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种子的萌发 课时作业 (含解析)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2024)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种子的萌发 课时作业 (含解析)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2024)下册

资源简介

3.1.1种子的萌发 课时作业
1.下列条件中,不属于种子萌发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 )
A.肥沃的土壤 B.适宜的温度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
2.小明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将如图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②中的种子萌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三组对照实验
B.①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水和空气
C.①和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
D.③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种子已死亡
3.周末,李军同学在家尝试用绿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外界条件中,他不需要考虑( )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土壤
4.小明和同学们在探究“蚕豆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过程中,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水分 温度 光照 实验结果
A组 干燥 置于温暖处 黑暗 未萌发
B组 放适量的水 置于温暖处 黑暗 萌发
根据表格,你能推断出小明和同学们想要探究的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哪一个条件(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种子
5.“沉睡”千年的古莲子种下去后能萌发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
A.古莲子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
B.古莲子“沉睡”期间没有萌发的原因是它没有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
C.古莲子的寿命很长
D.古莲子在“沉睡”期间已死亡
6.如图为研究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条件得到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实验的种子应为完整、饱满的 B.水分、空气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
C.第10天,25℃,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D.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30℃
7.小明将大米和小米播种到地里,等了好久也没看到他们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
A.种子处于休眠期 B.外界温度太低 C.没有胚乳 D.胚已被破坏
8.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 B.萌发的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蛀坏 D.种皮被破坏
9.煮熟的种子不能萌发,其原因主要是( )
A.缺少适宜的温度 B.缺少一定的水分
C.种子的胚已经死亡 D.缺少充足的空气
10.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后,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长出“月球第一片嫩叶”。棉花是双子叶植物,下列有关棉花种子在探测器中萌发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棉花幼苗
B.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C.棉花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D.嫩叶是由子叶发育而来
11.如图表示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其储存的营养会被利用
B.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C.只要外界条件适宜,所有种子都能萌发
D.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2.种子销售中心新进了一批小麦种子,某农科员随机取600粒小麦种子均分成三组,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三组中分别有14粒、10粒、12粒种子没有萌发。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A.94% B.98% C.85% D.96%
13.水稻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8~32℃。国家规定,普通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不得低于80%。某科研小组对一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测定,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种子数量 取样方法 温度 实验结果处理
A 5组,每组1粒 挑选个体较大的种子 10℃ 取5组的最大值
B 5组,每组100粒 随机取样 30℃ 取5组的平均值
C 1组,100粒 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 43℃ 取5组的平均值
D 3组,每组5粒 随机取样 43℃ 取5组的最小值
A.A B.B C.C D.D
14.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种子公司购买了若干绿豆种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装置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各放100粒绿豆种子,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
培养皿 甲 乙 丙 丁
场所 黑暗中 日光下 日光下 日光下
温度 23℃ 23℃ 23℃ 0℃
棉花状态 加适量的水 不加水 加适量的水 不加水
种子萌发的数量 97 0 96 0
请分析并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_____________。
(2)根据装置甲和丙的实验结果判断,_____________不是绿豆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如果把装置乙丙相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装置甲和装置丙中都有少数绿豆种子没有萌发,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下表是某个实践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案(各小组实验的其他条件均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1 2 3 4
处理条件 每组10粒结构完整的玉米,分别按以下条件处理后放置10天
25℃,纱布湿润,瓶口敞开 0℃,纱布湿润,瓶口敞开 25℃,纱布干燥,瓶口敞开 25℃,纱布湿润,瓶口密封
种子萌发数 26 0 0 3
(1)该实验方案有多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组。以1组与2组为对照实验时,实验变量属_______。3组与1组对照,说明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_______。
(2)实验选用10粒玉米种子,而不是1粒,这是为了_______。
(3)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一中的_______(填标号)。图二中的标号C是由图一中的[⑥]_______发育而来的,玉米植株的根系属于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肥沃的土壤。
2.答案:D
解析:A.图中①和②形成对照,变量是水,③和②形成对照,变量是胚是否是活的。共有两组对照实验,A错误。
B.①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水,B错误。
C.①和②形成对照,变量是水,C错误。
