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精讲】14:理解权利义务 课件(共22张ppt)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一轮复习精讲】14:理解权利义务 课件(共22张ppt)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专题十四 理解权利义务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考点 考情分析
1. 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2.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3. 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法治观念: 权利义务相统一。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义务的考查,多联系图表、漫画、生活场景、热点问题、典型事件、法律案例,以生活情境辨析、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设问多为启示、警示、感悟或认识、理解类,关联考点多为情绪、预防违法犯罪、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等。
公民义务
理解权利义务
公民权利
内容构成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权利义务相统一;履行义务
公民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4.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5.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6.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7.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9.我国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0.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13.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14.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等自由;③监督权。
(2)人身自由。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④受教育权、⑤文化权利。
(4)其他权利。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1)满足条件:
①国籍: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②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③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重要性: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小结: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 内容 意义
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
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言论、出版等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4.人身自由的地位和重要性?
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重要性: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小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
社会经济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地位: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事业。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未来
政策:义务教育制度、资助政策。
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措施:对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内容 含义 表现
占有权 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 拥有自己的财务;拥有自己的专利等
使用权 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 购买的房屋用于居住、开超市
收益权 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如出租自己的房屋、汽车获得的租金
处分权 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 事实上的处分(如吃掉、用掉)和法律上的处分(如财产赠给、送给、卖给他人)
5.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④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6.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遵守宪法法律 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 ④依法纳税
⑤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7.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8.怎样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要求公民怎样做?
①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9.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模仿、伪造他人的声音、面孔、视频等信息进行诈骗(如下图所示)。对此类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
②受害者只能通过诉讼维权
③它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④这是利用高科技致富的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财产权和人格尊严权。
①③:分析题文,利用AI技术模仿、伪造他人的声音、面孔、视频等信息进行诈骗,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使得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同时,这种行为也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如肖像权、名誉权等;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受害者维权的途径不仅仅只有诉讼,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等方式;故②说法错误;④:这不是利用高科技致富的正当手段,而是违法犯罪行为;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2024·湖北·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这一主题,进行了课堂情景剧表演。
☆剧情一:小丽的爸爸参加新一届县人大代表选举,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剧情二:小丽的妈妈通过“网络问政”栏目对某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剧情中小丽的爸爸和妈妈,分别行使的公民基本权利是( )
A.政治自由 监督权
B.政治自由 维护国家利益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监督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维护国家利益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丽的爸爸参加县人大代表选举并投票,行使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小丽的妈妈通过“网络问政”栏目对某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的是监督权;故C符合题意;A:小丽爸爸的行为对应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是政治自由;妈妈行使的是监督权;故A说法错误;B:爸爸行使的不是政治自由,也不是维护国家利益;妈妈也不是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故B说法错误;D:爸爸行使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妈妈行使的是监督权,不是维护国家利益;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依法履行义务。
①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在国家需要时,就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和“我们要成为国泰民安的守护者”,启示我们要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题干没有涉及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故②不符合题意;
④:国家安全包括国土安全,但国土安全只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3.(2024·北京·中考真题)“我们生于伟大的祖国,在国家需要时,就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尊严,需要强大的国防。我们要成为国泰民安的守护者!”大学生们发出铮铮誓言,怀揣报国梦踏上军旅征途。这些誓言启示我们( )
①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③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④国土安全涵盖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福建·中考真题)暑假期间,小闽一家外出旅游。出发前,妈妈到派出所更换即将过期的身份证;行车途中,爸爸主动礼让行人;景区内,小闽劝阻弟弟不要乱涂乱刻。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妈妈能够自觉地履行义务
②爸爸维护了他人的人格尊严
③小闽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④弟弟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宪法和法律。①:妈妈到派出所更换即将过期的身份证,这是妈妈能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表现,故①说法正确;②:爸爸主动礼让行人,维护的是行人的生命安全,而非他人的人格尊严,故②说法错误;③:小闽劝阻弟弟不要乱涂乱刻,说明小闽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知道要爱护景区的公共财物,故③说法正确;④:弟弟乱涂乱刻的行为是不文明、不合法的,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近年来,微短剧凭借时长短、节奏快、剧情紧凑吸引了许多观众。然而,不少微短剧需要充值会员或付费购买才能观看全部内容,但观众充值后,经常遇到剧集变短、无法观看、二次付费等问题。上海陈女士就陷入了这种“陷阱”,她应该( )
