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近代以来,印度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读下面两次反殖民侵略斗争的场面描述,这两次反殖民侵略信阳市浉河中学 2024-2025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 斗争最大的不同是 ( )一、选择题(共 20 分) 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1.下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 ) 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甘地率领 70 多名崇拜者向海滨丹地进军,沿途宣传,号召人民破坏英国殖民政府的食盐专卖法。当他们到达丹地海滨时,远征的队伍达到几千人之多。A.对象不同 B.方式不同 C.目的不同 D.影响不同11.美国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其中“木头”指的是 ( )A.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12.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2.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历史上第一次把他们的学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这说明,古罗马 ( ) 说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的革命是 ( )A.成为欧亚文化发祥地 B.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C.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 D.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 13.1918-1919 年,商业广告在苏俄《真理报》上近乎消失。1922 年 7 月 30 日《真理报》第 169 号3.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第 6 版的广告专版中,出现了糖业广告、啤酒广告、农产品广告等商业广告,这种广告新气象出现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 ) 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雇佣关系的形成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管理 D.两个五年计划完成4.彼特拉克提出,自然之物即使是真实的,对幸福生活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了解动物、鱼类和蛇类却 14.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起源和归宿,这对我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他 ( ) 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A.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 B.对宗教信仰表示怀疑 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C.重视人在社会的价值 D.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A.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D.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5.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物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等,很快融人了 15.1941 年 6 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 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印第安人的生活。这反映出当时 ( ) 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战场形势的变化 ( )A.美洲迅速向近代社会转型 B.物品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A.成为二战爆发的根源 B.导致了二战全面爆发C.美洲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 D.欧美文化在碰撞中趋同 C.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D.加速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6.下列数轴呈现了 17-18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它们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 16.1947 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说:“马歇尔计划在很多程度上也是美国的生存问题”,“美国从它面对的世界共产主义安全考虑就必须关注欧洲的复兴”。这一论断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缘于西欧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局面 B.对所有欧洲国家展开经济类援助C.直接针对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D.目的是遏制苏联不断西扩的势力17.欧共体建立后,内部资金、剩余劳动力及商品的流动有了更广阔的场所,对合理利用投资、解A.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B.取得民族解放胜利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推翻殖民主义统治 决失业和生产过剩,加速商品、资本及劳务的流通交换,进而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发展均有积极意7.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居民一直在向世界展示他们引以为傲的想象力,而他们达到这项 义。材料反映了欧共体建立的影响是 ( )荣誉顶点的时期,正可以说是美国国家权力自动放弃统治权的最高潮时期。”他的这一评价主要是因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B.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美国 ( ) C.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D.消除了欧洲各国之间的隔阂A.战胜封建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B.脱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18.1955 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C.确立共和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D.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惯,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因此,他希望会议开不起来。材料所说的“会议”( )8.马克思曾说道:“在法国,在‘政治状态’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得超过它 A.最终维持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了。就政治状态来说,贵族拥有一切,资产者一无所有;可是就社会状况来说,那时资产者是国家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里最重要的阶级。”材料意在强调 ( ) 19.任职美国商务部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夏皮罗说:“全球化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当前市场已经或者A.拿破仑战争的革命性 B.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 接近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围绕主权国家运行,各国政府拥有设立市场条款的权力,不管是国内市C.欧洲旧制度的腐朽性 D.欧洲新秩序的进步性 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要受其影响。”这表明 ( )9.这些成就和其他一些使人类能利用煤的能量、能成本低廉地生产铁、能同时纺 100 根纱线的成 A.发达国家仍主导着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之间冲突剧烈就一起,表明了工业革命第一阶段的影响和意义:使世界统一起来,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 C.经济全球化推进面临现实困难 D.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能。这反映的是 ( ) 20.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等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A.工业革命使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B.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改变了世界格局,东方开始称霸世界 力量。据此可知 ( )C.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厂制度建立了起来 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B.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的发展,人类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探索 C.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材料二2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的多,而且它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的多。在他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他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变局都要激进的多。—摘编自《大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3 分)(1)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法国大革命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联合带来的影响。(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保障民权的方式是什么?概括人民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2分) (3)综上探究,谈谈欧洲联合给你带来的启示。(1 分)(3)综上探究,我们可以从法国大革命中汲取哪些历史智慧?(2分)2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6 分)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材料一 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材料 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国际的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其次,随着世界政治舞台上民族独立国家数量的增多,左右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第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改变了东西方与世界各国联系的形式和重心,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宗主国与其原殖民地的关系也由直接的政治、军事控制与被控制逐步变为相对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与联系,世界一体化进程也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如下)25.(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全球视野俯瞰 20 世纪下半叶的世事沧桑,既是一段剑拔弩张和处于战争边缘的对抗过程,也是一段在“半球化”背景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变革中发展的经历,还是一段因新兴民族国家崛起而改变国际格局的岁月,更是一段在分化中走向重组,在冲突中走向缓和的关键时期。-摘编自《极端的年代:1914-1991》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国各地区很(1)据材料一的图 1,反映了英国社会发展什么重要信息?据材料一的图 2,结合所学,指出 19 难单独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调整,大国的合作步伐加快,合作内容逐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 分) 步深化。各国把加速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外交工作、对外交流多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冷战的思(2)材料二中的两位诗人对城市化的看法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原来掩盖在美苏霸权之下的各种矛盾(3)综上探究,请你为城市化的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 分) 冲突凸显出来,造成各地区冲突不断。-摘编自《全球化、多极化进程中的当代世界》23.(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 20 世纪下半叶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2 分)材料一 二战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德、意因战败而退出争霸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关系的特点。(3 分)的舞台,英、法虽跻战胜国之列,但付出沉重代价,他们不仅没有像在一战中那样掠取到新的殖民地, (3)综上探究并结合所学,面对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事沧桑我国应该如何迎接挑战?(1 分)连原有的统治也岌岌可危。战后不久,冷战把欧洲推到了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西欧国家凭借单个国家的力量不仅无力与美苏较量,连生存都成问题。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摘编自《浅析战后欧洲一体化理论》九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 1-5 DBCCB 6-10 CCBAB 11-15 ACBCD 16-20DADCD二、非选21.(1)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反法联盟入侵法国,法国人民团结一致击退反法联盟,并要求惩办国王路易十六,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举一例并说明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分)(2)方式:法律的颁布;(1分)权利: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1分,任答一条即可)(3)智慧:善于利用革命的手段促进社会的发展;善于利用法律来保障民主;善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答 2点 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2.(1)信息:19 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加,农村人口比重减少)。(1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2)诗歌(一)否定城市化(批判);(1分)诗歌(二)美化城市化(赞扬/肯定);(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看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城市化,既看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又要看到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1分,必须答出两个方面,只答一个方面不得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3)发展科技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任答一条 1分,言之有理即可)23.(1)原因:二战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或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欧洲国家凭借单个力量无力与美苏较量;欧洲人民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催生了欧洲联合的思想和理论。(3 分,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冲击了美国的优势地位,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3)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避免对抗,合作共赢;经济实力是提高国家地位的重要条件。(1 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4. (小作文) 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影响政治格局/亚非拉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955 年,亚非国家召开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随着发展中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影响世界格局。(备注:写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多级化也给分)25.(1)变化:由两极格局形成又逐渐瓦解(美苏由冷战对峙到冷战结束);由冲突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方量。 (2 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经济全球化加速,各国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大国之间关系调整,合作逐步加快、深化;各国把加速发展经济放在首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等威胁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3 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分,任答一条,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历史12.29.pdf 九年级历史答案12.2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