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联片教研组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联片教研组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联片教研组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八上·凉州期中)刺细胞是水螅进行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它分布在(  )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中胶层
【答案】A
【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水螅的外胚层上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的周围,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体内有消化腔,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动物中,身体不是呈辐射对称的是(  )
A.海胆 B.海蜇 C.海葵 D.蛔虫
【答案】D
【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海胆属于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B.海蜇属于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也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海葵同样属于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蛔虫属于线虫动物,其身体结构为两侧对称,不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辐射对称是指动物体的任何一条通过中心的轴线,都能将动物体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而两侧对称则是指动物体只有一条对称轴,将动物体分为两个镜像对称的部分。在动物界中,腔肠动物(如水母、海葵)和棘皮动物(如海胆)通常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而扁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则多为两侧对称。
3.(2024八上·凉州期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外骨骼 B.具有贝壳
C.身体分节 D.具有分节的附肢
【答案】C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具有外骨骼——这是节肢动物的特征,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不符合题意。B:具有贝壳——这不是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身体分节——这是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它们的身体都由多个体节组成,符合题意。
D:具有分节的附肢——这是节肢动物的特征,环节动物的附肢(如果有的话)通常不明显分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等。
(2)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依靠体壁进行呼吸,如蚯蚓等。
4.(2024八上·凉州期中)鱼的各种鳍中,有平衡,转换方向作用的是(  )
A.胸鳍 B.尾鳍 C.腹鳍 D.背鳍
【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中胸鳍、背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尾鳍保证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鳍的作用是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鲫鱼的鳍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背鳍、尾鳍和臀鳍只有一个,称为奇鳍,胸鳍和腹鳍是一对,称为偶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
5.(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关于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肢短小,趾间有蹼,能划水
B.眼睛后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C.后肢发达,能跳跃
D.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气体的通道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 青蛙的前肢短小,但趾间有蹼,这使得青蛙在水中游泳时能够有效地划水,A错误。
B.青蛙的眼睛后有鼓膜,这使得它们能够感知声波,从而在水下或陆地上听到声音,B正确。
C.青蛙的后肢发达,肌肉强健,这使得它们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跳跃,以逃避捕食者或捕捉猎物,C正确。
D.青蛙的头部前端确实有一对鼻孔,这是它们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通过鼻孔吸入氧气,并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
6.(2024八上·凉州期中)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动物与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蚯蚓一一体壁 B.鱼一一鳃
C.龟一一肺 D.鸟-一肺和气囊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
C.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C正确。
D.鸟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不同.蚯蚓是环节动物,用体壁进行气体交换;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用气管呼吸,气门是呼吸的通道;鱼属于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鳃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家鸽能在空中飞翔,进行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7.(2024八上·凉州期中)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虾的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B.家鸽的气囊适于气体交换
C.蚯蚓身体的分节有利于运动灵活
D.水螅的刺细胞有利于消化食物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虾生活在水中,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而不是防止水分的散失,A错误。
B.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身体的分节有利于运动灵活,C正确。
D.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食物,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猎物体内,麻痹或杀死猎物,水螅的刺细胞有利于水螅捕食和防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一种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8.(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栖类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只有鸟类的卵具有坚硬的卵壳
C.哺乳类仅生活在陆地上
D.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A错误。
B.爬行类和鸟类的卵都具有坚硬的卵壳的保护,适于陆地生活,B错误。
C.大多数哺乳类有生活在陆地上,但少数哺乳动物生活在水中,如鲸、海豚等就是水生哺乳动物,C错误。
D.爬行类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过程不受水环境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才能完成,而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为体内受精,卵生,摆脱了对水的限制;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9.(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有关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人的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收缩
C.人在跑步时,骨起动力作用
D.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推门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A错误。
B.人的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而不是肱二头肌收缩,B错误。
C.人在跑步时,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不是骨起动力作用,C错误。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0.(2024八上·凉州期中)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下列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飞蛾扑火 C.鹦鹉学舌 D.谈虎色变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解析】【解答】ACD、老马识途、鹦鹉学舌、谈虎色变都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B、飞蛾扑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1.(2024八上·凉州期中)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 B.蝗虫 C.鸡 D.苍蝇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蚂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具有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BCD.蝗虫、鸡、苍蝇虽然也能集群生活,但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也没有等级,所以都不具有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2.(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图是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动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加快细菌和真菌对动物粪便的分解