①拨打电话、寻求消协帮助 ②自认倒霉,再不看微短剧
③加强监管、打击不良商家 ④联系商家,追回多付钱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①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陈女士的消费问题,她可以拨打电话、寻求消协帮助;消费者协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维权的指导和帮助,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可以联系商家,追回多付钱款:先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尝试解决问题,要求退回不该支付的款项;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自认倒霉,再不看微短剧,这种做法是消极的,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无法促使商家改进服务;故②错误;③:加强监管、打击不良商家,这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消费者个人难以直接做到;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②③: 从漫画中左侧人物的挑担行为中可知,权利和义务一肩挑,就能行稳致远;从漫画右侧人物的挑担行为中可知,只重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漫画的寓意告诉我们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故②③符合题意;①:漫画启示我们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而不是在数量上完全一致,故①说法错误;④:“两者完全对等”错误,公民的权利义务相统一,不是完全对等,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漫画《挑“担子”》的寓意告诉我们( )
①享有权利的数量必须和履行义务的数量相一致
②只重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
③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④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两者完全对等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7.(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殷某因某软件公司将其声音智能化处理后对外出售牵利,将软件公司告上注庭,法院判决该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殷某的行为告诉我们( )
A.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B.人人守法已成为全民共识
C.诉讼是维权的最佳选择 D.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D:分析题文,殷某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表明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故D正确;A: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B:“人人守法已成为全民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C:“诉讼是维权的最佳选择”不准确,维权途径有多种,诉讼只是其中之一,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故C错误;故本题选D。
8.(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某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以“我的权利·我知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表中“学习材料”与“公民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学习材料 公民权利
① 李青爸爸在人大换届选举中当选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 张某向纪委监委举报某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问题 监督权
③ 晓晓在俊文小学就读一年级 受教育权
④ 蔓蔓到社区参加“五一”文艺表演交流活动 劳动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
①:李青爸爸在人大换届选举中当选人大代表,体现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①正确;
②:张某向纪委监委举报某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问题,这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表现;故②正确;
③:晓晓在俊文小学就读一年级,享有受教育权;故③正确;
④:蔓蔓到社区参加“五一”文艺表演交流活动,这体现的是文化权利,而非劳动权;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
9.(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近年来,电瓶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常用代步工具。但个别居民借口小区停放场所和充换电设施数量不够,将自己的电瓶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电瓶车在哪里存放和充电是车主的自由
②违规充电完全是因为小区集中充电设施不够
③电瓶车主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④电瓶车存放和充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电瓶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损害了公共安全;因此,电瓶车主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享受使用电瓶车便利的权利时,也要履行保障安全的义务;电瓶车存放和充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这是保障公共安全和自身安全的必要要求;故③④符合题意;①:电瓶车在哪里存放和充电不是车主随心所欲的自由,要符合相关规定和保障公共安全;故①说法错误;②:违规充电不仅是因为小区集中充电设施不够,也有车主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0.(2024·河南·中考真题)中学生小刚课余时间喜欢上网,他在网络上多次散布同学小德的隐私,给小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小德和家长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赔礼道歉,但是小刚不予理睬,小德和家长最后选择了报警。面对警察的询问,小刚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我是未成年人,国家法律给予我特殊保护,就算违法我也不用承担责任。”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小刚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答案】小刚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他认为未成年人违法不用承担责任的观点是错误的。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刚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但在网络上散布小德的隐私,侵犯了小德的隐私权,违反了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又事关国家的未来,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违法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所以,小刚作为未成年人,在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同时,依然应该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要从小刚的身上吸取教训,提高媒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做自觉守法的人。
11.(2024·云南·中考真题)【弘扬宪法精神 治理网络空间】
……
截至2023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人。与此同时,自媒体造假现象也引发关注。
为吸粉引流,自媒体从业者徐某某与薛某编造“秦朗丢失寒假作业”的视频,散布虚假信息。同时,部分网民不分真伪、轻信盲从,导致事件不断发酵。因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其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可见,自媒体和网民都需要反思,勿让谎言成为流量密码。
(2)结合材料,运用依法行使权利与合理利用网络的相关知识,说说你对“勿让谎言成为流量密码”的理解。
答案:(2)①从依法行使权利角度来看,自媒体从业者编造虚假信息,违反了法律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等权利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徐某某与薛某为了吸粉引流而编造谎言,侵犯了他人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没有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②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分析,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利用网络传播真实、积极的信息。网民在网络中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判断力,不盲目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共同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部分网民轻信盲从虚假信息,助推了事件发酵,没有做到合理利用网络。只有自媒体和网民都树立正确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合理利用网络,才能避免谎言成为获取流量的不正当手段,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和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