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1 力(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1 力(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6.1 力
1.物理观念:
(1)知道力的概念,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步形成力的相互作用观念。
(4)知道力的三要素。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2)通过相关现象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科学探究:
(1)通过认识生活中各种现象和动手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3)制订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力的相互作用,提升实验探究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激发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乐趣。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旱冰鞋,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先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获得的经验,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感觉到肌肉不同程度地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力
活动1:让学生观察下面几张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
学生分析:蚂蚁搬运食物,蚂蚁对“食物”产生了“搬”的作用;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对杠铃产生了一个“举”的作用;起重机提升重物,起重机对重物产生了一个“提”的作用;同名磁极相斥使磁环悬浮,磁环间产生了“推”的作用。
蚂蚁     搬    食物
运动员 举 杠铃
起重机 提 重物
磁环 推 磁环
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
活动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力是什么?
(2)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
教师总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 N。
探究点二 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体会以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活动1: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把橡皮泥捏成想要的形状;运动员用力拉弓,使弓弯曲;成年人两手施加力可以使弹簧发生弯曲。
活动2:多媒体展示踢球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员甲用脚踢球,使球由静止变成运动。运动员乙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守门员丙用手接住球,球由运动变成静止。
教师归纳总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探究点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甲、乙两同学均穿着旱冰鞋,当其中一人推另一人时,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两人的运动情况,活动结束后,甲、乙两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分析:甲同学推乙同学时,感觉乙同学也在同时推他,他们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乙同学在推甲同学时,感觉甲同学也在同时推他,他们也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教师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探究点四 力的三要素
活动1:学生实验。
(1)学生甲用不同大小的力在门上点A处按箭头的指向推门。
(2)学生乙用相同大小的力在门上点A、B、C处按箭头的指向推门。
甲、乙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活动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刚才的活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教师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三、板书设计
6.1 力
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
1.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产生的效果,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求不宜过高,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