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2025.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大熊猫,这一在地球上生存超过800万年的珍稀物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 种。公众在了解大熊猫保护与研究的过程中,对一些做法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圈养大熊 猫 为什么要实行人工繁育 保护野生动物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通过采取保护物种栖息 地、维护自然种群等措施,在野生动物的原产地对其实施保护的方式。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 动物的首选形式,迁地保护是其重要补充。迁地保护的概念来源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的主张:当一个动物种群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总数量下降到1000只(头)左右时,就有必要 将其转移到适宜、安全、有保障的人工环境中,通过人工圈养、繁育使该动物的人工种群能够 自我繁衍与维系。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野化放归,有计划地、科学地重建和复壮野外 种群。上世纪80年代,野生大熊猫数量骤降至约1100只,生存前景堪忧。鉴于此,我国迅 速开展了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大熊猫繁育存在诸多困难,科研人员正在努力解决这些困难。以育幼存活难为例,大熊 猫生产单胎、双胎的概率各占一半,双胞胎的妈妈一般只选择一只强壮幼崽进行养育。即使 生产单胎,头次生产母性不强、产后身体状况不佳的母熊猫,也会出现不带幼崽的情况。这 都导致了大熊猫幼崽存活率低。为此,科研人员通过各种训练,帮助熊猫妈妈适应母亲的角 色,让它们可以更好地哺育和照顾自己的孩子。科研人员还创造了仿生育幼法,模仿熊猫妈 妈给幼崽喂奶、排便,确保幼崽能够健康成长。历经40余载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的数量,已从上世 纪80年代初期的6只增长至385只,占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的一半以上,成功构建了世界 上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这一成就,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事业树立了典范。(取材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公众号的相关文章)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材料二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该公园地跨川陕甘三省,纵横岷山、秦 岭、邛崃山、大小相岭山系,将数十个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保护着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 熊猫,庇护着8000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垦种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资 源遭到严重破坏,大熊猫面临栖息地破碎化、种群隔离、遗传多样性丧失甚至物种绝迹等诸 多问题。再加上野生大熊猫以“隐士”著称,行踪隐秘,警觉性极强,因此它们的身影更加难 得一见。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生态走廊逐步建成,使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了一片。绵 阳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关键区域,拥有的野生大熊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大熊猫国家公 园绵阳分局积极投入到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建设工作中。如今,在绵阳,看到野生大熊猫 已不是一件稀奇事,雪宝顶片区、平武片区等区域的巡护员时时能看到野生大熊猫下河洗澡 或下山溜达。1984年科学家提出了“伞护种”的概念。伞护种是指那些生态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 其他物种生态环境需求的物种。保护伞护种的同时可以让其他物种得到保护。大熊猫就是 典型的伞护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分局通过各项保护工作,保护了大熊猫,也使得多种野 生动物种群逐渐复壮:在安州,上百只川金丝猴在林中觅食;在北川,斑羚一跃而起,留下矫 健的身影;在平武,山脊线上的扭角羚好奇地打量人类……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分局努力践 行和谐共生的理念,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取材于绵阳熊猫分局公众号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大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现在的接近1900只,栖息 范围也不断扩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虽然受威胁等级降级,但是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不会降级。