【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动物的活动并不直接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受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实际上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B错误。
C.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摄取食物和排泄,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以被生产者(如植物)重新利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正确。
D.动物不能加快细菌和真菌对动物粪便的分解,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如动物)和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摄取食物(主要是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动物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对碳循环有重要影响。此外,动物的排泄物和遗体也是分解者分解的物质来源,进一步促进了碳循环。
13.(2024八上·凉州期中)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B.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可入药
C.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D.蚊、蜱、螨、蚤叮咬人,并传播疾病,应将它们彻底消灭
【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蜜蜂等昆虫在采蜜的过程中,会将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从而帮助植物进行传粉,A正确。
B.乌贼的壳和珍珠粉都含有丰富的钙质和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B正确。
C.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型线虫,由于其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遗传背景清晰等特点,被科学家广泛用于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生物学过程,C正确。
D.蚊、蜱、螨、蚤等昆虫或节肢动物确实会叮咬人类,并可能传播疾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将它们彻底消灭。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作用,如果盲目地消灭它们,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14.(2024八上·凉州期中)在生物圈中最广泛分布的生物是(  )
A.动物 B.植物 C.细菌 D.A和B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解析,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在生物圈的每一个角落,大部分营腐生生活,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在生物圈的每一个角落,大部分营腐生生活。
15.(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微生物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衣藻 B.草履虫 C.酵母菌 D.乳酸菌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有成形的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
D.乳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6.(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葡萄球菌 B.枯草杆菌 C.酵母菌 D.新冠病毒
【答案】C
【知识点】真核生物的概念
【解析】【解答】AB.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都属于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7.(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属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为动物提供食物 B.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直接导致动植物患病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并不直接为动物提供食物,A不符合题意。
B.细菌和真菌是异养生物,并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等),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C符合题意。
D.虽然有些细菌和真菌确实能够导致动植物患病(如细菌引起的肺炎、真菌引起的皮肤病等),但这并不是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8.(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
B.可制成生物杀虫剂
C.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D.对人类危害较大,几乎无有利之处
【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可以用来生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A正确。
B.可以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例如利用病毒制成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从生物学的角度属于以菌治虫法,B正确。
C.致病病毒寄生在人体内,会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C正确。
D.病毒全部寄生,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来为人类造福,如制作疫苗等,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利用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里的动物病毒能够杀灭松毛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性疾病,如天花病毒。
19.(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木耳 B.柳树 C.鲤鱼 D.流感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木耳是真菌,柳树是植物,鲤鱼是动物,它们都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0.(2024八上·凉州期中) 2023年,科学家从永冻土中分离出了几万年前的生物样本,它们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它们可以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繁殖。以下生物在结构上与上述生物样本最相似的是(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破伤风杆菌
C.乳酸菌 D.衣藻
【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 根据生物样本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它们可以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等特点,可以判断该生物是病毒,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在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破伤风杆菌是细菌;乳酸菌是真菌;衣藻是单细胞植物。
21.(2024八上·凉州期中)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   上,也可在水中生活,用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答案】鳃;陆地;肺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故答案为:鳃;陆地;肺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
22.(2024八上·凉州期中)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关节和   组成的。
【答案】骨;肌肉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故填:骨;肌肉。【分析】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能活动的三种,能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具有牢固性,原因是:有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内外还有韧带;关节还具有灵活,原因是: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可以减少摩擦、缓冲震荡。关节腔内有滑液,起润滑作用。
3、骨骼肌:两端白色的肌腱,中间的主体是膨大的肌腹。肌腹的主体是肌肉组织,能够收缩和舒张,为运动提供动力。
4、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由此可见,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结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23.(2024八上·凉州期中)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   、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答案】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通过捕食关系和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对控制种群数量、保持物种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通过摄食、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参与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如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将物质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加速了物质的循环速度。
此外,动物还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动物与植物之间以及动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4.(2024八上·凉州期中)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里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   、相互    的关系。
