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 我与社会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第一单元的开篇,也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的开篇。学生面临更大的生活半径,逐渐走进社会,开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的丰富性以及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我是社会的一员”。《我与社会》分为两目展开,分别为“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重点强调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多元,人们在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第二目“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重点强调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与社会是“结点与大网”的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以“社会中的我”为议题,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理解社会上各种角色,以及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我,正确理解个人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教师展示:视频——《中国24小时》思考:《中国24小时》展现的内容是什么?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是怎样的?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三、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感受)社会生活?1.思考: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提示:学生各抒己见。(PPT图片+材料呈现)教师总结: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感受)社会生活?①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1.思考: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归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2.册亨县巧马镇组织20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鼓励本土大学生参与新市民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通过4天的调研,大学生们通过PPT、短视频、小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小组调研成果,针对社区发展提出了有力可行的措施,为巧马镇打造“四共”最美社区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3.知识点总结:感受并参与社会生活(1)感受社会生活——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①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个人)②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社区)③ 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国家)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滴水离开大海就会干涸”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2.思考: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3.思考:如何定义“人”?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要想定义一个人是谁,那就要尽可能完全地概括他的社会关系。4.教师补充讲解:六度空间理论。让学生能理性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米尔格兰姆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有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5.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人的身份是有什么确定的?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6.思考: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7.知识点总结(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①血缘关系②地缘关系③业缘关系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总结了了解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进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