未来,我国将持续高水 平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多措并举加强栖息地保护建设,持续 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建设,加快大熊猫割裂栖息地的修 复与连通,加大野化放归力度,促进野生种群的重建、复壮,推进大熊猫保护高质量发展。二 是进一步加强圈养大熊猫遗传管理,促进种群交流,保证圈养大熊猫的种群遗传高质量和可 持续发展。建设大熊猫遗传资源库,确保优质大熊猫遗传资源的可持续长期保存,为大熊猫 增加一道永久保护屏障。强化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保障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安全与健 康。三是进一步完善大熊猫国际合作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和实地检查评估, 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旅外大熊猫管理保护工作,同相关国际合作伙伴继续加强大熊猫 等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取材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众号的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链接材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国家科研机构。职能包括大熊猫人工饲养、繁育和科普教 育、宣传、大熊猫文化建设等。绵阳熊猫分局,指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绵阳分局。负责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地区的 管理、协调、宣传等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属于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国家局。负责拟订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 护修复的政策、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等诸多工作。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就地保护必须有迁地保护的补充才能发挥效用。 B. 迁地保护可使大熊猫人工种群自我繁衍与维系。 C. 生双胞胎的大熊猫比生单胎的大熊猫母性更强。 D. 大熊猫哺育和照顾幼崽的能力完全靠后天习得。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野生大熊猫数量很少、行踪隐秘,因而人们很难见到。 B. 川金丝猴、斑羚和扭角羚等物种都是大熊猫的伞护种。C. 建设遗传资源库目的在于长期保存优质大熊猫遗传资源。D. 保障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安全需要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可对大熊猫实施就地保护B. 占地面积广,且物种丰富C. 是为了使大熊猫成为伞护种而设立的 D. 是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因存在时间长,大熊猫被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B. 野生动物保护形式的选择与物种现存数量息息相关。C. 现今,我国野生大熊猫大多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D. 圈养大熊猫的数量与40年前比有明显增加,但仍低于野生数量。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5.三个公众号发布的关于大熊猫保护的文章内容上各有侧重,主要由于信息发布者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目的。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链接材料,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6分)内容 目 的材料一 大熊猫圈养和人工繁育的①_及成就 ②材料二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在绵阳地区取得的进展 ③材料三 我国对大熊猫保护的态度及④ 指明相关工作方向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今世之弊,患在欲治天下而不立为治之地。夫有意于为治而无其地,譬犹欲耕而无其田, 欲贾而无其财,虽有锄极车马、精心强力,而无所施之。故古之圣人将治天下,常先为其所无有 而补其所不足,使天下凡可以无患而后徜徉翱翔,惟其所欲为而无所不可,此所谓为治之地也。尝以为当今天下有三不立,由三不立故百患并起,而百善并废。何者 天下之吏偷堕苟 且,不治其事,事日已败而上不知使,是一不立也。天下之兵骄脆无用,召募日广而临事不获 其力,是二不立也。天下之财出之有限而用之无极,为国百年而不能以富,是三不立也。天下之未治也,患三事之不立。苟其既立,则患其无以施之。盖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 其法度,皆可得而知也。惟其所以施之,则不可得而知。孔子之治鲁也,隳其三都,诛其乱 政,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羔豚不饰贾,男女别于道者,不可得而知也。孔子之所汲汲以教人 者,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曰是有意于治者能之,然而亦不可去也。 故其得为是国也,必举之以为先。由是观之,治国之地,圣人无之不得以施其圣,然而圣人之道,有所高远而不可及者矣。