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共30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共30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又是一年六月时,每当这时候,毕业歌总是如期唱响
1.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2.满街的本子还是学乐先
3.原来只有三年
4.表示门卫叔叔食堂阿姨很有夫妻脸
5.最后的最后(是)渴望变成天使
断定之前的我们都很天真,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性质。
断定门卫叔叔与食堂阿姨的关系
断定在美好的青春年华要以学业为主的性质
断定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短暂而又宝贵的性质
断定每个少年心中都驻有一个美好梦想的性质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注意】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例如:
①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
②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
③有的老师不是教授。
④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例如: 所有 马克思主义者 是 唯物主义者
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构成。
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数量);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处于语句主语位置,但不等于主语)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有、是或无、不是等)
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处于语句宾语位置,但不是宾语)
2、性质判断的结构 P33-1
例如:”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处于语句主语位置。
处于语句宾语位置。
所有 马 都是 动物。
有些 天鹅 不是 白色的。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牛刀小试
指出下列判断的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
3、种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标准一: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
含义 举例
肯定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判断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自私不是美德
注意: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很好”,“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性质
小试牛刀
1. 这个米塞尔就是凶手。
2. 鲁柏手里的馅饼就是一条线索。
3. 所有的猫都是动物。
4. 所有的猫都不是植物。
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6. 这个学生不是中学生。
断定“米塞尔”具有“凶手”的性质
断定“馅饼”具有“线索”的性质
断定“猫”具有“动物”的性质
断定“猫”不具有“植物”的性质
断定“鲁迅”具有“伟大的文学家”的性质
断定“这个学生”不具有“中学生”的性质
探究与分享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
该来的没来!
不该走的走了!
(所有)该来的没来!
(所有)不该走的走了!
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
(有的)该来的没来!
(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更正
更正
标准二: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
对象范围 叠项表示 举例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所有、一切、凡是、每个等 可以省略 人都会死。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有些、少数、大部分、并非所有等 不可以被省略 有的同学是我的邻居。
有的地方下雨了。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 通常用“这个”“那个”“他” 一般不需要量项 这道题是错的。
李白是诗人。
3、种类:
数量、范围
标准三: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P34-1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
有些中学生是球迷。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3、种类:
六种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
所有
有些
有些
商品
真理
中学生
中学生
许海峰
这个人

不是

不是

不是
有价值的
一成不变的
共青团员
球迷
运动员
小学生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相关链接
所有S是P
所有S不是P
有S是P
有S不是P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
质与量的结合
【知识小结】性质判断的种类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知识巩固
下列判断属于性质判断的哪种类型?
①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的。
②所有的检察机关都不是审判机关。
③荀子写的《劝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⑤有些大学生是党员。
⑥有的作家不是老年人。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P33 探究与分享 1
问题: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的仙人掌,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中学生是人,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时间,两个概念不能这样搭配,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联项使用不当。仙人掌是植物,不能用“不是”这个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结词,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树木,样子长得很特别”。
量项使用不当。即误用了量项“有些”,可以改为“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求) P34-2(重点)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
例如:所有高中生都是团员。 (断定过量)
可以缺量项和联项
例:人都会死。
(4)勿用多重否定。(34页做补充)
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判断( )
①是单称肯定判断 ②是特称肯定判断
③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④没有准确使用联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小梁说:“爸爸到救灾物品分发点领取了大米、猪肉、化肥等物品,今天我们全家可以美美地吃一顿了!”小梁这句话的错误在于( )
A.缺少主项和谓项
B.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
C.量项和联项使用不准确
D.判断的“量”和“质”不统一
B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思考: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祖父
孙子
(一位)
(一位)
爸爸
叔叔
必要性:事物除具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认识事物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1、关系判断的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以下哪些是性质判断?哪些是关系判断?
1、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与地球相距约三十八万千米。
2、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
3、所有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4、随地吐痰是很不好的习惯。
5、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6、他比任何人都笨。
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
2、关系判断的结构: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量项
量项
关系项
第二关系者项
第一关系者项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做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做关系项;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做量项;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比如: 被告、原告换位置
(1)对称性关系
表现形式: 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2)传递性关系
表现形式: 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3、种类: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两项对象间的关系
----三项(含三项)以上对象间的关系
对称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对称关系 反过来也对 甲与乙是同学
1小时=60分
反对称关系 反过来一定不对 甲比乙大三岁
地球大于月球
非对称关系 反过来可能对 也可能不对 甲认识雷锋
张三佩服李四
(1)对称性关系
相同点:都是两个对象的关系。
不同点:顺序颠倒结果不同;适应的关系不同。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
1.小明和小华是同学。
2.小明比小华岁数大。
3.小明信任小华。
小华和小明是同学。
小华比小明岁数大。
小华信任小明。
一定成立—对称关系
一定不成立—反对称关系
不一定成立—非对称关系
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
教材P35:探究与分享
传递性关系 公式 举例
传递关系 (成立) 跳过b也对 长江比黄河长,而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
反传递关系 (不成立) 跳过b不对 甲是乙的儿子,
乙是丙的儿子。
非传递关系 (不确定) 跳过b可能对 也可能不对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红队战胜了黄队,
黄队又战胜了蓝队
(2)传递性关系
相同点:都涉及三个对象及以上;都存在传递顺序;前两者与后两者有相同关系。
不同点:推出结论不一样;分别适用不同的关系。
小试牛刀
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
小王喜欢小李
张三比李四高。
4、弄清对象的性质和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小结
①所有足球运动员都是值得钦佩的。
②人大和政协都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实现。
③所有纪录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有些足球运动员是冠军。
⑤有些失败不是遗憾的。
⑥我比你岁数大。
⑦你喜欢我,我喜欢他。
⑧C罗身高高于姆巴佩,姆巴佩高于梅西。
⑨你十分喜欢我。
⑩你比我胖2公斤,我比他胖两公斤。
全称肯定判断
对称性关系对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对称性关系反
传递性关系 非
传递性关系传
对称性关系非
传递性关系 反
判 断
1.先判定是性质判断(主项只一个)还是关系判断 (两个或以上,关系者项)
构成性质判断:
量项 主项 谓项 联项
关系判断:
关系者项 关系项 联项
2.再判断是关系判断中的哪一个
对称性关系 2个
传递性关系2个以上
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以下属于逻辑学“非传递关系”的是
( )
①张三认识李四,李四认识王五
②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③甲的年龄比乙小,乙的年龄比丙小
④李四是李明的父亲,李明是李红的父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就是关系判断。下列对关系判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王和小张是三好学生”不是关系判断
②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是关系判断
③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存在着传递关系
④小刘认识小孙,小孙认识小赵,存在着对称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下列判断属于特称肯定判断的是( )
A.所有的人都希望做老张的生意伙伴
B.老子写的《道德经》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C.在昨天的誓师大会中,有些同学因病缺席
D.杜甫不是商人
C
在某校高二年级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