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题探究】角度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材料一 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民权宣传盛极一时。当时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抨击封建专制,介绍西方制度,鼓吹开民智、兴民权。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论证了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必然性。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后,封建官僚中也开始出现立宪要求。1904年,驻法公使孙宝琦上书政务处,强烈要求仿效日本及英德,实行君主立宪,朝野为之轰动。材料二 1905年宣布废除已行千余年之科举取士制度后,进入新式学堂和出国留学的学生更与日俱增。大批富于政治敏感的青年一经接触西学、新学和资本主义的新天地、新气象,多数人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离经叛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观念的信徒,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少拥有秀才、举人头衔的人则开始了从封建文人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伴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日本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界风潮”互相激荡,革命团体、革命书报不断涌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汉民《论清末 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出现的相同历史背景。作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两大主流思潮的主要主张及其共同影响。作答: 角度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材料 1927年,毛泽东为了对土豪劣绅和党内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进行回应,证明农民运动的革命性和重要性,他毅然决然地回到湖南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将调查结果写成书稿,上报中央,顺利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伟大著作。毛泽东在真正到湖南土地上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农民运动并不像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会对国民革命造成破坏,反而为反对封建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民运动已经势如破竹,他们形成一股巨大革命力量,打土豪、斗地主,与一切束缚他们、压迫他们、奴役他们的势力作斗争,展现出了极大的解放决心。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队伍,农民运动坚决不能被打击,而应该被利用起来,反而支持农民运动与否成为检验革命队伍的标准了。——摘编自向阳《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看毛泽东初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从材料中提炼《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作答: 1.清中后期,魏源、梁廷枏、姚莹等一批士子,多方搜求外域新知,打开了“外窥”世界的“一牖”。下表所示是其部分作品的简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代表人物 作品名称 部分内容魏源 《魏源集》 对百务废弛的国家前途表达了忧 虑之情梁廷枏 《夷氛闻记》 对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和后果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姚莹 《康纪行》 提出警惕英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加强沿海边疆防务A.向西方学习成为共识B.统治危机推动经世思潮的发展C.清政府加大舆论宣传D.改革国内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2.严复在《原强》中指出,西洋“其鸷悍长大既胜我矣,而德慧术知又为吾民所远不及……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爱于其国与主,而赴公战如私仇者”。这一思想 (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提供了反清斗争的理论依据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藩篱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3.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但到1919年,李大钊发文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还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这一变化 ( )A.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说明知识分子思想趋于保守C.否定了进化论的科学价值D.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4.中央苏区在《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及相关经济工作的条例中明确规定,对于资本家的企业和手工业尚不实行国有,“商人的粮食买卖是不禁止的”,“鼓励各种群众的与私人的商业机关的自动性”,提倡和鼓励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上述举措 ( )A.改变了农村经济面貌B.完善了苏区的经济体系C.解决了苏区经济困难D.探索了新民主主义经济道路5.读下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 ( )中共会议 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1956年中共八大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当下已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生产资料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D.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成果斐然【热点聚集】1.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十月革命给左右碰壁的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相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其对中国先进分子具有极为特殊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再加上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与屡屡欺压中国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使中国先进分子更加向往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兴奋地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由于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成功的,中国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就成为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共识。——摘编自王刚《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的带动下,全国各地介绍新思潮、呼唤新社会的革命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年之内就达400种之多。据此可知,五四运动后 ( )A.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共识B.革命刊物成为报刊业的主流C.北京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D.出现探寻救国新道路的趋势1.下表所示是1916—1920年中国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刊名 刊行年月 出版地点 宗旨(倾向)《晨报》 1916年8月 北京 思想解放、社会改造《新潮》 1919年1月 北京 伦理革命、民主科学、文学革命《星期评论》 1919年6月 上海 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少年中国》 1919年7月 北京 宣传社会主义《曙光》 1919年11月 北京 唤醒国人彻底觉醒,鼓舞国人革新运动《共产党》 1920年11月 上海 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A.北洋政府压制爱国学生的言论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密切结合D.中国共产党成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发刊词中称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23年12月,北京大学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票中列宁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得51票居第二。