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13张幻灯片)+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13张幻灯片)+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2课时 提高防护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2.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理解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
3.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掌握提高防护能力的具体途径,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思考 面对上述突发事件,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提示 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救他的能力。
新课导入
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思考
1.面对上述突发事件,如果我们拥有防护能力,结果会怎样?
2.从守护生命安全的角度,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如果我们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救他的能力,就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也能救助他人的生命。
提示 守护生命安全,提高防护能力很重要。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探究与分享
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条隧道出口堵了上百辆车。车主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当雨水开始灌进隧道时,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识到了危险。他知道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人会被困在车里,有生命危险。时间紧迫,看着如瀑布般灌进隧道的雨水,他不停拍打车门劝人们弃车逃生。许多人因为小侯的及时提醒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思考 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提示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但是,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探究与分享
某地发生5.9级地震,当室内天花板将要掉落时,小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斗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他知道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牢固的掩体,如桌子、床、柜子等,躲在掩体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在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
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避险方法
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避险方法分享
雷雨天气时
1.避开一切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炭、潮湿的动物和植物等。
2.不要在树下避雨,不要在高大建筑物旁边避雨;也不要在倒塌的阴湿的老建筑物(如古庙等)旁避雨。
3.手中如果有金属物品(如金属杆的雨伞、铁锹等),要迅速放到较远的地方。
4.在室内,不要靠近暖气管片和自来水管;不要收看、收听电视机或收音机。
5.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待在户外,尤其不要到河流湖泊边钓鱼、游泳、划船,要尽可能撤离到安全地带。
大风天气时
1.横向逃离。在野外遭遇大风时,应以最快速度朝与大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逃离。
2.防砸防压。室外遭遇大风时,应远离大树、电线杆、简易房等,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3.速趴洼地。来不及逃离时,迅速找低洼地趴下,脸朝下,闭上嘴巴和眼睛,用双手、双臂抱住头部。
4.“地下”安全。躲避大风最安全的地方是混凝土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简易住房内和楼顶上都很危险。
5.躲进小房。大风来时,应躲到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6.远离外墙。如果在室内,要避开门、窗和房子的外墙。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火灾避险的主要方法
1.快速判断火势方向,朝相反方向逃生,尽量利用身边的环境和物品帮助逃生。
2.逃生过程中尽可能关闭经过的所有门,以减慢火焰和烟雾蔓延速度,避免进入阁楼、厨房和卫生间,不要乘坐电梯。
3.遇到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压低身子贴近地面逃生,沿着墙壁边缘逃生。
4.经过火焰区时,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包裹身体,迅速通过,若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就地打滚扑压火苗。
5.楼梯被烟火封堵时,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绳索、被单、衣物等从窗户滑下,或寻找其他安全出口。
6.若被困室内,关闭门窗,用湿毛巾塞紧门缝,用水浇湿地面等待救援,发出求救信号。
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提示 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方法
①上下楼梯、台阶时抓牢扶手;不凑热闹,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不随意喊叫,不搞恶作剧,不制造恐慌气氛。
②发现人群蜂拥而来时,应马上避让到一旁,靠墙或抓住牢固的物体,等待人群过去。
③若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要展开自我救助:先稳住双脚,保持平衡,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
④一旦摔倒无法站起,应尽量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护颈,手臂护头,双膝蜷缩至胸前,护住胸腔和腹腔。
思考 怎样才能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或减小踩踏造成的伤害?为什么?
提示 学习和掌握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方法。
提示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启思导行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有50多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医院之外。心肺复苏是恢复心脏规律舒缩和泵血功能的主要抢救方法。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挽救生命。
你了解心肺复苏吗?
我知道心肺复苏对于挽救生命很重要,但一直没有机会学习。
思考
1.请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请专业人士等学习心肺复苏。
2.你还知道哪些急救常识?请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1.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解开衣领和腰带,操作者跪在其旁。
2.操作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1/3交界处(男性可选择在双乳头连线的中点),右手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
3.操作者肩、肘、腕应位于同一轴线,身体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胸外按压时应以掌根部为着力点,肘关节伸直,依靠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患者胸壁,保持已选择的按压位置不变。按压和放松的时
间大致相等。
4.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但不宜超过6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如果具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应该联合应用CPR和自动体外除颤仪。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课堂小结
提高防护能力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