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全册)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全册)
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测量液体温度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 A.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内壁,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故B错误;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所以要用火柴点燃,故C错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竖直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或触及试管壁,故D正确。
故选D。
2.(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小金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其中哪一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  )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A.黑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壁,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红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膜,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蓝色橡皮泥模拟的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橡皮泥模拟的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金在学习了“常见的植物”后,将校园内的桂树、银杏、苏铁归为一类;将团藻、肾蕨、葫芦藓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无种子 B.有无果实 C.有无叶绿体 D.有无根
【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解答】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团藻、肾蕨、葫芦藓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桂树、银杏、苏铁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因此他分类的依据是有无种子。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  )
A.一间教室的高度约是30米
B.世界百米短跑冠军成绩约为10米/秒
C.义乌冬季最低气温为-30℃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升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一间教室的高度约是3m,故A错误;
B.世界百米短跑冠军所用时间约为9秒58,其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C.杭州冬季最低气温约为-5℃,故C错误;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00mL,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4七上·义乌月考)张强同学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当他的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时,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画出眼睛逐渐靠近一个小孔所看到的范围进行判断。
【解答】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眼镜向小洞靠近时,即由图上1向2靠近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由AA'变化到BB',如图:
因此,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C。
6.(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定义一个概念时采用比值的形式定义称为比值定义法。下列概念采用比值定义法的是(  )
A.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B.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C.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叫做这个物体的速度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的脊椎动物;速度与物体运动;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
【解答】A.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不是比值定义法,故A不符合题意;
B.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不是比值定义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叫做这个物体的速度,由此可知,速度是距离与时间的比值,是比值定义法,故C符合题意;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积况的模型,不是比值定义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
B.测量时皮卷尺太松弛
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
D.对齐起跳点的是卷尺上 2cm 刻度处,而裁判直接记录了落脚点对应的卷尺刻度示数作为此次成绩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皮卷尺太松弛后,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大了。
【解答】A.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正确;
B.测量时皮卷尺太松弛,物体的真实值不变,相当于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小,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B错误;
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规范正确,不会导致测量的成绩偏小,故C错误;
D.皮卷尺没零刻度,而老师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下表是盛放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该试剂瓶上还需贴上的安全标志是 (  )
中文名称 浓硫酸
密度 1.84 克/厘米3
质量分数 98%
颜色、状态 无色黏稠、油状液体
特性 强腐蚀性、酸性等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实验室常见警告标志的识别与应用。
【解答】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需要贴上的安全标志是:当心腐蚀。
A、是当心火灾的标志,故A错误;
B、是当心爆炸的标志,故B错误;
C、是当心中毒的标志,故C错误;
D、是当心腐蚀的标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上·义乌月考)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图像应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而动物细胞没有。
【解答】A、人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故A符合题意;
B、图像中有很多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属于叶下表皮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最外侧排列紧密,并有导管、筛管的横切面,所以是植物茎部的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洋葱表皮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他感觉自己正在下降,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水平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 B.地面上的房子
C.他旁边的其他热气球 D.固定在热气球上的吊篮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A.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相对于水平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位置是变化的,方向是向上的,故A错误;
B.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子,位置是变化的,方向是向上的,故B错误;
C.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以他旁边的其他热气球为参照物,小科乘坐的热气球向下运动,所以他感觉自己正在下降,故C正确;
