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道德与法治2025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和谐与梦想2025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课件目 录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第二部分 知识建构第三部分 考点梳理第四部分 题型归纳考情分析考点 课标素养要求 命题预测民族国情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 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认识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四大考点”常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以少数民族习俗、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援疆援藏”;“台湾问题”为情境基础,以图片展示、国际热点为手段,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政策、民族交往,和国家统一。民族政策 反对分裂 一国两制 考情分析考点 课标素养要求 命题预测中国梦 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了解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知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理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四大考点”常以选择、简答和实践探究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热点时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理论表述的判定和运用政治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时代 新征程 中国自信 知识构建04 和谐与梦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梦民族国情民族政策内涵、为什么、如何做成就挑战、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两个阶段、如何实现反对分裂一国两制中国自信内容、原因、表现、如何民族共同体、国情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原则为什么、如何做内容、原因、如何做夯基·考点梳理考点一 民族国情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民族国情 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分布格局(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民族与少数民族:民族:56个少数民族:55个民族服饰:民族文字人民间关系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中华民族共同体 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大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苗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回族蒙古族提升·题型归纳【例1】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A.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B.大杂居、小融居、交错居住C.小杂居、大聚居、集中居住D.小杂居、大融居、集中居住【变式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关于这份“遗产”的内在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②“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③“多元”是主线和方向④“一体是要素和动力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AA考向1 民族国情提升·题型归纳【例2】2024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3周年,七十三载波澜壮阔,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西藏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西藏的沧桑巨变得益于( )①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入实施③少数民族实行高度自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④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变式2-1】西部是多民族共融共生的家园,为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地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推动各民族携手奋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是现阶段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B.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要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异D.须确保民族地方有高度自治权BB考向2 各族人民间关系提升·题型归纳【例3】在我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启动后,我省创新推出了“一家亲·共圆梦“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和“心声向党、向祖国敬礼”等特色活动。上述举措有利于(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实现各民族同步同时富裕C.消除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D.彰显各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变式3-1】某校九年级(1)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制作一期板报,下面这些材料可供选用的是( )①内蒙古师范大学“石榴籽”培根铸魂工程互动课堂上,学生展示各民族风俗、文化,并分享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②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蒙古族第二幼儿园师生表演舞台剧“三千孤儿入内蒙”③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通过歌舞及朗诵等形式启蒙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④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A考向3 中华民族共同体表述有误;与各民族文化优越性无关个人品质,与民族团结无关夯基·考点梳理考点二 民族政策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民族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设立自治机关,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的制度。 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表现:同等的社会地位、平等的权利、相同的法定义务 民族团结 为什么: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如何做: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④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各民族 共同繁荣 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怎样加快民族地区发展: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②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提升·题型归纳【例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这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A.平等、团结、繁荣、合作 B.自治、自强、发展、共享C.尊重、团结、奋斗、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变式1-1】随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大地上落地生根,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携手奋斗,让经济发展之花、民族团结之花、援疆合作之花、文化文明之花、幸福富裕之花在这里竞相绽放。这表明( )①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②新疆的繁荣发展只需依靠新疆人民自身的努力③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②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D考向1 民族政策D区域自治表述绝对化提升·题型归纳【例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应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变式2-1】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形式。如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宣传标语在乡村和社区随处可见,文明新风深入人心。这体现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社会听证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考向2 民族基本政治制度D提升·题型归纳【例3】“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被领主占有;即使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古老的藏族歌谣,讲述着旧西藏农奴的悲惨命运。如今,在西藏,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依托边境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这说明(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利益,结成了兄弟情谊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变式3-1】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70年来,从建设第一条公路、第一家银行……到如今拥有机场、铁路……昔日的“瘴疠之地”变成了发展乐土。这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消除民族差异,实现民族融合 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A. ①③④ B. ①②④ D. ②③④ D. ①②③C考向3 民族基本原则B提升·题型归纳【例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2007年新疆阿合奇县被确定为全国边境少数民族特困扶贫开发试点县以来,无锡市累计拨付计划内财政性援助资金60096万余元,实施援疆项目209个,先后选派援疆干部人才215名,持续推动着阿合奇产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提升和居民生活改善。2024年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表示,两岸同胞应携手同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通过对话沟通,凝聚智慧、聚同化异,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实现台海持久和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祥和、安宁、繁荣、尊严的共同家园中生活成长。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反映了我国是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2)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履行好这份责任 考向3 民族基本原则(1)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 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夯基·考点梳理考点三 反对分裂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为什么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们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反分裂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如何做 ①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态度) ②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高暴力恐怖活动。 ④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提升·题型归纳【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国家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作出了规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 )①能够促进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杜绝一切分裂国家行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物质支撑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变式1-1】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这是因为( )A.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B.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公民基本权利C.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肝胆相照的新型民族关系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CA考向1 反对分裂基本义务共同繁荣无关夯基·考点梳理考点四 一国两制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港澳问题 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地位:“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如何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①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基本国策:一国两制“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于“一国”之内。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中华文化台湾问题 为什么: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怎样解决: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⑤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提升·题型归纳【例1】2024年澳门回归25周年。自回归以来,澳门始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经济、民生等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体现了澳门( )①坚持落实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②“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③贯彻了“一国两制、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④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1-1】2024年3月,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这标志着香港特区落实了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宪制责任,完善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取得重大进展。这是香港主流民意的集中体现,是爱国爱港新气象的充分彰显。由此可见( )①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②香港特区坚持依法治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③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④我国重视维护国家安全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考向1 港澳问题B提升·题型归纳【例2】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为实现这一愿望,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式2-1】2024年5月23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军事演习。这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行径的有力惩戒。此次演习旨在表明( )①我国挫败“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决心②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③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④我国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考向2 台湾问题A夯基·考点梳理考点五 中国梦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是什么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步走”发展战略:到1990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信心来自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什么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如何做 国家层面: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②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③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⑤坚持走中国道路。⑥弘扬中国精神。⑦凝聚中国力量。 个人层面: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增强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提升·题型归纳【例1】敢于有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勇于追梦,没有什么急流不能横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 ④世界统一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变式1-1】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启示我们( )①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是密不可分的 ②只要艰苦奋斗就能实现理想③年少气盛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④要志存高远,发扬实干精神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AB考向1 中国梦夯基·考点梳理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义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六 新时代提升·题型归纳【例1】下列被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式1-1】2023年4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B考向1 新时代表述绝对化夯基·考点梳理考点七 新征程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战略目标 新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20年——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时间与目标对应:如何实现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党将继续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提升·题型归纳【例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的伟大旗帜是( )A.贯彻新发展理念 B.全面推进乡村振兴C.推动高质量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式1-1】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生日。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现在正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让我们认识到( )A.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B.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体人民同步富裕C.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D.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D考向1 新征程D夯基·考点梳理考点八 中国自信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中国自信 内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如何:①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②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③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胸怀理想又求真务实,既满怀激情又锲而不舍。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提升·题型归纳【例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 )A.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B.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C.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D.中国发展、中国强大的唯一途径考向1 中国自信C发展经济建设表述绝对化提升·题型归纳【变式1-1】材料一:江山多娇着今朝。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在引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材料中所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跟基础上,经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2)从“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的角度,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考向1 中国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升·题型归纳【变式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1)根据材料,请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的角度,总结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意义。考向1 中国自信(1)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题型归纳材料二 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中国互联网公司巨头共同打造的“数字中轴·小宇宙”上线。这是全球首个超大型城市历史景观沉浸体验产品。“数字中轴”采用先进技术,将“北京中轴线”文化元素融入音乐、视频、动画、手机游戏等多种场景中,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例如,数百万年轻人以富有创意和创新的方式参与“北京中轴线”知识产权授权的游戏,这为文化保护营造了良好的公众情绪。(2)“数字中轴·小宇宙”上线,你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何认识?(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我们应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考向1 中国自信(2)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益于(或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推动中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增强文化自信,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