D.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因此,③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煮熟的绿豆胚已死亡,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需要的能量由种子自身储存的有机物提供,种子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无机盐等物质,因此用绿豆种子发豆芽时,不需要考虑的外界条件是土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A组干燥,B组放适量的水,两组实验只有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实验变量是水分,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而不是探究温度、光照、种子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5.答案:D
解析:A.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包括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未处于休眠期。由于古莲子在“沉睡”千年后仍能萌发,说明它具备这些自身条件,A错误。
B.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古莲子在“沉睡”期间没有萌发,很可能是因为没有获得这些适宜的环境条件,B错误。
C.古莲子能够“沉睡”千年并仍能萌发,说明其寿命非常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C错误。
D.如果古莲子在“沉睡”期间已经死亡,那么它就不可能再萌发。而题目中明确提到古莲子种下去后能萌发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说明它在“沉睡”期间并没有死亡,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B.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除了温度外,其他条件应保持适宜并相同,因此,用于实验的种子应为完整、饱满的,适于萌发的条件;水分、空气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AB正确。
C.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0天,25℃条件时种子的发芽率是最高的,C正确。
D.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皱叶醉鱼草的种子在20℃是发芽率最高,几乎为100%,30℃是发芽率约为0,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胚,胚不完整,而萌发的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因此,将大米和小米播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被破坏了,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被虫蛀咬过的种子胚已经被破坏,所以被虫蛀咬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生命力。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煮熟的种子,胚已经死亡,不能萌发。
10.答案:D
解析: 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棉花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棉花幼苗,A正确。
BC.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可见,棉花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BC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棉花的嫩叶是由种子的胚芽(不是子叶)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其储存的营养会被利用,故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玉米种子的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故B正确。
C.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在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故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玉米的胚芽发育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故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600粒小麦种子平均分成三组,每组200粒。第一组有14粒没有萌发,则种子的发芽率为(200-14)÷200×100%=93%;第二组有10粒没有萌发,则种子的发芽率为(200-10)÷200×100%=95%;第三组有12粒没有萌发,则种子的发芽率为(200-12)÷200x100%=94%,取三组的平均值,即(93%+95%+94%)÷3=94%,则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94%,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如果只选取饱满颗粒大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则偶然性较大,种子的数目不能过多或者过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应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30℃下开展实验,随机取样,观察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点数记录取5组的平均值,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4.答案:(1)光、水和温度(缺任何一个条件均不给分)
(2)阳光;水;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3)胚的发育不完整/胚没有发育成熟/胚没有生活力/胚的营养贮备不足/处于休眠期
解析:(1)(2)甲和丙形成了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甲和丙的种子都能萌发;乙丙形成了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种子不能萌发,种子能萌发;丙和丁形成了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对照,本实验探究的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光。
(3)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也需要自身条件,装置甲和装置丙中都有少数绿豆种子没有萌发、胚没有发育成熟、胚的营养贮备不足。
15.答案:(1)1;温度;水分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②;胚根须根系
解析:(1)在这个实验方案中,有多组对照实验。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因为它提供了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25℃,纱布湿润,瓶口敞开)。以1组和2组为对照时,实验变量是温度,因为这两组的唯一区别是温度不同(1组为25℃,2组为0℃)。通过这组对照,我们可以得出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同样地,3组与1组对照时,实验变量是水分,因为这两组的唯一区别是纱布的湿润程度(1组湿润,3组干燥)。这组对照说明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2)实验选用10粒玉米种子而不是1粒,这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如果只使用1粒种子,那么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如种子本身的质量、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等),实验结果可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使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则可以通过统计平均值来减少这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3)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其内部的胚乳(图一中②)。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主要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会被逐渐分解利用,为种子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图二中的C根是由图一中的⑥胚根发育而来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形成根。此外,玉米植株的根系属于须根系,即由许多粗细相近的不定根和它们的侧根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