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向·智慧备考---新考试难度观下高考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聚焦考向·智慧备考---新考试难度观下高考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聚焦考向 智慧备考
——新考试难度观下高考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2.2025年高考几套试卷?
1.最系统、最全面的新高考改革历经十年,将如何实现“小步
快跑”的原则,渐次调整,“稳中求进”。
3.2025年高考是否会考任子朝先生在《新高考十年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成就、挑战与转向》中提到的四种新题型:逻辑题、数据分析题、判断题、举例题?
4.2025年高考是否在课标Ⅰ、Ⅱ卷中使用“新定义”题型?
5.语文试卷的整体字数要求是多少?
6.2025年高考作文字数控制在多少,方向在哪里?
7.2025年高考在教考衔接方面将有哪些调整?如何体现最新版本课标的理念?
8.2025年1月适测我们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试题风格变了——
看不见的变化
河南高考状元原泽宇
语文141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1分
综合297分
高考总分721
语文150分
数学124分
英语142分
历史74分
地理94分
生物94分
高考总分678
福建高考语文学霸卓孟毅
课堂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
有底蕴的学校必有“课程”
姓名 分数 姓名 分数 姓名 分数 姓名 分数 姓名 分数
张桄玮 144 江锐 137 秦滢 135 王聪颖 133 杨彬 129
路涵程 144 郝爽 137 侯欣雨 134 刘浩东 133 常榕晏 128
郝珂 144 秦如玉 137 付小珂 134 杨慧娟 132 侯文杰 128
郭柯君 140 石瑞莉 136 刘鑫 134 杨柯 132 王钤 128
王玉婷 140 刘鹏伟 136 卢科辰 134 王莹 131 郭奕楠 128
付雪凡 140 邱方 136 张露予 134 李若瑜 131 王俊贤 128
常丽芳 139 管浩宇 136 桑洋 134 马诗钰 130 呼彦汝 127
郭顺瑶 138 秦静霞 135 付亚宁 134 呼林慧 130 刘晨鑫 127
杨婕茹 137 付晓振 135 贾晨希 134 常盈 130 路呈祥 126
栗于惠 137 李嘉昕 135 王楠 134 邓景文 129 王艺儒 126
有底蕴的学校必有“课程”
以共生团结之水 浇命运共同之花
——2020级郑媛元
长河霜冷,时空阒寂。历史的泽畔总行吟着两种身影:或单枪匹马,损人利己,终唇亡齿寒,难致彼方;或携手同行,团结共生,终得命运共同之花,灼灼盛放。
习总书记之语道破了共生团结的真谛。掩卷覃思,恍悟得:唯有团结与共生,方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人与人共生,是谓心怀善意之水。护康衢烟月,不染风尘。
“世界的尽头其实是柴米油盐四季三餐,我们的归宿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守望。”深谙此理,黄文秀与乡亲们共生,走进乡村扶贫,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梁的月光;张桂梅与大山的女孩们共生,创办华坪女高,祝她们走出大山,化羽成蝶……心怀共生之善,要求我们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可以不舍己为人,却不可损人利己,可以不行义,却不可行不义。点亮别人的灯,铺平别人的路,我们才能更加光明,走得更远!
国与国共生,是谓筑牢团结之基。得民胞物与,协和万邦。
课堂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退回到一个孤岛”,此言发蒙振聩,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变暖利剑高悬,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双头怪竞相疯长,人工智能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新的挑战……我们,何以破局?唯有团结共生可致!于是,“一带一路”的悠悠驼铃串联起各国心声,“世博会”琳琅满目的商品牵动着各国的脉搏,中国高铁亦走出国门洒向万水千山……唯有守望相助,互利共赢,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步履铿锵!
世间万物共生,是谓濯多元之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个人有个人的风采,各国有各国的风情,这些风采与风情的共生共融,才构成了世界的“百花园”。古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互联互通,而放眼当今,不论是“中国年”在世界各国收获认可,还是异域文化传入中国,都向我们诠释出一个真理:文明因交流而丰富,世界因多元而多彩。心怀共生团结之智,才能迎来“云月相同,溪山各异”的多彩世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 ”,此般古老的东方智慧流淌至今,指引着我们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让我们将此铭记于心,共生团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坦途吧!
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心存千般锦绣,手掬河汉万顷!
