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考试时间:与地理共用120分钟 满分6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制作酸奶时加入乳酸菌相当于细菌培养步骤中的( )A.配制培养基 B.高温灭菌 C.接种 D.恒温培养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但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的菌体集合而成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细胞构成的C.菌落特征可作为鉴别细菌与真菌的依据D.一般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细菌根据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示意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煮沸的肉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B.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进入烧瓶C.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D.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假设你手上此刻有5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A.800个 B.4500个 C.3200个 D.1500个“地沟油”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产生黄曲霉素的生物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有毒植物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和真菌都可长出菌落,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B.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D.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方案及现象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组:收集杨树落叶,清洗、灭菌、置于无菌环境,一周后杨树落叶无变化。乙组:收集杨树落叶,清洗、灭菌、接种细菌、置于无菌环境,一周后杨树落叶出现腐烂。A.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B.甲、乙两组所取的杨树落叶数量可以不同C.该实验说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D.灭菌是为了防止其他菌种对实验造成干扰控制环境温度,降低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食品保存的方法与对应原理不一致的是( )A.牛奶盒装——加热灭菌并隔绝外界空气B.香菇晒干——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C.鲅鱼盐渍——降低鱼表面细菌数量D.剩菜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禽流感病毒会引起禽类患病,给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B.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C.人类利用乙肝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乙肝D.病毒靠所寄生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制造新的病毒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生物分类等级越小,它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C.生物分类等级越大,它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D.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界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向日葵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B.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C.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D.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对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查干诺尔龙”化石研究表明,该恐龙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分类上隶属爬行纲,蜥臀目。关于上述资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能用肺呼吸B.该恐龙属于无脊椎动物,它的体内无脊柱C.该恐龙属于恒温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强D.资料中提到的“目”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 )A.生物数量多样性 B.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C.基因(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①配制培养基 ②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⑤观察结果 ⑥冷却A.④①②③⑤ B.①④⑥②③⑤ C.①④⑥③②⑤ D.④①③②⑤2024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中国宣传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倡导关爱野生动植物、加强物种保护的生态保护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迁地保护不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B.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外来物种的引进能丰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所以我们要多引入外来物种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之一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6分)下图为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与乙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没有_________。(2)乙图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需依靠现成的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生活,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3)引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冠病毒与图中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结构相似,此类生物结构简单,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7分)生物界中有许多微小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必须使用___________才能够观察到。(2)图中的B是毛霉,人类利用它来制作豆腐乳,其结构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人类从________(填字母)体内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3)某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学过有关发酵的知识后,查阅到以下资料。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发酵装置,尝试用葡萄汁来制葡萄酒和葡萄醋。①在制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原因是________。制葡萄酒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________,排气口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而不用直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②经过10天,生物社团的同学通过出料口进行监测,发现酒精发酵过程正常,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________的操作,再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6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学过程中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分类。丙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金丝猴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①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是靠________进行生殖的。(2)⑤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_;⑥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________。(3)分析乙图可知,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金丝猴、红豆杉等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4)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5分)图甲是的细菌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当图甲中[②]浓缩,[⑤]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__________,以抵抗不良的环境。(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后人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的遗体通过图乙中细菌和真菌分解成[①]_______和水,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4)图乙中的兔、鹿等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通过_______________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6分)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下列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组别 处理方式A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B 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C 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Ⅰ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2)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①高温灭菌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③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________。(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________。(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份,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Ⅱ所示,据此分析菌株________分解淀粉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