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探究与分享P36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仙鹤的话:你一张嘴你会掉下去是一个复合判断由两个判断组成①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的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从分析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看,直接构成它的要素是判断。这里的判断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②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也就是说,从分析简单判断的逻辑结构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点评: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学习导航1. 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2. 复合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逻辑性质、意义;3. 复合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逻辑性质、要求、意义;4. 复合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逻辑性质、前提。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指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例如:张某是法官,并且张某是共产党员。是一个性质判断是一个性质判断两个“性质判断”由“并且”连接成一个复合判断。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2、复合判断的含义支判断3、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组成):构成: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示例评析:P36鲁迅 既 是文学家,又 是思想家。支判断既…又…是联结词要么 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 武松被老虎吃掉。支判断支判断要么…要么…是联结词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支判断是?联结词是?都属于复合判断4、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即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即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即对断定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对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加以断定。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例如:“泰山既雄伟,又壮丽。”断定了“泰山雄伟”和“泰山壮丽”这两种事物情况的同时存在。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个部分组成。( 1 )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2 )联结项: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结项。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联言判断的含义:2、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P37这篇散文文笔生动这篇散文富有哲理。并且联言支联言支联结项【提示】一个联言判断至少有两个联言支。“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也”“并且”“不是……而是……”“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尽管……可能……”“然而”“而”“且”注意: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此商品物美价廉。3、联言判断中常用的联结项:(1)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2)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3)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p q P并且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4、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判定)全真则真,一假则假以下联言判断是否为真?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2、贪污是一种违纪行为,但不是一种违法行为。真假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表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 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探究与分享P37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即联言判断中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则这个联言判断是假的。小浩认为“它是富有哲理的”为假,所以“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为假。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逻辑性质:全真则真,一假则假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联言判断5、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下列判断属于联言判断吗?1、京沪高铁是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调食品标签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3、1+1=2,并且雪是白的。4、屡败屡战5、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7、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分享故事:情有可原和罪不可恕抗战时期,蒋介石逮住了一个共产党的特工,是他的学生。他下达命令时讲,虽然他是我的学生情有可原,但他是共产党罪不可恕!后来,这条命令被共产党的特工截获,改了“情有可原”和“罪不可恕”的顺序,这名共产党员就活了下来。后来蒋介石逃到台湾的时候,问他的手下为什么没有处死这个人的时候,那位手下把他下达的命令给他看,虽然他是共产党罪无可恕,但他是我的学生情有可原!蒋介石看到后,无可奈何,只能当是传话人或是电报员搞错了,不了了之。(1)联言支不仅要同真,而且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有些联言命题联言支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果颠倒,意思可能大相径庭。(3)恰当运用联结项。(4)有时为了语言表达的精练,可以省略联结词。(5)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6)联言判断可以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表达。注 意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 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如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 例②是关系判断。方法技巧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联结项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有助于将多种情况综合起来、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使思考更周密,判断更恰当构成含义逻辑性质意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归 纳( 1)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2)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选言判断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持竿进城的方法,即憨汉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种可能性——前后纵向进城。从选言判断的角度讲,是他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它断定了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例如: 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 或焦虑。这个周六 要么上课, 要么放假。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他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 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选言判断的必要性2、选言判断的含义:(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2)联结项: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p38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注意: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3、选言判断的构成: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探究与分享P39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联结项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选言支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这堂课 要么 你上, 要么 我上。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依据选言判断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可分为:(1)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2)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来表达。通常用“或者…或者…”、“也许…也许…”来表达。例如: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 要么 你上,要么 我上”例如:医生对小明收:“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4、选言判断的类型:p q p或者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1)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真全假皆为假真真真假假真真假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5、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判定)例如:或者小张或者小李能考上。例如: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是上1. 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2. 你的考试成绩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3. 胜者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4. 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5. 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小试牛刀不相容选言判断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7、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不能误用。(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 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3)选言支一般不能互相重叠、包含,要各自独立。下列复合判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要么是社会影响不好,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不正确,该选言判断是相容选言判断,不能用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项,应把“要么……要么……”改为“或者……或者……”。阿强去考汽车驾驶执照。主考官:“开车时前面有人和狗,你是轧狗还是轧人?阿强:当然轧死狗啦!主考官:“欢迎你下次再来。”阿强:“难道叫我轧人?”主考官:“你应该刹车!”思考:阿强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在运用选言判断的形式表达具体思维内容时,不能遗漏应有的选言支。主考官在面试考生的反应能力时,故意遗漏应有的选言支“刹车”。阿强以为就是要他在“轧狗和轧人”这两种情况下作出选择,考虑不周,思维不严密,结果“中招”,导致考试不及格。