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
1.物理观念:
(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速度代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
(3)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2.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游泳快慢,对比分析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3.科学探究:
经历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总结成功经验。
(2)总结实验中的误差与错误,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
教师提问:如何判断运动员的快慢?
学生猜想,教师点评:猜想是否合理、科学?应该用什么来探究验证?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多媒体展示:游泳池中,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在比赛过程中,观众是怎么判断谁游得快?裁判员是怎样判断输赢的?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观众看谁在前面,裁判员看用的时间。
教师讲解:(1)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例如:在1 min内,骑自行车可通过200 m,汽车可通过1000 m,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长,它比自行车运动得快。
(2)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物体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赛跑时,11.25 s的成绩比11.45 s的成绩快。
学生看图分析:教材P44图7-2-2(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内,中间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教师归纳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运动快;取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探究点二 速度
教师提问:如果两个物体各自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教师讲解: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只要将路程和时间相除,算出各自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可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了。
教师总结: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学生练习:若用字母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写出速度的表达式。
教师讲解:
(1)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s是在时间t内所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计算公式:v=。
(3)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计算过程。
(4)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例如汽车1 s通过10 m记作“10 m/s”。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km/h。
学生练习:15 m/s=________km/h;1 km/h=________m/s。
例题讲解:一辆汽车经高速公路从合肥开往南京,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100 km/h的位置。合肥到南京的距离为160 km,需要多少时间?
已知:汽车的速度v=100 km/h,两地之间的距离s=160 km。
求:汽车从合肥到南京需要的时间。
解:由v=可得
t===1.6 h=96 min
答:汽车从合肥到南京需要96 min。
探究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看图:看教材P47图7-2-4、图7-2-5,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活动1:让学生观察教材P48图7-2-6(a)(b),比较汽车速度的变化,两车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解: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如自动扶梯的上下。物理学中,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如教材P49图7-2-8小球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
活动2: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列举见过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拓展】日常生活中的速度,多数情况下表示的是平均速度,即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为=。在研究变速直线运动时,可以用
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快慢。
三、板书设计
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1)定义
(2)计算公式
(3)单位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引入和讲解速度的概念时结合熟悉的实例,学生理解尚可,当出现与日常习惯相冲突的问题时,理解就变得困难。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运算技巧、图形观察能力对课堂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训练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速度公式变形运用不够熟练,日后教学需强化公式应用训练,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