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 液体的压强(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 液体的压强(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8.2 液体的压强
1.物理观念: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
(2)认识并学会使用简易U形压强计。能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从物理学角度了解连通器原理。
(4)理解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5)能用液体压强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2.科学思维:
(1)能收集证据,分析总结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2)能通过设想的液柱,推导出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结论。
(3)能对问题解决方法提出质疑。
3.科学探究:
(1)学会用U形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并完成“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深入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连通器的特点,小组交流讨论,能清晰地表述、解释连通器原理。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品质。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能从连通器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物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3)了解三峡船闸的建造,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认识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2.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U形压强计,塑料袋,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瓶子,空饮料瓶和锥子,盛有水的水槽,盐水,刻度尺,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玻璃管,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如图所示)。
 
1.水坝为什么要上窄下宽?
2.潜水员为什么到不同深度时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教师: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
学生:跟液体压强有关。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液体的压强
活动1:多媒体展示帕斯卡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
活动2:学生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分析液体压强存在的原因。
桌子上的器材: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瓶子,空饮料瓶和锥子,塑料袋,盛有水的水槽。设计一个实验具体感受一下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注意观察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
教师:请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你们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器材以及验证的思路,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实验可以验证的液体压强的特点,尽量选择实验器材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下面谁能给大家总结一下,刚才我们得出的结论,液体在什么地方有压强?
分析论证: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教师: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为什么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学生总结:液体由于受到重力,所以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教师: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学生思考。
教师:我们可以用简易U形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从而证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探究点二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师:既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用什么器材探究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U形压强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练习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读数,向学生讲解利用U形压强计测压强的方法——转换法。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
首先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教师对学生的猜想分类整理,明确探究的步骤。
2.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确定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液体内部压强可能跟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说出具体的做法。
实验器材:U形压强计,烧杯,水,酒精等。
实验表格:
实验 液体物质 金属盒浸入液体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cm
1 水
2 水
3 酒精

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1)改变深度方法:松开螺丝,上下调整即可。
(2)改变橡皮膜朝向方法:手拿胶管,转动上端的旋钮即可。
(3)压强计上的胶管不能弯折。
(4)出现U形管中液面不平时,请去掉胶管接头处,重新接好。
3.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分析论证:完成实验后,学生展示测得的数据,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总结: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此时,让学生来分析深海潜水服为什么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些。
探究点三 怎样计算液体内部压强
教师: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某处压强的大小如何确定呢?
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静止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师:(课件演示图片)介绍液柱模型的建立。
设想液体中有一高度为h,底面积为S的液柱,液体的密度为ρ。计算液柱对其底面产生的压强。然后根据压强的定义求出液体内部压强。
分析后,学生完成推导过程,得出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教师总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
讲解:强调深度是指从液面向下到某处的竖直距离。实验证明,该公式也适用于不规则容器所盛液体产生的压强。
探究点四 连通器
那么液体压强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1.看图: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下部都是连通的),等待学生发表完看法,教师进行总结并板书:像这三幅图,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在物理学上叫做连通器。
2.演示连通器(如图所示),在连通器内装入红墨水,平放在讲桌上,在水不流动时,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用尺子平放在几个容器的水面处,启发学生回答出上面观察到的现象。
用黑板擦把连通器的底座垫成斜的(即连通器斜放在讲桌上),再观察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让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若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连通的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4.演示教材P81图8-2-8,将图中右边的玻璃管上提和下放,观察其现象跟上面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验证上面所得结论,加深学生对连通器这一特点的认识。
5.列举例子,说明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这一特点及其具有这一特点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列举出自己所见到的连通器的例子。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应用了连通器。
6.讲述船闸。
教师: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连通器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是否可以认出这个巨大的建筑也是连通器呢?
让学生阅读教材P82“三峡船闸”,有大致的了解后用多媒体放映船闸运行的动态过程,然后让学生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上游经船闸航行到下游的过程。
在学生讲述完后介绍三峡船闸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建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书设计
8.2 液体的压强
1.液体的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gh
4.连通器
(1)定义
(2)特点
(3)应用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帕斯卡裂桶实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分析学生所做的实验,探究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液体压强有大小之分;并根据学生实验的现象,猜想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组织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好实验,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后分析论证,探究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再理论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不足之处:基础较差的学生,活动不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少。
对于液体压强的应用,要多举些例子进行说明,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洗衣机的排水管、卫生间的排污管等。在知识上不宜做过高要求,只要常识性了解就行了。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三峡船闸相关知识,进一步认识连通器原理,并了解中国在建筑方面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