语文138分
数学141分
英语138分
物理99分
生物97分
化学98分
高考总分726
山东高考状元于坤源
湖北高考理科状元叶涛鸣
语文138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2分
物理100分
化学94分
生物94分
高考总分708
湖北:襄阳五中
湖北:襄阳五中
请用一张图概括今年的高考,你选哪张?
请用一张图概括今年的高考,你选哪张?
解读,重要文件
2025,高考命题综述
科技创新
因文设题
结构不良
非连
策论
无问之问
中国特色思想
综合性
百年未有大年局……
新定义?
新时代
新标准
新难度
四无四不
反刷题
新风格
反套路
五育
三大文化
启示?
试卷结构变了?
(教育部·姜钢主任)
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变了
新课标I 卷第4题考查设问和反问的论证效果,打破题型界限, 体现了信息类文本阅读与语言运用板块的融合。
新课标Ⅱ卷第1题考查图文对比阅读与图片排序,要求考生将文字、示意图、试题三者结合起来,梳理清楚逻辑关系后再作答。
新课标Ⅱ卷第17题名篇名句默写的三道小题都有明确的情境, 体现了无情境不命题的思路。
全国甲卷第5题以故宫太和殿的修缮工程实例为材料,设置填空题,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度,同时,预示考法更加灵活;
第6题需要结合原文与第5题的工程实例两则材料进行作答,即原文与第5题材料共同组合成一个新的非连续性文本,开创了一种一环扣一环的全新的试题类型。
全国甲卷第14题要求考生联系教材所学,根据诗歌内容推断诗句中缺的字,这是首次在诗歌选择题中考查逻辑推断。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 文志英
试题的设计理念变了
通过调整试卷结构,力图实现能力考查的目标,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同时引导中学课堂教学改变机械训练和相对固化的复习备考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使学校教育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由于全卷题量减少,不可能覆盖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所以适应性测试精选学科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而且难题也都难在主干内容和重要原理、方法上。突出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重点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重视教材,重视概念,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深度学习的空间。避免超纲超量学,助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试题的设计理念变了
试题难度比2023年适应性测试卷低,主要体现在中等考生得分可以提高,这种提高的来源是将原来多项选择题与填空题改变为更加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题目,这一改变是合理的。这些变化虽然增加了部分考生的得分率,但不影响一般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的得分率。
整卷难度结构的设计主旨是使试卷的整体难度更加适合考生水平,使考生创建良好的答题心态,充分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单选题难度(新时期的难度观)适中,考生入手更加容易,做题过程更加顺畅。多选题降低难度的措施,是简化计算,试题一般是在同一条件进行的推理和计算,同时各选项有一定的衔接和承续。中档题的难度平缓,解答题的前三个题学生都能上手,中等学生基本都能完成。最后两个压轴题保持较高的难度、能力要求和思维要求,以保持对高分段考生良好的区分,并且分值由过去的12分增加到17分,占分比例和重要性显著增加。由于整体难度的调整,考查思路的变化,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去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合理的解题策略提出了较高要求,突出了选拔功能。
试题的设计理念变了
试题难度比2023年适应性测试卷低,主要体现在中等考生得分可以提高,这种提高的来源是将原来多项选择题与填空题改变为更加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题目,这一改变是合理的。这些变化虽然增加了部分考生的得分率,但不影响一般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的得分率。
整卷难度结构的设计主旨是使试卷的整体难度更加适合考生水平,使考生创建良好的答题心态,充分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单选题难度(新时期的难度观)适中,考生入手更加容易,做题过程更加顺畅。多选题降低难度的措施,是简化计算,试题一般是在同一条件进行的推理和计算,同时各选项有一定的衔接和承续。中档题的难度平缓,解答题的前三个题学生都能上手,中等学生基本都能完成。最后两个压轴题保持较高的难度、能力要求和思维要求,以保持对高分段考生良好的区分,并且分值由过去的12分增加到17分,占分比例和重要性显著增加。由于整体难度的调整,考查思路的变化,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去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合理的解题策略提出了较高要求,突出了选拔功能。
试题的设计理念变了
示例:作文(命题建议)
工具
过程
对否
创新性解决,贡献人类
46个字(含标点)
示例:作文(命题建议)
2025设计理念——锁死“伪学霸”
1、改变原有的应考观念,高考以后都是要筛选真学霸,没有真 正理解底层逻辑、底层规律的考生,越来越难拿高分。(夯实基础)
2、提升教师和考生的心理素质,加强自信心和平常心,要理性, 而不要侥幸。(沉稳、大气,真探究)
3、教师不断地科学地研究教学与高考,教师不能只根据考题预 测,还要根据国家的政策、重要的文章预测,对备考素材进行合理的取舍。
4、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更要提升专业水平。
——保继光院长
新时期考试难度观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2期
