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统编版 必修2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 统编版 必修2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新课导入
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目: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决 定
我国的分配制度
决 定
决 定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主体
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①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范围 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农村经济中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劳动所得。
③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④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小提示: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1)必要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重要性:
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
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促进公平)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补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按生产要素分配
(1)内容: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2)作用:
①积极作用: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消极影响:会导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如不加以调节会出现社会不公平问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按生产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劳动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补充)
资本 储蓄存款利息、股票转让所得或股息、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土地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等
知识 凭借知识获得的收入,如出版著作等获得的收入
技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获得的收入(补充)
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所得
数据 凭借数据获得的收入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3000元。
2.小李是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5万。
3.老吴是国有企业总工程师,年工资资金收入20万。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7.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练一练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动、管理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动、资本要素分配
(1)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
(2)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动要素分配只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
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也可以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4)科技人员的收入不一定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
①公有制经济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
②私营或外资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技术入股、他人使用自己专利、转让成果专利取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
特别提醒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收入转移,养老金、
社会救济和补助、生产补贴、生活补贴、救灾款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
开店、摆摊、办企业等
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 存款利息、
房租、土地流转所得租金
④转移性收入
③经营性收入 
②财产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
5.居民收入来源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
三权: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经营权
(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也属于合法的劳动性收入。
(2)农民土地入股到集体合作社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3)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
(4)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知识拓展
(1)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
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
6.劳动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1.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补充)
(2)制度保证:
①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补充),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3)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4)在初次分配方面: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以下属于初次分配: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5)在再分配方面:
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国家通过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调节,对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过大的弥补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含义: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还包括: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
知识拓展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6)在第三次分配方面: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以慈善公益等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
技巧:
凡慈善、公益,都属第三次分配。
注意:慈善的主体是政府之外的组织和个人。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 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企业、组织、个人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宏观调控 个人自愿捐赠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更加体现公平
举例 国企工资、奖金、津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增值税、关税等 个人所得税 转移支付 社会保障 捐赠、慈善、志愿行动等社会公益事业
知识对比
区分初次分配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制度保证: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4)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5)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在再分配方面: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知识总结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小吕双休日去看姑姑,姑姑和姑夫都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姑夫业余时间还搞小发明,通过转让发明专利获得一笔收入。姑姑还有个女儿叫小丽,在城里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一万多呢。小丽和小吕说,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了,她的工资比原来又多了一点,姑姑的公公也是农民,现在退休在家养老,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姑的婆婆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发残疾人补贴,看病还有新农合医保报销。疫情爆发后,村里为武汉灾区捐款捐物。平时节假日,小吕和小丽积极参加学校单位组织的志愿公益活动。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再次分配
再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
材料中体现的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哪一个?
练一练
第三次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
——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课堂小结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2.措施
根本措施
制度保证
两个同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