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精讲】05:青春时光 课件(共19张ppt)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一轮复习精讲】05:青春时光 课件(共19张ppt)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考点 考情分析
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 2.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思想。理解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3.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政治认同:认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明辨善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认识青春期身心特征;了解性骚扰和性侵害的可能方式,以及预防方法;建立同学间友谊,把握异性交往尺度;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 青春的邀约 "自强自信"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内容。中考复习时要注意结合一些名言警句、有关自尊自信的典型事例、热点新闻人物自立自强的事迹强化对自强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榜样的力量",复习时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增强对这些知识的转换、阐释和总结概括能力。结合典型人物或当年的时政热点进行考查,如结合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孝心少年等。
青春的心弦
青春的证明
青春时光
青春的邀约
身体变化
思维变化
表现、原因、影响、对待
学会独立思考
心理变化
表现、原因、影响、对待
青春的心弦
男生女生
青春萌动
差异表现、如何对待
男女差异
性别优势
认识、对待
培养批判精神
开发创造潜力
原因、要求
表现、作用、要求
原因、做法
意义、原则
异性交往
异性情感
认识、对待
青春的证明
青春飞扬
青春有格
作用、如何培养
自信、自强
含义、做法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含义、做法、榜样的作用
1.我们要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2.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3.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4.男女生交往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5.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自信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6. 培养和增强自信的做法:要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不断战胜自我;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7.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8.自强,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9.“行己有耻”要求我们知廉耻,懂荣辱;有知耻之心;树立底线意识;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0.“止于至善”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向榜样学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11.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①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蓄的绽放。
②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
③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1.怎样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
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②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③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2.怎样正确处理青春期矛盾心理?
3.青春期我们需要发展哪些思维和能力?
①学会独立思考②培养批判精神③开发创造潜力
①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②与异性交往,成为好朋友,有利于欣赏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
③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4.异性朋友交往的意义?
①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③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5.如何认识和对待异性之间的情感?
6.为什么说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②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③自信的人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7.怎样树立和增强自信?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②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①自强让我们更自信。
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8.自强的作用?
9.如何实现自强?
①自强,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②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10.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①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11.我们应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2024·湖北·中考真题)某校开展项目式学习,同学们围绕青少年为何“词穷”问题进行了调研。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青少年应该( )
①加强阅读,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②慎用网络,要依靠线下沟通交流
③训练思维,提升系统化表达能力
④强化监管,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本题考查独立思考。①③:从调研结果来看:“碎片化浏览、‘短平快’表达盛行”“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这要求青少年加强阅读,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深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表达能力弱化”,这提示青少年训练思维,提升系统化表达能力,故①③正确;②:“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这需要青少年增加线下交流,而不是慎用网络,完全依靠线下沟通交流,故②说法错误;④:“强化监管,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这是相关部门的职责,不是青少年能够做到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2024·北京·中考真题)“青春”一词来自《楚辞》,意为万物葱郁,青绿茂盛之时。有人说,青春蕴含无穷潜能,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春追求光辉的理想,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这告诉我们要(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施惠毋念,受恩莫忘
C.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D.求同存异,以礼待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青春的认识。
C:青春追求光辉的理想,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告诉我们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故C符合题意;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故A不符合题意;B:施惠毋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故B不符合题意;D:求同存异,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以礼待人,意思是对人要有礼貌,告诉我们要宽容他人、做文明有礼的人,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针对以下四位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表现,你认为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日常表现 微点评