D.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相对于固定在热气球上的吊篮,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4七上·义乌月考) 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mL和1mL,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 mL 和13.9mL。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mL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A.量筒的分度值=一个大格表示的体积÷中间的小格数;
B.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CD.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解答】 A.甲量筒10mL和20mL之间分成5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2mL,所以甲的分度值是2mL,乙量筒10mL和20mL之间分成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1mL,所以乙的分度值是1mL,故A错误;
B.煤油的质量相等,密度相等,体积相等,故B错误。
CD.甲的分度值是2mL,乙的分度值是1mL,乙的分度值小,精确度越高,误差越小,甲的分度值大,误差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2024七上·义乌月考)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扬子鳄应该属于检索表中的哪一类 (  )
A.P类 B.Q类 C.R类 D.S类
【答案】B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
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图中P为鸟类,Q爬行类,R两栖类,S鱼类。
【解答】对照上述的检索表可知,扬子鳄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体外没有羽毛,体温不恒定………3;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类;因此扬子鳄属于Q类。
故答案为:B。
13.(2024七上·义乌月考)观察仪器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仪器使用能达到其观察目的的是(  )
A.用放大镜来观察水分子
B.用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植物的细胞壁
C.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物体的运动
D.用显微镜观测遥远的星系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观察工具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A.水分子很小,用放大镜观察不到水分子,故A错误;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是研究宇宙星空的,不能观察植物的细胞壁,故B错误;
C.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运动的物体,可以观察运动的变化快慢,可以拓展观察能力,故C正确;
D.用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结构的,不能观察遥远的星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4七上·义乌月考) 观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 4 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
A.体外受精 B.体温恒定 C.无性生殖 D.背部有脊柱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鸽子属于鸟类、袋鼠属于哺乳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鲫鱼属于鱼类,解答即可。
【解答】A.鲫鱼是体外受精,袋鼠、蜥蜴、鸽子已修改都是体内受精,A不符合题意。
B、袋鼠、鸽子属于恒温动物,体温恒定;鲫鱼、蜥蜴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B不符合题意。
C、4种动物中只有袋鼠是胎生哺乳,属于有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鲫鱼、袋鼠、蜥蜴、鸽了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4七上·义乌月考) 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如图所示,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以下现象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的是()
A.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角蜂眉兰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是拟态。
【解答】A、雪地中雷鸟身覆白色羽毛,这是一种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这是拟态;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这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防止敌害捕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B。
16.(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常观察顺序是②→①→③
C.观察图③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D.为使图③中的 A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移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换成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会变暗,可以用凹面镜来代替平面镜。
【解答】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由图可知,③中细胞放大倍数最大,所以视野最暗,故A错误;
B、由②至①再到③,细胞放大倍数逐渐变大,所以正常的观察顺序是:②①③,故B正确;
C、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调整粗准焦螺旋,故C错误;
D、由图可知,A细胞在视野的右侧,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所以A细胞实际在视野的左侧,所以为使图③中的 A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同学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向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俯视得数据20 mL,而放入小石块后水面上升又仰视得数据30 mL。则关于小石块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 10cm3
B.小于10cm3
C.由于先俯视后仰视,误差抵消,刚好等于10cm3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由于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因此原来V水<20mL,加入石块后,因此大于10cm3,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2024七上·义乌月考)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
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
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当然也较小
C.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高度相同,示数也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合格的温度计测量结果肯定是准确的,根据V=Sh分析液柱升高的大小与水银柱的粗细的关系即可。
【解答】同一杯热水的温度是唯一的,那么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细管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
故选 D。
19.(2024七上·义乌月考)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B.物体的s-t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物体静止,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据此可知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是否相等;
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
【解答】 AB.乙的s-t图象前2s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以后乙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乙静止,则第3s时乙的路程为8m,第4s时乙的速度为0,由图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为:,故A、B错误;
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故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D。
20.(2024七上·义乌月考)能正确反映月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
C.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解答】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故答案为:A.