其 于孔子之门所谓政事,而冉有、子路之所能者,治国之地也。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 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由也为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是亦自以为能为其地,而未有以施之云尔。然夫 子许其能之,而不以为大贤,则夫子之道深矣远矣。夫子平居朝夕孜孜以教人者,惟所以自修 其身;而其所以修其政事者,未尝言也。盖亦尝言之矣,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兴灭国,继 绝世,举逸民,所重民食丧祭。是九者凡所以为政而未足也,故继之曰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公则说。是四者所以成之焉耳,其意以为既成而后以其平居自修之身施之。当三代之治也,天下之事无不毕举。 虽后世之君犹得守其法度, 以为无过。古之人言治 天下,若甚易然。今之人以为大言而不信,不知其有此地也,悲夫!世之君子,孜孜以修其 身,欲以施之天下,终身而不见其成,则以为古之人欺我也。莫若退而立其为治之地,为治之 地既立,身修而天下可化也。(取材于苏辙《新论》)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隳其三都B. 其所以使羔豚不饰贾 C.孔子之所汲汲以教人者 D. 必举之以为先隳:摧毁饰贾:虚标价格汲汲:急切、努力地举:举荐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为国百年而不能以富B.{孜孜以修其身(曰是有意于治者能之D.而其所以修其政事者)(常先为其所无有而补其所不足A.{ 所重民食丧祭 C.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天下之吏偷堕苟且,不治其事天下的官吏怠惰敷衍,不尽职处理政事 B. 天下之财出之有限而用之无极天下的财富产出的有限而使用无度 C. 是九者凡所以为政而未足也这九条都是为政的方法,但还不能让百姓富足 D. 虽后世之君犹得守其法度即使是后世的君主也能遵循那时的法度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指出吏、兵、财三方面的时弊导致了社会忧患。B. 文中列举的孔子隳三都、诛乱政都属于“为治之地” C. 作者认为那些容易被人了解的治国之道是重要的。 D. 作者认为圣人之道高远精深,后人无法企及和模仿。10.文章第四段说“夫子许其能之,而不以为大贤,则夫子之道深矣远矣”。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这组诗,完成11-13题。(共12分)苦雪高适 其一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其三漾漾洒平陆,淅沥至幽居。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11。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其 四孰云久闲旷,本自保知寡。穷巷独无成,春条只盈把。安能美鹏举,且欲歌牛下(2)。 乃知古时人,亦有如我者。注释:【1】斗储:斗米之储,形容积粮甚少。【2]歌牛下:宁戚在牛车下放声高歌,后为桓公所举用。 1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其一中,“寥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也写诗人心境。B. 其三中,“蒙蒙”既写出雪洁白无瑕,又体现了音韵美。 C. 其四中,“只盈把”写出枝条细弱,隐含着诗人的自怜。 D. 其四中,“孰云”“安能”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12.下列对这三首诗的整体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苦雪”融情人景,蕴含着诗人在雪天的所思所感。 B. 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使诗人情思真切可感。 C. 三首诗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雪,生动而细腻。 D. 三首诗的风格与高适的《燕歌行》有所不同,别具特色。13.有人评论这组诗“失意中亦有生气”。请结合这三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6分)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共8分)(1)李白《蜀道难》中“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愿, ”,艺术 地再现了蜀道的奇丽惊险。(2)古诗词常以“梦”传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 ,可怜春半不还家”抒发 游子之思,苏轼《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 ,小轩窗, ”诉说无尽 思念 。(3)贾谊《过秦论》中“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写出秦国轻而易举就让他国窘迫 不堪 。(4)苦闷郁结时,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样“ ”,投身自然山水,长啸吟 诗抒怀,寻找心灵慰藉。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下面是某同学阅读《红楼梦》时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根据原著内容,帮助他将①-⑤ 处填写完整。《红楼梦》里的诗社内容 梳理 第三十七回,第一次诗社活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交代了结社过程: ① 。 