该变化体现了 ( )A.西方对中国的榜样力量彻底丧失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失去了吸引力C.中国知识界救亡之路出现了转向D.以俄为师成为中国学子的共同追求3.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他们调查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 ( )A.消除了知识界的认识分歧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C.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开辟社会问题研究新方法4.1919年4月1日至5月1日,北京《晨报》刊载了陈溥贤的一系列文章,《近代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指出《资本论》是“不朽名著”;《各国要承认列宁政府了》解释了布尔什维主义的真实含义;《人类三大基本权利》指出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是“人类三大基本权利”。这些论述 ( )A.指导了上海工人罢工斗争B.实践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启发了中国人民思想觉悟D.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近代中国人在探索独立、强国之路中的道路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这一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告诉我们: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辉煌历史,正是一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艰辛求索、不懈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的历史。回首这段岁月,我们不仅能够深刻领会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更能够坚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勇气,志不改、道不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奋进、阔步向前。——摘编自石仲泉《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其现实启示》“苏维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它转变为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并推动共产国际重新定义了“苏维埃”的内涵。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支部B.中国革命与国际共运双向互动C.革命形势推动统一战线的建立D.工农民主专政成中国革命归宿1.孙中山在阐发其三民主义思想时,一方面承认“我们近来实行革命,改良政治,都是仿效欧美”,另一方面又说“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这表明了孙中山 ( )A.主张复兴儒学B.兼采西方学说和传统文化C.与封建势力间存在妥协D.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运动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中国同盟会内部在讨论临时政府体制问题时,孙中山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宋教仁则“内审国情,外察大势,鉴于责任内阁之适于民国也,起而力争”。这表明当时 ( )A.孙中山反对采取总统制B.中国同盟会内部一致认同内阁制C.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D.中国同盟会试图限制袁世凯专权3.1927年8月7日,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瞿秋白指出:“我们再不能以退让手段来争得民权,是要以革命方法来争得民权的。”毛泽东和瞿秋白的言论意在 ( )A.调整中共的革命斗争策略B.阐释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C.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D.批判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4.下表所示是1929年中共中央与红四军前委之间的书信往来内容。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中共中央 “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要求朱德、毛泽东“离开部队来中央”红四军前委 采取“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A.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B.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C.积极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D.确立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参考答案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角度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答案 (1)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基层民众的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主要主张:改良思潮主张维护君主政体,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思潮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行民主共和制度。共同影响: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传播了民主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20世纪初”“1905年”“资产阶级的民权宣传盛极一时。当时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抨击封建专制,介绍西方制度,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大批富于政治敏感的青年一经接触西学、新学和资本主义的新天地、新气象……不少拥有秀才、举人头衔的人则开始了从封建文人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封建官僚中也开始出现立宪要求。1904年,驻法公使孙宝琦上书政务处,强烈要求仿效日本及英德,实行君主立宪,朝野为之轰动”“伴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日本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界风潮’互相激荡,革命团体、革命书报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②小问,根据材料“当时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抨击封建专制,介绍西方制度,鼓吹开民智、兴民权”“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实行君主立宪,朝野为之轰动”“大批富于政治敏感的青年一经接触西学、新学和资本主义的新天地、新气象,多数人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离经叛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观念的信徒”“伴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日本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界风潮’互相激荡,革命团体、革命书报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可从动摇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传播民主启蒙思想、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等方面概括共同影响。角度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 主要观点:肯定农民运动的重要作用;指出农民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他们坚决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主张利用农民运动,检验革命队伍。意义: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后来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解析 第①小问,根据材料“毛泽东在真正到湖南土地上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农民运动并不像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会对国民革命造成破坏,反而为反对封建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队伍,农民运动坚决不能被打击,而应该被利用起来,反而支持农民运动与否成为检验革命队伍的标准了”概括回答即可。