21.(2024七上·义乌月考)家庭实验时,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可以代替某些实验仪器。如吸管可以连通装置,能代替玻璃导管;注射器有刻度,可度量液体的体积,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注射器也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
【答案】量筒或量杯;胶头滴管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仪器的用途以及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注射器有刻度,可量度液体的体积,能代替量筒或量杯;注射器也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量筒或量杯;胶头滴管。
22.(2024七上·义乌月考)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测量结果   (填“准确”或“不准确”)。
【答案】热胀冷缩;37.8;准确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时,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进行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解答】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分度值是0.1℃,读数为37.8℃;
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该次测得的结果准确。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准确。
23.(2024七上·义乌月考)读太阳外部大气层图示,回答问题。
(1)A、B、C是太阳大气层结构,其中B层的名称为    。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中的    (填太阳活动的类型)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    (选填“突然增亮”或“温度较低”)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
【答案】(1)色球层
(2)黑子或太阳黑子;突然增亮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太阳活动的类型来分析。
【解答】(1)A为光球层,B是色球层,C是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日冕层;
(2)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光球层)中的黑子或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
故答案为:(1)色球层;(2)黑子或太阳黑子;突然增亮。
24.(2024七上·义乌月考)芦苇是义乌河道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如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禾本目植物种类   (选填“多于”或“少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2)芦苇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
【答案】(1)多于
(2)Q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等级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高,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点越少。 二歧式检索表 是根据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的,根据信息,芦苇是被子植物,所以有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解答】(1) 禾本目比禾本科分类等级高,所以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2)芦苇 是被子植物,所以有种子,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芦苇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Q。
故答案为:(1)多于(2)Q
25.(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乘飞机从左侧舷窗看到“天地分界线”如图甲所示。以小科为参照物,旁边的乘客是   ;当小科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写出运动方向)运动。
【答案】静止;斜向上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以小科为参照物,旁边的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旁边的乘客是静止的;
当飞机斜向上爬升时,小科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高右低,倾斜向上。
故答案为:静止;斜向上。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兰想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指导小兰完成实验。
(1)如图一中1、2为显微镜的目镜,3、4为显微镜的物镜,5、6为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小兰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A.1,3,5
B.2,3,5
C.1,4,5
D.2,4,6
(2)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3)如图二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小兰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答案】(1)A
(2)9<6
(3)⑤④③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物镜有螺纹口,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3和4是物镜,且4为高倍镜;目镜没有螺纹口,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1和2为目镜,其中2为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变小。
【解答】(1)图中3、4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1、2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5、6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短,低倍镜与载玻片距离长,由于题中要求得到最小放大倍数,因此应选用低倍组合1、3、5,故选A;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9<6;
(3)比较图(1)与图(2)中的甲可知,图(1)中的甲在视野的左下方,图(2)中的甲在视野中央,因此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甲移至视野中央;同时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⑤④③②。
故答案为:(1)A;(2)9<6;(3)⑤④③②。
27.(2024七上·义乌月考)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则甲描述的是   车的s﹣t图象(选填“A”或“B”);若A、B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1,则所需时间之比是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答案】B;4:1;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上,取某一时间t,得出在时间t内A、B各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哪个速度大,然后分析答题;
(2)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运动的时间之比;
(3)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1)由s-t图象可知,在相等时间t内,车的路程s甲>s乙,
由速度公式可知,v甲>v乙,因为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
即B车的速度大,A车的速度小,所以甲描述的是B车的s-t图象;
(2)vA:vB=1:2,sA:sB=2:1;
由:得,;
需时间之比:;
(3)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因为v甲>v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不断向西变化。
故答案为:B;4:1;西。
2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小制作——针孔照相机模型:
(1)在制作过程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黑圆纸筒插入落片筒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黑圆纸筒的    (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膜作为光屏。
(2)在此照相机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若往外拉圆纸筒,增大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半透明膜上的图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A
(2)变大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增大光屏与小孔白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
【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
(2)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小孔与像之间的距离也有关,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1) A;(2)变大。