新时期考试难度观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2期
 多年来,数学高考一直强调“多想一点,少算一点”的理念,从重考查知识回忆向重考查思维过程转变。在测试卷中,这一理念在解析几何的考核中体现得极其充分。第18题第(1)问略显常规,主要考查了考生抛物线的基本知识和数学运算素养。通过引入直线l的斜率作为参数,借助熟知的韦达定理,得到M、N两点的坐标和直线MN的方程,从而证明了MN过定点(3,0)。第(2)问设计巧妙,很有技术含量,“想得到”与“想不到”计算量相差悬殊。如果考生赶进度,不加思考地延续第1问的思路,先求A、B、D、E四点的坐标,得到直线AE、BD的方程及其交点G的坐标,再写出三角形GMN面积的表达式以求得最小值,那么作答的计算量超大,很难最终完成解答。若考生在紧张的高考中能够“停一停、想一想”,巧妙地结合平面几何中三角形面积的性质,采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就能获得S△GMN=S四边形ADMN,从而比较轻松地完成三角形GMN面积最小值的求解。这样的命题方式提醒考生“多想少算”,考查了思维能力,有效地避免了以前在解析几何的考核中计算量“居高不下”的现象,并且在考查考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同时也考查了逻辑推理素养,也比较自然地体现了各核心素养的交融性。
试题风格变了——
试题风格变了——情境
试题风格变了
中国考试, 2024(7): 11-18.
任子朝:《新高考十年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成就、挑战与转向》
原创 任子朝 中国考试
2024年07月08日 15:30 北京
摘 要:新高考启动十年来,数学科贯彻高考内容改革要求,在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试题形式、试卷结构、难度调控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加强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考查,进一步增强学科育人功能,提升人才选拔质量。面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等新要求,针对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较大、试题难度的年度间波动等挑战,应进一步完善考试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查策略,研究适合不同地区学生的卷种、题型和试卷结构,科学调控难度,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试题风格变了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2期
为加强核心素养考查,数学科开发研制了多项选择题、结构不良试题和新定义试题等多种题型。多项选择题……。
结构不良试题并不是试题本身有错误,而是问题条件或数据存在部分缺失或冗余,需要考生补充缺失条件或剔除冗余条件才能顺利解题[12]。结构不良试题具有较好的开放性,突破了传统数学试题条件确定的固化模式,无论在试题条件还是解题过程上都更加多元、灵活,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解答此类试题,学生需要进行自主的创造性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条件或选择解题过程。……。
新定义试题通过新定义一个数学对象或数学运算,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设置试题。该题型形式新颖,考查功能显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通过新定义创设数学新语境和话语体系;通过新情境搭建试题框架,创设解题条件;通过新设问设置思维梯度,逐步深入,准确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解题过程展现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究过程,实现对分析、推理、判断、论述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风格变了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2期
(二)开发新题型,加强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引导。
一是逻辑题,即在生产和生活中选取情境,以日常生活语言叙述题目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合理逻辑推理后做出判断,主要考查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更现实、更真切地考查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数据分析题,即给出一些材料和背景以及相关数据,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和数据,提取信息,根据试题给出的情境和数据等,应用统计学原理,自主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结论并解决问题。。
三是判断题,即给出关于一个问题的几种结论或者几种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判断哪种结论或解法正确,哪种解法错误,并说明理由。
四是举例题,即首先给出题干,其中包括题设的结论、性质和要求等条件,要求学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进而结合对抽象条件的理解,构造符合题干要求的结论或具体的实例。
试题风格:失 分 点 分 散
温馨提示
【2023年高考卷】
【2023年云南等“四省”适测】
谨记:方向比努力重要……
2024·适测——
(河南省、黑龙江、甘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Ⅰ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优秀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附联系素材)
(2024纪要+2025建议)
祝2025高考大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