚用形变的橡皮条将“子弹”弹射出去的过程中,橡皮条和“子弹”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从以上的两个实例中,你能够发现能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出每一个阶段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和能量变化的规律。教师把每个小组的观点进行引导总结。
总结 (1)把荡秋千的过程转化为如图所示的图片,展开分析:
  A→B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势能和动能,其中能量的变化是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C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和势能,其中能量的变化是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2)橡皮条将“子弹”弹射出去的过程中,橡皮条具有弹性势能,“子弹”具有动能。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减小,“子弹”的动能增大。
(3)在某一阶段能量的变化中,一种能量在减小的同时,另一种能量在增大。
提问 减小的能量是消失了吗?增大的能量是创生出来的吗?
总结 减小的能量没有消失,而是转换为了其他的能量。
结论 在物理学中,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展示 观察滚摆的运动,想想滚摆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的?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在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总结 当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机械能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探究点二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8~P99相关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之间再进一步交流分析,阐明观点。
从学生对课件问题的认识中,教师引导得出在生活中人类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可直接利用的能源有水能和风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课件设疑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以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情境问题中来感悟物理知识,起到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不知不觉中总结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转化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印象,再进一步举出生活事例进行分析。由于现象皆从身边来,故讨论时都踊跃发言,经过一定的“争吵”讨论出的结果正确性更高而且深刻。经过这样热烈的讨论,学生学到的知识一定印象深刻,并能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