29.(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1)秒表
(2)气泡长度相同时,随着倾角的增大,气泡运动先变快后变慢
(3)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据此确定测量的器材;从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分析需要的测量器材;
(2)从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变化的规律;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30.(2024七上·义乌月考)大鲵,俗名娃娃鱼(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大鲵已被收录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
(2)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化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组别 性别 数量(尾) 均重(千克/尾) 产卵(精)率 出苗率
工厂化养殖 雌 5 2.50 60% 27.37%
雄 5 2.52 80%
仿生态养殖 雌 5 2.57 100% 58.17%
雄 5 2.56 80%
原生态养殖 雌 5 2.58 75% 56.16%
雄 5 2.54 50%
①据表可知,实验中只有   这一个变量,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    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答案】(1)鳃;肺和皮肤
(2)养殖模式;控制变量法;仿生态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2)①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养殖模式这一个变量,这种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②表格中仿生态养殖模式产卵(精)率和出苗率最高,因此“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仿生态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故答案为:(1)鳃;肺和皮肤;(2)①养殖模式;控制变量法;②仿生态。
31.(2024七上·义乌月考)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震动的要弱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通过比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
【解答】(1)实验时随意拉开橡胶球,橡胶球撞击时对玻璃板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所以导致玻璃球被弹开后测得的距离杂乱无章。
(2)实验中通过比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强。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双层玻璃板旁的玻璃球被弹开后移动的距离较近,故可得: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震动的要弱。
32.(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
(3)该生态系统中,昆虫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
【答案】(1)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太阳能
(3)捕食和竞争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吃的一方,稻田中有稻(生产者)、虫、青蛙,三者的关系是虫吃稻,青蛙吃虫,所以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青蛙,杂草→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鸭;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3)该生态系统中,鸭吃昆虫,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鸭和昆虫都吃杂草,它们之间又是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1)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2)太阳能;(3)捕食和竞争。
3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答案】(1)由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
(2)车走过的距离:s车=2s-s声=2×355m-680m=30m,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55m-30m=325m。
(3)汽车的速度:。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
(2)先求出车走过的距离,再用司机距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走过的距离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34.(2024七上·义乌月考)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可知此时(t)=   ,(T)=   。
(2)若已知该温度计准确的测量范围在冰水混合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之间,则其对应度数(T)的温度范围为   。
【答案】(1)0℃;5℃
(2)5℃≤T≤95℃(5℃~9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虽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不准确,但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由图可知:32℃-14℃=18℃,对应的实际温度差是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样,我们发现50℃-14℃=36℃,对应的实际温度差是50℃-10℃=40℃,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测量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关系是T=0.9t+5℃。
【解答】(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2)通过(1)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测量值为5℃,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100℃+5℃=95℃,因此该温度计准确的测量范围在冰水混合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之间,则其对应度数(T)的温度范围为5℃≤T≤95℃(5℃--95℃)。
故答案为:(1)0℃;5℃;(2)5℃≤T≤95℃(5℃--95℃)。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全册)
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测量液体温度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2.(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小金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其中哪一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  )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3.(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金在学习了“常见的植物”后,将校园内的桂树、银杏、苏铁归为一类;将团藻、肾蕨、葫芦藓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无种子 B.有无果实 C.有无叶绿体 D.有无根
4.(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  )
A.一间教室的高度约是30米
B.世界百米短跑冠军成绩约为10米/秒
C.义乌冬季最低气温为-30℃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升
5.(2024七上·义乌月考)张强同学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当他的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时,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6.(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定义一个概念时采用比值的形式定义称为比值定义法。下列概念采用比值定义法的是(  )
A.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B.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C.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叫做这个物体的速度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7.(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
B.测量时皮卷尺太松弛
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
D.对齐起跳点的是卷尺上 2cm 刻度处,而裁判直接记录了落脚点对应的卷尺刻度示数作为此次成绩
8.(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下表是盛放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该试剂瓶上还需贴上的安全标志是 (  )
中文名称 浓硫酸
密度 1.84 克/厘米3
质量分数 98%
颜色、状态 无色黏稠、油状液体
特性 强腐蚀性、酸性等
A. B. C. D.
9.(2024七上·义乌月考)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图像应是 (  )
