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6.2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
1.物理观念: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2)知道什么是弹力,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发生形变后的状态,明确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和分析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3)学会使用力的示意图模型,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分析具体问题。
3.科学探究:
(1)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去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规范学习,掌握力的示意图画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观察生活中弹力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的价值。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勤于动手、严谨细致的品质和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弹簧,弹簧测力计,尺子,橡皮筋,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让两名学生分别拉同一拉力器,其他学生猜想他俩谁用的力大,引出力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弹力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3:用力戳橡皮泥,体会橡皮泥对手的作用力,松开后,观察橡皮泥的变化。
教师归纳总结: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教师提问:将橡皮筋拉长后能将粉笔头弹出去,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提问:当使橡皮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手感受到有推和拉的力,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有力的作用。
教师归纳总结: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补充】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探究点二 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1:(学生实验)让学生手拉自然状态下的弹簧,若拉力大小不同,弹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现象分析: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教师提问:F1与x1的比值和F2与x2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多做几组实验,验证这种关系。
教师归纳总结:实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越长。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活动2: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让学生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
教师归纳总结:(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主要由刻度板、弹簧和指针等组成。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 N,分度值是0.2 N。(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①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可通过调零拉扣进行校正。②要看清量程,也就是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否则就会损坏弹簧。③认清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④使用前轻轻地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⑤使用时,弹簧伸长方向要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确保测量准确。
活动3:(学生实验)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并感受1 N、2 N、4 N力的大小。
探究点三 力的示意图
活动1:(多媒体展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讲解:假设刚才人拉车的力为100 N,演示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教师归纳总结: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就是力的示意图。
活动2:(多媒体展示)作用点、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作用点、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大小、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
活动3:(学生练习)(1)水平冰面上的雪橇,受到的拉力为35 N,方向与水平面成30度角。请在图中画出雪橇受拉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钩码对挂钩的拉力为2.6 N,请在图中画出钩码受到拉力的示意图。
三、板书设计
6.2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会被拉得越长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调零
(2)认清量程、分度值
(3)使弹簧的伸长方向和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示意图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通过探究影响弹簧伸长量和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方式逐步获取,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