① 小颖虽然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但她认为自己也有许多优点,如善良、真诚等。 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② 小浩因在演讲比赛中输给好友小强,便不再与小强交往。 坦然接受友谊的淡出
③ 小刚自习课上向旁边女同学请教一道难题,落落大方,有礼有节。 尊重同学,健康交往
④ 小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意义的书籍。 守护生命,养护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接纳和欣赏自己、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异性交往、爱护身体、养护精神。①:小颖同学虽然有不足,但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说明她能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故①符合题意;③:小刚同学和女同学交往时落落大方,说明他尊重同学,能与异性同学健康交往,故③符合题意;④:小治同学经常参加体育比赛,说明他爱护身体,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阅读有意义的书籍,有利于养护精神。故④符合题意;②:因为输了比赛就不跟同学交往,说明小浩同学没有处理友谊和竞争的关系,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4(2024·辽宁·中考真题)某校开展书法作品展览活动。下列作品的内容能体现“行己有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
A:“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意思是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强调了要有羞耻之心,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体现了“行己有耻”;故A符合题意;B:“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表达的是亲近仁义,与邻国友好相处,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强调的是国家对外交往的原则,未体现“行己有耻”;故B不符合题意;C: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意思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强调以人民为根本,未涉及“行己有耻”;故C不符合题意;
D:“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突出人民的重要性,与“行己有耻”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小琦自幼喜欢跳绳,成绩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拿到荣誉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地说:“跳绳让我不断突破自我,感觉好棒!”如今,她已经在计划完成下一个人生目标。这表明( )
①做更好的自己,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②有了自信,才能怀着希望去完成新目标
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够成功 ④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学会不断改正缺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自信、做更好的自己。①②:材料通过小琦跳绳获奖的事例,说明了自信的重要性,强调了要善于激发潜能,故①②说法正确;③:这夸大了兴趣的作用,故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出不断改正缺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6.(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学校文学社举办“最美经典诵读员”竞选活动,普通话标准、喜爱文学的小静很想报名参加,但她性格内向、胆小害羞,不敢参与竞选。如果你是她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 )
A.“要学会等待,等老师来找你吧!”
B.“多浪费学习时间啊,还是不参加的好!”
C.“要敢于迎接挑战,自信地展示自己!”
D.“要学会竞争,不要把机会留给别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正确对待竞争。C:小静有普通话标准、喜爱文学的优势,很想参加竞选,但因为性格内向、胆小害羞而不敢参与,作为好朋友就应鼓励她敢于迎接挑战,自信地展示自己。故C符合题意;A: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要主动争取,不能等待,故A说法错误;B:参与学校的活动,有利于在更大的舞台上锻炼自己,这不是浪费时间,故B说法错误;D: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参与竞争,“不要把机会留给别人”是错误的,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7.(2024·湖北·中考真题)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新时代青年应挺膺担当,用坚持与努力描绘属于自己的绚丽画卷。这启迪我们在强国建设中要( )
A.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B.编织人生梦想,注重个人利益
C.努力张扬个性,享受青春激情 D.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身变化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青春的认识。
A:分析题文,新时代青年应挺膺担当,用坚持与努力描绘属于自己的绚丽画卷,这启迪我们在强国建设中要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故A符合题意;B:“注重个人利益”说法错误,应更强调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故B说法错误;C:“努力张扬个性,享受青春激情”过于强调个人的享受,是享乐主义的体现,故C说法错误;D:“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身变化”与强国建设的主题联系不紧密;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8.(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能体现追求这一道德境界的是( )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①②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体现了从点滴小事做起追求至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这是追求至善的表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每天都要自我反省,如果有错误就改正,如果没有就加以勉励,也是追求至善的方式;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强调的是人要有羞耻之心,这与“止于至善”的道德境界所表达的内涵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9.(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冬奥会上,31岁老将徐梦桃身体里带着钢钉出场,主动选择挑战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凭借极高的完成度,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此前,饱受伤病困扰的她一度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亲告诉她“你已经坚持了20年,不差这一步”。徐梦桃事边的感人之处在于( )
①坚持不懈,追逐梦想 ②勇敢挑战,超越自我
③忠于热爱,获取名利 ④自信自强,为国争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梦想、自信自强。①②④:分析可知,徐梦桃坚持不懈,即便受伤也不放弃,最终成就全满贯,体现了坚持不懈追逐梦想;她主动选择挑战高难度动作,展现了勇敢挑战、超越自我的精神;她在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也体现了自信自强,为国争光,故①②④正确;③:她的感人之处主要在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拼搏精神,而不是为了获取名利,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
10.(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2024年“新时代江苏好少年”夏丽蕊多才多艺,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用实际行动引领着身边的同学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由此可见( )
A.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相连
B.友谊和竞争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好的榜样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D.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榜样的力量。
C:分析题文,材料中夏丽蕊作为好少年用实际行动引领身边同学,体现了好的榜样能给予他人自我完善的力量;故C符合题意;A:少年梦想与材料内容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总是”说法太绝对;故B说法错误;D:材料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榜样作用,而非物质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