A. B. C. D.
10.(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他感觉自己正在下降,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水平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 B.地面上的房子
C.他旁边的其他热气球 D.固定在热气球上的吊篮
11.(2024七上·义乌月考) 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mL和1mL,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 mL 和13.9mL。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mL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12.(2024七上·义乌月考)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扬子鳄应该属于检索表中的哪一类 (  )
A.P类 B.Q类 C.R类 D.S类
13.(2024七上·义乌月考)观察仪器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仪器使用能达到其观察目的的是(  )
A.用放大镜来观察水分子
B.用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植物的细胞壁
C.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物体的运动
D.用显微镜观测遥远的星系
14.(2024七上·义乌月考) 观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 4 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
A.体外受精 B.体温恒定 C.无性生殖 D.背部有脊柱
15.(2024七上·义乌月考) 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如图所示,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以下现象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的是()
A.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常观察顺序是②→①→③
C.观察图③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D.为使图③中的 A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移
17.(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同学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向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俯视得数据20 mL,而放入小石块后水面上升又仰视得数据30 mL。则关于小石块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 10cm3
B.小于10cm3
C.由于先俯视后仰视,误差抵消,刚好等于10cm3
D.无法确定
18.(2024七上·义乌月考)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
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
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当然也较小
C.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高度相同,示数也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19.(2024七上·义乌月考)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
20.(2024七上·义乌月考)能正确反映月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
C.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21.(2024七上·义乌月考)家庭实验时,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可以代替某些实验仪器。如吸管可以连通装置,能代替玻璃导管;注射器有刻度,可度量液体的体积,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注射器也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
22.(2024七上·义乌月考)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测量结果   (填“准确”或“不准确”)。
23.(2024七上·义乌月考)读太阳外部大气层图示,回答问题。
(1)A、B、C是太阳大气层结构,其中B层的名称为    。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中的    (填太阳活动的类型)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    (选填“突然增亮”或“温度较低”)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
24.(2024七上·义乌月考)芦苇是义乌河道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如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禾本目植物种类   (选填“多于”或“少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2)芦苇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
25.(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乘飞机从左侧舷窗看到“天地分界线”如图甲所示。以小科为参照物,旁边的乘客是   ;当小科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写出运动方向)运动。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兰想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指导小兰完成实验。
(1)如图一中1、2为显微镜的目镜,3、4为显微镜的物镜,5、6为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小兰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A.1,3,5
B.2,3,5
C.1,4,5
D.2,4,6
(2)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3)如图二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小兰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27.(2024七上·义乌月考)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则甲描述的是   车的s﹣t图象(选填“A”或“B”);若A、B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1,则所需时间之比是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2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小制作——针孔照相机模型:
(1)在制作过程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黑圆纸筒插入落片筒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黑圆纸筒的    (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膜作为光屏。
(2)在此照相机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若往外拉圆纸筒,增大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半透明膜上的图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30.(2024七上·义乌月考)大鲵,俗名娃娃鱼(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大鲵已被收录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
(2)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化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组别 性别 数量(尾) 均重(千克/尾) 产卵(精)率 出苗率
工厂化养殖 雌 5 2.50 60% 27.37%
雄 5 2.52 80%
仿生态养殖 雌 5 2.57 100% 58.17%
雄 5 2.56 80%
原生态养殖 雌 5 2.58 75% 56.16%
雄 5 2.54 50%
①据表可知,实验中只有   这一个变量,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    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31.(2024七上·义乌月考)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2.(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
(3)该生态系统中,昆虫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
3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34.(2024七上·义乌月考)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可知此时(t)=   ,(T)=   。
(2)若已知该温度计准确的测量范围在冰水混合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之间,则其对应度数(T)的温度范围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 A.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内壁,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故B错误;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所以要用火柴点燃,故C错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竖直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或触及试管壁,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A.黑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壁,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红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膜,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蓝色橡皮泥模拟的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橡皮泥模拟的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解答】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团藻、肾蕨、葫芦藓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桂树、银杏、苏铁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因此他分类的依据是有无种子。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一间教室的高度约是3m,故A错误;