【答案】依赖;制约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里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共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相互依赖: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相互依赖。例如,植物为草食性动物提供食物,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食物。这种依赖关系确保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循环。
相互制约:生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捕食者通过捕食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防止某种生物过度繁殖而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被捕食者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如逃避、伪装等)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从而影响捕食者的数量。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网状营养关系.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具有复杂的食物网,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相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在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因为一种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25.(2024八上·凉州期中)细菌的生殖方式是进行   生殖的;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所以真菌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答案】分裂;孢子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分裂生殖,即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一个细菌细胞通过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这种方式简单、快速,使细菌能够迅速增加数量。真菌的生殖方式:真菌主要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并形成新的个体。孢子的数量通常非常多,这有助于真菌在不同环境中传播和生存。
【分析】分裂: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即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孢子: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26.(2024八上·凉州期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答案】蛋白质;遗传物质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蛋白质;遗传物质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7.(2024八上·凉州期中)请分析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干草堆放很久了,会被逐渐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填“能”或“不能”)进行。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   参加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水和   。
(3)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过程②   作用。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   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1)促进;能
(2)分解者;无机盐
(3)生产者;光合
(4)生态平衡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细菌和真菌也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分解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循环只是进行速度慢一些,需要分解者独自完成。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水和无机盐。
(3)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因此,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这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图中: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分解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和种子传播。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循环只是进行速度慢一些,需要分解者独自完成。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水和无机盐。
(3)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因此,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这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1 /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联片教研组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八上·凉州期中)刺细胞是水螅进行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它分布在(  )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中胶层
2.(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动物中,身体不是呈辐射对称的是(  )
A.海胆 B.海蜇 C.海葵 D.蛔虫
3.(2024八上·凉州期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外骨骼 B.具有贝壳
C.身体分节 D.具有分节的附肢
4.(2024八上·凉州期中)鱼的各种鳍中,有平衡,转换方向作用的是(  )
A.胸鳍 B.尾鳍 C.腹鳍 D.背鳍
5.(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关于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肢短小,趾间有蹼,能划水
B.眼睛后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C.后肢发达,能跳跃
D.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气体的通道
6.(2024八上·凉州期中)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动物与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蚯蚓一一体壁 B.鱼一一鳃
C.龟一一肺 D.鸟-一肺和气囊
7.(2024八上·凉州期中)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虾的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B.家鸽的气囊适于气体交换
C.蚯蚓身体的分节有利于运动灵活
D.水螅的刺细胞有利于消化食物
8.(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栖类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只有鸟类的卵具有坚硬的卵壳
C.哺乳类仅生活在陆地上
D.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9.(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有关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人的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收缩
C.人在跑步时,骨起动力作用
D.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10.(2024八上·凉州期中)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下列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飞蛾扑火 C.鹦鹉学舌 D.谈虎色变
11.(2024八上·凉州期中)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 B.蝗虫 C.鸡 D.苍蝇
12.(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图是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动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加快细菌和真菌对动物粪便的分解
13.(2024八上·凉州期中)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B.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可入药
C.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D.蚊、蜱、螨、蚤叮咬人,并传播疾病,应将它们彻底消灭
14.(2024八上·凉州期中)在生物圈中最广泛分布的生物是(  )
A.动物 B.植物 C.细菌 D.A和B
15.(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微生物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衣藻 B.草履虫 C.酵母菌 D.乳酸菌
16.(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葡萄球菌 B.枯草杆菌 C.酵母菌 D.新冠病毒
17.(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属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为动物提供食物 B.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直接导致动植物患病
18.(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
B.可制成生物杀虫剂
C.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D.对人类危害较大,几乎无有利之处
19.(2024八上·凉州期中)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木耳 B.柳树 C.鲤鱼 D.流感病毒
20.(2024八上·凉州期中) 2023年,科学家从永冻土中分离出了几万年前的生物样本,它们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它们可以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繁殖。以下生物在结构上与上述生物样本最相似的是(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破伤风杆菌