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 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 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 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归 纳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联结项选言支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有助于表达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不能误用相容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构成含义逻辑性质意义要求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种类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 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彭轻生子说:“过去的事情可以知道,未来的事情不可以知道。”墨子说:“假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为期,你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你不能赶到,他们就死了。现在有坚固的车子和骏马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有驽马和四方形轮子的车,你将选择哪一种呢?”彭轻生子回答说:“乘坐骏马拉的坚固的车子可以很快到达。”墨子说:“(既然这样)哪能说未来的事不可知呢?”思考:墨子的表述属于什么类型的判断?【探究与分享】P40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断定对象之间条件联系的判断——假言判断03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条件联系:2、假言判断的含义:例如:如果寒潮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联结项组成。(1)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2)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3)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联结项可省略如果……那么……; 只有……才……; ……那当且仅当……等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前件后件联结项3、假言判断的构成:前件+后件+联结项4、分类: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的关系划分。(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①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③联结项: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假使……那么……(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这个具有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面湿”,而是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p q)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p (前件) q (后件)如果P那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例如: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湿。真 真假 √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前真后假为假,其他均为真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①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③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逻辑形式:只有P,才q。(q p)p (前件) q (后件)只有p才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真 真假 √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假后真为假 其他均为真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①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③联结项:“……当且仅当……” “如果……就……““如果不……就不……”(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 或 当且仅当P,则q,( p q ,q p)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p (前件) q (后件)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真 真假真假假真假假真真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当且仅当p,则q假 √√ 全真全假为真,一真一假为假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的具体类型及其逻辑形式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6、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8、一种制度、一个政府,只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才能够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1、2、6、8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3、5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4、7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当且仅当q联言判断(P并且q)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P或者q) 不相容选言判断(P要么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p,则q)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归纳总结 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假值全真为真一假则假一真即真全假则假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前真后假为假其他均为真前假后真为假其他均为真全真全假为真一真一假为假种类 逻辑性质 逻辑形式 联结项 真假判断 例子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后必无前, 如果p, 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后必有前, 只有p, 才有q 只有…才… 必须…才…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无后必无前 当且仅当p,则q …当且仅当 …才…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归纳: 假言判断的分类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的关系划分补充: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二者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1)改变了前后件的值,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 = 只有非p才非q;只有p才q = 如果非p那么非q。例如,如果寒流来了,气温下降。等值于:只有寒流没来,气温才不下降。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不满18周岁,那么没有选举权。如果p那么q = 只有q才p;只有p才q = 如果q那么p。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等值于:只有地上湿,才是下雨了。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周岁。(2)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5、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因素:①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②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例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6、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7、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区分和运用假言判断,分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归 纳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则假;其它均为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假后真则假;其它均为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假一真则假;全真全假则真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构成含义逻辑性质实质前提“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含义组成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复合判断形式含义构成意义逻辑性质含义构成要求种类含义构成种类性质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课堂小结甲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对乙说:“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对丙说:“只有我请你,你才来。”对丁说:“如果我请你,你就来;而且只有我请你,你才来。”事后,甲邀请了丙,而乙和丙都来了。说一说:来的是否该来,没来的是否不该来?为什么?①甲对乙讲的是充分条件。如果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现在乙没有受到邀请,乙可以来,也可以不来。②甲对丙讲的是必要条件。如果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该来。现在丙受到邀请,丙可以来,也可以不来。③甲对丁讲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丁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丁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现在丁没有受到邀请,所以丁不应该来。来吧!展示!下列语句属于选言判断的是( )①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④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下列语句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①这个概念不是单独概念,就是普遍概念②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自私不是美德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食品标签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从复合判断的类型看,上述规定属于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 D.性质判断A习近平主席在《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一文中写道: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的这一论断,从逻辑思维角度看( )①如果该判断的前件真,那么它的后件就一定是真②该判断的真假只是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③该判断是源于实践并经其检验符合实际的真判断④该判断是断定对象间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真判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B.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C.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D.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生活委员B大嘴鲈鱼只在有鲦鱼出现的长有浮藻的水域里生活。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从上述断定中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①鲦鱼只在长有浮藻的河中才能发现②漠亚河中既没有浮藻,又发现不了鲦鱼③如果在漠亚河中发现了鲦鱼,则其中肯定不会有浮藻A.仅仅① B.仅仅②C.仅仅③ D.①②③都不能推出B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大历史观看“三农”,认识才会更清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我国大豆生产连年丰收,但对大豆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牢牢把握住大豆安全主动权,严防死守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郡县治,天下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请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大历史观看“三农”,认识才会更清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我国大豆生产连年丰收,但对大豆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牢牢把握住大豆安全主动权,严防死守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郡县治,天下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请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