B.世界百米短跑冠军所用时间约为9秒58,其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C.杭州冬季最低气温约为-5℃,故C错误;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00mL,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画出眼睛逐渐靠近一个小孔所看到的范围进行判断。
【解答】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眼镜向小洞靠近时,即由图上1向2靠近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由AA'变化到BB',如图:
因此,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的脊椎动物;速度与物体运动;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
【解答】A.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不是比值定义法,故A不符合题意;
B.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不是比值定义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叫做这个物体的速度,由此可知,速度是距离与时间的比值,是比值定义法,故C符合题意;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积况的模型,不是比值定义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皮卷尺太松弛后,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大了。
【解答】A.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正确;
B.测量时皮卷尺太松弛,物体的真实值不变,相当于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小,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B错误;
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规范正确,不会导致测量的成绩偏小,故C错误;
D.皮卷尺没零刻度,而老师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实验室常见警告标志的识别与应用。
【解答】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需要贴上的安全标志是:当心腐蚀。
A、是当心火灾的标志,故A错误;
B、是当心爆炸的标志,故B错误;
C、是当心中毒的标志,故C错误;
D、是当心腐蚀的标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而动物细胞没有。
【解答】A、人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故A符合题意;
B、图像中有很多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属于叶下表皮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最外侧排列紧密,并有导管、筛管的横切面,所以是植物茎部的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洋葱表皮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A.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相对于水平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位置是变化的,方向是向上的,故A错误;
B.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子,位置是变化的,方向是向上的,故B错误;
C.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以他旁边的其他热气球为参照物,小科乘坐的热气球向下运动,所以他感觉自己正在下降,故C正确;
D.小科坐在匀速上升的热气球吊篮里,相对于固定在热气球上的吊篮,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A.量筒的分度值=一个大格表示的体积÷中间的小格数;
B.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CD.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解答】 A.甲量筒10mL和20mL之间分成5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2mL,所以甲的分度值是2mL,乙量筒10mL和20mL之间分成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1mL,所以乙的分度值是1mL,故A错误;
B.煤油的质量相等,密度相等,体积相等,故B错误。
CD.甲的分度值是2mL,乙的分度值是1mL,乙的分度值小,精确度越高,误差越小,甲的分度值大,误差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
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图中P为鸟类,Q爬行类,R两栖类,S鱼类。
【解答】对照上述的检索表可知,扬子鳄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体外没有羽毛,体温不恒定………3;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类;因此扬子鳄属于Q类。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观察工具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A.水分子很小,用放大镜观察不到水分子,故A错误;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是研究宇宙星空的,不能观察植物的细胞壁,故B错误;
C.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运动的物体,可以观察运动的变化快慢,可以拓展观察能力,故C正确;
D.用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结构的,不能观察遥远的星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鸽子属于鸟类、袋鼠属于哺乳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鲫鱼属于鱼类,解答即可。
【解答】A.鲫鱼是体外受精,袋鼠、蜥蜴、鸽子已修改都是体内受精,A不符合题意。
B、袋鼠、鸽子属于恒温动物,体温恒定;鲫鱼、蜥蜴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B不符合题意。
C、4种动物中只有袋鼠是胎生哺乳,属于有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鲫鱼、袋鼠、蜥蜴、鸽了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角蜂眉兰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是拟态。
【解答】A、雪地中雷鸟身覆白色羽毛,这是一种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这是拟态;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这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防止敌害捕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B。
1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换成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会变暗,可以用凹面镜来代替平面镜。
【解答】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由图可知,③中细胞放大倍数最大,所以视野最暗,故A错误;
B、由②至①再到③,细胞放大倍数逐渐变大,所以正常的观察顺序是:②①③,故B正确;
C、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调整粗准焦螺旋,故C错误;
D、由图可知,A细胞在视野的右侧,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所以A细胞实际在视野的左侧,所以为使图③中的 A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由于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因此原来V水<20mL,加入石块后,因此大于10cm3,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合格的温度计测量结果肯定是准确的,根据V=Sh分析液柱升高的大小与水银柱的粗细的关系即可。
【解答】同一杯热水的温度是唯一的,那么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细管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
故选 D。
19.【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B.物体的s-t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物体静止,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据此可知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是否相等;
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
【解答】 AB.乙的s-t图象前2s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以后乙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乙静止,则第3s时乙的路程为8m,第4s时乙的速度为0,由图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为:,故A、B错误;
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故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解答】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故答案为:A.