C.乳酸菌 D.衣藻
21.(2024八上·凉州期中)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   上,也可在水中生活,用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2.(2024八上·凉州期中)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关节和   组成的。
23.(2024八上·凉州期中)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   、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4.(2024八上·凉州期中)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里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   、相互    的关系。
25.(2024八上·凉州期中)细菌的生殖方式是进行   生殖的;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所以真菌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26.(2024八上·凉州期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7.(2024八上·凉州期中)请分析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干草堆放很久了,会被逐渐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填“能”或“不能”)进行。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   参加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水和   。
(3)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过程②   作用。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   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水螅的外胚层上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的周围,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体内有消化腔,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答案】D
【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海胆属于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B.海蜇属于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也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海葵同样属于腔肠动物,其身体结构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蛔虫属于线虫动物,其身体结构为两侧对称,不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辐射对称是指动物体的任何一条通过中心的轴线,都能将动物体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而两侧对称则是指动物体只有一条对称轴,将动物体分为两个镜像对称的部分。在动物界中,腔肠动物(如水母、海葵)和棘皮动物(如海胆)通常具有辐射对称的特征,而扁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则多为两侧对称。
3.【答案】C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具有外骨骼——这是节肢动物的特征,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不符合题意。B:具有贝壳——这不是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身体分节——这是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它们的身体都由多个体节组成,符合题意。
D:具有分节的附肢——这是节肢动物的特征,环节动物的附肢(如果有的话)通常不明显分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等。
(2)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依靠体壁进行呼吸,如蚯蚓等。
4.【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中胸鳍、背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尾鳍保证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鳍的作用是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鲫鱼的鳍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背鳍、尾鳍和臀鳍只有一个,称为奇鳍,胸鳍和腹鳍是一对,称为偶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
5.【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 青蛙的前肢短小,但趾间有蹼,这使得青蛙在水中游泳时能够有效地划水,A错误。
B.青蛙的眼睛后有鼓膜,这使得它们能够感知声波,从而在水下或陆地上听到声音,B正确。
C.青蛙的后肢发达,肌肉强健,这使得它们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跳跃,以逃避捕食者或捕捉猎物,C正确。
D.青蛙的头部前端确实有一对鼻孔,这是它们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通过鼻孔吸入氧气,并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
6.【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
C.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C正确。
D.鸟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不同.蚯蚓是环节动物,用体壁进行气体交换;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用气管呼吸,气门是呼吸的通道;鱼属于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鳃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家鸽能在空中飞翔,进行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7.【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虾生活在水中,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而不是防止水分的散失,A错误。
B.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身体的分节有利于运动灵活,C正确。
D.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食物,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猎物体内,麻痹或杀死猎物,水螅的刺细胞有利于水螅捕食和防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一种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8.【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A错误。
B.爬行类和鸟类的卵都具有坚硬的卵壳的保护,适于陆地生活,B错误。
C.大多数哺乳类有生活在陆地上,但少数哺乳动物生活在水中,如鲸、海豚等就是水生哺乳动物,C错误。
D.爬行类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过程不受水环境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才能完成,而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为体内受精,卵生,摆脱了对水的限制;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推门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A错误。
B.人的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而不是肱二头肌收缩,B错误。
C.人在跑步时,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不是骨起动力作用,C错误。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0.【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解析】【解答】ACD、老马识途、鹦鹉学舌、谈虎色变都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B、飞蛾扑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1.【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蚂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具有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BCD.蝗虫、鸡、苍蝇虽然也能集群生活,但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也没有等级,所以都不具有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2.【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动物的活动并不直接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受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实际上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B错误。
C.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摄取食物和排泄,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以被生产者(如植物)重新利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正确。
D.动物不能加快细菌和真菌对动物粪便的分解,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如动物)和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摄取食物(主要是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动物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对碳循环有重要影响。此外,动物的排泄物和遗体也是分解者分解的物质来源,进一步促进了碳循环。
13.【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蜜蜂等昆虫在采蜜的过程中,会将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从而帮助植物进行传粉,A正确。
B.乌贼的壳和珍珠粉都含有丰富的钙质和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B正确。
