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5 运动和力1.物理观念:(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2.科学思维:(1)根据实验现象,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推理得出平衡力的特点。(2)通过学习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能根据所学知识论证物体的运动状态。(3)通过类比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能分辨具体情境中力的关系。3.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观察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怎样运动,交流、分享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积极性和相互配合的协作精神。(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难点: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二力平衡的条件。小球,演示用弹簧秤,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小车,钩码,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多媒体课件等。一、情境引入教师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多媒体展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教师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二力平衡小组讨论(四人一组):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教师归纳总结: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点二 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建议同学们用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对于提供的实验器材感到不能满足的,还可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实验:用两把弹簧测力计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实验过程,并归纳总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多媒体展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二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教师归纳总结: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使之静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分析钩码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教师归纳总结: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也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将条件归纳成口诀:“同物、等大、反向、共线”。探究点三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活动1:观察教材P65“活动2”的示意图,明确各物体受到哪些力,是否为平衡力,然后进行实验。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个实验:在保证小车做加速运动的前提下,小车的质量要大一些,砝码的质量小一些,这样小车加速缓慢,便于观察。第二个实验:斜面不要做得太陡,以能观察到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停下为宜。第三个实验:可用橡皮代替小球,既安全又方便,提醒学生从侧面水平观察,学生实验后,教师可用喷出的水流来演示斜抛物体运动的路径。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让学生列举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分析:物体由静变动,由动变静,由慢变快,由快变慢,都是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当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不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统称为“运动状态改变”。得出结论: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即合力不为零时,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这一结论进一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活动2:让学生列举或解释生活中非平衡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事例。三、板书设计7.5 运动和力1.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本节课从惯性定律内容入手,步步设疑,层层递进,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分别是怎样运动的。通过之前的学习知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借用生活中的事例分析,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从而引入二力平衡的概念。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二力不平衡的现象,学生要问: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什么情况下这两个力才能相互平衡?学生实验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了物体不受力和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自然又会想到: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又将怎样运动?为此安排了“探究点三”,探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学生通过“探究点三”的实验活动认识到: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的速度或者方向会发生改变,即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