第三十八回,诗社活动中大家吟咏菊花,佳句频出,如 ②(人名)写的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表现了她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这是最热闹的一次诗社活动。发起者之一 史湘云自诩“是真名士自风流”,她这种 ③的性格,在书中另一处情节“醉卧 芍药裀”中也有所体现,这处情节讲述的是:④。 第七十回,这一回打算起社的缘由,分别是林黛玉写了桃花诗和史湘云填了 柳絮词。 此后,大观园里再未起社。作用 《红楼梦》里的诗社活动,生动展现了当时诗书簪缨之家的生活情景,颇具审 美价值。同时,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也有以下作用:⑤。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古宅① 每到一处,我总是想多欣赏一些古迹,从中感受一下辽远的气息。有几回,太久远的 古迹没有,朋友就带我去看当地的古宅,这些当年绮罗日暖、弦管春深的宅院,如今风光不 再,成了游客进进出出的景点。② 从南方到北方,陆陆续续看了不少古宅。说古其实不古,与商鼎周彝相较,无可比性; 与秦砖汉瓦相比,也年幼之至。只不过从住宅上论,它们着实古老,不是明代就是清代。当 抬脚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过那两扇厚重的大门,真有一点进入昔日生活空间的感觉。我曾稍 作比较,北方的古宅更多的是庄重沉实和豪华富丽。华丽的门楼,庄严的石狮,宽阔的庭院, 尤其是院中常有苍老得只余一息生机的古树,使豪华中略带阴森。南方的古宅更多的是精 巧,有的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才落成,门窗、屏风、梁柱等精雕细琢,巧绘七彩,可谓达到了极 致。实际上,古宅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写意套着小精工,具象之外再加抽象,足以 让人遥想当初工匠云集的热闹场景;另一面,透过朱漆圆柱红壁格窗,你会注意到大门外的 拴马石和旗柱,还有头顶上那些馏金的匾额,又是一种深不可测的文化气象。高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③岁月的流逝,使这些古宅无一例外地漫上了剥蚀的潮水,即使当年的簪缨之族、钟鼎 之家,也抵挡不了自然规律的潜浸,富贵雍容日渐消退,没落的气息弥漫其中。古宅不断地 颓圮坍塌,就是那些保护得比较完善的,也从房角墙头长出了荒草,春末夏初这样雨水充足 的时日,蓬蓬勃勃的绿色削弱了往日的尊严,古宅流于寻常人家的意味了。有一些大门紧闭 的房间,透过布满尘埃的窗棂朝里张望,昏暗中杂物堆积,都是前尘影事。走一圈出来,心情 也变得复杂沉重起来。④ 时光就是这么凌厉又不动声色,洗尽铅华粉饰,使人看到盛极而衰的过程。⑤有趣的是我看到古宅的后人们还在极力救护,补缺漏扶危倾,以便更贴近本来的形态和 色泽。可是,这多半是徒费心机。他们不太熟悉古典,仿古做旧的能力里没有多少古典情调, 就像那些修补的材料,都不是青砖黑瓦马头墙的成色;更重要的是构想、意图缺少古朴典雅。 于是我看到了现代的败笔在古宅的肢体上纵横涂抹,随意发挥,古宅的形容顿时变得滑稽可 笑,丑陋可憎。古宅在西风残照里痛苦地兀立。我便有些感叹,岁月重门深锁,任何事物都免 不了盛极而衰,古宅走向式微是必然的,不须徒劳地惋惜,理应让它的本来面目毕露无遗。⑥我关心的还是古宅中的人生。我在不少古宅看到了垂垂老矣的守护者。他们有时就 大半天地坐在阳光下打盹,或者有一搭没一搭地对话,他们的话我听不懂,可从他们满是皱 纹的笑容里,我猜想大概是在回顾往日的趣事或者是家族的盛景吧。这一代老人还是比较 怀旧的,古宅里住惯了,萌发出一种深情。他们不愿搬到子女建造的崭新套房,眷恋这里的 气息、味道,成了古宅最后的守望者。当然,我也看到有年轻人住在里边,在整个古旧的大环 境里,他们改造了自己居住的那一小部分,木质百叶窗改成了铝合金蓝玻璃,“吱吱呀呀”的 木质大门也被东洋式拉门代替,至于房间内部设施更不消说了,全是现代色彩。有人说这挺 可笑的,犹如在古旧的衣裤上增添了一方崭新鲜艳的补丁。我觉得不可笑反而令人思索,至 少隔代的审美差异,在此就显露出端倪了吧。⑦古宅徜徉,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重门干裂、楼阁虚空,而是那些流传有序的家谱、族谱。 它们都浸透了岁月的风霜, 一代一代地传接续写着,并且放置在古宅的显眼处,让游人一眼 可见,轻易地就推测出往日的繁荣,品味到这个家族的荣耀。每一座古宅都有着这等骄傲的 资本,让它的后人清晰地寻找到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让远近游客感叹其瓜醚绵绵、枝繁叶 茂。如有工夫溯源,你不难得知这里有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的后裔。这些家族除 了都是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外,还世代书香飘逸,墨池春满,荥阳郑氏的郑道昭就有“北朝王 羲之”的美名,崔氏家族中的崔悦与卢氏家族的卢谌均以“博艺”闻名。换言之,这样的家族 除了以官宦继世,还以诗书传家,而后者正是内在延续的强大支柱。可是,在与古宅后人的 交谈中,感觉一些人继承了前辈的富裕或者气派,却丢失了当年的笔墨情怀,很少有前辈那 种挥毫泼墨的才华和文人浪漫华赡的情调。砚池长满荒草,法帖任蚁蠹穿行,那杆往日生花 的羊毫已经锈蚀在角落里了。高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⑧古宅人气不旺,日见萧索,现在我们已把它当作一种遗迹来欣赏。置身其间,恍若隔 世,那曾经有过的辉煌,已经消失在岁月的苍茫之外,如今只能在观望中捡拾一些过往的残 留了。这不禁使我感叹时光的飞逝和世事的巨变, 一股紧迫感涌了上来。在最近走过的一 座古宅里,我看到了那已经颓圮的古墙边,一丛蓬勃的三角梅正覆盖其上,花朵纵情开放,在 灿烂的阳光下耀眼夺目。这和油漆剥落的门窗、残破损伤的雕花廊柱、苔藓遍布的石阶相映 成趣。每一次出入古宅,这种鲜明比照的浪漫总会长驱直入地撞进心扉,让人心绪复杂万 端,使人的思考纵横无边。(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庄重沉实B. 青砖黑瓦马头墙的成色C. 古宅的形容D. 浪漫华赡沉实:深沉笃实成色:色彩搭配形容:形态、外观华赡:华美富丽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头从对古迹的兴趣写起,自然引出探访古宅的相关内容。