C.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型线虫,由于其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遗传背景清晰等特点,被科学家广泛用于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生物学过程,C正确。
D.蚊、蜱、螨、蚤等昆虫或节肢动物确实会叮咬人类,并可能传播疾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将它们彻底消灭。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作用,如果盲目地消灭它们,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14.【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解析,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在生物圈的每一个角落,大部分营腐生生活,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在生物圈的每一个角落,大部分营腐生生活。
15.【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有成形的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
D.乳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6.【答案】C
【知识点】真核生物的概念
【解析】【解答】AB.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都属于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7.【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并不直接为动物提供食物,A不符合题意。
B.细菌和真菌是异养生物,并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等),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C符合题意。
D.虽然有些细菌和真菌确实能够导致动植物患病(如细菌引起的肺炎、真菌引起的皮肤病等),但这并不是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8.【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可以用来生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A正确。
B.可以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例如利用病毒制成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从生物学的角度属于以菌治虫法,B正确。
C.致病病毒寄生在人体内,会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C正确。
D.病毒全部寄生,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来为人类造福,如制作疫苗等,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利用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里的动物病毒能够杀灭松毛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性疾病,如天花病毒。
19.【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木耳是真菌,柳树是植物,鲤鱼是动物,它们都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0.【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 根据生物样本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它们可以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等特点,可以判断该生物是病毒,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在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破伤风杆菌是细菌;乳酸菌是真菌;衣藻是单细胞植物。
21.【答案】鳃;陆地;肺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故答案为:鳃;陆地;肺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
22.【答案】骨;肌肉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故填:骨;肌肉。【分析】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能活动的三种,能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具有牢固性,原因是:有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内外还有韧带;关节还具有灵活,原因是: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可以减少摩擦、缓冲震荡。关节腔内有滑液,起润滑作用。
3、骨骼肌:两端白色的肌腱,中间的主体是膨大的肌腹。肌腹的主体是肌肉组织,能够收缩和舒张,为运动提供动力。
4、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由此可见,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结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23.【答案】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通过捕食关系和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对控制种群数量、保持物种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通过摄食、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参与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如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将物质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加速了物质的循环速度。
此外,动物还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动物与植物之间以及动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4.【答案】依赖;制约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里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共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相互依赖: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相互依赖。例如,植物为草食性动物提供食物,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食物。这种依赖关系确保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循环。
相互制约:生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捕食者通过捕食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防止某种生物过度繁殖而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被捕食者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如逃避、伪装等)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从而影响捕食者的数量。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网状营养关系.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具有复杂的食物网,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相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在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因为一种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25.【答案】分裂;孢子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分裂生殖,即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一个细菌细胞通过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这种方式简单、快速,使细菌能够迅速增加数量。真菌的生殖方式:真菌主要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并形成新的个体。孢子的数量通常非常多,这有助于真菌在不同环境中传播和生存。
【分析】分裂: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即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孢子: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26.【答案】蛋白质;遗传物质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蛋白质;遗传物质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7.【答案】(1)促进;能
(2)分解者;无机盐
(3)生产者;光合
(4)生态平衡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细菌和真菌也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分解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循环只是进行速度慢一些,需要分解者独自完成。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水和无机盐。
(3)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因此,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这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图中: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分解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和种子传播。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循环只是进行速度慢一些,需要分解者独自完成。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水和无机盐。
(3)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因此,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这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