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后,中国19支救援队伍立即驰援灾区,播撒了国际人道主义的“种子”。莫霍界面大陆部分平均深度33千米。完成下面小题。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2. 关于莫霍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以下为地幔 B. 地震波穿过该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骤降C. 该界面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D. 岩浆位于该界面以上的软流层2023年1月,太阳在4天内发出两次X级(最高级)耀斑,几天后指向地球,引发强烈地磁暴。完成下面小题。3. 太阳耀斑所在的圈层是()A. 日核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4. 耀斑大爆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B. 导致地球磁场紊乱C. 在贵阳的夜晚可见极光 D. 洪涝灾害增多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谷地质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是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T 、T 、T B. T 、T 、T C. 同时形成 D. 无法判断6. T 处地表沉积物以粘土为主,沙、卵石缺失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增加 B. 河流流量减小C. 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加大 D. 以上都不对7. 选择在河流阶地上作为居住地的场所而不是河漫滩的原因是()A. 地势高、便于防洪 B. 土壤肥沃、便于耕作C. 地形平坦、便于建设 D. 靠近河流、便于取水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上图河道对应正确的是()①甲—a②甲—b③乙—a④乙—b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为凹岸,流水侵蚀为主,适合建港口码头B. 甲为凹岸,流水侵蚀为主,适合村庄建设C. 甲为凸岸,流水堆积为主,适合建港口码头D. 甲为凸岸,流水堆积为主,适合村庄建设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西风 D. 东北风11. 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它们被誉为中国的名片,一些地理景观被印在人民币的背面,如图。这些地理景观主要是受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影响形成的。完成下面小题。12. 塑造图中①~④地貌的外力作用正确的是()A. 流水侵蚀、海水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B. 流水侵蚀、海水侵蚀、冰川侵蚀、流水侵蚀C. 流水侵蚀、海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D. 流水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流水侵蚀13. 属于图④环境中常见地貌形态的是()A. 冲积扇 B. 角峰 C. 峰林 D. U形谷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这种现象称为逆温。而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A. 4时~6时 B. 10时~12时 C. 16时~18时 D. 20时~22时15. 关于逆温说法正确的是()A. 逆温会加强空气对流 B. 逆温常出现于晴朗白天C. 逆温会抑制污染气体的扩散 D. 若逆温出现在平流层将不利于飞机的飞行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关于a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气厚度比较均匀 B. 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升温C. 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 D.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17. 关于b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层海拔越高,温度越低B该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C.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的红外线增温,海拔越高温度越高D. 该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下图为农田地膜覆盖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主要是因为地膜()A. 增加了太阳辐射 B. 增加了大气逆辐射C. 减少了大气削弱作用 D. 抑制了地面热量的散失19.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地面辐射20. 下列各自然现象中,主要由图右中A产生的是()A. 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B. 日落后的黄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C. 多云夜晚的气温比晴天的夜晚低D. 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1. 图为我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并从自然角度分析其原因。(2)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请简述其原因。22. 我国山川壮美,地表形态多姿多彩。图是我国不同的外力作用方式造就的不同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地表形态的具体名称以及塑造它们的外力作用。(2)塑造图中④地表形态的作用力,在高纬度沿海地区经常塑造美丽的峡湾地貌,简述峡湾的成因。23. 山谷风是在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现象。读我国某山两侧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图____,并判断此时为白天还是夜晚____。(2)深秋的夜晚,果园易受霜冻的危害,试指出此时的天气状况及原因。(3)为防止果园免受冻害,果农经常在傍晚使用烟熏的方法减少损失,试分析其原理。地理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 A2. C【答案】3. C4. B【答案】5B6. B7. A【答案】8. D9. A【答案】10. B11. D【答案】12. B13. C【答案】14. A15. C【答案】16. C17. D【答案】18. D19. D20. D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21.【答案】(1)四川盆地。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四川盆地阴天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少。(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多晴天,云层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温度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昼夜温差大。22.【答案】(1)①河口三角洲,流水堆积;②风蚀壁龛,风力侵蚀;③海蚀柱,海水侵蚀;④角峰,冰川侵蚀。(2)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23.【答案】(1) ①.②. 白天(2)天气:晴天。原因: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弱,温度低。(3)烟熏增加云层厚度(或增大大气密度,增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保温作用增强。PAGE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