21.【答案】量筒或量杯;胶头滴管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仪器的用途以及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注射器有刻度,可量度液体的体积,能代替量筒或量杯;注射器也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量筒或量杯;胶头滴管。
22.【答案】热胀冷缩;37.8;准确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时,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进行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解答】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分度值是0.1℃,读数为37.8℃;
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该次测得的结果准确。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准确。
23.【答案】(1)色球层
(2)黑子或太阳黑子;突然增亮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太阳活动的类型来分析。
【解答】(1)A为光球层,B是色球层,C是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日冕层;
(2)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光球层)中的黑子或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
故答案为:(1)色球层;(2)黑子或太阳黑子;突然增亮。
24.【答案】(1)多于
(2)Q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等级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高,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点越少。 二歧式检索表 是根据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的,根据信息,芦苇是被子植物,所以有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解答】(1) 禾本目比禾本科分类等级高,所以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2)芦苇 是被子植物,所以有种子,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芦苇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Q。
故答案为:(1)多于(2)Q
25.【答案】静止;斜向上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以小科为参照物,旁边的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旁边的乘客是静止的;
当飞机斜向上爬升时,小科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高右低,倾斜向上。
故答案为:静止;斜向上。
26.【答案】(1)A
(2)9<6
(3)⑤④③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物镜有螺纹口,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3和4是物镜,且4为高倍镜;目镜没有螺纹口,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1和2为目镜,其中2为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变小。
【解答】(1)图中3、4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1、2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5、6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短,低倍镜与载玻片距离长,由于题中要求得到最小放大倍数,因此应选用低倍组合1、3、5,故选A;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9<6;
(3)比较图(1)与图(2)中的甲可知,图(1)中的甲在视野的左下方,图(2)中的甲在视野中央,因此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甲移至视野中央;同时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⑤④③②。
故答案为:(1)A;(2)9<6;(3)⑤④③②。
27.【答案】B;4:1;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上,取某一时间t,得出在时间t内A、B各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哪个速度大,然后分析答题;
(2)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运动的时间之比;
(3)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1)由s-t图象可知,在相等时间t内,车的路程s甲>s乙,
由速度公式可知,v甲>v乙,因为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
即B车的速度大,A车的速度小,所以甲描述的是B车的s-t图象;
(2)vA:vB=1:2,sA:sB=2:1;
由:得,;
需时间之比:;
(3)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因为v甲>v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不断向西变化。
故答案为:B;4:1;西。
28.【答案】(1)A
(2)变大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增大光屏与小孔白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
【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
(2)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小孔与像之间的距离也有关,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1) A;(2)变大。
29.【答案】(1)秒表
(2)气泡长度相同时,随着倾角的增大,气泡运动先变快后变慢
(3)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据此确定测量的器材;从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分析需要的测量器材;
(2)从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变化的规律;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30.【答案】(1)鳃;肺和皮肤
(2)养殖模式;控制变量法;仿生态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2)①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养殖模式这一个变量,这种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②表格中仿生态养殖模式产卵(精)率和出苗率最高,因此“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仿生态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故答案为:(1)鳃;肺和皮肤;(2)①养殖模式;控制变量法;②仿生态。
31.【答案】(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震动的要弱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通过比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
【解答】(1)实验时随意拉开橡胶球,橡胶球撞击时对玻璃板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所以导致玻璃球被弹开后测得的距离杂乱无章。
(2)实验中通过比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强。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双层玻璃板旁的玻璃球被弹开后移动的距离较近,故可得: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震动的要弱。
32.【答案】(1)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太阳能
(3)捕食和竞争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吃的一方,稻田中有稻(生产者)、虫、青蛙,三者的关系是虫吃稻,青蛙吃虫,所以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青蛙,杂草→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鸭;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3)该生态系统中,鸭吃昆虫,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鸭和昆虫都吃杂草,它们之间又是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1)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2)太阳能;(3)捕食和竞争。
33.【答案】(1)由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
(2)车走过的距离:s车=2s-s声=2×355m-680m=30m,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55m-30m=325m。
(3)汽车的速度:。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
(2)先求出车走过的距离,再用司机距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走过的距离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34.【答案】(1)0℃;5℃
(2)5℃≤T≤95℃(5℃~9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虽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不准确,但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由图可知:32℃-14℃=18℃,对应的实际温度差是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样,我们发现50℃-14℃=36℃,对应的实际温度差是50℃-10℃=40℃,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测量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关系是T=0.9t+5℃。
【解答】(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2)通过(1)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测量值为5℃,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100℃+5℃=95℃,因此该温度计准确的测量范围在冰水混合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之间,则其对应度数(T)的温度范围为5℃≤T≤95℃(5℃--95℃)。
故答案为:(1)0℃;5℃;(2)5℃≤T≤95℃(5℃--95℃)。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