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精讲】11:勇担社会责任 课件(共20张ppt)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一轮复习精讲】11:勇担社会责任 课件(共20张ppt)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专题十一 勇担社会责任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考点 考情分析
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政治认同: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2.责任意识: 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关心社会,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 责任与角色同在 积极奉献社会以及责任担当是近五年山东中考的高频考点,预测可能联系热点话题、学生生活情境、模范人物事迹等,多以选择题、生活辨析题的形式呈现,关联考点多为人生价值、核心价值观、行己有耻、公民权利、违法犯罪等
积极奉献社会
勇担社会责任
责任与角色同在
内容构成
责任的含义、来源;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承担责任的意义。
关爱他人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关爱的含义、表现、作用、如何。
服务奉献社会的形式、意义;如何服务奉献社会;中国共青团。
积极奉献社会
做负责任的人
服务社会
什么是代价;什么是回报;如何选择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人。
1.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 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4. 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5.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
6.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7.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8.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9.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10.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当做的事情。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
1.什么是责任?责任来源于哪里?
2.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是什么?
3.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1)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2)面对非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
(3)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4.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作用)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5.怎样做到关爱他人?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考虑他人的内在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6.为什么要服务和奉献社会?(意义)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7.怎样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4)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2024·云南·中考真题)1.2024年5月,广东梅大高速塌方灾害发生后,有人不惧危险成功拦截多辆行驶中的车辆,有人奋不顾身救起多名伤员……他们的行为( )
①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②彰显了平凡中的伟大
③体现了见义勇为的责任担当 ④自觉履行了法定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精神生命、承担责任、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①②③:分析题文可知,题干的这些人的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保护,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他们在危险情况下的勇敢举动展现出平凡人身上的伟大之处;不惧危险去拦截车辆、救伤员,体现了见义勇为的责任担当,故①②③正确;
④:这属于道德层面的高尚行为,并不是法定义务,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2.在我国相继承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期间,志愿者们热情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A.志愿服务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
B.参与志愿服务是为了获得表彰和赞许
C.志愿服务体现扶危济困的美德
D.参与志愿服务更重要的是获得物质回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社会的意义。A:志愿者们热情服务,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而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故A符合题意;B:志愿服务的初衷应该是无私奉献、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不是为了获得外在的表彰和赞许;故B错误;C:题干中提到的是在大型活动中的志愿服务,并没有体现扶危济困的美德;故C不符合题意;D: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的、无偿的行为,其重点在于奉献和付出,而不是追求物质回报;故D错误;故本题选A。
(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3.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探索科学奥秘、践行生态理念、热心公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貌。这启示我们( )
A.服务和奉献社会一定要得到回报 B.务必要履行奉献社会的法定义务
C.要积极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D.服务社会成了中学生的首要任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和奉献社会。C:从题文中新时代好少年的表现可知,新时代的好少年具有服务和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向这些好少年学习,积极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故C符合题意;A:“一定要得到回报”错误。承担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也意味着可能会获得相应回报,但不一定会得到回报,故A说法错误;B:服务和奉献社会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故B说法错误;D:中学阶段,学习是中学生的重要任务,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024·河南·中考真题)4.中学生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下列名句最适合用在这封感谢信中的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关爱他人。C:分析题文,小勇每周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关爱老人,这种爱人、敬人的行为,符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表达的付出爱和尊敬会得到回报的含义;故C符合题意;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的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决心;故B不符合题意;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体现的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尊重关爱他人、服务社会。①③:分析题文可知,“残障者由志愿者搀扶着就座,环卫工人被请进幽静的座位”,体现了文明有礼、与人为善的社会风尚;“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午餐,惠及有需要的人”,体现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美好品德。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共同富裕,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在题文中未体现出来,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年过六旬的老人结伴而来,残障者由志愿者搀扶着就座,环卫工人被请进幽静的座位……这温情的一幕发生在某市“家之味”餐厅。俗话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家之味”却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午餐,惠及有需要的人,让小城爱意满满。“家之味提供免费午餐,蕴含着( )
①“文明有礼,与人为善”的社会风尚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处之道
③“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美好品德 ④“共同富裕,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山西·中考真题)6.今年“五一”假期,我省的青年志愿者们前往许多景区和路段为游客提供咨询、讲解服务,让八方游客感受到了山西人民的热情好客。这说明志愿者们( )
A.行己有耻,见贤思齐 B.乐观开朗,懂得谦让
C.理性平和,热爱生活 D.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社会。D:分析题文,青年志愿者们在“五一”假期前往景区和路段为游客提供咨询、讲解服务,这一行为体现了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展现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故D符合题意;ABC:选项观点都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24·新疆·中考真题)7.杭州亚运会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以专业、友善、周到的服务,为赛会顺利举办提供保障,他们的微笑也成为亮丽的名片。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是( )
①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爱岗敬业的表现,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③服务社会的表现,有利于提高自身道德境界
④文明有礼的表现,有利于展现国家形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社会的意义。③④:分析题文,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的表现,通过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志愿者以专业、友善、周到的服务,其微笑成为亮丽的名片,这是文明有礼的表现,有利于展现国家形象,故③④正确;①: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是自愿的行为,并非履行法定义务,故①错误;②:志愿者的行为重点在于服务社会和展现良好形象,并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故②错误;故本题选D。
8.(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人民日报官微制作了一则短视频,这则视频集纳了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等科学家们年轻时的照片,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也曾风华正茂。有网友留言:“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他们的青春与祖国同在,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要( )
①奉献国家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②坚持名利至上,成为卓越人才
③勇于承担责任,赢得他人尊重 ④汲取榜样力量,绽放青春光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人生价值、承担责任、榜样的力量。
①③④:分析题文,材料中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等科学家们将青春奉献给祖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启示我们奉献国家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勇于承担责任,赢得他人尊重汲取榜样力量,绽放青春光彩;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科学家们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追求名利,而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C。
9.(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下列行为属于积极奉献社会的是( )
①节假日到街头清除小广告,为美化城市出力
②利用暑假到新疆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③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上公交,主动上前搀扶
④春节期间,积极参与写春联送祝福志愿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奉献社会。①:通过清除小广告来改善城市环境,是积极为城市美化出力的表现,属于积极奉献社会的行为,故①说法正确;②:虽然旅游可以增长见识,但这主要是个人休闲和娱乐的行为,并不直接为社会做出贡献,也不属于公益性质的活动,故②说法错误;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是积极奉献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表现,故③说法正确;④:这一行为是公益性质的活动,通过为社区或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传递节日的祝福和温暖,属于积极奉献社会的行为,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10.(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暖心的小举动:垃圾袋外特别贴上“玻璃碴请小心”的纸条以提醒保洁人员;在遗失了井盖的路边竖起警示标识以提醒路人;为脚步匆忙、满头大汗的快递小哥递上一杯水……从这些暖心举动中,可以感悟到( )
①关爱他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 ②关爱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唯一桥梁
③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④我们应推己及人,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关爱他人。
①③④:分析题文可知,题干的这些暖心举动体现了关爱他人对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这些小举动虽小但体现了爱心;这些行为正是推己及人,关心他人的表现,故①③④正确;
②:“唯一桥梁”说法太绝对;关爱是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