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走进法治天地—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8 走进法治天地—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专题08 走进法治天地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1
2
3
4
5
6
点击关键词
构建思维导图
巩固核心知识
教材知识梳理
知识课时串讲
学考对接练习
点击关键词
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
法治
依法
办事
构建思维导图
巩固核心知识
1、生活与法律心息相关: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2、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组,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而要给于特殊的保护。
6、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
教材知识梳理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法律
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靠国家强制力作保障,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则是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形成的,靠人们的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道德没有普遍约束力。
②联系: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法律
5.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
1.法治的含义和重要性
(1)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法治
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③社会环境还比较复杂,还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未成年人应怎样珍惜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
①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未成年人
保护
4.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及地位
家庭保护: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地位:这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学校保护;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网络保护: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地位: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政府保护: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主体责任。
司法保护: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地位:重要保障。
未成年人
保护
1.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①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②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①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③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依法办事
知识课时串讲
法治社会
需要
法律知识
特殊保护
了解
自我保护
要求
与法同行
加强
学考对接练习
1.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从法律的特征角度,这体现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2.交通运输部出台铁路新规。(如下图)其目的是为了( )
A. 更加符合人民利益 B. 维护交通管理秩序
C.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D.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A
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这说明( )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②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B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等。这( )
①有利于从法律层面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②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消除成长烦恼
③说明青少年学生应该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④说明各类学校是未成年人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的第一阵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A
5.《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这一条例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遭受网络欺凌、非理性消费等问题,作了针对性规定。该条例的制定,旨在
①确认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②明确未成年人的义务
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④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6.2024年以来,某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远离危险”为主题,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向未成年人宣传禁毒、防诈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该做法旨在( )
A.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 构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家庭防线
C. 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D. 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C
7. 针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的非理性消费等问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要建立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和年龄分级系统,实施差异化的服务策略。这一规定
A. 体现了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家庭保护
B. 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法律地位
C. 彰显了平等就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D
8.近年来,校园欺凌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极易诱发违法犯罪。漫画《守护》展现了各界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这告诉我们
①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
②学校绝不能姑息纵容问题发生
③司法机关要依法从严处理校园欺凌
④对欺凌问题一律以刑事案件立案侦查
《守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9.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说明我国( )
A. 加强网络监管,规避网络风险
B. 健全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
C. 开始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保护
D. 大力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
B
10.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材料体现出
①我国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
②多方协同能确保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③国家关心和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④政府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11.物业公司为解决停车纠纷;制定了车辆管理公约,并经意见征集,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赞成。
几名业主不听劝导,多次不文明停车,并拒签文明停车承诺书,被物业删除小区闸道口车辆自动识别信息,失去了车辆自由进出小区的便利。这几名业主以通行权受侵犯为由起诉物业公司。法院依法审理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从法治的角度,谈谈业主诉讼请求被驳回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几名业主不文明停车,违反了公约,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院依法审理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说明法律具有强制性,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早晨,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饭后妈妈叮嘱我带好学习用品。爸爸送我去上学,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很多时间陪我,但在上学途中他会和我谈学习或帮我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爸爸妈妈的关心让我感到幸福。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方位筑起了防线。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除此之外,我国对未成年人还有哪些保护?
(2) 我国颁布了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请写出其中一部法律名称。
(3) 结合未成年人自身特点,请谈谈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家庭保护;
①学校保护 ②社会保护③司法保护 ④网络保护⑤政府保护
(2)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②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③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④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⑤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⑥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⑦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