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时作业(含解析)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时作业(含解析)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时作业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貌名称为( )
A.黄土塬 B.黄土峁 C.黄土梁 D.黄土川
2.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
②白羊肚头巾
③筒裙
④赛龙舟
⑤信天游
⑥秦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
读“黄土高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吹来的
B.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C.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的治理应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4.下列建筑中,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
A.碉楼 B.竹楼 C.窑洞 D.蒙古包
读我国黄土高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在黄土高原行走,直线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其原因是( )
A.河道纵横 B.沼泽遍布 C.冰川广布 D.千沟万壑
6.下列不利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活动是( )
A.坡脚建挡土坝 B.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C.开荒种田,增加耕地 D.缓坡地修筑梯田
“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这首陕北民歌描述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黄土高原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黄土土质疏松
③引黄河水灌溉
④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⑤围湖造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
A.千沟万壑 B.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C.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 D.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读黄土高原某地景观图及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图中信息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地面崎岖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面坦荡,起伏和缓 D.峰峦绵延,山势雄浑
10.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区属于(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
11.导致该地区地表形态沟壑纵横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板块运动 D.火山喷发
半个多世纪以来,陕西省榆林市持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榆林市横山区将部分坡耕地修建为宽幅达9米以上的宽幅梯田,并建有农业机械可通行的机耕道,在生态治理的同时为当地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图1和图2分别为黄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和宽幅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榆林市地处黄河( )
A.源头地区 B.上游地区 C.中游地区 D.下游地区
13.横山区修建宽幅梯田,有利于( )
①保持当地水土
②实施机械化耕作
③减少田间病虫害
④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横山区在宽幅梯田上发展特色农业,其中山地苹果品质优良,主要原因是该地( )
①坡度较缓
②日照充足
③降水丰富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B_______,河流:D_______。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____。
①地表植被稀少
②黄土结构疏松
③降水集中,7、8月份,多暴雨
④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实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4)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句中提到的秦腔属于下列哪一地区的民俗____。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
(6)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的主要特点是______,特有民居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黄土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图中所示地貌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黄土梁。故选C。
2.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的居民依据黄土的地理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当地著名的剧种是秦腔;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头上便戴着白羊肚手巾;信天游是流传在黄土高原的一种民歌形式;筒裙是生活在海南的黎族妇女最喜爱的服装,赛龙舟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一种运动项目。故选C。
3.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尘堆积而成,次生黄土是原生黄土经冲积改造而成,黄土高原也叫风吹来的高原,A正确;黄土高原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即在7~8月间,B正确;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不是土地荒漠化,C错误;水土流失的治理应当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D正确;故选C。
4.答案:C
解析:碉楼是青藏高原的民居,A错误;竹楼是云南省傣族的传统民居,为的是通风散热,B错误;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C正确;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这使得在黄土高原上行走,直线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故选D。
6.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坡脚建挡土坝,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缓坡地修筑梯田都有利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开荒种田,增加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故选C。
7.答案:A
解析:黄土高原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引黄河水灌溉、围湖造田不会造成水土流失。故选A。
8.答案:C
解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是人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故选C。
9.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由于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B正确;从图中不能得出黄土高原西高东低、地面平坦、峰峦绵延,山势雄浑的地形特征,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的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区,C正确;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之间,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导致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从自然原因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黄土高原逐渐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A正确;风力堆积、板块运动、火山喷发与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形成无关,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位于黄河的河口至桃花峪段,即在黄河的中游地区,故C正确。河口以上为上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排除ABD。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横山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修建宽幅梯田,有利于保持当地水土,①正确。修建宽幅梯田,利于实施机械化耕作,②正确。梯田是水平方向开垦,与减少田间病虫害无关,③错误。梯田是水平方向开垦,有利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横山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较少,③错误。山地苹果品质优良,主要原因是该地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④正确。坡度较缓不是苹果品质优良的原因,①错误。故选D。
15.答案:(1)秦岭;黄河
(2)D
(3)C
(4)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5)A
(6)沟壑纵横;窑洞
解析:(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图中B是秦岭,呈东西走向,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D是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向东注入渤海。
(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植被稀少,降水集中,7、8月份,且多暴雨,这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①②③符合题意;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这是人为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实施建梯田、建淤地坝等,①④正确;鼓励生育,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增强,会加剧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畜牧业会破坏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②③错误。故选C。
(4)黃土高原降水的特点是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5)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秦腔是黄土高原的特有民俗。
(6)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是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