B. 第②段作者写出了南北方古宅的差异,比较了二者不同的风格。C. 第③段描写古宅庭院里蓬勃的绿色,旨在强调古宅焕发出了新的生机。D. 第④段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时光悄无声息地使古宅发生巨大改变。18.古宅后人的表现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段画线语句的内涵与表达效果。(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语言基础运用(6分)①憨态可掬、人见人爱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不仅没有随着冬奥会的 结束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年反而都随着雪季的到来“变装”回归。②乙巳年春节来临之际,它 以“蛇墩墩”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③它也是继“虎墩墩”“兔墩墩”“龙墩墩”之后“墩墩家 族”的又一新成员。④“蛇墩墩”有福、禄、寿、喜、财五个形象,传递着幸福与吉祥,寓意着 “五福临门”。⑤“蛇墩墩”的设计灵感源自于民间传说《白蛇传》,它的头部装饰模仿了传统 京剧中“白娘子”和“小青”的造型,有“灵蛇献瑞”之意。⑥“冰墩墩”与十二生肖结合的文化 产品,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自信。高三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①句的“反而 ”位置应在“每年”之前。 B. 第②句和第③句中的“它”使用均不正确。 C. 第④句画波浪线的两处应互换位置。D. 第⑤句的“于”可删掉。(2)第⑥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要求:保留原有信息,与上文语意连贯。将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卡上。(3分)21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 信息。(1)2024年12月4日,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 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你希望 自己的家庭如何度过这个特别的春节 请提出自己的设想并说明理由。要求:设想合理,理 由充分。(2)背诵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背诵古诗文的经验。要 求:经验具体,切实可行,条理清楚。(3)请以“新”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 染力。22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1)《庄子 ·秋水》中有这样的故事:黄河水神河伯认为自己包罗万象,天下之美都在自 己这里,直到他看到汪洋大海,才知道曾经的认知多么可笑。生活中常有这样受认知局限的 现象。认知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抉择甚至人生轨迹。请以“谈认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生活中常有让人惊艳的人、事、物,能在刹那间点亮眼眸与心灵,让人感受到直击灵 魂的震撼、品味生活赋予的无尽惊喜与感动。请以“惊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高三语文试卷第10页(共10页)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25.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 (3分)B 2.(3 分 )B 3. (3分)C 4. (3分)A5.(6分)参考答案: ①原因②解答公众疑问,普及科学知识③宣传本单位相关工作成果④未来工作重点【评分参考】①④各1分,②③各2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 (3分)D 7.(3 分)A 8.(3 分)C 9.(3 分)D10. (6分)参考答案:① 作者认为,治理天下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还要有具体可行的施政措施,施政者 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执政能力。②子路和冉有从经济、军事等方面谈政治理想,只谈到制度层面,没有谈到具体措施及 施政者加强自身修养的层面,所以孔子肯定他们的治国之能,却认为他们还没有达到 最高的境界。这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深刻而全面。【评分参考】①2分,②4分。意思对即可。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1. (3分)B 12.(3 分)C 13. (6分)答案要点:失意:①孤寂失落;②年华逝去;③潦倒困窘;④功业难成。生气:①柳树再发新枝、雪润万物,令人喜悦,表现出旷达;②相信自己终会被赏识,表现 出坚定、乐观。【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14. (8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础崖转石万壑雷(2)昨夜闲潭梦落花夜来幽梦忽还乡正梳妆(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迹不清晰该空不得分。 