第②小问,根据材料“毛泽东为了对土豪劣绅和党内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进行回应,证明农民运动的革命性和重要性,他毅然决然地回到湖南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将调查结果写成书稿,上报中央,顺利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伟大著作”“农民运动已经势如破竹,他们形成一股巨大革命力量,打土豪、斗地主,与一切束缚他们、压迫他们、奴役他们的势力作斗争,展现出了极大的解放决心”“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队伍,农民运动坚决不能被打击,而应该被利用起来,反而支持农民运动与否成为检验革命队伍的标准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魏源、姚莹等人针对国内外形势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体现了统治危机推动经世思潮的发展,B项正确;“向西方学习成为共识”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魏源、姚莹等人不能代表清政府,材料与清政府加大舆论宣传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统治危机推动经世思潮的发展,未涉及改革国内制度的呼声,排除D项。2.C 解析 依据“其鸷悍长大既胜我矣,而德慧术知又为吾民所远不及……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可知,严复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们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这说明严复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藩篱,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严复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不主张推翻清政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论述,排除D项。3.A 解析 材料强调人类想求生存,应该互助,这是受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影响,A项正确;仅由材料看不出知识分子思想趋于保守,排除B项;这一变化并未否定进化论的科学价值,排除C项;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4.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央苏区规定允许私人资本和个体经济的存在,发展了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经济道路的探索,D项正确;“改变了农村经济面貌”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苏区经济体系,排除B项;“解决了苏区经济困难”表述错误,排除C项。5.C 解析 材料三次中共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的变化,反映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时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C项正确;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占比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成果,排除D项。1.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D 解析 据材料“介绍新思潮、呼唤新社会的革命刊物”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介绍新思潮、呼唤新社会的革命刊物,这说明近代中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出现了探寻救国新道路的趋势,D项正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革命刊物与其他类型刊物数量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革命刊物成为报刊业的主流”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北京的革命中心地位,排除C项。1.B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前相比,五四运动时期及其以后,报刊中多出现“社会主义”“国人革新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反映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北洋政府对爱国学生言论的压制,排除A项;“劳动群众”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群众基础情况,排除D项。2.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18年陈独秀认可威尔逊,到1923年,列宁在中国知识界中的影响力提升,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新的救亡图存道路,C项正确;A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失去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共同追求”范围过大,排除。3.B 解析 材料说明工人生活困苦,更加坚定了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信念,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这一调查不能统一知识界的认识,故不能消除知识界的认识分歧,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4.C 解析 陈溥贤的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宣传了十月革命,明确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是“人类三大基本权利”,这些文章肯定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宣传了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对国人的思想解放有很大意义,C项正确;这一时期五四运动尚未发生,上海工人罢工还未开始,排除A项;陈溥贤的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非进行革命实践活动,排除B项;第一次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项错在“系统”,排除。2.近代中国人在探索独立、强国之路中的道路抉择B 解析 根据材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推动共产国际重新定义了‘苏维埃’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了“苏维埃”的内涵,将其由无产阶级专政转变为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这反映出中国革命与国际共运双向互动,B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排除A项;此时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材料与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苏维埃”内涵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B 解析 孙中山一方面“仿效欧美”,另一方面又强调发扬光大“中国……正统的道德思想”,这表明孙中山兼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学说和中国的传统文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孙中山复兴儒学的主张,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推翻封建专制为目标,孙中山继承优秀传统思想并不意味着“与封建势力间存在妥协”,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而非孙中山利用三民主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不能得出其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结论,排除D项。2.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教仁认为从国内外形势看,责任内阁制更适合民国,所以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支持采取总统制,排除A项;同属于中国同盟会的孙中山和宋教仁的观点相反,说明中国同盟会内部存在分歧,排除B项;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国同盟会试图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结论,且此时袁世凯没有专权,排除D项。3.A 解析 根据材料“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我们再不能以退让手段来争得民权,是要以革命方法来争得民权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八七会议实现了党的组织和斗争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和瞿秋白的言论意在调整中共的革命斗争策略,A项正确;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排除B项;国民革命已经失败,革命统一战线不复存在,排除C项;王明“左”倾错误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被批判的,排除D项。4.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和红四军前委对于革命的走向和策略有不同的主张,红四军前委提出“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以及强调农民斗争与工人领导的关系,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排除A项;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