15. (10分)参考答案:①大观园众人在探春的提议下结成诗社,并以“咏白海棠”为题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诗社 由此得名“海棠社”②林黛玉③潇洒、率真④她喝醉酒,躺在芍药花丛中睡着了,醉梦中还吟诗行令⑤答案要点: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少男少女形象,展现了浪漫美好的青春群像;伴随着大 观园里青年的悲剧命运,诗社逐渐衰落,表现了“青春悲歌”的主题,也从一个侧面体 现了贾府由盛转衰【评分参考]①④各2分,②③各1分,⑤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它,合理亦可。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 (3分)B 17.(3 分)C 18. (6分)参考答案:①有人极力修补古宅,想让它恢复原有的样貌,但效果适得其反。这使作者想到应尊重 事物盛极而衰的规律,保存古宅在变化中实际的面貌。② 有人留恋古宅气息留下来守护它,而有人喜欢现代化生活方式根据需要改造古宅。 这使作者思考隔代的审美差异。③ 有人展示家谱和族谱,有人继承了前辈的富裕或气派,却丢失了笔墨情怀。这使作者 思考后人继承家族诗书传统的重要。【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 (6分)参考答案:内涵:这句话描绘了古宅中新生与衰败并存的独特的美丽景象,包含着深刻的隐喻。 “蓬勃的三角梅”隐喻旺盛的生命力;“颓圮的古墙”“油漆剥落的门窗、残破损伤的 雕花廊柱、苔藓遍布的石阶”隐喻衰落的传统文化;“相映成趣”传达了作者对传统 文化的古老与生机并存的赞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期待 与思考。效果:这段话形象生动,意味深长,将作者的所思所感表达得含蓄深沉,提炼和升华了文 章主题。【评分参考】内涵4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 (1)(3分)B(2)(3分)答案示例: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21. (10分)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22. (5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当今社会的弊端,(病根)在于想要治理天下,却没有建立治理天下的基础。有意于 治理好天下却没有基础,就像是想要耕种却没有田地,想做生意却没有钱财,即使有农 具、车马、专注的心思和强大的能力,也没有地方使用。所以古代的圣人要治理天下时, 常常先创建那些(原先)没有的,补足那些(做得)不够的,让天下大体上可以没有忧患, 然后自由地做那些想做的事,而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就是所谓的治理天下的基础。我认为当今天下有三件事没有确立好,因为这三件事没确立好,所以各种忧患都出 现了,各种善举都停止了。(这三件事)是什么呢 天下的官吏怠情敷衍,不尽职处理政 事,政事日渐败坏而上位者却不知(如何)驱策他们,这是一不立。天下的兵卒骄纵脆 弱、不堪使用,招募得越来越多,可遇到战事时不能得到他们的助力,这是二不立。天下 的财富产出的有限而使用无度,建国百年却不能让国家变得富裕,这是三不立。国家未能治理好,忧患在于这三件事没有确立好。如果这三件事确立好了,就忧虑 没有合适的方式去实施它们。(古代)君子治理国家,匡正纲纪,建立法度,(这些事)都 是容易被(后人)了解到的。只是实施这些纲纪法度的方式,不容易被(后人)真正了解。 孔子治理鲁国,拆毁三桓的私邑、诛杀扰乱政务的大夫,(这些事)容易被了解;使贩卖羊 猪的商人不敢虚标物价、男女行者各遵其道的办法,不容易被了解。孔子努力教别人 的,是那些不容易被人真正了解的,而那些容易被人真正了解的(则)不细说。(因为)有 意治理国家的人能够做到(这些事),但也不能(因此)舍弃(它们)。所以他有机会治理 国家时,一定会把这些事放在前面。由此看来,没有治国的基础,圣人就不能够施行他们的圣贤之道。但是圣人之道, 有其高远而(别人)比不上的地方。孔子学说中的“政事”,即冉有、子路所擅长的,是治 国的基础。子路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且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冉有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 让我去治理,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这是(他们) 自己也认为能建立治国的基础,但没有(相应的)方式来实施,如此而已。然而孔子肯定 他们治国的才干,却不认为他们是大贤,是(因为)孔子之道很深远啊。孔子平时整天努 力教别人的,是如何提高自身品德修养;而如何治理政事不曾论及。(孔子)也曾说过, (要)检验并审定度量衡,修复已废弃的机关工作,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后 代,提拔被遗落的人才,所重视的是民众的温饱、治丧和祭祀。这九条都是为政应做的 事,但(做到这些)还不够,所以又接着说“宽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为人诚信就能得人 信任,勤勉就会有功绩,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这四条是用来成就前面那些为政举措 的,他的意思是前面那些举措确立之后,再用平日里修养好的自身品德去实施它。在夏商周三代治理天下的时候,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件不被妥善处理的。即使是后 世的君主也能遵循那时的法度,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有过错。古代的人谈论治理天下,好 像是非常容易的样子。如今的人们却认为那是说大话而不相信,不知道古人是有治国 基础的,可悲啊!当世的君子,勤勉不倦地修养自身,想要把(自己的才德)施行于天下, 可是终其一生也看不到成效,于是就认为古代的人欺骗了自己。不如暂且退一步先确 立好那些能够治理好国家的基础, 一旦这些治国的基础确立好了,修养好自身,天下也 就能够得到教化了。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